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88923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表现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2 下列有关 SARS 流行病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的粪便一般没有传染性(B)间接接触不易传播(C)在发病的第 1 周最具传染性(D)隐性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E)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3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A)早期、中期、中晚期、晚期(B

2、)前驱期、发热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C)前驱期、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D)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E)初期、极期、恢复期4 下述各种传染过程中,哪种感染类型增多会造成该疾病的传播流行(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B)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潜在性感染(E)显性感染5 属于甲类法定管理传染病的是(A)鼠疫、炭疽(B)鼠疫、结核(C)鼠疫、霍乱(D)鼠疫、AIDS(E)鼠疫、SARS6 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B)病原体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潜在性感染(E)显性感染7 不具有传染性的感染类型是(A)显性感染潜伏期(B

3、)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显性感染症状明显期8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是(A)SARS(B)鼠疫(C)霍乱(D)艾滋病(E)肺炭疽9 传染病的治疗中哪一项最重要(A)支持疗法(B)对症治疗(C)病原治疗(D)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E)康复治疗10 对于传播途径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手、玩具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B)传染途径既可是单一因素,也可是外界多种因素组成(C)传播传染病的节肢动物是中间宿主(D)血液、血制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的最主要传播途径(E)破伤风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刀、剪传播,而污染土壤是不会造成传播的11

4、对于传染病的实验室一般检查,哪项是不正确的(A)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常为正常,但肾综合征出血热除外(B)革兰阳性菌感染常常白细胞显著增高(C)蠕虫感染时常常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D)粪便中查到虫卵肯定是寄生虫病(E)一般生化检查是病毒性肝炎的必查项目12 对于传染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病原治疗即合理恰当地应用抗生素(B)治疗、护理和隔离、消毒并重(C)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D)对症治疗也很重要(E)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特效治疗并重13 对于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霍乱是外来性传染病(B)发病率高于一般水平为流行(C)流行范围超过国界或洲界时为大流行(D)短时间

5、内病例集中发生为暴发(E)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不属于流行病学特征14 对于传染病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是否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表明有无感染该病的可能(B)是否患过该病表明有无发病的可能(C)流行病学资料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D)考虑传染病诊断时必须取得有关流行病学资料作参考(E)某些传染病在发病年龄和职业方面有选择性15 在传染过程中,隐性感染增加时,其流行病学意义在于(A)轻型病人增加(B)带菌状态增加(C)潜伏性感染增加(D)免疫人群扩大(E)显性感染减少16 早期与正确诊断传染病的主要意义是(A)有助于正确的病原治疗(B)避免延误病情(C)帮助判断预后(D)可以进行流行

6、病学调查(E)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流行17 传染病的确诊必须有以下哪一项(A)有病原学的证明(B)有感染后免疫(C)有流行病学特征(D)有传染性的依据(E)有病理学表现18 2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和灭菌的时间分别是(A)20 分钟达消毒要求,10 小时达灭菌要求(B) 15 分钟达消毒要求,4 小时达灭菌要求(C) 45 分钟达消毒要求,9 小时达灭菌要求(D)15 分钟达消毒要求,8 小时达灭菌要求(E)20 分钟达消毒要求,4 小时达灭菌要求19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A)有传染性、免疫性和病原体(B)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C)有传染性、病原体、免疫性和流行性(D)有传染性、传播

7、途径和免疫性(E)有传染性、免疫性和流行性20 潜伏期是指(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C)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D)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E)自接触传染源至典型症状出现2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2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属于(A)病原携带状态(B)潜伏性感染(C

8、)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23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A)散发、流行、暴发流行(B)病原体、人体、外环境(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4 熟悉传染病的潜伏期,是为了(A)确定诊断(B)确定检疫期(C)预测流行趋势(D)追踪传染来源(E)有助于指导治疗25 检疫期确定是根据该传染病的(A)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E)平均潜伏期26 根据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B)初期、极期、恢复期(C)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D)体温上升期、极期

9、、体温下降期(E)早期、中期、晚期27 对于肠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A)隔离患者(B)治疗带菌者(C)预防性服药(D)预防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28 目前对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A)加强营养(B)锻炼身体(C)注射丙种球蛋白(D)预防接种(E)预防服药29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A)患者(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受感染的动物30 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主动免疫(A)菌苗(B)灭活死疫苗(C)减毒活疫苗(D)类毒素(E)抗毒素31 下列感染中,没有传染性的是(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潜伏期(C)显性感染症状明显期(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32 构成

10、感染过程三因素是指(A)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B)病原体、传播途经、易感人群(C)病原体、社会因素、环境因素(D)人体、病原体、外环境(E)人体、病原体、社会因素33 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增高的原因是(A)该传染病流行过后(B)人群中一般抵抗力的提高(C)人群中自动免疫的推广(D)病原体的变异(E)抗生素的广泛应用34 感染的含义(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B)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C)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一种方式(D)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E)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35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

11、)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36 潜伏性感染意义是(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D)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37 在感染过程的 5 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38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A)病原体、人体和环境(B)病原体、感染动物(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E)病原体和环境39 传染

12、病的诊断依据(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40 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是(A)机体免疫状态(B)传染途径(C)季节变化(D)病原体(E)年龄40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病原体携带状态E显性感染41 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42 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42 AIgABIgDCIgEDIgGEIgM43 常在传染病恢复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抗体是44 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常为近期感染标志的抗体是44 A体液传播B吸血节肢动

13、物传播C消化道传播D呼吸道传播E土壤传播45 艾滋病通过46 乙型肝炎通过46 A飞沫传播B水、食物、苍蝇传播C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47 霍乱主要经48 流脑主要经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传染病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只是说病毒没有或轻微的损害机体,不表现出症状,但是病毒是在不断复制,是具有传染性的。【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 【正确答案】 E

14、【试题解析】 SARS 的传播途径: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也可经接触和消化道传播。【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四个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由此可出现病毒的传播流行。【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15、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表现形式。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防御机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胃酸、特异性被动免疫和特异性主动免疫)清除。隐性感染,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显性感染可引起临床表现的组织损伤和

16、病理改变。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从而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综上所述,“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的描述符合“隐性感染”。【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出现五种表现形式。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防御机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胃酸、特异性被动免疫

17、和特异性主动免疫)清除。隐性感染,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显性感染可引起临床表现的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从而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综上所述,“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的描述符合“隐性感染”。【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传染

18、病防治法甲类(鼠疫、霍乱)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种,对乙类传染病中的 SARS、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病原消灭后才能阻断疾病发展。【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0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 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传播途径主体内。【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3

1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隐性感染不是轻型病人,也不是潜伏性感染,虽然携带病原的人群增多,但具有免疫力,可以清除病原体,从而具有免疫力,在流行病学意义上免疫人群扩大,该人群发生该病流行和暴发的可能性降低。【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戊二醛(碱性、酸性、中性)可用于各种不怕湿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在常温下把清洁干燥的器械完全浸入戊二醛水溶液中,20 分钟可达到消毒,10 小时以上可达到

20、灭菌。【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传染病有 4 种基本特征: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性,流行和大流行之分;有感染后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自然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免疫属于被动免疫。【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各种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可短至数小时,而麻风病可长达数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确定留验和检疫期限,判定传染源,了解流行特性,并在适

21、当的时间安排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传染病的病程发展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和再燃。了解潜伏期有助

22、于传染病的诊断、确定检疫期限和协助流行病学检查。【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传染病的病程发展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和再燃。【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0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主动免疫包括: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 DNA 疫苗。【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1 【正确答案】

23、 E【试题解析】 潜伏性感染就相当于将病毒局限在一块,然后包裹起来,使其不能侵犯机体,也不能传播病毒,所以应该是不具有传染性的。【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构成感染过程三因素:人体、病原体、外环境。传染病的流行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种在身为宿主的个体内进行有害的复制、繁殖过程。【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潜伏性感染:是以病毒为代表的传染性病原体的一种特性

24、。病原体在曾被感染过的机体内较长时间潜伏存在,常常在被感染者一生中均处于非活动状态。虽然机体内产生了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且相应抗体仍能被检测到,但病原体随时都可能复活而致病。但病原体的存在,却没有排出病原体,不具有传染性。【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传染病的流行既是生物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流行过程才能发生与发展。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和消灭也离不开这两类因素的作用。这两类因素是通过作用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而影响到流行过程。【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9 【正确答案】 B【试题

25、解析】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 3 个方面: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旅居地区、发病季节、接触史、预防接种史等;临床资料,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实验室资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IgG 的功能作用主要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常出现于恢复期。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IgM 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

26、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 IgM 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4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HIV 传播途径:HIV 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性行为; 静脉注射吸毒; 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传播方式:母婴传播; 医源性传染;输血传播;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性传播;父婴传播。【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霍乱传播途径有三种:接触传播; 生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未煮熟的海产品;饮用生水,特别是可能被霍乱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污染的水源。【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流行性脑脊膜炎主要传播途径为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因其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亲吻等对 2 岁以下婴幼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