1、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0 A怒B喜C悲D思E恐1 属于“火”的志是2 属于“金”的志是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下列哪一项(A)辨证求因与审求论证(B)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C)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D)阴阳五行与藏象经络(E)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4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A)清气(B)天气(C)水精(D)阳气(E)精气5 下面除哪项以外,都体现了阴阳的相互关系(A)阴在内,阳之守也(B)阳在外,阴之使也(C)阴损及阳,阳损及阴(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孤阴不生,独阳不长6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说明了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相互转化(D)消长
2、平衡(E)互根互用7 属于“子病犯母 ”的脏病传变是(A)心病及脾(B)心病及肾(C)肝病及肺(D)心病及肝(E)心病及肺8 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相克9 五行之中,木是水的(A)母(B)子(C)所不胜(D)所胜(E)以上均非10 与心相表里的是(A)心包(B)肾(C)肺(D)小肠(E)大肠11 脾在液为(A)涎(B)唾(C)泪(D)涕(E)汗12 肝在志为(A)恐(B)喜(C)悲(D)怒(E)魂13 “乙癸同源 ”说的是(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C)肝肾关系(D)心肾关系(E)肝脾关系14 “受盛之官 ”说的是下列哪一个(A)膀胱(B)
3、胃(C)胆(D)小肠(E)大肠15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A)肝(B)心(C)五脏(D)经络(E)脑16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停的最主要因素是(A)肺的宣发肃降失职(B)脾的运化功能失健(C)肝的疏泄功能失常(D)肾的主水功能失调(E)三焦疏通水道不利17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血能生气(B)血能载气(C)气能摄血(D)气能生血(E)气能行血18 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A)别络(B)经脉(C)皮部(D)经筋(E)经别19 经脉的分支是(A)络脉(B)经筋(C)皮部(D)奇经八脉(E)气街20 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A)带脉(
4、B)任脉(C)督脉(D)冲脉(E)阳维脉21 明确提出“ 中医三因学说 ”的是(A)张仲景(B)陶弘景(C)陈无择(D)刘完素(E)巢元方22 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凝滞收引(B)阻遏气机(C)粘腻重浊(D)损伤阳气(E)易袭阴位23 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B)正邪相争剧烈(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D)正虚邪恋(E)邪去而正不复24 因虚致实,并非意味着正气来复,而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又导致(A)正气更加虚弱(B)正邪斗争更加剧烈(C)病情迁延不愈(D)新的实邪停留(E)实邪更加亢盛25 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
5、而发病(C)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D)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26 根据中医理论五味适量有益五脏,适量的苦味食品有益于(A)肝(B)心(C)脾(D)肺(E)肾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情志对应五行分别为: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
6、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五方面。D 项体现了阴阳的互相转化。【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从中医理论来讲,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知识模块】
7、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其母行,终使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一般有三种规律: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令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使得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假设心有病,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影响到肝,为子病及母。【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相克太过则为相乘。【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五行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可
8、生木,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所以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表里者,内外也。中医讲脏在内,腑在外,相表里即此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之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者经脉相联,故气血相通。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亦通于心。【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脾主运化,脾藏志,五行属土,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脾与长夏相通应。【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9、】 肝在志为怒,发怒可直接影响肝疏泄功能,肝主疏泄,疏泄功能紊乱就伤到肝了。【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医的“乙癸同源”,是指古人用五行学说把方位、天干与五脏相配合而言的。在方位上,肝属东方,肾属北方;在天干配属上,肝属乙木,肾属癸水;同时因为肝和胆、肾和膀胱是分别相表里的脏腑,而在天干配属上,胆属甲,膀胱属壬,所以有“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之说。由此,中医习惯上就把“肝肾同源”称作“乙癸同源”。【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素问灵兰秘典论: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10、】 B【试题解析】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但是“主宰”是心。【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脾主运化水湿,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
11、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本身的生成以及转化为血液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生血还包含了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营气与津液人脉化血,使血量充足。因此,气的充盛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增强,血液充足;气的虚亏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易于导致血虚的病变。临床上治疗血虚的病变,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取得较好疗效,即是源于气能生血的理论
12、。【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部分,络脉是经脉小的分支。【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寒邪的特点包括: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凝滞;寒性收引;
13、而湿邪的特点包括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共同点是损伤阳气,所以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正气衰竭,邪气独盛,脏腑经络及精血津液的生理功能衰惫,阴阳离决,则机体的生命活动亦告终止。【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虚致实,是由于正气本虚,脏腑生理功能低下,导致气、血、水等不能正常运行,产生了气滞、瘀血、痰饮、水湿等实邪停留体内之害。【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症,称为“合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少阳与阳明合病” “太阳与少阳合病”或“三阳合病”等。【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五味所人即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成人肾,甘人脾。【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