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895214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7 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 )。(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2 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 )。 亚历山大东征 阿拉伯数字西传希波战争马可波罗东游(A)(B) (C) (D)3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在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方针(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4 推断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

2、文字最为可信的证据是( )。(A)权威观点(B)文献记载(C)考古发现(D)民间传说5 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 )。 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A)(B) (C) (D)6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7 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3、伏(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 新的历史条件 ”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B) (C) (D)9 1960 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 ”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10 1978 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

4、 30 年的光辉历程,30 年前农民年纯收入 16 元,如今增加到 4140 元;30 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 5 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 2500 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A)(B) (C) (D)11 北京晚报1958 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 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B) “反贪污、反浪费” ;“ 改革开放”(C)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

5、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12 公元前 432 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进入会场。这说明( )。会议采用“ 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 会议内容与女人无关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利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A)(B) (C) (D)13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1949 年(B) 1956 年(C) 1966 年(D)1978 年14 19 世纪中期以后,“

6、 造物主 ”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最终被驱逐出去,主要是因为(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B)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C)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进化论观点的提出15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文章,其内容不包括( )。(A)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B)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D)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16 某学生在学习“19 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 ”时发现一些残缺不全的句子:“主义偏重主观表现;主义偏重客观再现。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

7、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学作品是( ) 。(A) 巴黎圣母院 人间喜剧(B) 人间喜剧悲惨世界(C) 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D) 唐璜 安娜.卡列尼娜17 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大会上演讲说:“凡有见识的人,皆知道社会主义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可鉴。”因此他主张“ 预筹个防止的法子”。这个“法子”就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8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

8、义。”毛泽东强调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理论的指导性(C)学习经典著作(D)实践检验真理19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A)(B) (C) (D)20 货币是国家主权的主要象征之一,但是欧盟在 2002 年正式启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这有利于( )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A)(B) (C) (D)二、材料分析题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9、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日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21 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2 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23 上述材料的思想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行社会救

10、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材料二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 56 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 5 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 1255 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 750 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 2000 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不过 2800 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

11、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中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 51 欧元,洗衣机 306 欧元厨房用品 161 欧元,煤气灶 397 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材料三据 10 月 9 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 44 岁男子提尔里24 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的生活。令人惊讶的是“ 超级懒虫 ”提尔里日前竞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 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披露他的 “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引发争议。请回答:24 比较材料一与材料

12、二的信息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有何特点?25 根据材料三,有人认为“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26 结合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三、论述题27 简述新航路的开辟的经济后果。28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请评述上述观点。29 历史教师教学技能的特点是什么?四、教学设计题30 当今世界局势正处于大分化、大重组的时期,国际关系风云变化,请以“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为课题,设计一个教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

13、历史)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伸张正义的舞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在 1971 年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后也将长期发挥作用,故最符合题意的是 A。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资料,不带有主观意志,最为客观可信。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搞清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时间范围是 197l1975 年,题中发生在 1979 年,发生在 1954

14、 年,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都是在这一时间段内,故答案为 B。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民族精神”。只有 D 项符合题意。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抓住“1960 年”解题,“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提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 19531956 年:1960 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推行,由于推行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导致严重“左”倾错误,19591961 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196

15、0 年 9 月 30 日,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因此答案为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的说法错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土地仍然属于公有,故答案为 C。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注意题干中关键的两个时间概念“1958 年”和“1980 年”,结合所学分析比较可知:A 项中的“八字方针”不符合 1958 年;B 项中的“改革开放”不符合1980 年;D 项中的“实现四个现代化”,不符合 1980 年。C

16、项的叙述符合 1958 年和 1980 年两个时间概念,当选。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米尼娜被拒绝进入会场,充分说明当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从而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 C。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邓小平主要活动掌握及知识迁移能力。从对联所示内容看,主要反映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作用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发生在 1978 年之后。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859 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进化论思想,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选 D。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

17、命道路问题的探索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开始的,所以 B 项不符合。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可判断为浪漫主义,为现实主义,再结合“法国文学作品”这一限定条件可得出答案为 A。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中注意吸取欧美出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前车之鉴是从社会贫富不均的角度来分析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只有 C 项符合条件,当选。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本”指马克思主义,从“纠正脱离实际”可知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故 A 项最佳。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它们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8、又促进了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符合题意,B 项当选。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欧元是欧盟启用欧洲单一货币,不可能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把欧元的作用扩大化了,排除 ,故答案为 D。二、材料分析题21 【正确答案】 材料一的主张是洋务派提出的。洋务派的主要观点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22 【正确答案】 材料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3 【正确答案】 影响:材料一洋务运动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

19、作用。材料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材料三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4 【正确答案】 特点:从单一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福利项目、种类繁多。福利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25 【正确答案】 高福利确实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劳动的热情,但不能否认福利制度在刺激消费、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现在的福利水平还很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现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应时刻警惕高福利引发的消极影响。26 【正确答案】 评价:西方的福利制度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刺激百姓的消费

20、,缓和社会各阶层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 的消极作用。三、论述题27 【正确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欧洲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了,并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各地区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2)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的商路从地中海转

21、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及尼德兰所代替。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新的信贷金融机构以及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相继出现。其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价格革命 ”。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特别是从美洲掠夺和开采的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引起了金银贬值,物价相应上涨,出现了价格的“革命”。“价格革命”对西欧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阶级的地位产生了很深影响。城乡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农村贫农和城市平民日趋贫困和破产,他们在经济上日益受制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一面利用城乡贫民的廉价劳动力。一面又按不断上升的价格出售商品,获得暴利;在经营方法上与资产阶级相

22、近的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也因此加强了经济力量;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却处境不利,他们人不敷出,财富和地位都逐渐不能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争雄竞胜。“ 价格革命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28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可以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以及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等方面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

23、: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观点忽略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恶性后果,以客观作用代替主要作用,以点代面,不可取。29 【正确答案】 教学技能是一般技能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迁移和具体表现。(1)多样性:指教学技能种

24、类的多样化。(2)凭借性:指教学技能的具有知识经验的凭借性。(3)习得性:指教学技能非“ 生而有之”,而是后天研习苦练而得到的。 (4)发展性:指教学技能随着课堂教学的演进和教育科技的进步而发展。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情况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关心政治的素质,识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关。通过对当今世界动荡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的观念。通过讲解、讨论在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树立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

25、。能力目标:通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介绍和讨论,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应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世界多级化趋势下,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基本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多级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教学步骤】1课前布置预习课本知识,通过搜集有关资料,思考下列问题: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什么变质?我们应汲取什么教训? 当今世界有哪些地区危机? 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展状况怎样?2结合视频、

26、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课本知识,研讨思考题。3,小结,布置课后习作。【教学方法】教:引导研讨法、谈话法、讲解法、观看资料片、展示图片和有关文字资料。学:自主学习与分组合作探究。【教学资源】20 世纪中国百年百事VCD 之苏联解体剪辑,图片及相关网页(略)。【作业设计】1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设计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基础知识。2以世界多级化趋势的中国为题,写一篇论文。内容包括:世界多级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中国带来哪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剧变,学生可能会出现不正确的观点,老师要加以引导,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正确观点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恐怖主义要加以全面的介绍,防止学生对

27、此有不正确的认识。学生对中国在多级化趋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问题的讨论,可能不会很深刻和全面,老师要加以引导。【建议讨论的问题】如何看待战争? 如何看待恐怖主义 ?世界多级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 ?【案例描述】这节课的内容既涉及到一些比较现实敏感的问题,又要求有比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在上课之前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希望能给学生更多的比较直观的、有说服力的第一手材料,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和机械的结论。首先,我先说:大家知道,在二战后,曾经建立起了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 1991 年 12 月 25 日 19 时 38 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

28、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东欧、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讨论的主要内容。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会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那场剧变不关心,它一定会给中国许多启示。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苏联是怎样解体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怎样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我这样一说。我发现学生立即就提起了兴趣。然后,我给学生 3 分钟阅读一下课文。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我对课文做了一些处理,总结说:1985 年

29、,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 年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 就是要“最充分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这次改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在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的影响下,从 1989 年开始,大多数国家纷纷实行多党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下面请大家通过图片了解一下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剧变。我发现学生反应各不相同,我就说:大家看到了

30、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情况各不相同,请大家结合苏联的改革、自身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及世界局势的变化各个方面,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在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思维能力还需要提高,有的只注意东欧自身的原因。想不到外部的原因,有的只想到政治的原因,想不到经济的原因,我都给予了引导。我觉得课堂讨论问题,一方面是掌握和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讨论问题,提高历史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路。这样,才能达到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的目的。最后我总结到:原因有这么几点:1苏联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模式对他们的影响。2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群众的不满情绪。3政治上忽视民

31、主与法制,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4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5西方“和平演变” 政策等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再看课文,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在学生看完书之后,我总结了课本知识:1990 年 3 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又有 10 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 年 8 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 20 日签署,8 月 19 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 8 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32、” 。“八一九事件”是苏联高级领导人发动的试图阻止苏联解体的政变,但是事与愿违,这次事件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叶利钦掌握了政权。1991 年 12 月 8 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取消苏联。12 月 21 日,俄罗斯等 11 个国家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首脑会议。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当晚克里姆林宫降下了苏联国旗。12月 26 日,苏联正式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到此,学生基本上了解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我觉得学生可以进行课堂讨论了,我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苏联解体的原

33、因有哪些?我还是从思路上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总结中让学生清楚老师的思路。内部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离开这一点,历史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就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对于老师来说,要能够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讲解,积极引导学生用历史知识去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决不能有意地回避现实,哪怕是敏感的历史或现实问题。当然,这需要老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也需要老师具备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思辩能力,老师应该具有在课堂上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自信。于是。我提出了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4、的原因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我都用理论和事实加以引导和纠正。教训: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是社会稳定的前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共产党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走出一条有本国特色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过时。苏联社会主义建成后,用 19 年的时间,还是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干涉下,就使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

35、主义俄国,变成了一个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生产力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我们现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使中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我的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能够端正思想,起到了培养正确世界观的作用。并且,我提出在课下继续讨论,我有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由于第一目用了较长的时间,我对第二目的内容重点进行了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动荡的局势,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对人类发展的危害。对两极格局的瓦解的原因及其影响,只做了一般的总结。当前世界

36、形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原因: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联系,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所以和平是主流。但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使被“冷战” 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加上恐怖主义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之后,我提问: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上都出现了哪些地区危机?学生课前都做过一些资料搜集,他们提出有“中东危机” 、“海湾危机”、“ 伊拉克战争”、“ 科索沃战争”、“波黑危机”以及“9.11 事件”等等。我都用大量的图片加以展

37、示,我并不是有意渲染战争气氛,而是为下面的讨论铺垫。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讨论的问题:如何看待战争?学生的观点大概有以下几点:战争是“残酷的” 、 “野蛮的”、“ 落后的”、“ 愚蠢的”、“是手段最直接的 ”、“是最有效的”、“是必须的” 、“ 是瞬间可以毁灭一切的”、“是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 、 “是会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 ”、“是为了获取利益的”、“是政治家为了自己的野心而发动的 ”、“是人无法交流而产生的 ”、“是矛盾激化的结果” 等等。讨论的结果令我非常满意,我也给以学生及时的鼓励,我说:你们分析得非常全面和深刻,由于你们出色的表现,使我原来准备的课件显得是那么的浅薄,我都不好

38、意思打出我的课件,使我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我会为有你们这样出色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感到了上课的压力,促使我以后更加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之后我总结到:战争是矛盾产生而又没能沟通导致激化的结果,是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而争取利益的、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非常剧烈的人类活动,是最原始的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可以瞬间毁灭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人们所有的愿望和理想化为乌有。每当战争来临的时候,都是对人类智慧和成熟的考验,而每次战争的爆发,都是对人类莫大的嘲笑和讽刺。原始时代,人们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都是战争,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学会了依靠交流解决矛盾。我相信,在若干年之后,当人类的文明高度发达的时候,那一时

39、代的人,一定会嘲笑我们这一充满战争的时代,一定会嘲笑我们这一时代所充满的战争,他们会为我们的愚蠢而感到不可理解。处在战争环境中的人们把和平看作奢侈品,我们生活在和平中的人,更应该珍惜和平的环境,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维护和平。当然,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我说这段话的时候,我显得非常激动,我的话也感染了学生,学生也感染了我,在课下备课时,我不可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话,只有在课堂相互感染的氛围中,老师的激情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相互影响、情感交流的场所。我希望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战争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珍惜生活的思想观念。当

40、我课件打出“9.11 事件” 和本.拉登的图片时,课堂上出现了一片骚动,甚至有的学生把拉登看作偶像,我觉得有必要对恐怖主义进行讨论。于是,我提出问题:怎样看待恐怖主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恐怖主义是针对平民的暴力袭击,是一种反人类的活动,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它不分对象,没有地域的概念,没有开始的时间,更没有结束的时间。当然,强权政治也是其发展的客观原因。世界人民应该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第三目“多级化趋势加强” ,课堂还有 12 分钟,比我计划的时间超了三分钟我决定让学生看书,自己总结下列问题。不再讨论。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格局特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

41、 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原因: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生很快就比较完整地完成了第三目的学习任务,我用剩余的时间提出了最后的讨论问题:苏联解体,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加强,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大家讨论得十分热烈,我总结到:影响:中国可以填补前苏联留下的政治空白,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 意识形态的对抗

42、相对减弱。有利于中国利用各种政治势力的矛盾。 有利于中国吸取苏联的教训。中国也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它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意识形态的对抗继续存在。应对: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总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一定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历史知识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我总结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方面使“一超多强 ”格局呈现的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