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杜威(C)裴斯泰洛齐(D)夸美纽斯2 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经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冲动型与沉思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4 “说出牛顿定律 ”属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的( )。(A)智慧技能(B)认
2、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5 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 )。(A)练习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B)光有练习而无奖励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C)多练习产生疲劳(D)缺乏正确指导的练习易形成错误习惯6 某老师说“ 我喜欢张华同学发言前先举手 ”“刘文丽同学作业完成得很认真”等,体现了课堂强化的( ) 。(A)替代强化(B)非言语强化(C)延迟强化(D)局部强化7 ( )是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8 每一位学习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总是在自己的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以其特殊的方式来获得对新信息、
3、新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的意义,这属于( )的主张。(A)人本主义学习观(B)操作强化学习理论(C)观察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生观9 以下不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是( )。(A)教学目标中注重情感与认知的统一(B)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C)教学内容以知识为主(D)教育内容要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10 以下学习动机中,属于近景动机是( )。(A)为实现“ 四化” 而学习(B)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C)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学习(D)为集体和组织增光而学习11 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这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C)稳定的外部归因(D)不稳
4、定的外部归因12 学生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在听课时采用记笔记策略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3 用建立学习时间表的方式来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策略。(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14 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5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16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的过程进行了系统
5、研究,他认为( )。(A)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B)遗忘的发生是均衡的(C)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慢后快(D)遗忘的发生是没有规律的17 以下选项情景描述的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张琳的写作技能完全符合录用要求(B)李红的撑杆跳成绩突飞猛进(C)刘明的珠算水平在全年级学生中是最棒的(D)小李在全市象棋比赛中获得季军18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过程的是( )。(A)穿衣服(B)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C)回答 “4+5=?”(D)用一个词语造句19 关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B)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
6、(C)智力与创造力是线性关系(D)高智力者一定有高创造力20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A)上课(B)读书和作业(C)社会活动和交往(D)谈话的讨论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为领导者,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习时互相勉励。这种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属于( )。(A)权威型管理(B)放任型管理(C)学生自主型管理(D)人际关系型管理22 共感、共情、同理心又称为( ),是建立良好心理辅导关系的促进条件。(A)同感(B)真诚(C)尊重(D)隐私二、多项选择题23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操作能力的自我觉知,是一种决定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以及在紧张情境中体
7、验到的情绪反应的最为直接的因素。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B)影响人们在面临困难时的坚持性(C)影响人们在面临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D)是人们行为的产生者与预告者(E)决定人们行为是否成功24 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 、b”,再学习读英语字母“a、b”时,将出现(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25 下列属于态度与品德的区别的有( )。(A)两者实质不同(B)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C)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D)结构不同26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或必要性在于( )。(A)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让有精神疾病的学生恢复正常(B)有利于促进学
8、生正常健康成长(C)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D)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判断题27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 这种问题。( )(A)正确(B)错误28 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的本质是通过试误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 )(A)正确(B)错误29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A)正确(B)错误30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正确(B)错误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9、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被誉为慈爱的儿童之父。【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方式的类型
10、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同时性与继时性、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内控型与外控型不属于认知方式的差异。【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言语信息是指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比如如何把小数转化为分数: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
11、能,用以支配和控制学习过程: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此题“说出牛顿定律”,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故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是因为光有练习而无奖励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局部强化是指只强化我们认可的那部分行为以及相应的欲望,激励学生继续完全实现理想的行为和欲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发现学习的概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学生观指每一位学习者在面对新
12、的信息时,总是在自己的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以其特殊的方式来获得对新信息、新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的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倡导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提倡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控、内部的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
13、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记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源管理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习时间管理是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之一。用建立学习时间表的方式来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属于资源理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迁移指的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国际音标的干扰现象属于负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把知识学习分为符号
14、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字及词汇学习。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一般来说,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命题学习,就是学习句子中由若干概念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学习要以概念学习为前提,以符号学习为基础,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属于命题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
15、渐缓慢,呈负加速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撑杆跳属于操作技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A 选项只体现了目的性;B、C 选项不具备序列性,并不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只有 D 选项符合问题解决应具备的三个特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智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知识模块】
16、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权威型管理是教师绝对地控制学生在教室里的行为,教师的角色是在教学中建立一种规矩,而且能使每个学生遵守,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尊严。放任型管理主张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他们感兴趣的事。学生自主型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为领导者,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习时互相勉励,而教师的工作是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人际关系型管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
17、,教师的角色是设计有利的心理氛围,创造教室里各种互动的教学活动和融洽的学习气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有多种译法,比如投情、神入,同感、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根据班杜拉等人的研究可知,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所以,选择 A、B、C 三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B,
18、C【试题解析】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掌握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及书写,并形成心理定势,容易导致学习英语字母时出现读、写“汉语拼音化”现象,故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根据迁移的影响方向,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我们把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掌握汉语拼音对再学习读英语字母有一定影响,故将出现顺向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
19、的,都是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二者的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心理咨询与辅导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但不能让有精神疾病的学生恢复正常,A 项错误。【知识
20、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判断题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种问题,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之中。【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形成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结构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任务。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该种知识和技能,适宜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及彼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