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89789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 molCl 2 与足量 NaOH 稀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B)标准状况下,224L 正戊烷含电子数为 NA(C)常温常压下,8gO 3 所含电子数为 4NA(D)05L02 mol.L 1 FeCl3 溶液中,含 Fe3+数目为 01N A2 下列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溶液是( )。(A)H +、K +、MnO 4 、C 2O4(B) Fe2+、OH 、Cl 、NO 3(C) H+、Na +、I 、SO 42(D)Al 3+、

2、K +、HCO 3 、SO 42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常温下,FeCl 3 溶液与 KSCN 溶液混合:Fe 3+3SCN Fe(SCN) 3(B)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2Ag +S2 Ag 2S(C) FeBr2 溶液和足量氯水反应:2Fe 2+4Br +3Cl22Fe 3+2Br2+6Cl(D)NaAlO 2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AlO 2 +HCO3 +H2OAl(OH) 3+CO24 某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 C8H8O4(B) 1mol 该物质最多消耗 2molNaOH(C)核磁共

3、振氢谱显示有 5 个峰(D)能与 Br2 发生化学反应5 短周期元素 R、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X 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W 元素和 Z 元素同主族,且 Z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W 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 与 X 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1:2(B) Y 的氰化物属于良性氰化物(C)氢化物的稳定性:WZ(D)R 的某种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6 常温下,用 01000mol.L 1 NaOH 的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 1 CH3COOH 溶液,

4、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 )。(A)点所示溶液中:2c(Na +)c(CH 3COOH)+c(CH3COO )(B)点 所示溶液中:c(CH 3COO )+c(OH )c(CH 3COOH)+c(H+)(C)点 所示溶液中:c(CH 3COOH)+c(H+)c(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 3COOH)c(CH 3COO )c(H +)c(OH )c(Na +)7 现有 CuO 和 Fe2O3 的混合物 24g,向其中加入 200ml4mol.L1 HCl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将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用足量 H2 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18g(B)

5、 148g(C) 176g(D)12g8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 ”都属于 “两性电解质”的是( )。(A)HCO 3 、H 2O、HPO 42(B) HF、F 、HSO 4(C) HCO3 、CO 32 、HS (D)OH 、H 2PO4 、NH 4+9 下列操作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B)除去 CO2 中的 HCl 气体,可将气体通过饱和: Na2CO3 溶液(C)往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冷却后再加入新制的 Cu(OH)2,没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D)进行分液操作时,应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

6、中的上层液体。10 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 等种类。PVC 被广泛用于食品、蔬菜的外包装,但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VC 保鲜膜属于链状聚合物,在高温时易熔化,能溶于酒精(B) PVC 的单体不能由 PE 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C)鉴别 PE 和 PVC 可将其放人试管中加热,在试管口放置一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红,则为 PVC;不变红,则为 PE(D)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分别完全燃烧,聚乙烯消耗的氧气多11 下列不属于“ 知识与技能 ”目标的是( )。(A)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B)通过实

7、验探究和讨论,培养交流合作能力(C)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D)知道并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2 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A)我们周围的空气(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C)化学与社会发展(D)化学物质与健康13 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

8、联系(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14 以“复习旧课一激发学习动机一讲授新课一巩固练习一检查评价一间隔性复习”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是( )。(A)传递一接受式(B)自学辅导式(C)探究教学式(D)范例教学模式15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感受(B)关注(C)珍惜(D)树立1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初中阶段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的是( )。(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粗盐的提纯(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

9、 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17 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学习方法是( )。(A)启发讲授法(B)演示观察法(C)引导探究法(D)讨论谈话法18 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19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的知识,回答有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 ) 。(A)类比(B)归纳(C)分类(D)演

10、绎20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二、简答题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 的全称,以 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 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

11、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问题:21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22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2 1862 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1868 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 1869 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

12、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问题:23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4 请简要说明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25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并

13、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欲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统计学生答案如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27 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思路。28 试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8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比物质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不同现象。 【演示实验 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木炭,先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学生注意观察燃烧现象。 【

14、演示实验 2】在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用坩埚钳夹住铁丝点燃火柴杆,至其快烧尽时,伸入充满氧气且瓶底有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的集气瓶中。学生注意观察燃烧现象。 【演示实验 3】把一段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点燃,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学生注意观察燃烧现象。 教师写出【实验 1】中的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尝试写出【实验 2】和【实验 3】中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小组讨论】 1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思考,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和在空气中的燃烧相比,有什么不同? 2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3结合【演示实验1】和【演示实验 2】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种类和数目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

15、讨论结果 】1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3【实验 1】和【实验 2】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教师】引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巩固练习】略。问题:29 在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请你谈一下自己的想法?30 化学演示实验有哪些基本特点?31 教师在做化学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五、教学设计题31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常见的酸和碱 ”的内容标准: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

16、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活动与探究建议:“ 检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有关“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 ”的内容呈现如下: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 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并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塞,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闻一闻它们是否有气味? 注意: 闻气味的方法 1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避免沾到皮肤或衣物上。2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地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

17、气中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稀释浓盐酸或浓硫酸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除盐酸和硫酸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HNO 3)、醋酸(CH

18、 3COOH)和碳酸等。要求:32 在本节课中(初中阶段),酸的概念是什么? 请你对该概念进行评价。33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mol 氯气完全反应转移 1mol 电子,故 A 项错误;标准状况下,正戊烷不是气态,故不能适用气体摩尔体积,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 FeCl3 是强酸弱碱盐,会发生水解,05L02mol

19、.L 1 FeCl3 溶液中含 Fe3+数目小于 01N A,故 D 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MnO 4 为紫色,不是无色透明溶液,故 A 错误;Fe 2+与 OH 不能共存,故 B 项错误;C 项各离子可以共存:D 项 Al3+与 HCO3 可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共存,故 D 项错误;故选 C。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FeCl 3 与 KSCN 会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的不是沉淀,故 A 项错误;B 项,AgCl 悬浊液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化学式,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NaHCO 3 溶液和 NaAlO2 溶液混合生成 Al(OH)3 沉淀和 CO32

20、,故 D 项错误:故选 C。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判断其分子式为 C8H8O4,含 1 个酚羟基和 1 个羧基,故最多消耗 2molNaOH,含酚羟基故能与 Br2 发生化学反应,核磁共振氢谱应显示 6 个峰,故 C 错误;故选 C。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 R 为碳,W 为氧,X 为钠,Y 为铝,Z 为硫。A 项,W与 X 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 Na2O、Na 2O2,其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正确;B 项,氰化铝属于良性氰化物,正确;C 项,W 的氢化物为H2O,Z 的氢化物为 H2S,稳定性 H2OH 2S,正确; D 项,硫、

21、氮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错误;故选 D。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点反应后溶液是 CH3COONa 与 CH3COOH 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的混合物,根据物料守恒则 2c(Na+)=c(CH3COOH)+c(CH3COO ),故 A 项正确;点处滴入的 NaOH 恰好与 CH3COOH 完全反应生成 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CH3COO )+c(OH )=c(Na+)+c(H+),所以 B 项错误;点所得溶液显碱性,NaOH 溶液过量,OH 除了水电离产生的之外主要是 NaOH 电离所得,所以 C(CH3COO )+c(H+)c(OH ),C 项错误;整个滴定

22、过程中不可能出现c(CH3COOH)c(CH 3COO )c(H +)c(OH ) c(Na+),D 项错误。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设混合物中 CuO 和 Fe2O3 的质量分别为 xg 和 yg。加入 HCI 发生的反应有:CuO+2HClCuCl 2+H2O;80 2molx xmolFe2O3+6HCl2FeCl 3+3H2O。160 6moly ymol 由题意得 x+y=24,y=08;解此方程组得:x=8,y=16 。 若将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用足量H2 还原,则得到的是单质铜和单质铁。故可计算通过原氧化物中铜元素和铁元素的含量进行计算,经计算铜的质量为 64=64g,铁

23、的质量为 112=112g,故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64+112=176 g。故选 C。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A 项全部属于“两性电解质 ”,B 项中 F 不属于两性电解质,C 项中 CO32 不属于两性电解质:D 项中 NH4+不属于两性电解质;故选 A。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向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银离子。B 项,CO 2 会与 Na2CO3 溶液反应,因此,除去 CO2 中的 HCl 气体,应将气体通过饱

24、和 NaHCO3 溶液。C 项,往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淀粉可水解,但溶液显酸性,冷却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 也不会产生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正确操作应在冷却后、加入新制的 Cu(OH)2 之前,加入碱,使溶液显碱性。D 项,进行分液操作时,应从上口倒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PVC 属于链状高分子化合物,能溶于酒精,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可以反复进行,A 项正确。B 项,PVC 单体为氯乙烯,应该由乙炔和 HCl 加成得到,B 项正确。C 项,PVC 加热能产生氯化氢,而 PE 不能产生氯化氢,根据是否有氯化氢生或即可鉴别 P

25、E 和 PVC,C 项正确。D 项,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它们的最简式相同,含 C 和 H 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两者燃烧时生成 CO2、H 2O 的量分别相等,消耗的氧气也相等,D 项错误。故本题选D。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

26、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探究教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范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

27、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树立”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D 项属于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学习方法为引导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演示观察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谈话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口头语言问答、讨论或辩论等活动

28、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故本题选 B。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归纳是指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演绎法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以验证一般规律和原理的适用性。类比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分类即对已有的现象或资料,按照某种重要的特征,将

29、其分类整理的方法。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

30、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变“ 要学生学 ”为“学生要学”。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2 【正确答案】 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

31、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23 【正确答案】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4 【正确答案】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25 【正确答案】 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

32、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样就启发了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合成新元素,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三、诊断题26 【正确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是 C。27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对 CO 与 CO2 的鉴别与除杂问题。如果要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气体,一般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 等金属氧化物;如果要除去 CO 中混有的少量 CO2 气体,一般是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或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28 【正确

33、答案】 学生答题错误的可能原因:学生错选 A 是忽略了 CO2 不支持燃烧,CO2 中的少量 CO 很难点燃:而 B、D 方法除去的是 CO2 气体。没弄清要除去的物质。四、案例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首先,在准备反应装置时,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其次,用火柴引燃细铁丝,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进氧气瓶中,避免木条燃烧消耗集气瓶中氧气,影响实验效果。30 【正确答案】 化学演示实验的基本特点:示范性、直观性、灵活性、时间性、简洁性。31 【正确答案】 教师在做化学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准备充分,确保成功;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操作规范,注重

34、示范;演、讲结合,启迪思维;简易快速,按时完成;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五、教学设计题32 【正确答案】 初中阶段酸的概念: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这个概念在初中阶段出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接受,但是到了高中这个概念就要发生变化了,因为有些盐(如 KHSO4)也有氢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是由于还含有钾离子,所以它并不是酸而是盐。33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到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实验,初步学会运用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

35、物理性质及稀释浓硫酸实验,培养善于观察、总结、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源于实践的观点。【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过程】 环节一:温故旧知,直接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活中、化学课中,接触或听说过哪些酸?请你列举出你在化学课上和生活中所接触的酸。 学生回答:醋、柠檬、可乐、盐酸、碳酸等 教师讲解: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HNO 3)、醋酸(CH 3COOH)和碳酸等。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两种最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 环节二:观察激趣,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两瓶浓酸:浓盐酸(HCl)和浓硫酸(H 2SO4) 学生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指示剂瓶标签上

36、的内容,并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教师演示:分别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瓶塞,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逐一给学生 闻一闻浓盐酸和浓硫酸是否有气味。说明并演示正确闻气味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酸和碱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使用时要小心,不要让酸和碱溅到皮肤上。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完成下列表格。教师点评纠错,补充知识:烟是固体,雾是液体。 教师总结讲解: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

37、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教师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味、态。 学生观察并回答,工业用浓盐酸略带黄色。 教师解释: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再次强调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要溅到皮肤上。 教师设问: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稀释浓盐酸或浓硫酸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在稀释浓硫酸时,该如何操作呢? 多媒体展示: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的视频。 教师总结: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环节三:知识升华。联系实际 提问 1:把一定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忽略水分的蒸发),溶液的质量如何变化?它们该如何保存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由于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故浓盐酸溶液的质量减小,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增大,二者都需要密封保存。 提问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 教师讲解: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环节四:课堂小结。课后调研 师生共同总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作业:课下查阅资料,盐酸和硫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