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89665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30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下面的选项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下岗 互联网 不瘟不火 贪赃枉法 脍炙人口(B)曝光 多媒体 开源节流 迁移默化 要言不繁(C)炒作 持卡族 合盘托出 世贸组织 获益匪浅(D)嘉宾 软着陆 醍醐贯顶 含英咀花 门可落雀2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

2、了漓江景色的奇丽(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句中三个“ 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 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 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

3、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日益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B)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C)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D)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4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家、作品与朝代(国籍)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意大利一塞万提斯一堂吉诃德(B)法国一雨果一约翰.克里斯朵夫(C)唐朝一王勃一滕王阁序(D)宋朝一马致远一天净沙.秋思5 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

4、,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种类之一的演义小说,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依正史记载、结合野史杂记及民间传说,加以深化铺陈而成,如三国演义(B)神怪小说大多是写神仙怪诞之事,但其中亦寓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神怪小说中的鸿篇巨作(C)产生于明代,以描述世俗生活为主的世情小说中,流传下来的作品以金瓶梅为代表(D)谴责小说是以暴露社会问题,指责政治腐败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谴责小说的上乘之作7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

5、的是( )。(A)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B)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C)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D)甄别和选拔优秀学生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第四学段(79 年级)的学生识字与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初步感受汉字的字形美(B)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C)能用毛笔书写楷体字,在书写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D)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9 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 目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鉴赏中外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B)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

6、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C)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80 万字(D)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10 以下哪项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A)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文言文阅读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7、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1 文本解读(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 忧”字,诗人“忧”什么?(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12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 忧”字?请设计一个简短的教学方案。(2)请为这首诗词的教学,设计一则符合要求的板书。(要求:简洁

8、明了;概括内容;符合学情 )现代文阅读12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问题。画山绣水杨朔自从唐人写了一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

9、,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凭着我一直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来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

10、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

11、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这以后,横竖是下水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悬崖上不见近似人的形象,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船家轻轻摇着橹,会告诉你说:“古时候有父子二人,姓龙,手艺巧,最会造船,造的船

12、装得多,走起来跟箭一样快。不料叫圩子上一个万员外看中了,死逼着龙家父子连夜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把当地粮米都搜刮起来,到合浦去换珠子,好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运空了岂不要闹饥荒,饿死人么?龙家父子不肯干,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到如今大家还记着他们的义气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婆桥了,也有个故事究竟从哪年哪代传下来这么多故事,谁也说不清。反正都说早年有这样个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种地打草鞋,一辈子积攒几个钱。她见来往行人从江边过,山路险,艰难得很,便拿出钱,请人贴着江边修一座桥。修着修着,一发山水,冲垮了,几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刘三姐路过这儿

13、,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砌桥,一面唱歌,唱得人们忘记疲乏,鼓气把桥修起来。刘三姐展开歌扇,扇了几扇,那桥一眨眼变成石头的,永久也不坏。前边那不就是寡婆桥?你看临江拱起一道石岩,下头排着几个岩洞,乍一看,真像桥呢。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飒飒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顶那块石头,简直是个

14、妙手雕成的石人,穿着长袍,正在侧着头往北嘹望。下边有个妇人,背着娃娃,叫作望夫石。不待你问,船家又该对你说了:早年闹灾荒,有一对夫妇带着小孩,背着点米,往桂林逃荒。逃到这里,米吃完了,孩子饿得哭,哭得夫妇心里像刀铰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顶,想嘹望嘹望桂林还有多远,妻子又从下边望着丈夫。刚巧在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头。这是个神话,却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实。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假如你听见船家谈起媳妇娘(新娘) 岩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妇娘岩是阳朔境内风景绝妙的一处,杂乱的岩石当中藏着个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船家指点着山岩,往往叹息着说:“多可怜的媳妇娘

15、啊!正当好年龄,长得又俊,已经把终身许给自己心爱的情郎了,谁料想一家大财主仗势欺人,强逼着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轿里,思前想后,赶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轿停下,要到岩石当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岩洞里了。”到这儿,你兴许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现在生活变了样儿,山也应该改改名儿,别尽说这类阴惨惨的故事才好。”为什么要改名儿呢? 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吧,这是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崭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新的故事。你等着听吧。一九六一年13 文本解读(1)本文在写景的同时还借助船家之口讲传说

16、,而且很多故事还带有阶级斗争的色彩。这种写法你如何评价?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文中画线的段落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试分析。14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阅读与鉴赏”的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请根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的相关要求和学生的学情,设计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填空题15 一水护田将绿绕,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 袅袅兮秋风,_。(屈原湘夫人)17 庄生晓梦迷蝴蝶,_。(李商隐锦瑟)18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9 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

17、关系的是_,_。20 赵树理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其作品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是“_”的代表作。21 文学作品的类型分为现实型文学、_和象征型文学。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第四学段阅读方面提出要求:能够区分_,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2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评价建议” 部分指出,要坚持_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24 阅读教学是_、教师、_、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写作题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有人认为,师道尊严,教师是授业者,也是解惑

18、者,所以教师的权威无可比拟,学生应该遵从老师,不容许有半点意见。也有人认为,教师的思想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存在师道尊严这样的传统思想,应该把自己融入教育的大家庭中,融入学生中去,给予学生应有的发言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据上述材料,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作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 1 000 字。鉴赏题2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秋望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26 “雁行初过客登楼 ”中, “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 ?27 这首诗的结语中“ 总是秋 ”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19、 ?28 请写出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思乡主题的诗歌。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30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没有错别字;B 项中,“迁移默化 ”应为“潜移默化”,“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C 项中,“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 ”;D 项中,“醍醐贯顶”应为“醍醐灌顶”,“含英咀花”应为“含英咀华”,“门可落雀”应为“门可罗雀”。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 项。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解析的后半句“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与句子原意相悖,句中并未表达惋惜之意。因此,B 项不正确。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一面

20、对两面,句子中出现了两面词“能否”,那么接下来正确的表达应该是顺着“能”和“否”说出两个方面的结果,但句子的后半句只说了一种结果。C 项属于成分残缺,“扣分”后面应加上“的措施”。 D 项成分残缺,“发出”后没有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通知”。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了 堂吉诃德;B 项,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约翰.克里斯朵夫;D 项,元代马致远创作了 天净沙.秋思。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极幻之事”指明西游记是虚构的,其事件是不存在的。因此,袁于令认为文学的真实就是假定的真实。本题

21、的答案是 B 项。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是晚清作家吴趼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第四学段(79 年级)的学生识字与写字提出的要求:(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普通高

22、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关于“阅读与鉴赏”目标的要求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故 C 项说法有误,当选。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的表述错误。B、C 三项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

23、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故本题当选 D 项。文言文阅读11 【正确答案】 (1)一忧“ 人生苦短”;二忧“求贤不得”;三忧“ 功业未就”。(2)这四句诗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为了实现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的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迫切想要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

24、积极昂扬的精神。12 【正确答案】 (1)(生集体朗读全诗) 提问:作为一首诗来说,肯定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这首诗的诗眼。那么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明确:忧。 讲解:所以全篇诗作都是在谈“ 忧”,抒发“忧”之情,那么,在三国鼎立时期,曹操为什么而“忧”?我们带着问题,体会曹操的心境,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提问:“ 忧”是不是曹操的本意? 他到底为什么而 “忧”? 他这种“忧” 的感情又是怎么贯穿下来的,我们来看诗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作者为什么要 “对酒”,他在“ 忧”什么? 明确:忧人生短暂。 讲解并提出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忧的是人生短暂。有没有更深层的含义呢?

25、我们接着往下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很短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那么杜康能不能解此之忧? 预设学生回答:我觉得不能,他喝完了还是忧,因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提问:既然杜康不能解其忧,那什么才能解决?他开篇所叹的是自己的人生短暂,还是在写别人的人生短暂? 明确:这首诗是写招纳贤士的,可以理解为自己的人生短暂,同时还担忧贤才不来。 板书:求贤不得 讲解:这是第一大节,我们读慢一点,大家体会这种忧的变化(师读第一节,表现慷慨之气)。曹操的“ 忧” 是通过其慷慨之气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生齐读) 提问

26、:第一节看完了,“忧”的情绪其实持续到诗作的结束。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他想干什么? 明确:想招揽人才。 讲解:有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是曹操不怕,拿明月比喻贤士,“ 我” 什么时候可以把你招揽过来,体现其内心的想法。“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种忧虑,这种求贤不得的担忧,从内心生发出来,绵绵不绝,由此可见,他这种忧是持续性的。接着看下一句,怎么解释? 明确:“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礼贤下士。 讲解:我们齐读这一小节。看看能不能读出忧虑之情,这里就少了些慷慨之气了。 (生齐读“明明如月 心念旧恩”) 提问:此时贤士已经经历千辛

27、万险来了,为什么还忧呢? 明确:贤士来了,但还没有成就大事,也忧对贤士照顾不周。 讲解:除了忧人生短暂,忧贤士不得,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忧”功业未就。三忧一脉相承。功业未就是对贤士不得的升华,这个升华就是贤士来多少,“我 ”都不会感到满足,后一节谈到了这个问题,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生读“月明星稀天下归心 ”) 提问:“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刚才我们在背景资料里说道,这是曹操在开怀畅饮,鼓动群臣的时候写的诗,所以这里的“乌鹊南飞”,单单指乌鹊向南飞吗,应该怎么理解? 明确: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示说自己身处北方,贤士若往南飞,哪儿能找得到枝头可依呢 7 讲解:意思是,这些贤士,你们不

28、要再犹豫,投奔到我这里来吧。我们知道,刘邦曾经写过“大风起兮云飞扬”,那种壮阔跟曹操的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接下来看,他求贤不得的升华,就在这一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满足。我们以前学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此时作者也是在说贤士们都来吧,多多益善,来再多我也不会觉得满足,都会觉得不够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是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贤士的重视。虽然忧功业未就是根本,但是在这三点之中,通篇曹操最忧的是什么(求贤不得),所以这首诗都是表达一个目的:为成就功业而招纳贤士。 (2)板书设计现代文阅读13 【正确答案】 (1)这种写法既紧扣桂

29、林山水的总特征“凝结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想象” ,又让人在赏景中受到教育。作者这样写,意在让读者牢记旧社会的苦难,从而珍惜现在,创造美好未来。因此,个人比较赞同这种写法。(2)第段在文中起着过渡的作用。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写转为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描写自然景观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象。14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文章诗意美,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通过对课文中景

30、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教学难点:学习文章表现事物的方法;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2)教学过程:一、导课激趣读了前面的几篇文章,我们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中。可有人却说,那些风光并不怎样,有一处的风景更美,它有“甲天下” 之称。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吗?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揭示文题)。说一说你对文题的理解。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重点讲析

31、。嶙峋 精髓(su) 泛滥 怠慢(di) 恬静 贮藏(zh) 积攒(zn) 嘹望(lio)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清奇峭拔;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想象)三、研读赏析1这样如诗如画的美丽山水,真让人流连忘返呀。如果让你用画笔和绣针来摹画钩绣这桂林的山水,那么,你会绣怎样的山。画怎样的水呢?请结合文中描写山水的文句说一说。(找句赏析朗读)画水的绿: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运用叠词和比喻。画水的静清:假使你的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静的梦境里去。画水的动态: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了。绣山

32、的奇: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绣山的巧: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2指名朗读文中写水的句子和写山的句子。其余同学闭目遐思用心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妙神奇。3作者不仅引领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介绍了许多关于桂林山水的故事。自由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其中的某一个故事。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呢?师:刚才我们还沉浸在这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现在又听了这些凄然的传说故事,这在情感上总觉得有点格格不入。请同学们到文中来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对于作者的这样安排你有怎样的看法?( 教师点拨:间接材料丰富作品的内容。在特定的历史年代里,杨

33、朔的散文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4桂林的山水美景值得写的很多,作者主要写的是哪处的景色?这样选材有怎样的好处?四、品读体会选读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自由诵读。进一步体会杨朔散文诗化的语言美。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填空题15 【正确答案】 两山排闼送青来16 【正确答案】 洞庭波兮木叶下17 【正确答案】 望帝春心托杜鹃18 【正确答案】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9 【正确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 【正确答案】 山药蛋派21 【正确答案】 理想型文学22 【正确答案】 虚构作品与写实作品23 【正确答案】 定性评价24 【正确答案】 学

34、生;教科书编者写作题25 【正确答案】 尊重学生的发言权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有几位同学高高举起手来,老师随口应了一句:“ 你们知道啊 ?真不错。”而后,老师并没有给他们机会说,自己开始口若悬河地讲开了。此时,那几位举手的孩子脸色一沉,迅速放下举着的手,听课开始不专心了。在案例中老师漠视学生的发言权,直接导致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降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就要将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当作一次平等的对话。现在的教师,一部分还存在着师道尊严的传统落后心理,认为自己身为老师的威严不可侵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老师说是对的就是对的”“

35、学生不能和老师顶嘴”,等等,都是教师表现出的不平等的思想。教育活动是双向的,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应该把自己融入课堂教育的大家庭之中,融入学生中去,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对待学生,将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当作是平等的交流,不要压制学生应有的发言权,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还请给学生一点发言的时间。虽然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着重强调孩子的主动权,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滔滔不绝、“一堂课讲到底” 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既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要将发言权还给学生,为什么教师又总是舍不得

36、给时间呢?归根结底,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教师总认为“ 不讲不行,学生根本就不懂”“现在的学生都不会思考 ”“把时间留给学生发言就是浪费 ”,所以教师选择了将课堂一手包办,自我陶醉在“一个人的课堂” 中。其实,如果老师能够在提问时,给学生一点发言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把由教师一个人唱的“ 独角戏 ”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势必就会事半功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执行者和领头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最基本的发言权利。即使学生的发言不太精彩或者根本不正确,也要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因为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说明他们在思考、在成长、在进步。鉴赏题26 【正确答案】 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雁远离家乡南徙,既切诗题“秋”字,又自然地引出远离家乡的游子登楼时的怀乡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基调。27 【正确答案】 结句以“总是秋” 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 “秋”中,诗人没有明说“ 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 蕴涵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 “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8 【正确答案】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