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 9 月某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 )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B)发展是跳跃的(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2 比纳西蒙量表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可以用来测量( )。(A)意志(B)情绪(C)智力(D)行为3 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A)生理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尊重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4 一个孩子帮妈妈洗
2、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的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个案分析法(D)文献研究法5 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 遍,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替代强化6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C)自我效能感(D)成功动机7 “植物”“动物”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这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8 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到
3、,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B)深度加工说(C)图式理论(D)知识分类学习论9 ( )也叫做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A)具体知识(B)陈述性知识(C)理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0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停滞现象11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12 常常用砖头垒砌,却没想过可以用
4、它来画线,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13 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14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D)心理变化15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6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B)行为训练(C)行为矫正(D)行为强化17 下列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协调性、
5、简缩性(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18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19 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20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 ) 阶段的重要标志。(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1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_。
6、22 论文题一般较常使用的有两种类型:_和_。23 依据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有_评价与_评价。24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_。25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方面:_和_。26 学习动机_时,对学习效果最有利。27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_,同时也缺乏_。但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28 一般认为,态度和道德形成过程经历_、_与内化三个阶段。29 过度学习达到_时,记忆保持效果最佳。30 提出假设常用的方法有_和_。31 研究者认为,_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32 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_知识的。33 对“认知的认知 ”指的是 _。34 根
7、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_操作技能和_操作技能。35 _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6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_的需要。37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和_。38 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39 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是_。40 自我意识包括_成分、_成分和_成分。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简述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征。42 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及其规律。43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44 如何从个性人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2011
8、 年 9 月某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因此答案是 C。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陈述性知识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正确答案是 B。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智商 IQ 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 100。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是班杜拉。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巴甫洛夫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提出了尝
9、试错误说。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成绩好则自我概念强,说明二者之间有相关关系。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种方法属于开放式问卷法。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本我。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发散思维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发令枪声本是中性刺激,因此该行为现象是条件反射。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政治、文化等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只有 A
10、是影响生理发展的因素。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里运用的原理是色彩对比明显能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善于迁移,能举一反三,善于综合分析,是思维灵活的表现。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体现了儿童情绪的不稳定特征。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由: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由: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理由: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
11、准参照评价。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由:布卢姆提出的情感领域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所以最高等级应是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由:学习动机中等程度时效果最好。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1 【正确答案】 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22 【正确答案】 意义学习:是指两者能够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练习,即新的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命题相联系。2
12、3 【正确答案】 精加工策略:指学习者对于给定的学习材料作更细化的,更深入的加工,以促进理解和记忆。24 【正确答案】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25 【正确答案】 道德: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正确答案】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随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离不开感性经验的支持。27 【正确答案】 (1)发展儿童对学习的自觉的责任感,在发展儿童有意注意上有重大意义;(2)把有意注意发展为“ 有意后注意”是保持和巩固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28 【正
13、确答案】 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运动场上很难看出他们的区别,但在受限制的教室里,多动症儿童更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2)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多动症儿童突出的、持久的临床表现。患者不能关注一种活动,做事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先于思维,即没有考虑就开始行动。29 【正确答案】 (1)开创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创新精
14、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和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30 【正确答案】 品德和态度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特征。二者的架构是一致的,都是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干涉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一样。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正确答案】 陈述性知识指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样” 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反应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
15、明“ 做什么 ”和“怎样做”的实践性知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二者的区别从功能上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和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样做” 的问题。从测量的方式上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从心理表征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来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习得
16、速度慢,遗忘也慢。(2)二者的联系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换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条件。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运用程序性知识得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和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础,而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32 【正确答案】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深度加工材料。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17、(3)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如“关键词方法”“联想记忆法”等。(4)教会学生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藏在长时记忆系统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5)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6)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复习。要及时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反复阅读并尝试背诵的记忆效果好于简单的反复阅读,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