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 4 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2 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3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
2、意注意4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5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象6 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是( )。(A)社会刻板印象(B)印刻(C)社会知觉过程(D)从众7 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8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9 提问者要求列举
3、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10 “水罐问题 ”(即陆钦斯量水实验 )说明(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A)心向(或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性(C)无关信息的干扰(D)问题表征的方式11 一般人的智商在( ) 之间。(A)120139(B) 140159(C) 7079(D)9010912 智力多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3 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B)心境(C)激情
4、(D)应激14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 )。(A)社会性(B)独特性(C)稳定性(D)整体性15 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6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以及( )。(A)个人品质(B)社会地位(C)经济条件(D)学历层次17 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 )两个方面。(A)思想健康(B)心理健康(C)行为健康(D)精神健康18 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
5、心理防御方法的( ) 。(A)升华(B)文饰(C)反(D)转移19 有的人被他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所控制,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某种思想或某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是( )的表现。(A)应激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20 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标准,儿童后期的年龄段为( )。(A)13 岁(B) 36 岁(C) 612 岁(D)1218 岁二、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1 心理学22 学习23 想象24 动机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5 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26 简要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27 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并说明各发展阶段儿童所处
6、的年龄段。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28 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 977 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 89 人,儿子 129 人,兄弟 114 人,共 332 人,而 4000 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 1 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9 试述冲动型与沉思型两种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其优势。2010 年 4 月某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
7、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24 年,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将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引进我国。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有目的性的,通过老师等人的指导而进行的学习。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归结为三点:第一是智商,第二是学习条件,第三是习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
8、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 与“反应”(R) 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替代强化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复杂多样的需要区分为从低到高的七大类,并把其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把较为高级的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心
9、理需要或生长需要。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在教育上形成了“形式教学”。这种教学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题材的活动形式。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几个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者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开始阶段; 迅速提高阶段; 学习高原期;克服高原阶段。“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中期。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
10、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见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包括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包括一览表和双向表。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心理辅导的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15 【正确答案】
11、C【试题解析】 教学任务分析是促进教学设计科学化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分析学习结果的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三方面内容。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预测17 【正确答案】 学习心理18 【正确答案】 态度学习19 【正确答案】 实质性20 【正确答案】 激活(启动)21 【正确答案】 原有认知结构22 【正确答案】 模象23 【正确答案】 逆向负24 【正确答案】 资源管理策略25 【正确答案】 程序性26 【正确答案】 练习27 【正确答案】 复述28 【正确答案】 结构不良29 【正确答案】 可能高也可能低30 【正确答案】 行
12、为倾向31 【正确答案】 非正式32 【正确答案】 群体动力33 【正确答案】 中等偏低34 【正确答案】 教学监控35 【正确答案】 情境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6 【正确答案】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37 【正确答案】 (1)迁移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2)迁移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3)迁移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38 【正确答案】 (1)广泛性。(2) 自发性。(3)顽固性。(4) 隐蔽性。39 【正确答案】 (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
13、健全发展。(3)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40 【正确答案】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 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1)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品德是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
14、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假如学生对教师有消极的态度定势,则教师的教诲与要求可能会成为耳旁风,甚至引发冲突。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或提高
15、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而后自律、循序渐进的原则。(3)联系实际。42 【正确答案】 (1)使任务更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遵循创新的理念,挖掘课程资源,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要尽量挖掘学生已知领域,把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机结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生动、更精彩。(2)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应该善于不断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力的。(3)合理使用表扬。一方面,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另一方面,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表扬。(4)给予合适的反馈。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