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国的( )。(A)桑代克(B)冯特(C)夸美纽斯(D)皮亚杰2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6、7 岁儿童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 )。(A)自主感对羞怯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3 心理学家称之为“ 危险期 ”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4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 )。(A)陈述性知识(B)认知
2、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5 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 )的三个定律。(A)工具说(B)联结说(C)认知说(D)人本主义学说6 小明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不敢跟老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小明同学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请教和说话了。这种方法属于( )。(A)强化法(B)行为塑造法(C)代币奖励法(D)示范法7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8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强调( )。(A)情境、问题、相关实例、信息资源
3、、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等要素(B)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C)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共享(D)学习过程的个性化9 罗杰斯主张“ 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的威胁 ”,这种教学模式为(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10 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1 人们把成就行为归因于( )时,成功会感到满意和自尊,失败会感到内疚和羞愧。(A)内部因素(B)外部因素(C)稳定因素(D)不稳定因素12 为
4、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13 在学习了微生物的内容后,学生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概念有了进一步理解,这属于学习的( ) 。(A)正迁移(B)顺向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14 奥苏伯尔提出了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 )三种同化模式。(A)创造性学习(B)生成性学习(C)组合学习(D)同位学习15 学习芭蕾舞时,小丽把连续动作分成小节拍,跟着舞蹈老师一步步做,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 ) 阶段。(A)整合(B)定向(C)模仿(D)熟练16
5、 “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句话描述的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7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 )。(A)发散思维训练(B)头脑风暴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自我设计训练18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9 学生在上课时精神状态欠佳,情绪压抑,注意力分散,这是一种( )的课堂气氛。(A)积极性(B)对抗性(C)消极性(D)失控型20 为了
6、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 )。(A)找人倾诉(B)喝酒解愁(C)音乐调节(D)运动二、多项选择题21 表扬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有效表扬的是( )。(A)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的表扬(B)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并强调导致表扬的行为(C)真诚的表扬,体现出对学生成就的关心(D)通过表扬,学生体会到投入适当的努力,将来还有可能成功22 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划分为(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23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功能固着(B)原有认知结构(C)心向(D)定势(E)相似性24 知识
7、按其表征形式,可分为( )。(A)陈述性知识(B)理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感性知识25 在下列心理问题中,可以使用自我肯定训练辅导的是( )。(A)人际交往中的被动行为(B)矛盾面前的犹豫不决(C)课堂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D)与异性交往时的紧张情绪三、判断题26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儿童在第三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A)正确(B)错误27 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A)正确(B)错误28 态度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语言或行为。( )(A)正确(B)错误29 就课堂座位的空间安排而言,矩形安排与环形安排适于师生交流
8、,而马蹄形则适于学生交流。( )(A)正确(B)错误30 研究发现,教龄越长的教师,职业倦怠感越低。( )(A)正确(B)错误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36、7 岁属于学前期,主要冲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
9、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照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其中,认知策略指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应的认知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联结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
10、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故正确答案为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性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时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学生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请教和说话了,这就是利用了强化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11、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因此,更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问题、相关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等要素对于学习者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
12、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构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会出现较强的情感反应,在成功时感到满意和自豪,失败时感到内疚和羞愧。但如果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运用的是精细加工策略中记忆术。【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前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为逆向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
13、苏伯尔的同化模式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操作模仿即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
14、完善化。根据题干描述,小丽还处于操作技能的模仿阶段。故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确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问题,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是理解问题的关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是由奥斯本于 1939 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产生大量主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
15、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消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明显缺陷的课堂气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成了三种,分别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B,C,D,E【试题解析】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
16、案】 B,D【试题解析】 知识按其表征形式不同,可分为感性知识(感知、表象)和理性知识(概念、命题):按其表述形式不同,可分为陈述性(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操作性)知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因此,A、B、D 这几种心理问题可以使用自我肯定训练辅导。【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判断题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学
17、前期 36 岁,冲突表现为主动对内疚,人格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是第二阶段儿童早期的任务。【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而非行为本身。【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的座位排列模式主要有矩形、环形和马蹄形。这种座位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联系,允许学生之间谈话、相互帮助等。但对全班讲解和控制要困难一些。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座位排列模式。比如秧田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龄越长的教师,一般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担负的责任相对越多,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相对欠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更易表现出较多的情绪衰竭,因而职业倦怠感越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