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89787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科学思想(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3 将等质量的铜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有气体生成且质量最小的是( ) 。(A)稀硝酸(B)浓 HNO3(C)稀盐酸(D)浓硫酸4 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2、的非极性分子是( )。(A)H 2O2(B) Na2O2(C) C2H2(D)C 2H5OH5 某溶液中只含有 K+、Fe 3+、Cl -、 四种离子,其中 K+、Fe 3+、Cl -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 5:2:3,则溶液中 Fe3+与 的个数比为( )。(A)1:2(B) 1:3(C) 2:3(D)3:56 以 KCl 和 ZnCl2 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

3、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7 短周期元素 W、X、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 W、X 、Y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 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 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 2 种的二元化合物(B) W 和 X、Z 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 W、X 和 Y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 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8 有下列实验操作: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将取液后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将浓硫酸倒人盛有水的量筒中使其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

4、,右盘放砝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烧杯、蒸发皿加热时,都不需要垫上石棉网。其中正确的是( )。(A)全部(B) (C) (D)9 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 10-羟基喜树碱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 10-羟基喜树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C20H16N2O5(B)不能与 FeCI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D)一定条件下,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1molNaOH 反应10 关于 STS 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C

5、)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11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12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诊断性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B)形成性考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检查阶段性的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而进行的考试(C)期中考试属于终结性考试(D)终结性考试结果检验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后是否达标13 “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属于对( )的反思。(A)教学设计(B)教学过程(C)教学

6、目标(D)教学效果14 教师备课可分为( ) 。组织教学 学期备课 复习旧课学习新课单元备课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课时备课(A)(B) (C) (D)15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自主学习(B) “填鸭式” 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16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C4H10(g)+ O2(g)4CO 2(g)+5H2O(1);AH=-2878kJ mol C 4H10(g)+ O2(g)4CO 2(g)+5H2O(g);AH=-2658kJmol C 4H10(g)+ O2(g)4CO(g)+

7、5H 2O(1);AH=-1746kJmol C4H10(g)+ O2(g)4CO(g)+5H 2O(g);A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1526kJ/mol17 下列四个图分别代表对应的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分别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C)向盛有 10g 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水配成溶液 100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D)将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水稀释

8、至 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18 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 01molL NaCl 溶液与 01molL AgNO 3 溶液后,将 Pt 为电极进行电解时,在 A、B、C 、D 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2:4:1(B) 2:2:2:1(C) 2:2:1:1(D)4:2:4:119 甲、乙、丙三个电解池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极的大小、形状、间距均相同)。乙、丙中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同。当通电一段时间后,若甲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128g 时,乙中电极上银的质量增加( )。(A)0054g(B) 0108g(C) 0216g(D)0432g20 X、Y、Z 和 R 分别代表

9、四种元素。如果 aXm+、 bYn+、 cZn-、 d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c=m-n(B) a-b=n-m(C) c-d=m+n(D)b-d=n+m二、简答题21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22 家庭化学实验是指学生在家里所做的化学实验。家庭化学实验应是材料易得、操作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生必须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推理才能弄清该家庭化学实验所说明的化学现象或化学原理。积极鼓励学生多做家庭化学实验,既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又能培养他们认识一些简单

10、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然而,教材中家庭化学实验安排得很不均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增添一些家庭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请以教材中的任一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家庭化学实验。至少要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或实验操作)及实验原理。三、诊断题22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配制 100mL10的盐酸(密度为 105gmL),应量取 38的盐酸(密度为119gmL)多少毫升? 配制时需要量取水多少毫升?很多同学不会解答或解题错误。请回答下列问题:23 写出该题目的解题过程。24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下面是某

11、教师教授“ 常见的酸 ”一节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了解酸碱指示剂;通过学习,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领会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实施原则 知识由浅到深,授课过程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起辅助作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解答。导入酸、碱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两类不同的重要物质。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常见的碱有熟石灰水、氢氧化钠等。那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属于酸或碱?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学生举例略。 提问 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 活动与探究 将 8 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 4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

12、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分别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讨论与交流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课堂练习实验桌上有三瓶没有标签的试剂,我们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请问该如何鉴别? 学生回答略。 总结能够根据自身的颜色变化指示溶液酸碱性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 讲述酸碱指示剂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从而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并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 提出问题植物的花瓣中常含有一些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呈不同的颜色。用花瓣的汁

13、液是否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学生思考 活动探究 (1)各取适量红玫瑰、万寿菊、月季花,研碎,加入适量水和酒精(两者体积比为 1:1)浸泡,过滤,得到植物色素提取液。将提取液分别装入小试剂瓶中备用。 (2)将上述植物色素提取液分别滴入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食盐等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作记录。交流与讨论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什么花汁不宜用来做酸碱指示剂?什么花汁可以代替紫色的石蕊试剂? 联想与应用 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请你谈谈,为什么会出现“ 万紫千红的 花”?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和想法? 课后巩固 有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请你设计

14、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收集白醋、果汁、肥皂水、蔗糖水、清洁剂、洁厕灵、自来水等物质,用自制的指示剂来检 验它们的酸碱性。 问题:25 该教学过程使用了哪种教学模式?26 简述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原则。27 简述该教学模式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28 请对该教学案例进行简要的评析。五、教学设计题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 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目录(略)。 材料3:某教师关于“ 燃烧和灭火 ”一节的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

15、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 做科学” 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9 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0 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正确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能够及时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节教学活动过程,使化学课堂教学能够始终科学、有效地进行。谈一谈“燃烧的条件 ”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体现了实施评价应遵循的几

16、项基本原则。32 同一个化学实验课题,可以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这就需要进行选择。请简述如何根据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优选实验方案?33 板书是指在讲授过程中按步骤、分阶段地把教学信息呈现在黑板上。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概括和提升,它对进一步的、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是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之所在。故选A。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乙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聚反应,A 项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17、,故 B 项错误;酒精生成酸的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故 C 项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 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浓硫酸和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所以除了稀盐酸,其他三种酸都可以和铜反应产生气体。设 Cu 为 1mol,A 项,Cu NO,气体质量为30g=20g; B 项,Cu 2NO2,气体质量为 246g=92g;C 项不反应,无气体生成;D 项 CuSO 2,气体质量为 164g=64g。选 A。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H 2O2 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 H2O2 的空间构型不对称,不是非极性分子;Na 2O2 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无极性键

18、;C 2H2 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C 2H5OH 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在一瓶溶液中正负离子的带电总量总是相等的,因而可知答案为 A。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因此在铁制品上镀锌时,铁作阴极,锌作阳极,由于锌比铁活泼,因此未通电前可以构成原电池,但此时锌作负极失去电子,铁作正极,而电镀时锌仍然失电子,故选项 A 不正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须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因此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有确定关系而

19、与能量变化无关,B 项不正确;由于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因此导线中通过的电子速率是不变的,故升高温度不能改变电解反应速率,C 项正确;镀锌层破损后,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即使发生电化学腐蚀也是锌失去电子而保护了铁,即选项 D 也不正确。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意知 W 为 C;X 为 0;Y 为 Na;Z 为 S,A 项正确;B 项 CO2和 CS2 均为直线形分子,正确;C 项正确;D 项 CS2 不溶于水,Na 2S 的水溶液显碱性,故选 D。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闻药品的气味时,切记不能凑过去闻,应该用挥气入鼻法。取液后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

20、上会导致橡胶乳头被污染或损坏。溶解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仅仅是量取液体的作用。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甚至是爆炸。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一旦试剂喷出容易发生危险,试管口应对着没人的方向。正确答案为 B。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结构简式,很容易数出 C、H、N 、O 的原子个数,所以分子式为 C20H16N2O5,A 项正确;因为在苯环上有羟基,构成羟基酚的结构,所以能与FeCl3 发生显色反应,B 项错误;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存在羟基,所以能够发生酯化反应,C 项错误;酚羟基、酯基和肽键都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应该为 3m

21、ol,D 项错误。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STS 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STS 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所以选项 A 错误。故选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做实验不一定是为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所以 A 选项错。探究活动要依据教时或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要灵活地进行探究活动,故 C 选项错误。

2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由此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属于探究活动,故 D 选项错误。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故 B 选项正确。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诊断性考试是指在新学年、新学期、新课程开始或者教师接手新年级时,为了了解、掌握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具有的预备知识和认知能力状况,为分班、分组或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而进行的考试。通过诊断性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故 A 选项正确。形成性考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检查阶段性的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而进行的考试。单元测验、期中考试都属于这种考试。通过形成性考试,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

23、情况,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和问题,还可以比较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故 B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终结性考试是指在学年或学期终结,为了衡量终结性的教学效果,给学生评定成绩而进行的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都属于这种考试。终结性考试结果,检验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后是否达标,故D 选项正确。故答案选 C。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属于对教学效果方面的反思。故选 D。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备课可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故选 B。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是赫尔巴特

24、的传统三中心理论,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直在讲授,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接受位置,它是一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A、C、D 体现的都是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故选 B。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只有符合,故选 A。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选项烧碱溶液先会与盐酸发生反应,因而刚开始的时候不生成沉淀,后随着烧碱的加入沉淀开始生成,并逐渐增加,直到不再生成为止;C 选项要注意是配成溶液 100g,因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 10,而且选项中是将水加入固体,而不是将固体溶于水中;D 选项溶质质量不变。只有

25、A 选项正确。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装置相当于两个电解槽串联在一起,在整个电路中电子转移总数相等,首先判断各极是阳极还是阴极,即电极名称,再分析各极发生的反应。A 极(阴极)反应: 2H+2e-=H2,B 极( 阳极)反应:2Cl -2e-=Cl2;C 极(阴极)反应:Ag+e-=Ag;D 极(阳极) 反应:4OH -4e-=2H2O+O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若整个电路中有 4mol 电子转移,生成 H2、Cl 2、Ag、O 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2mol 、4mol 、1mol ,因此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4:1,答案选 A。19 【正确答案】 C

26、【试题解析】 由题图知,乙、丙并联后再与甲串联。因乙、丙完全相同,故 I(乙)=I(丙)= I(甲)。设通过三个电解池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甲) 、n(乙)、n(丙) ,则 n(乙)=n( 丙 )= 2=0004mol ,n( 乙)= n(甲)=0 002mol。故乙中析出银 0002mol108g.mol -1=0216g。选 C。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这四种微粒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即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按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原子序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则为: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由此得:a-m=b-n=c+n=d+m。然后分别根据选项涉及之元

27、素审视,选项 A 涉及 a-m=c+n,变形后为 a-c=m+n,A 不正确;选项 B 涉及 a-m=b-n,变形后为 a-b=m-n,也不正确;选项 C 涉及 c+n=d+m,变形后为 c-d=m-n,仍不正确;只有选项 D,涉及 b-n=d+m,变形后为 b-d=m+n,与选项 D 结论一致。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做实验的机会;(2)要有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3)要严格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术。22 【正确答案】 “ 烟灰” 催化白糖燃烧实验实验目的:在学完“ 制取氧气 ”一课后,学生虽然知道了催化剂的概念,但容易理解为催化剂只在化学实验室里

28、或化工生产中用到。增添该家庭实验一是为了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二是使学生认识到催化剂常常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实验操作:取少量的白糖放在玻璃片上,点火,白糖不能燃烧;将白糖和新的香烟烟灰充分混合后,再去点火,有蓝色的火焰产生。实验原理: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燃烧的。烟灰中含有微量元素锂,降低了白糖发生氧化反应所需的温度,致使白糖可以点燃。在这里,“ 烟灰” 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设应量取 38的盐酸体积为 x,根据“ 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列式如下: 100mL105gmL10=x119gmL38,解得x=23

29、2mL。所加水的质量为 100mL105gmL-232mL119gmL=774g。因此,需要量取的水的体积为:774g10gmL=774mL。24 【正确答案】 学生出现错误可能的原因是:在进行涉及溶液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没有将溶液体积换算成质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若涉及溶液体积,必须利用密度公式将体积化成质量才能列式求解。误认为“ 稀溶液的体积一浓溶液的体积一所加水的体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稀溶液与浓溶液的体积差不等于所加水的体积。先求出水的质量,进而求出水的体积。四、案例分析题25 【正确答案】 探究式教学模式。26 【正确答案】 探究性教学实施原则:目的性原则; 部分探

30、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主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则; 与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的原则;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的原则。27 【正确答案】 注意事项有:选择合适课题。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采用探究式教学,所以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课题。创设探究情境。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或提出问题时,可尽量提供一些情境如实物、标本、图片等,配合发问技巧,适时提出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辅助教学,同时情境的创设要有科学性,既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又要符合学生的

31、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适时点拨引导。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但是学生很少会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所以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交流沟通。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且更要以师生完全平等的心态积极地参与。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在和学生的沟通当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在课后得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28 【正确答案】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从身边的物质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创设了问题情境,激

32、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探究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探究问题,为学生的探究过程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轻松、有趣的探究学习气氛中研究有关酸碱的性质和指示剂在鉴别酸碱中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获取信息、交流表达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和自主探究,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掌握教学重点,对常见的酸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指示剂在鉴别酸碱性溶液中的作用,同时又和生活联系紧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为学生提供多种花瓣以及学生自制指示剂过程可能会用时较长,会影响教学进度。可以让学生课前在家完成自制指示剂过程,然后在课堂上完成自制指示剂来鉴别溶液酸碱性,

33、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五、教学设计题29 【正确答案】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并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躲避灾害,造福人类;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30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1 【正确答案】 实

34、施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原则,即评价必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和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则,即要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要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三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即不仅要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探索实验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等各方面;四是评价实施的过程性原则,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32 【正确答案】 根据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可确定如下优选标准:效果明显;绿色化,操作安全;装置简单;易操作、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33 【正确答案】 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方法1要有可燃物 1隔离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