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89794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1N A(B)常温下,14 g N 2 中的氮原子数为 05N A(C) 2 L 05 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 2NA(D)23 g Na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NA2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K 2SO4、Na 2CO3、HCl(B) Ca(OH)2、KNO 3、CH 3COONa(C) CaCl2、NaCl、CH 4

2、Cl(D)NaHSO 4、NaOH、NaNO 3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足量的硫酸铝溶液与纯碱溶液反应:2Al 3+3CO32-+3H2O=2Al(OH)3+3CO2(B) NaHS 溶液的水解:HS -+H2O=H3O+S2-(C) Fe(OH)3 与足量的 HI 溶液反应:Fe(OH) 3+3H+=Fe3+3H2O(D)向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H +OH-=H2O4 下列原子轨道的 n 相同,且各有 1 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在 x 轴方向可形成 键的是( )。(A)p xpx(B) pxpy(C) py 一 pz(D)p zpz5 将一定

3、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昆合物粉末放入 100 mL 44 molL 的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 896 mL(标准状况)气体后,残留固体 128 g,过滤,滤液中无 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 200mL,测得其中 c(H+)为 0400 molL ,则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 。(A)224 g(B) 336 g(C) 560 g(D)1008 g6 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 SiO2 制备高纯硅7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羊毛

4、属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 CO2 和 H2O(B)甲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D)分子式为 C10H14 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3 种8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 增大的是( )。(A)HCl(B) H2SO4(C) Na2SO4(D)NaHSO 49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C9H6O2(B)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C)香豆素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5、D)香豆素属于芳香烃10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 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操作能力(D)教学沟通能力12 关于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讲授法(B)精讲与变式练习(C)自学(D)练习法13 某学生在室外收集了少量土样。想知道其中是否含有遇稀酸生成气体的成分。下列方法中最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是( )。(A)用化学实验探究(B)请教专家(C)跟学生讨论(D)查阅文献14 为了了解化学教学过程进展情况,在教

6、学过程中实施的小测验、当堂达标雄测以及课堂提问等属于(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档案袋评价15 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 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6 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17 在“制取氧气 ”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 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入18 某学

7、生运用“ 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 “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19 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讲授新课(D)总结练习20 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A)化学与技术(B)实验化学(C)化学反应原理(D)化学与生活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 130 年的化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乃至成人存在大量的化学错误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

8、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表征障碍造成大量的化学学习困难,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瓶颈。此外由于许多化学实验难于用肉眼观察,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实的教学中难以操作,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素材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学者积极开发计算机模型并广泛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运用。计算机模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体现,与其他物理介质的科学模型相比在研究宏观、微观、复杂系统及其动态演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事实证明,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

9、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模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不可否认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全面掌握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素材 3计算机模型至今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对计算机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缺乏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模型操作的教师较少,能够修改或者自主设

10、计计算机模型,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计算机模型教学的教师更少。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哪些问题? (2)计算机模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3)根据素材概括我国计算机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哪些不足。并从教师方面,对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教学提出建议。(4)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 2 mL 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

11、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课本中实验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2)实验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快,需增加什么装置?(3)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 H2 和 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 时,1 mol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1 mol CH 4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 CO2,放出 8903kJ 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12、( )。 ACH 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 -1 BCH 4(g)+2O2(g)=CO2(g)+2H2O(l) H=一 8903 kJ.mol -1 CCH 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 -1 D2H 2(g)+O2(g)=2H2O(l) H=-2858 kJ.mol -1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几乎没有,选择 B 的占 72,选择C 的占 12,选择 D 的占 16。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

1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4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导入 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兀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 、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案自学、小组展示 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 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

14、它有弱氧化性,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自学阅读。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交流与反馈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的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

15、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关于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学生才能得出正确的现象。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问题:(1)该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2)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3)谈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来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

16、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片段: 请分析下列 3 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可以看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我们再看以下反应: 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又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非金属与非金属的

17、反应。从它们的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1个电子,可获得 1 个电子而形成 2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7个电子也可获得 1 个电子而形成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要求: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实质是什么? (2)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 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18、。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标准状况下 H2O 为液态,所以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含有的氧原子数不是 01N A;常温下,14 g N 2 中的氮原子数为 NA;由于亚硫酸是弱酸,所以 2 L 05 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小于 2NA。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若 HCl 过量,则混合的溶液呈酸性;C 项,呈现中性;D 项若 NaHSO4 的物质的量大于 NaOH 的物质的量则混合的溶液呈酸性。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此反应属于溶液中的双水

19、解反应 (铝离子和碳酸根水解的相互促进),硫酸铝水解:2Al 3+6H2O=2Al(OH)3+6H+,纯碱水解:3CO 32-+3H2O=3CO2+6OH-,两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故可产生沉淀和气体,2Al 3+3CO32-+3H2O=2Al(OH)3+3CO2。B 项,正确答案是 HS-+H2O=H2S+OH-。c 项,正确答案是 2Fe(OH)3+6H+2I-=2Fe2+I2+6H2O。D 选项,正确答案是 HSO3-+OH-=SO32-+H2O。故本题选 A。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既然还有较多 H+剩余,且滤液中没有 Cu2+,可知残留物中没有Fe,只有 C

20、u。残留物中有 Cu 说明溶液中没有 Fe3+,阳离子为 H+和 Fe2+。反应有:CuO+2H+=Cu2+H2O,Fe 2O3+6H+=2Fe3+3H2O, Fe+2H+=Fe2+H2,Fe+2Fe 3+=3Fe2+,Fe+Cu 2+=Fe2+Cu。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计算。设原有 Fe 为xmol,Fe 2O3 为 y mol,CuO 为 z mol,生成 Cu 为 =002 mol ,生成 H2为 =004 mol,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2x=2y+2002+2004;2(x+2y)+020400=01440。联立解出:x=01 ,y=004。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 56g

21、/mol01 mol=560 g。故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是在生产中所有原子均转化为产品,没有副产物。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羊毛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含有 N、S 等元素;B 项,甲烷和C12 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而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D 项考查的为丁基(一 C4H9)的异构体种类数,应为 4 种。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是电解 HCl,其他都是电解水。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香豆素的结构图可知其分子式为 C9H6O2,由于其含有双键,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使酸性

22、 KMnO4 溶液褪色。芳香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香豆素含有酯基所以不属于芳香烃。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测试液体到 pH 试纸上,而不能直接浸入溶液中;水与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稀释浓硫酸需要把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以教学系统为认知对象,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B项,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监控的作用主要在于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C 项,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

23、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D 项,教学沟通能力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与教材、学生、社会等各方面信息交流的能力。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计算的教学要注重基础性和主体性,采用精讲与变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当堂达标检测、课堂提问等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生能

24、否达到阶段性目标肯定学生已有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的措施。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旧知导入是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故本题选 A。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演绎是把一般规律和原理应用于特殊与个别,以验证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实用性,即从一般到特殊。故本题选 A。19

25、【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讲授新课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 6 个特点不同的模块,分别是: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实验化学”模块。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2)优点: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

26、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计算机模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不足: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3)不足:我国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建议:开发适应我国教学实际的建模工具及模型,加强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对科学模型的理解以及建模的能力;计算机建模与其他教学方式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4)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

27、学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呈现宏微现象,理解科学知识; 训练科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引导反思质疑,理解模型本质。22 【正确答案】 (1)实验装置比较简单,但是操作麻烦,来回用铜丝催化,同时催化效率低,产生的乙醛很少。不容易观察到乙醛。(2)实验中,需给乙醇用水浴加热,使乙醇挥发加快,提高反应速率。(3)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并提出疑问,再使学生思考并设计出新的方案。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B。 (2)热化学方

28、程式中反应热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放热反应H0。 H 的单位是 kJ.mol-1,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的数值相对应,必须表示出各物质的状态。1 mol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 =H2O(l); H=一 2858 kJ.mol -1。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 CO2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故本题选 B。 (3)学生没有好好审题,未注意到 CH4 燃烧生成的是液态水。导致错选 C。学生未掌握化学计量数与H 的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导致错选 D。

29、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自主学习。(2)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学习主体。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现每个学生的强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只要条件允许,教师要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循着科学发展的过程,去认识到一些规律。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教师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化学的学习。善用 “讨论”“ 质疑”的方法。要利用自主

30、教育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他们的手、眼、嘴,让他们去观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增强感性认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突显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等。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2)【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

31、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 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重点】 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会用“双线桥” 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4)复习旧识,引导发现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比化学方程式发现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方法内化知识,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师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巩固练习归纳总结,预留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