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简答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2015广东)2 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2013 河南 )3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2014湖北)4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2014湖北)5 简述布鲁纳的教学观。(2015天津)6 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2014湖北)7 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2014 河北 )8 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2014湖南)9 简述奥苏贝尔的三种同化模式。(2015广东)10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2015 陕西)11 联
2、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2014河南)12 简述系统脱敏法的步骤。(2015江苏)13 如何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2014 贵州)14 简述专家型教师和新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2014湖北)15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2014河北)16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014湖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简答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人的意志行动有如下三个特征:(1)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
3、为基础的行动。2 【正确答案】 能力的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的差异。(2)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3)结构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不同能力的结合,也使人们互相区别开来。(4)性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和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两方面。3 【正确答案】 人们一般都承认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遗
4、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1)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
5、程度的相似性。(3)家庭因素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权威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放纵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孩子的性格成长最为成功。(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6、通过学习还可以形成与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5)个人主观因素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其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4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个体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例如,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的时期,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有可能会因为一时
7、不能达到目标而产生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适应这种暂时的失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评价,从而顺利地渡过危机。此外,该理论不仅考虑了自我概念的出现、同一性的获得,还强调个体一生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阐述了性格、兴趣、动机等带有社会性内容的人格特征在社会背景中的产生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了解自我的机会。教师也能在社会背景中去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条件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5 【正确答案】 布鲁纳教学观的内容:(1)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布鲁纳
8、学习理论教学观的教育意义:根据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必须全面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首先,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当,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教学材料的性质特点,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再次,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6 【正确答案】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
9、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论述。学习动机既然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内部条件是学习动机形成的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方面:(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为定向的成绩目标。又以前者的学习动机更加稳定和持久,因此激发学生树立掌握目标有利于动机的形成。(2)成熟与年龄特点。年龄越小,其动机的社会性越弱,关注的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只有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将动机转向注意自己的班级地位,或是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等。(
10、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年龄特征,又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5)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动机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
11、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此外,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产生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2)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此外,教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沟通社会
12、、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7 【正确答案】 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此外,在选择这些基本的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配合这种教材来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有助于迁移的产生。(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
13、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连接线。这种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习迁移的产生。(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
14、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8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的,先前学习的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和前提,后继学习是在先前学习的联系中进行的。因此,迁移现象在学习中是时刻存在的。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另外,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合理地运用迁移能够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如下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
15、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为迁移而教” ,具体可以做到:(1)改革和精选教材,教材要由概括性高,解释性、包容性强的概念和原理组成,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更新。(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教材呈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9 【正确答案】 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概念同化的模式:(1)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
16、过程。当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个抽象概括程度较大的概念后,再学习下位概念时就会容易。比如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再学习“圆是轴对称图形 ”这一命题就会很容易理解。(2)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时,在这些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和命题时,就产生了上位学习。如我们在学习了“玫瑰花”“牵牛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 花” 这一概念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当新学习的内容既不能归属于原有的关系之中,又不能概括原有的关系,但他们之间仍具有某些共同的
17、关键特征,如后一变量随着前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等,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新命题与已知观念并列结合,新命题就有了意义。10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它主要涉及以下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过度复习;(7)画线。其中,画线是一种常
18、用的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1)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等。(2)做笔记,它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3)提问策略,即在活动中自己问自己问题,或同学间、师生间进行知识的提问。(4)生成性学习,它是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精细加工策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中的第三
19、大类,它是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表格等。利用图形又可细分为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表格则有一览表和双向表等。这些策略都是陈述性知识学习中常用的认知策略。11 【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感情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
20、,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服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习得。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以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其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者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
21、为,人的价值观一开始并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识、技能或者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12 【正确答案】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
22、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它包含两项内容:(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情。(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由小到大的等级程度排列。其次,进行放松训练。一般需要 610 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 12 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最后,进行系统脱敏练习。方法包括:(1)放松;(2) 想象脱敏训练; (3)实地适应训练。13 【正确答案】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对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2)合理运用惩罚。少量、方
23、式适当的惩罚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但应注意避免讽刺挖苦或体罚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3)采用行为矫正方法消除课堂问题行为。这是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是:确定需要矫正的问题行为;制定矫正问题行为的具体目标; 选择适当的强化物与强化时间安排;排除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以良好的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4)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要帮助学生正确抉择行为方向,确立合适的行为目标;帮助学生正
24、确认识环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社会技能;帮助学生发挥个人潜能。14 【正确答案】 专家型教师和新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任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型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任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3)教材的呈现。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任教师则不能。(4)课堂练习。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任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型教师具有一套检
25、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任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15 【正确答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评价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具体表现在:(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他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16 【正确答案】 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2)举止。主要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3)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4)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