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891854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几个模块?( )(A)2(B) 4(C) 6(D)82 下列属于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A)动机(B)成绩(C)考试(D)行为3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二是( ) 。(A)探索性趣味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方法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教学问题(B)教师问题(C)考试问题(D)课程问

2、题5 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关系是( )。(A)难点一定是教学的重点(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随时变化的(D)难点一定不是教学的重点6 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描述认知性目标的是( ) 。(A)体验(B)知道(C)理解(D)应用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A)合作者(B)促进性(C)管理者(D)反思者8 下列教学设计程序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是( ) 。(A)(B) (C) (

3、D)9 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A)归纳法(B)类比法(C)演绎法(D)分类法10 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课程名称的是( )。(A)化学与人类(B)化学与技术(C)化学与生活(D)物质结构与性质11 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 )。(A)过滤操作(B)物质的量(C)钠的化学性质(D)质量守恒定律12 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A)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B)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C)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D)教

4、学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3 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 )。(A)化学教师(B)教学理论(C)化学教材(D)教学方法14 对于“溶液浓度 ”的学习,初中化学主要以 “质量分数”的方式出现,高中化学再以“物质的量浓度 ”的方式来描述。这种知识的呈现方式称为( )。(A)螺旋式(B)线性式(C)渗透式(D)平行式15 下列属于化学用语教学的一般原则的是( )。(A)循序渐进、变式练习(B)注重规范、辨别性练习(C)读、写、用三方面并重发展(D)以上都是16 某二元酸 H2A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H2A H+HA-,HA - H+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5、(A)在 NaHA 溶液中一定是 c(Na+)c(HA-c(OH -)c(H+)(B)在 Na2A 溶液中一定是 c(Na+)c(A2-)c(OH-)c(H+)(C)在 NaHA 溶液中,c(Na +)+c(H+)=c(HA-)+2c(A2-)+c(OH-)(D)在 Na2A 溶液中,c(H +)=c(HA-)+2c(A2-)+c(OH-)17 定温定压不做其它功时,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条件是( )。(A)rH m(B) rHm0(C) rGm(D)rG m018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己炔(B)正己烷(C)正己醇(D)1- 氯乙烷19 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 )。(A)PH 3

6、(B) NH3(C) N2H4(D)H 2O20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 N2 和 CO 所含分子数均为 NA(B)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 0 1NA(C) 1 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D)17 g H 2O2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09NA二、阅读材料题20 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是一个整体,教与学总是同时发生,相伴而行的。有学者观察了两位教师(A 为专家型教师,B 为新手型教师)关于“ 化学键”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将所观察的教与学的行为种类的频次和时长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见表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 专

7、家型和新手型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在哪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别?22 在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2 下面是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1)实验用品:010 mol.L -1CH3COOH 溶液、紫甘蓝指示剂、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1000ml 烧杯、500ml 烧杯、500 ml圆底烧瓶、双孔塞、10ml 注射器。(2)实验步骤及现象配制上喷溶液:热水浸泡紫甘蓝几分钟,即可得到紫甘蓝指示剂;向 600 ml 浓度为 010 molL -1CH3COOH 溶液中逐滴滴加紫甘蓝指示剂至溶液呈红色。制取氨气:图 1 中,从橡胶塞和圆底烧瓶接缝处,用注射器向盛有大约 2

8、 药匙 NaOH 固体的烧杯内快速注入 5080 ml 浓氨水,迅速塞紧橡胶塞,轻轻摇动烧瓶使浓氨水和 NaOH固体充分接触;同时,将乳胶管末端浸入 300 ml 蒸馏水中,吸收溢出的氨气。在这个过程中,烧瓶内液体处于类似沸腾状态,大量气泡涌入烧杯,用手触摸烧瓶壁感觉很凉,说明整个过程是吸热的。 喷泉实验:当烧杯没有气泡冒出时,将乳胶管移入盛有 CH3COOH 溶液的烧杯中,将胶头滴管中蒸馏水挤入烧瓶,即可观察到绿色一紫色一红色一绿色的连续变色的多色喷泉了。(摘自化学教育,2013 年第 8 期)。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3 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4 该实验的设计有哪些优点?

9、三、诊断题24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重水(D 2O)的离子积为 1610,可以用 pH 一样的定义来规定 pD=一 l=lgc(D+)。下列关于 pD 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 pD=70B1 L含 001 mol 的 NaOD 的 D2O 溶液,其 pD=120 C1 L 合 001mol 的 DCl 的D2O 溶液,其 pD=20D在 100 ml025mol.L -1 的 DCl 重水溶液中,加入 50 ml 020mol.L -1 的 NaOD 的重水溶液,所得溶液的 pD=10【考试结果】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10、: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5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26 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6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 的教学过程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 1 氢氧化钠和

11、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实验 2 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

12、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练习巩固】略。【李老师的教学实录】【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演示实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数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设问讲解】设问化学反应

13、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讲解 18 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 18 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

14、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拓展】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

15、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 ”,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解释并总结略问题:27 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28 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29 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五、教学设计题29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

16、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 1 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第 2 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第 3 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 4 节硝酸硫酸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部分片段硫酸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图 427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 4

17、9】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钢丝。在试管里加入 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任务:30 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1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2 写出【实验 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33 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34 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2014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18、D【试题解析】 高中课程包括 2 个必修(化学 1、化学 2),6 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共计8 个模块。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的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接受性学习;一类是发现性学习。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问题。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重点一般是知识的主体,从知识在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与对学生认知的作用来判断,难点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积累、认知能力有关,因此难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目标分为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目标,体验是体验性目标的描述。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指导,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因此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0、演绎法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高中课程六个选修模块的名称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滤操作属于化学实验技能,钠的化学性质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质量守恒定律属于化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在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形象与抽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有专门的用语。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

21、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媒体。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直线式是指化学教学内容在逻辑上前后相联系的顺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步扩大范围和深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化学用语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变式练习;注重规范、辨别性练习;读、写、用三方面并重发展。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表示的是 H2A 溶液中各离子的数量关系。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吉布斯自由能变是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依据。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正己醇可以形成氢键,沸点升高。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通

22、过元素判断,N 形成的氢化物碱性最强,联氨可看作是氨分子中的一个 H 被胺基取代,由于 N 的吸电子能力强于 H,因此孤对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更强,与氢质子结合的能力减弱,因此碱性小于氨。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7 g H 2O2 为 005 mol,每个分子含有 18 个电子,因此所含电子数为 09N A。二、阅读材料题21 【正确答案】 从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上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动手书写、汇报交流等活动更多,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而新手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互动少,有强烈掌控课堂的欲望。专家型教师与新

23、手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在以下几方面有着显著不同:首先,通过讲授呈现类和驱动推进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反映、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学习情况,陈述与引导推进的提问多于新手型教师;新手型教师更关注自己的表现,学生是否认可,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等。其次,从调控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出,新手型教师在课堂中并无评价、引导行为,说明新手型教师在课前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照搬教案不会随课堂情境的变化修正计划,他们对课堂的调节能力不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很弱。再次,从展示呈现类教学行为所使用的频次与时间可以看

24、出,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练,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如同样是使用了5 次图画展示,新手型教师要用 508 秒,而专家型教师则只用了半分钟。22 【正确答案】 在化学课堂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首先,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各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性知识;教特定学科所需要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教学目标和目的。其次,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学习环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选择合

25、适的教学材料高效地组织教学,进行课堂调控。再次,在日常工作中,思考总结,将日常教育技能程序化、自动化。以便能够迅速且只需很少或无需认知努力便可以完成多项活动。23 【正确答案】 原理:浓氨水在碱性条件下加热生成氨气,胶头滴管中蒸馏水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碱性的溶液使紫甘蓝指示剂显绿色,氨气溶于水使压力减小,乙酸溶液进入烧瓶发生中和反应,指示剂恢复紫色,乙酸溶液继续进入烧瓶使指示剂显红色,最终由于碱过量,因而溶液成为绿色。24 【正确答案】 优点:首先,在实验中涉及到了氨气的溶解性、压力变化、制取氨气的原理、指示剂的显色、中和反应等学科知识。这是将化学知识融人实验,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创设情境

26、教学的好方法。其次,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学习和练习更多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在实验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实现效果,需要考虑到化学药品的用量等问题,学生从中学习到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第四,色彩鲜明的实验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选 CD。K W(重水)=1610 -15=D+OD-,所以: 重水的 pD=-logD+=一 12logK W=74。 含 001 mol NaOD 的 D2O 溶液 1 L,其pOD=2,pD=1482=128。 溶解 001 mol DCl 的 D2O 溶液 l L,其pD=2。 在 1

27、00 mL025 mol/L 的 DCl 重水溶液中,加入 50 mL020 molL的 NaOD 的重水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产生 D2O,反应剩 DCl 的量 n(DCl)=02501 02005=0015 mol,总体积 v=O15 L,物质的量浓度 c(D+)=0015 0 15=0 1mol L,因此 pD=l。26 【正确答案】 产生错误的原因:选 A 选项的同学没有理解 pH、pD 的意义,将常温下中性溶液的 pH 与 pD 混淆;选 B 选项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重水的离子积与水的不同。 四、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张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

2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28 【正确

29、答案】 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 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29 【正确答案】 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 五、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30、性质(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掌握浓硫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硫酸的氧化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中,学习“量变质变” 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的原则。31 【正确答案】 重点与难点:硫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32 【正确答案】 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Cu+2H 2SO4(浓) CuSO4+SO2+2H2O33 【正确

31、答案】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缓缓地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扩散。34 【正确答案】 导人教师引导,回顾稀硫酸性质: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比如:与一些金属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我们常说一句话叫“量变产生质变 ”,这在硫酸的身上就有非常鲜明的体现,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教师演示:往两根卫生筷上分别沾上浓硫酸和稀硫酸。学生观察:沾浓硫酸的卫生筷变黑。教师讲述:浓硫酸能使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变成黑色的物质,这就是“脱水 ”,这过程也可称为 “炭化”,也是初中所说的 “腐蚀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浓硫酸特殊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11127-1-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1 Sampling.pdf DIN EN ISO 11127-1-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1 Sampling.pdf
  • DIN EN ISO 11127-2-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2 Determin.pdf DIN EN ISO 11127-2-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2 Determin.pdf
  • DIN EN ISO 11127-3-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3 Determin.pdf DIN EN ISO 11127-3-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3 Determin.pdf
  • DIN EN ISO 11127-4-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4 Assessme.pdf DIN EN ISO 11127-4-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4 Assessme.pdf
  • DIN EN ISO 11127-5-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5 Determin.pdf DIN EN ISO 11127-5-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5 Determin.pdf
  • DIN EN ISO 11127-6-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6 Determin.pdf DIN EN ISO 11127-6-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6 Determin.pdf
  • DIN EN ISO 11127-7-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7 Determin.pdf DIN EN ISO 11127-7-2012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blast-cleaning abrasives - Part 7 Determin.pdf
  • DIN EN ISO 11135-2014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Ethylene oxide -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pdf DIN EN ISO 11135-2014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Ethylene oxide -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pdf
  • DIN EN ISO 11137-1-2015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pdf DIN EN ISO 11137-1-2015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