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89547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吉 祥(j) 棱角(lng) 狡黠 (xi) 长吁短叹(x)(B) 浸 润(jn) 蓦然(m) 腈纶(qng) 残碑断 碣 (ji)(C) 喟 叹(ku) 愤慨 (ki) 盥洗(gun) 呱呱坠地(gu)(D)阻 挠 (no) 女娲 (w) 咯血(k) 戛 然而止(j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落 松弛 协奏曲 融会贯通(B)扫描 诙谐 天然气 振耳欲聋(C)博弈 巨挚 殊不知 毋容置疑(D)竞标 临摹 吓马威 门庭若市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

2、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加以评比的。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罢了。(A)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B)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C)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D)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 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B) 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的作者都是朱自清(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

3、,正确的顺序是诗经出师表陋室铭(D)鲁迅的故乡是散文,契诃夫的变色龙 是小说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 12 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 20 名男运动员和 16 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B) 2010 年 4 月 10 日,第 8 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为增强全体员

4、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6 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做状语的一句是( )。(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既来之,则安之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将照遍全球 (暗喻)(B)别看我眼瞎,可我心不瞎(拈连)(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偶)(D)部落之民,控弦十万(借喻)8 下列名家合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白”指元稹、白居易(B) “小李杜” 指李贺、杜牧(C) “三曹”

5、 指曹操、曹丕、曹植(D)“高岑”指高适、岑参9 下列加下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装热 ”迅速流行,激活了江南丝绸服装产业,使不少企业逢凶化吉,出现了少有的勃勃生机(B)有些人虽想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这有点像沙里淘金,是得不偿失的(C)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仍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D)如果政府的官员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那么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10 下列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最能炒鱿鱼的五种人(B)工资多少不再老板说了算(C)山东人才能上领奖台(D)儿子老子与他的哥哥弟弟文言文阅读10 始汲黯

6、为谒者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上常赐告 者数,终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 汲黯何如人也 ?”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 ,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 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

7、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 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有删节) 注 谒者:官名。 告:休假。 贲、育:即孟贲、夏育,二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 揖客:只揖不拜之客。11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 比 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

8、:假托(C)责大 指 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 夺 之矣 夺:强取1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B)上贤 而 释之 今人有大功 而 击之(C)庄助复为 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 一击缶(D)尊宠 于 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 于诸侯13 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

9、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古诗词鉴赏13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4 文中的“雁引愁心去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15 简要分析第三联“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作题16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

10、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鉴赏题17 认真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 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

11、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教学实践18 认真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设计一个教案。桥之美吴冠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 ,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种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 ,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

12、美,摧毁了形式美。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

13、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 17 孔,苏州的宝带桥 53 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1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南京长江大桥远看

15、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 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

16、、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棱(lng)角;B 项腈(jng)纶;C 项呱呱(g) 坠地。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C 项“巨挚”应为“巨擘”,“毋容置疑”应为“毋庸置疑”;D 项“吓马成”应为“下马威 ”。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同日而语:同等看待,相提并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混为一谈:将本质不

17、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等量齐观: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同等对待。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中马致远是元朝人;B 项中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D项鲁迅的故乡是小说不是散文。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句式杂糅,删去“由”和“组成” 。B 项成分残缺,可在“起飞前”后边加上中心语“的状态”或将语序调整为“对起飞前的火箭”。D 项“广泛推行服务忌语”不合事理。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人立”,像人那样站着,名词做状语; B 项“王”,称王,名词做动词;C 项“水”,游泳,名词做动词;D 项“来”和“安”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因此本题选 A。

18、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借喻。C 项,映衬。D 项,借代。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逢凶化吉:逢,遭遇;凶,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不合句意。沙里淘金:淘,用水冲洗,滤除杂质。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朝廷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睁着眼睛,但看不见;虽然长着耳朵,但没听到声音。形容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漳不关心的杰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一词多义造成歧义。炒鱿鱼“解雇

19、炒制鱿鱼这道菜 ”。C 项句中停顿造成歧义。山东人才,能上领奖台山东人,才能上领奖台。D 项指代不明造成歧义。“他的哥哥弟弟”到底是谁的,不能让人明确理解。文言文阅读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夺”是“改变”的意思。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以”都表目的,用来;B 项,第一个 “而”表承接,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而”表转折,是“却”的意思;C 项“ 为”均为介词,表示“替”;D 项“于”均为介词,表示“在中”。故选 B。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比省略主语频繁。在读句时应特别要注意。C 项“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显然

20、,将“ 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古诗词鉴赏14 【正确答案】 “ 雁引愁心去 ”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途中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 ”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15 【正确答案】 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接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写作题16 【正确答案】 包揽后的反思前不久在荷兰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一个“又” 字既包含中国队又一次取得了实至名归的成功,也包含了我们对于成功的反

21、思。在世界乒乓球领域,我们为什么能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次又一次地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桂冠呢? 有人说中国乒乓球队员日常训练极为刻苦,有人说乒乓球是国球,有传统优势。而我想说的则是,中国乒乓球的“实力” 在于其运作体制的科学与完善。一位什刹海体校的教练曾说过:“我们的训练安排周密而有效,你不会看到哪一个队员闲置下来,有经验的老队员会教给年轻队员各种比赛经验和击球战术方法。”从中我想到的是让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其优势,在团队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相互借鉴,达到运作效率的最大化,这便是中国乒乓球团队的实力所在。不仅是一个团队,如果把这种运作方式有效地嫁接到社会其他领域,我想也一定会奏效。此时

22、此刻,中国经济领域的提升也同样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改变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若能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在内部进行元素间的优化,鼓励创新,我想中国实力之实至名归将指日可待。近年来,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度!这一个个中国实力的体现,无不是中国近年来在体育领域进行改革,调整运作体制使之科学与完善的结果。包揽冠军不是目的,而其价值在于一个个的成功事例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与借鉴作用。一个冷静看待“ 成功” 的民族,才可能真正地 “实至名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鉴赏题17 【正确答案】 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

23、,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借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 绝风尘” 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 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 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 凡鸟” 。王维 “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

24、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 “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而此诗 “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颔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 青山如屋里 ”,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世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25、 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 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 老作龙鳞 ”,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 老作龙鳞 ”给“多岁月”做补充,并照应开头的 “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致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隐逸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教学实践18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欣赏桥之美。2品

26、味本文诗一般的描写性语言。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审美效果,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学方法朗读欣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探讨。人们都说: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相互注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天我们在一间教室里能面对面地交流就更是前世修来的福了。为了珍惜这份缘,我们一起来上好这堂课,好不好?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关不美?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欣赏吧! 这里“ 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

27、地这些块面衬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 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那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欣赏的文章,希望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欣赏水平。板书:桥之美。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文(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幅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 4070 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成交价格之最)。在这里

28、他以一位画家独特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 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来欣赏“桥之美”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先找出作者认为不美的桥。注意作者并没有直接说不美,只是从他的语言倾向来看是不美的。如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三)自主学习1分析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不美的原因:孤立、没有周围景物的衬托,不能与其他的景物形成点、线、面的呼应配合,不协调。2既然“孤立、没有周围景物的衬托,不能与其他的景物形成点、线、面的呼应配合”是这些桥不关的原因,那么作者的着眼点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到课文,从“ 桥,多么美 ”至第三段,找出作者的着眼点。明确:小桥流水人家很美

29、,美在景物之间的衬托、呼应、协调。如果:小桥流水边是一幢现代化的玻璃外墙的高楼,这幅画美吗?流水人家边架起一座高大的钢筋水泥桥,这幅画美吗?桥与周边的景物要协调、呼应、配合才行。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那作者主要着眼于什么?即:“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这也就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得出结论前用了三个关联词语强调:注意:“并非也并非而是”(齐读这句话)(四)合作探究吴老先生还是怕我们不懂,于是又举了好些美的桥来教我们欣赏,请同学们看第四段,并找出这些桥。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你的发现?(如果学生沉默,可以问班长、学习委员、科代表或者问学生你们想听听谁的思考)待学生举出例子后,分小组合作探

30、究:这些桥都美在哪些地方?(欣赏桥之美的同时也欣赏语言的美)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每个组先推荐一名代表读小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然后确定赏析的中心发言人)品味、赏析“ 桥之美”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明确: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吴冠中先生以他作为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关学” 的眼光来审视事物,还用含义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

31、烈的情感上的共鸣。语言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 ,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罢了。这恰恰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明确: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 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体现。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赏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

32、里说 “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学生展示后,全班齐读这几句)(3)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明确: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似乎也具有生命力。(4)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

33、番搏斗。明确: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对照鲜明而又和谐统一。归纳:(1)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桥与密密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之美。(2)江南细柳下的石桥桥石与细柳刚柔相济之美。(3)宽阔水面上的长桥长桥与娴静的水面配合的灵动和谐之美。(4)广西等地的风雨桥桥与险峰、激流配合的安闲、对照之美。小结:以上这些优美的文字,展现出了或刚劲或柔美或娴静的各种桥梁的魅力,让我们如沐春风,如品甘霖。以上四个例子中的桥以及后面写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小桥,它们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这些关键作用构成

34、了桥之美。(5)根据我们对上面一些例子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桥之美,美在哪里?明确: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那么,这个规律我们是怎样得出来的呢?明确方法:个别例子抽象规律。(五)欣赏表达既然我们已经从文章中归纳出了欣赏桥梁的规律和方法,那么我们何不用一用呢?(出示图片) 请大家运用我们刚才所探究出来的欣赏桥之美的规律和方法,选择下面桥梁中的一座(或者你身边的桥也可以),进行赏析。要求:用“桥与 配合构成了 的美” 的句式写话或说话。(六)课外延伸其实,“协调、配合 ”不仅体现在桥梁建筑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规律。(可以问一个拓展问题) 秀气的女孩子,化妆涂个像张飞那样的浓眉毛,那就不美了,我们的校园不是很美吗,那是因为注意了建筑物与绿化的协调、配合。我们这一堂课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欣赏艺术的方法是多样的,介绍艺术规律的文章也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写的重复与变化、日本当代小说家清冈卓行的一篇美学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小结:大千世界,可谓精彩纷呈、千姿百态,希望同学们掌握更多的艺术规律,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生活之中的美和艺术之中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