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89609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是( )。(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C)群体序列研究法(D)交叉研究法2 儿童在发展早期,往往会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后来,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会动的东西(如纸飞机)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己原来的认识。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3 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中,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

2、。(A)惩罚服从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4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发现感知与动作间的关系(B)运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对客体进行内部表征(C)逻辑的掌握和理性思维的发展(D)抽象和假设推理的发展5 从人群整体的智力分布来看,智力中下一般是指智商在( )之间。(A)8089(B) 90109(C) 110119(D)1201396 心智技能的特点不包括( )。(A)客观性(B)观念性(C)内潜性(D)简缩性7 依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同化模式是( ) 。(A)下位学

3、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接受学习8 追求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理想,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的流派是( )。(A)认知主义(B)人本主义(C)精神分析(D)行为主义9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原理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0 认知领域学习的内容相当于( )。(A)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C)陈述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D)知识和技能11 根据技能的定义,下列属于技能的是( )。(A)蜘蛛织网(B)吃酸东西时皱眉头(C)儿童去了几趟医院,看见穿白

4、大褂的人就哭(D)走路12 老师在黑板上演算的过程属于( )。(A)原型操作(B)原型内化(C)原型定向(D)原型整合13 动觉控制在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起主导作用。(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14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B)前习俗阶段(C)自律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15 贾德的“水下击靶 ”实验是迁移的 ( )经典实验。(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16 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

5、( )。(A)问题空间(B)手段一目的分析(C)启发式(D)算法式17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不包括( )。(A)对成败的体验与认知归因(B)替代性和想象性经验(C)评价与劝说(D)任务难度18 由于期望太高、压力太大而影响学习效果,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 ) 。(A)提高动机水平(B)先提高后降低动机水平(C)保持现有动机水平(D)适当降低动机水平19 从心理测量角度看,中国古代的“七巧板” 可视为 ( )。(A)兴趣测验(B)创造力测验(C)态度测验(D)投射测验20 某些学校在一个学期教学之后,仅仅出一道作文题来测量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有效测验的条件来看,这种测验方式

6、难以保证测验的(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21 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 )时的一种极端反应。(A)个人压力(B)生活压力(C)工作压力(D)社会压力二、简答题22 简述教师心理素质的含义。三、案例分析题23 最近,教育部对全国中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健康普查,结果发现,超过六成以上的教师有职业倦怠的现象。职业倦怠来源于压力过重和情绪不良,是没有处理好工作关系所带来的一种消极的情绪耗竭状态,表现为疲劳、工作无乐趣、无激情、对工作冷漠,并且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偏低。当个体无法满足超出个人能力的过度需求时,往往会产生身心疲惫的状态,人们通常称之为职业倦怠。而中学教师的

7、职业倦怠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过量的工作、繁重的升学压力,繁多的案头工作,教师工作的连续性和特殊性等,其中也包括了教师自身的消极情绪影响。教师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工作、家庭、家长及学校管理者。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管是何种消极情绪,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也会成为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如何减少消极情绪对教师的影响,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与自我调整,也需要管理者从管理层面进行干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中对职业倦怠的描述,请你总结出职业倦怠的定义和表现。(2)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3)你认为

8、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对压力?四、辨析题24 小时候,媛媛自己用勺子吃饭的时候洒得满桌子都是,媛媛妈妈严厉地训斥了她,并坚持每顿饭都喂她吃。长大后,媛媛不敢轻易尝试新鲜事物,总怕自己做不好。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媛媛的主动性没有发展好。25 掌握越多知识的人智力越高。26 在所有精细加工策略中,列提纲和利用图形是比较有利的促使学生学习的方法。27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就形成了运动技能。五、论述题28 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9 如何开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

9、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为横断研究法的概念。纵向研究法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群体序列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被试易流失、混淆因素较多等的缺陷,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短期搜集大量数据的长处。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同

10、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顺应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平衡即个体的知识结构与外界达到统一。题干中,儿童的认识随着经验的增长,改变自己的认识,即改变原有的图式,适应环境。所以选择 B。【知识模块】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中的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中的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中的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其中,在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被他人称赞

11、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反之就是坏行为。因此题干表述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知识模块】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主要有:感觉和动作分化;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A 项是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B项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C 项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D 项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智商为 8089 属于中下;智商为 90 一 109 属于中等;智商为 110一 119 属于中上;智商为 120139 属于优异。

12、【知识模块】 学生个休差异与教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智技能的特点是: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客观性、展开性和外显性。【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奥苏贝尔将概念的同化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三类学习中只有下位学习的认知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13、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都是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扩充。另外,奥苏贝尔还提出了一个接受学习的概念,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接受学习不属于认知同化理论。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把人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原理学习也称为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

14、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是由“动能”“质量”和“速度”等概念构成的判断,阐明的是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因而属于原理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怎么做的知识。根据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程序性知识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即智慧技能;另

15、一类是运用概念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即认知策略。所以,认知领域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广文知识的学习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一定规则或操作程序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包括:(1)练习是技能形成的途径;(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必须合乎一定的法则。A 项是本能,B 项是生理反应, C 项是经验的泛化。故本题选D。【知识模块】 广文知识的学习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原型定向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该阶段学员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通过原型定向,学员在

16、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而这种定向映象一旦建立,它就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心智活动,同时也是心智活动得以产生的基础。老师在黑板上演算就是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关演算过程的定向映象,进而获得程序性知识。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广文知识的学习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操作定向和操作模仿阶段都是以视觉控制为主;操作整合阶段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知识模块】 广文知识的学习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考查和分析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回答,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具体为:(1)前道德

17、阶段(无律阶段,25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2)他律阶段(58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3)自律阶段(911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事物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能考虑到以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本题中,儿童已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可修改性和可协商性,因此已到达自律阶段。【知识模块】 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18、与改变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传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和关系转换理论等。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是迁移的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他以四、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分为两组练习水下打靶。给甲组充分讲解光的折射原理,乙组不做任何说明,然后让其不断练习。当两组学生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后,增加水中目标的深度,继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甲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乙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光的折射原理概括化,能对不同深度的靶子很快做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在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知

19、识模块】 问题解决与迁移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算法式策略是把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出来,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方案。启发式策略是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启发而直接选择一个可能正确的方案。【知识模块】 问题解决与迁移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对成败的体验与认知归因; 替代性和想象性经验;评价与劝说; 生理与情绪状态。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

20、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形曲线)。【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七巧板”是一种拼图游戏,它是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使用七巧板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所以是创造力测验。【知识模块】 学习测评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仅仅用作文来考查语文成绩,涵盖较少教学内容,

21、因此效度较低,本题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学习测评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厌烦,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故答案选 C。【知识模块】 教师心理二、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它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该系统内部包含行为、知识、能力、观念、人格等成分。【知识模块】 教师心理三、案例分析题23 【正确答案】 (1)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

22、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并带来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师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2)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首先,教师工作要求能力全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工作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除了要做教学者,还要做教育者。除了要对学生言传,还要对学生身教。所

23、以,教师的能力是全面的。特别是我国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同时这也表明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很高。要求其做到为人师表,热情认真地完成工作,甚至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这种高期望下,压力自然很大。其次,教师的工作比较繁重,并且极大地占用了课余时间。除了上课之外教师要备课同时如果有些教师是班主任,还需要随时随地地关注学生的情况。除此之外,中学教师还有教研任务、管理任务等学校加派的任务。工作的繁忙和精神的疲劳是导致教师压力增大、产生倦怠的原因。再次,教师是情绪劳动者。而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正好赶上学生的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评价教师,对教师的教学点评指手画脚。叛逆期的学生会出现各种行为和情

24、绪问题。作为教师,如何与这个时期的学生交往,并且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们,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极大挑战,压力也随之产生。最后,教师的压力还来源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发生突发的教育事件。可以说,教师在上课,但是上课绝非是不断重复背诵课程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应对挑战的过程。加之,现在教师需要机智地处理各种学生问题,这就为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3)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应对压力:首先,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目标。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要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对教师的诉求。教师也是普通的人。虽然他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他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教师应该清楚自己的社

25、会定位,在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应该注意给自己减压,不要为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这样会导致压力过大,甚至职业倦怠。其次,教师应该学习各种减压的方式。比如可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多运动、多唱歌或者跳舞。可以参加瑜伽训练班等帮助自己减压。或者教师感觉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好用的小技巧,比如大声地唱歌、大叫等方法帮助自己减压。再次,教师在感觉压力大,并且自己较难处理的时候,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催眠、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帮助教师减压,并且治疗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一些失眠等问题。然后,教师要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要学会倾诉。家是心灵的港湾,所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26、很重要。它可以缓解外在的各种压力,同时也是努力工作的动力。当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要学会倾诉,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不要把心事闷在心里,把它说出来,宣泄出来,你会感到很轻松。生活中要多交朋友,使生活丰富一些。最后,教师要有自信,并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压力来源于是否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应对教学环境中的一切问题和困难,压力就会变小。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知识模块】 教师心理四、辨析题24 【正确答案】 (1)错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发展看成是一个渐近的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要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个体都面

27、临着一种发展危机及发展任务。其中,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阶段(23 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这一阶段幼儿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听、渴望自主的状态,喜欢自己动手,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这一阶段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媛媛因小时候自己用勺子吃饭的时候洒得满桌子都是而被妈妈训斥。长大后,她不敢轻易尝试新鲜事情,总怕自己做不好,这是自主性没有发展好的表现。【知识模块】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25 【正确答案】 (1)错误(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

28、互转化存在一定的内在机制,知识并不一定能转化成智力,因此,并不是掌握越多的知识智力就越高。【知识模块】 学生个休差异与教育26 【正确答案】 (1)错误。(2)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等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策略包括列提纲和利用图形、表格等,它们是组织策略,而不是精细加工策略。【知识模块】 广文知识的学习27 【正确答案】 (1)正确。(2)动作技能又叫操作技能,是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

29、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知识模块】 广文知识的学习五、论述题28 【正确答案】 中学时期学生的品德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30、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为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

31、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该阶段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知识模块】 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29 【正确答案】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可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越准确,知识提取的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只有深刻领会

32、和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应用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的区分与辨别,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是保证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基础。(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应把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问题。(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知识模块】 问题解决与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