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892348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设函数 y= 的定义域为 A,函数 y=lgx 的定义域为 B,则 AB 等于( )。(A)(0 ,+)(B) (1,+)(C) (0,1) (1,+)(D)0 ,1)(1,+)2 设函数 y=f(x)为最小正周期为 的奇函数,则 f(x)可能是( )。(A)f(x)=sinx(B) f(x)=tan2x(C) f(x)=sin(x+ )(D)f(x)=sinxcosx3 设(x 一 )n 的二项展开式中第四项为常数项,则 n 的值为( )。(A)6(B) 8(C) 0(D)124 一个袋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编

2、号分别为 1,2,3,4,5,6 的六个球,现从口袋中任取两个球,则至少取到一个编号为质数的球的概率是( )。5 在ABC 中,点 P 在边 BC 上,BP= ,则(x,y)为( )。(A)(1 ,2)(B) (2,1)(C)(D)6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直线 ax+(a1)y+1=0 与 xay+1=0 垂直的充要条件为 a=2(B)极坐标方程 =cos 表示的图形是直线(C) ABC 中,若 AB,则 cosAcosB(D)复数(1+i) 2 的虚部是 2i7 的值是( ) 。(A)0(B)(C) 1(D)2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

3、和( )。(A)知识技能目标(B)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目标(D)过程目标9 某教科书的一元二次方程内容安排顺序大致是,从两个具体实例出发,分析与确定实例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归纳、概括方程的共同特征,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种从丰富典型的具体例子出发,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从中归纳、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方式被称为( ) 。(A)概念形成(B)概念同化(C)概念平衡(D)概念类化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

4、思想和( ) 。(A)基本原理(B)基本理论(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方法二、填空题11 一组数据一 4,一 1,0,2,8 的方差等于_。12 过抛物线 y2=4x 的焦点,倾斜角为 45的直线方程为 _。13 已知矩阵 A= ,则 AB=_。14 计算 =_。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其中,科学态度主要包括_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认真勤奋 坚持真理 独立思考修正错误 严谨求实三、解答题16 分别用直接证法和

5、间接证法证明如下命题。 若 a,b R,a 2+b2=2,则 a+b2。17 如图,直线 PA 与圆 O 相切于点 A,割线 PBC 交圆 O 于点 B 和点 C, APC 的平分线分别交 AB,AC 于点 D,E,求证: (1)AE=AD; (2) 。18 设数列a n的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Sn=2 一 an。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设 bn=nan,求数列b n的前 n 项和 Tn。19 如图,几何体 A1B1C1ABC 中,AB=AC,ABAC,棱 AA1,BB 1,CC 1 都垂直于面 ABC, BC=AA1=2BB1=2CC1=4,D 为 B1C1 的中点,E

6、 为 A1D 的中点。 求证:(1)MEBC; (2)求异面直线 AE 与 DC 所成角的余弦值。20 设函数 f(x)=x2ex+ax, (1)当 a=0 时,求函数 f(x)的极大值。 (2)若方程 f(x)=0,有三个不等的实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四、教学设计题21 依据以下要求和素材,撰写一份侧重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设计(只要求写出教学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材:有一个圆

7、柱,它的高等于 12 cm,底面半径等于 3 cm,如图,在圆柱的底面点 A 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 A 相对的点 B 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五、案例分析2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片段 老师:请同学画一次函数 y=2x3 的图象。学生 1:(走上黑板) 取两点(1,一 1)( ,0),然后画出一条直线。 老师( 接着要求):画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 学生 2(自信地走到黑板前):类似取两点(1,2)(2 ,1),也画出来了一条直线。 注:此时教室里出现了同学们的窃窃私语,有认为画得对,也有认为画得不对的,有一部分学生傻傻地盯着老师看,想从他这里得到答案。

8、 学生 3(大胆地站起来对学生 2 说):从解析式上看 y 不能等于 0,即 y= 与 x 轴不会有交点,你怎么有交点了,我想你可能错了。 老师(及时肯定学生 3)能用函数解析式来分析问题,不简单啊!学生 4:若 x0,从解析式上看,无论 x 取多大,函数值 y 均是一个正数,而从画出的图象看,此时有些函数值是负数,这不可能啊! 老师:有的同学不光会看解析式,并且还会看图象了,有进步。 老师:函数 y=2x一 3 为什么只要找到两点就可以画出图象? 学生 5:因为以前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前,找到好多点画在坐标系中,发现这些点都在一条线上所以得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直线,而两点可以确定一直线。 老师:

9、好!讲得好!同学们应该知道下面怎么办了吧。(1)分析上述教学片段,教学过程中师生哪些教学行为值得肯定?(2)分析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2016 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集合 A=xx1 , B=(xx0,AB=xx0且 x1,故答案为 C。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选项最小正周期为 2;B 选项最小正周期为sin2x,最小正周期为 且为奇函数,故答案为 D。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设二项展开式的通式 Tr+1=Cnrxnr是=x,n 一 36=0,n=9。4 【正确答案

10、】 B【试题解析】 16 中,质数为 2、3、5 共 3 个;从 6 个数字中任取 2 个数字,编号都不是质数的概率为 。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选项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为 a=0 或 2;B 选项=cos, 2=cos,x 2+y2=x,(x ,所表示的图形是圆,不是直线。C 选项ABC 中, A,B (0,),y=cosx 在(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所以AB,cosAcosB;D 选项复数(1+i) 2=2i 的虚部为 2,i 是虚数单位。所以正确选项为 C 选项。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洛必达法则, ,正

11、确选项为B。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概念形成即从丰富典型的具体例子出发,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从中归纳、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方式。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

12、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填空题11 【正确答案】 16【试题解析】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1,方差为 S2= (一 41)2+(一 1 一 1)2+(0 一1)2+(21)2+(8 一 1)2=16。12 【正确答案】 xy1=0【试题解析】 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为(1,0),倾斜角为 45的直线斜率为 1,则直线方程为 xy1=0。13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根据矩阵的乘法计算:AB= 。14 【正确答案】 ln2【试题解析】 。15 【正确答案】 【试题解

13、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总目标情感态度方面包括以下内容: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解答题16 【正确答案】 (1)直接证明法:a 2+b22ab,2(a 2+b2)a2+2ab+b2,4(a+b)2,a+b2,结论得证。 (2)间接证明法(反证法):假设 a+b2,则有(a+b)24,a 2+2ab+b24=2(a 2+b2),(ab) 20,所以假设

14、不成立,则 a+b2。结论得证。17 【正确答案】 (1)由题意 PA 是切线,AB 是弦,则 PAB=C; AEP=C+EPC, ADE=APE+PAB=APE+C, PE 是APC 的角平分线 EPC=APEAEP= ADE即 AE=AD。18 【正确答案】 19 【正确答案】 向量法 以 A 为原点,AB,AC, AA1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已知条件可得 A(0,0,0),20 【正确答案】 (1)当 a=0 时,f(x)=x 2ex,令 f(x)=2xex+2x2ex=0,x=0 或一 2 是 f(x)的极值,在(一,一 2),(0,+)上 f(x)0,在(一 2,0)上

15、 f(x)0,故 x=一 2 时取极大值,f(一 2)= 。 (2)由 f(x)=x2ex+ax=x(xex+a)=0,得 x=0 或 xex+a=0。 设g(x)=xex+a,若使方程 f(x)=0 有三个不等实根,则 g(x)有两个不等实根且根不为0。 对于函数 h(x)=xex,由 h(x)=(x+1)ex 可知,当 x一 1 时 h(x)0,当 x一 1时 h(x)0,即函数 h(x)在(一 ,一 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 x=一 1 是 h(x)的极小值点也是最小值点, h(一 1)=一 e10。又因为exx=+,且 h(x)在 R 上只有 x=0 一个零点。所以函数

16、 h(x)在区间(一,0)上一个函数值有两个自变量与之对应,即只要将 h(x)的图象向上移动且保证其最小值小于 0 就会得到两个零点,且这两个零点都不为 0。 所以,对于函数 g(x)=h(x)+a,只要 a0,且 g(一 1)=h(一 1)+a=一 e1+a0,就会有两个零点,解得 0a e 1。四、教学设计题21 【正确答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的等于 12 cm,底面半径等于 3 cm,如图,在圆柱的底面点 A 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 A 相对的点 B 处的食物,你能帮助蚂蚁设计一条最短路径吗?(3)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7、1用课件展示导人中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拿出上课之前准备好的学具圆柱。提问:尝试从点 A 到点 B沿圆柱侧面画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 学生动手,画出多种路线,并展示学生作品。 2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从点 A 到点 B 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操作。独立思考。 3计算最短路线 圆柱展开图为长方形,则 A,B 所在的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高 12 cm,宽为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为 r=9 cm,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连接 A,B 的线段长,由勾股定理得AB=15 cm。故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 15 cm。 三、生生合作,巩固提高 如图,一个无盖的长方形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 8 cm

18、,8 cm,12 cm。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点 A 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 B,你能帮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线路吗 ?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如何解决立体图形上两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在解决立体图形上两点的最短路径问题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思想方法。 作业:课后找一个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五、案例分析22 【正确答案】 (1)从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值得肯定之处有:教师先让学生画出一次函数 y=2x 一 3 的图象,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画法打下基础。当学生 3、学生 4 回答出

19、问题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标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值得肯定之处有:学生对于旧知 (一次函数相关的知识 )的掌握非常扎实。在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答案多样化。(2)存在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而当学生作答错误时,教师没有给予帮助,及时引导,以致于部分学生傻傻的盯着教师。教师只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没有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同学。材料最后教师问题的提出缺少目的性、启发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改进方案:当学生回答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解决学生的疑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同学,对于学生的答案都要给予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引导启发学生注意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以及如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