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89795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 HCl(C) Na2S(D)Na 2O22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12C(B) HF 的电子式:(C) Cr 的结构示意图:(D)CH4 分子的比例模型:3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实验室用装置 制取氨气(C)装置 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D)装置中 X 若为四氯化碳,该装置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

2、吸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熵一定减小或不变(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5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 2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2CO(g) N2(g)+2CO2(g)。各容器中起始物质的鼓浓度与反应温度如表 1 所示,反应过程中甲、丙容器中 CO2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2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N 2 的转化率小于 40(C)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的压强

3、一定大于甲容器的 2 倍(D)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 010 mol NO 和 010 mol CO2,此时v(正)v(逆)6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 2SO3 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 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 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 KSCN 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液漏斗下端口留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

4、放出7 冰醋酸(CH 2COOH)在下列溶剂中电离常数最大的是( )。(A)液氨(B)水(C)乙醇(D)纯硫酸8 下列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硝酸能与木炭反应,证明浓硝酸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酸性(B)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证明铝是两性元素(C)高温下 SiO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 Na2SiO3 和 CO2,证明硅酸酸性强于碳酸(D)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用先加入过量溴化钠溶液,再用四氯化碳萃取的方法提纯9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最早发现并提纯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如图 3 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5、(A)化学式为 C15H20O5(B)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C)与 H2O2 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D)可以由低温萃取而得10 碱性硼化钒(VB 2)一空气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VB 2+11O24B2O3+2V2O5。用该电池为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 4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池工作时,VB 2 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 2+11H2O22e-V 2O5+2B2O3+22H+(B)电池工作时,OH -向 a 电极移动(C)实验过程中,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4e-O 2+4H2(D)实验过程中,电子从 b 电极

6、流向 a 电极11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确定教学目标依据的是( )。(A)课程标准(B)教科书内容(C)教学方法(D)学生已有基础12 下列方法和策略中,不属于组织、指导讨论活动的是( )。(A)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问题(B)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加工(C)做好自学指导,通过学案等途径提出自学要解决的问题(D)预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疑难或障碍13 某学生根据“CaO、K 2O、MgO、Na 2O 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14 下

7、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A)以系统观点做指导(B)科学性原则(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D)要从实际出发1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特征的是( )。(A)从宏观到微观(B)从定性到定量(C)从描述到推理(D)从原子到原子核16 下列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模仿(B)感受(C)列举(D)归纳17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 ”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

8、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8 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19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1(B)化学与生活(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20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评价内容综合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A)(B) (C

9、) (D)二、简答题20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 的全称,以 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 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问题:21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0、什么?22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 1 下面是某教师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图 3 是改进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图 3 装好装置。 第二步:分别向横口管中加入 0.1 g KClO3 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 3 mL 浓盐酸,然后用脱脂棉塞住管口,再在脱脂棉上滴加 NaOH 浓溶液至脱脂棉完全浸湿。 第三步:将已验纯的氢气点燃,并将其从横口咎伸入管中,塞上橡皮塞。此时立即打开活塞,浓盐酸流入试管中,放出氯气。 第四步:明显地观测到火焰由黄色逐渐变成苍白色,并且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可以持续

11、1020 s,待火焰熄灭,将连有氢气导管的活塞取出,再塞上无孔胶塞。 素材 2 表 1 是某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知识” 认识的调查统计。 问题:23 素材 1 中改进后的化学实验有哪些优点?当火焰变小时,增加哪些措施会使火焰变大?(写出原因或者原理 )24 分析素材 2,谈谈本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知识” 认识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三、诊断题24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把 aL 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 b mol 烧碱并加热,刚好把 NH3 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 c mol BaCl

12、2,沉淀刚好反应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2c) a molL -1 B(2b一 c)a molL -1 C(a b)a molL -1 D(2b 一 c)a molL-1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错选 A 项。 回答下列问题:25 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26 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原因。27 如果你要测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7 以下材料为某教师对“乙烯的结构” 知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画出乙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提出问题】若将乙烷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强热发生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试

13、写出这两种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其中一种气体是氢气。 【学生活动】学生不难写出另一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C2H4。 【提出问题】C 2H4 是什么?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 【师生互动】首先,从分子组成上看,该气体分子(C 2H4)与乙烷具有相同的碳原子,但少两个氢原子。随即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拿掉两个“氢原子” ,问:剩余的两个键怎么办 ?追问:那么原来的碳氢键的角度会变化吗?接着,辅以 Flash 动画演示乙烷的立体模型转变为乙烯的平面模型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乙烯的结构特征。反问:C 2H4 分子与乙烷分子的几何构型一样吗?两个碳原子间共用的电子对数目相同吗? 碳碳键间键长、牢固

14、程度相同吗?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自主讨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 该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29 材料中的教学过程符合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哪些学习特征?五、教学设计题29 阅读下来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2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

15、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2第三章第二节有关“乙烯” 的片段: 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存在,使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均能反应,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且伴有黑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 C 2H4+3O2 2CO2+2H2O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氧化,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2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中

16、,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无色的 1,2二溴乙烷液体。 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 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乙烯不仅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H2、HCl、Cl 2、H 2O 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你能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乙烯与氢气反应:_。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_。 乙烯与水反应:_。 由乙烯之间的相互加成可以得到聚乙烯,聚乙烯制品在现代生活中用途很广。 要求:30 写出本课的三维目标。31 写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32 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17、(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氢氧化钠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氯化氢中只有极性共价键;硫化钠中只有离子键:过氧化钠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8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 14,核素符号是 14C,HF 是共价化合物,不含阴、阳离子;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仍然为 17;D 项正确。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装置做洗气装置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A 项错误;制取氨气的试剂不能只用 NH4Cl,因为加热 NH4Cl,分解生成的 HCl 和 NH3 在试管口处反应重新生成 NH4Cl,

18、应该用 NH4Cl 和 Ca(OH)2 来制取 NH3,B 项错误;制备Fe(OH)2 时,胶头滴管要伸入到试管中溶液面以下,C 项错误;由于 NH3 在 CCl4中溶解度很小而在水中溶解度很大,所以该装置可用于吸收氨气并可以防止倒吸,D 项正确。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AS0,放热反应也可能是非自发的,吸热反应也可能是自发的,A 项错误。自发反应熵不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熵不一定减小或不变,S 为正值或负值的反应,并不能判断H TS 的大小,所以 B 项错误。根据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放热且熵增加的反应的H TS一定是小于零的,所以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19、,C 项正确。非自发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D 项错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NO(g)+2CO(g) N2(g)+2CO2(g),根据先拐先平温度高,则甲状态温度高于丙,T 1T 2,此时甲平衡状态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说明温度越高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错误;T 2时,平衡状态 CO2 的物质的量为 012 mol, 平衡常数则 N2(g)+2CO2(g) 2NO(g)+2CO(g)的 K=00237,若 N2的转化率等于 40,则 因此反应需要继续向右进行,因此 N2 的转化率小于40,B 项正确;乙容器中的气体相当于甲中气体的 2 倍

20、,建立平衡后,相当于甲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小于甲容器的 2 倍,C 项错误;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 0.10 mol NO 和 010 mol CO 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此时 v(正)大于 v(逆),D 项错误;故本题选 B。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了待测液的量,会使实验结果偏高,A 项错误。比较硫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应比较硫和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pH 的大小,B 项错误。C 项正确。取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以免液体相互污染,D

21、项错误。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冰醋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液氨使上述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乙醇对上述电离平衡无影响,纯硫酸使上述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所以冰醋酸在液氨中的电离常数最大。故本题选 A。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浓硝酸能与木炭反应,显示了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它作氧化剂,碳作还原剂,A 项错误;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证明铝是两性元素,B 项正确;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硅原子强,硅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要弱,高温下SiO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 Na2SiO3 和 CO2 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性的气体二氧化碳,C

22、 项错误;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的混合液,溴和四氯化碳是互溶的,不能作为萃取剂,故不能用此方法提纯,D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结构式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 C15H22O5,A 项错误;青蒿素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能与 NaOH:溶液反应, B 项正确;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具有氧化性,因此与 H2O2 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C 项正确;过氧基团不稳定,高温易分解,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其在有机物的溶解性较大,是利用了萃取原理,D 项正确。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电池工作时,VB 2 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VB2+22

23、OH-22-V 2O5+2B2O3+11H2O,A 项错误。实验过程中,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O 2 +H2O,C 项不正确。A 池为原电池,a 电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 B 项错误。B 池为电解池,b 电极为阳极,c 电极为阴极,电解池中外电路的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D 项正确。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程中的内容标准及活动探究建议,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基础及学习该内容的认知特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做好自学指导,通过学案等途径提出自学要解决的问题属于组织、指导自学活动。13 【正确答案】 A【试

24、题解析】 由几种金属氧化物具有的相似性质,归纳总结出金属氧化物具有此类性质,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为归纳法。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做好现代教学设计,需要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以系统观点做指导;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要从实际出发。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过 200 多年的努力,化学进入现代时期。现代化学总结起来有五大特点: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从定性和半定量化向高度定量化深入;对物质的研究从静态向动态伸展;由描述向推理或设计深化;向研究分子群深入。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感受”是体验性学习目标行

25、为动词,“列举”“归纳”是认知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A 项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把所有的活动都设计为探究活动,C 项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是用传统的演示实验还是多媒体技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D 项错误。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

26、学生,就属于这种认知方式。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时,有些个体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区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与生活”。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

27、基本内涵包括题干所有内容。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28、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变“ 要学生学 ”为“学生要学”。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2 【正确答案】 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新课程实施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真正

29、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23 【正确答案】 素材 l 中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制作简单,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且药品用量少,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既对尾气进行了处理,又排除了氢气在不纯的情况下点燃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当观察到火焰较小时,可以适当对横口管管底加热。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被稀释,反应速率降低,通过加热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24 【正确答案】 表 1 中 13 项说明,不少教师对教科书缺乏正确认识;4-27 项的观点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教师的认可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如下解决办法:第一,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具备新课程意识;第二,强化教师

30、的教育信念和热情,使教师真正融入新课程;第三,改进对教与学的评价。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D26 【正确答案】 错误分析:解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离子反应是在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以后进行的,用关系式求出 NH4+、SO 42-的物质的量误认为就是原溶液中 NH4+和 SO42-的物质的量,造成错选 A。27 【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 对于混合溶液,首先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再分别求出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利用电荷守恒法求解。离子反应有 NH4+OH-NH 3 +H2O 和 Ba2+SO42-BaSO 4 由题意可知,aL 混合液分成两等份: 其中一份有:NH4+OH-, 另一份有:Ba 2+一 S

31、O42- b mol b mol c mol c mol 则 aL 混合液中,有2b mol NH4+,有 2c mol SO42-,在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得: 2b mol1=2c mol2+c(NO3-)aL1,得 c(NO3-)=(2b4c)/amolL-1。四、案例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材料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和讲授法,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组织教学:谈话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进行。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采用层层提问的方式,说明该老师采用了谈话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通过观看模型、实物、借助多媒

32、体等方式进行学习。材料中老师通过让学生看球棍模型和动画演示的方式认识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因此,该老师采用了演示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材料中老师通过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该老师还采用了讨论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材料中老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该教师采用了讲授的教学方法。29 【正确答案】 材料中学生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符合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

33、言的,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相对的是被动、机械和他主的学习。材料中学生并没有被动地接受灌输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有自主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材料中在教师引导提示观看动画之后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并得出结果,因此有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对自主、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材料中学生遇到问题先自主探究,不会的,老师再进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因此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五、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了解乙烯的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乙烯化学性质的探究,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烯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的探究,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体会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1 【正确答案】 【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难点】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32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