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宏观上,教与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下列不属于该系统过程要素的是( )。(A)学生(B)教师(C)教育机构(D)教学媒体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 有同学总喜欢在老师的问题还没有问完的时候抢着回答,但总是出现错误,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 。(A)场独立性(B)发散型(C)冲动型(D)场依存型4 萌萌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萌萌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
2、( )学习。(A)言语信息(B)态度(C)智慧技能(D)认知策略5 张老师喜欢搞突然袭击,经常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测验,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习原则中的( )。(A)练习律(B)准备律(C)效果律(D)交替律6 下大雨的时候,小李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到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李跑得很快。这是( )。(A)顿悟(B)逃避条件作用(C)条件反射(D)回避条件作用7 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这是( )的观点。(A)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C)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论(D)巴班斯基的最优
3、化学习理论8 认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促进者” 和“学习者”的人际关系,并提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B)杜威(C)罗杰斯(D)奥苏伯尔9 下列属于学习内部动机的是( )。(A)求知欲(B)父母的赞许(C)教师的表扬(D)奖学金10 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 )。(A)能力(B)运气(C)任务难度(D)努力1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12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
4、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13 某老师认为学生对三角形定义的学习和总结,有助于正方形定义的学习,那么这位老师更多受到以下哪种理论的影响?( )(A)相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C)元认知理论(D)情境性理论14 要使“陈述性知识 ”的学习变成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 )。(A)直接经验的参与(B)课堂教学作用(C)教师的作用(D)教材体系的建构15 某学生背诵复习资料时,在刚达到背诵的基础上,为了防止遗忘,又继续追加背诵了几遍,这种学习属于( )。(A)适度学习(B)过度学习(C)掌握学习(D)意义学习16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
5、)。(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B)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C)微细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D)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17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下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B)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都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形式(C)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D)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18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随机应变,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思维具有( ) 。(A)流畅性(B)独创性(C)指向性(D)变通
6、性19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分20 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学绩测验(B)量化指标(C)教学目标(D)常模参照21 ( )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A)意志训练(B)情感陶冶(C)心理辅导(D)行为矫正22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这种反思方法称为( )。(A)行动研究(B)详细描述(C)教学日记(D)交流讨论二、多项选择题
7、23 “顿悟-完形说” 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格式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韦特海默(B)苛勒(C)班杜拉(D)考夫卡24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A)依从(B)认同(C)内化(D)应用三、判断题25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A)正确(B)错误26 最近,由于小明能按时交作业,王老师便取消了对他的处罚,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负强化。( )(A)正确(B)错误27 先行组织者是课前辅导的教学组织管理者。( )(A)正确(B)错误28 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
8、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A)正确(B)错误29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心理的健康与不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30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9、岁 );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 岁11 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后) 。故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蒯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题干中的同学喜欢抢答老师的问题,但总是出现错误,就属于冲动型。故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加涅提出了一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萌萌的这种见了陌生人就躲的行为的消失属于态度学习。
10、【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张老师“突然袭击”使学生缺乏准备,因此违背了学习原则的准备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回避条件作用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根据题干表述,“下雨”的情形已经出现,而非即将“下雨”。属于逃避条件作用,故
11、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罗杰斯非指导性学习的观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地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BCD 都是外部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
12、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能力和努力属于个人内部因素,而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努力因素是随主客观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复述策略是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等数学对于之前学过的初等数学的影响是逆向迁移,并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选择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学习迁移。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由不
13、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转变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需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好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本题中学生在刚达到背诵基础上又背诵了几遍,属于恰好能背诵之后的再继续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操作技能可以分为微细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
14、连贯与否,操作技能可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操作技能可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操作技能可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解决。故 A、B、C 三项正确。心理定势对后继的问题解决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D 项错误。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
15、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变通性又叫作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个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由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情感成分: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喜欢与厌恶、尊敬与轻视、热爱与仇恨等;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行为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行为的准备状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
16、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辅导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23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判断题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
17、境。【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负强化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分配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心理的健康与不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