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89805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2 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3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4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 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6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7 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8 试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9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10 焦虑症的表现有哪些?如何矫正?11 简述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矫正方法。12 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3 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4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15 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特点。16 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2、。17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8 简述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及其矫正方法。19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20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措施有哪些?21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22 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23 简述基本的课程类型。24 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25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26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7 简述行动研究法的具体步骤。28 简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29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 。文化传递是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

3、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由于文化具有独立于人的生物肌体之外的特点,因此,人类文化的所有成分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续并发展下去。而教育是传递文化最主要的手段。(2)教育传播文化(传递功能) 。传播和交流文化的途径有教育、战争、迁徙、贸易等,教育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选择文化、传递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的创造,也就是说,它不

4、是只对原有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就文化的传递而言,每一代人不仅学习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建构自己的文化。同样,文化的传播也不是文化的简单混合,而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或相互作用进行的,它包含新的文化元素的产生。2 【正确答案】 (1)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导致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2)心理性压力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3)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

5、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等。(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3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要遵循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智慧。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互为发展的条件,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 【正确答案】 (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认为,有意义的材料、形象直观的材料遗忘进程慢于无意义材料、抽象材料;长度

6、、难度适中的材料遗忘进程慢于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另外,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2)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3)记忆任务的重要性。记忆任务越为重要,相对来说记忆的效果越好。(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6)情绪和动机。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不利于记忆。5 【正确答案】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有:(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

7、调内容的基础性,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科书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科书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在教科书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6 【正确答案】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1)定向性与顺序性;(2)连续性与阶段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7 【正确答案】 学校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进行的教学工作。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

8、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8 【正确答案】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确立学习领域,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设计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注重学生获得各种直接经验。(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明确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学科领域的课时规定给地方教育部门留有一定的余地,不同学科的课时规定给学校留有一定的余地,地方教育部门在地方课程中可以决定学习领域与课时的比

9、例分配,学校课程中学校可以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本校课程方案。9 【正确答案】 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为基础,用儿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解决问题。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10 【正确答案】 (1)症状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2)矫正办法;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法;运用

10、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其挫折应对能力。11 【正确答案】 网络成瘾的原因有:网络本身的诱惑力;中学生面临的困扰增多,学习和竞争压力大;同伴群体影响;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矫正方法: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分析网络成瘾的危害,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1

11、2 【正确答案】 (1)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长善救失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3 【正确答案】 (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教师领导风格的影响来实现的。(2)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民主型领导和专制型领导对课堂管理有着不同的影响。(3)班级的状况。课堂管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的状况。而班级的状况又包括班级规模的大小和班级的性质这两个方面。(4)学生对教师

12、的定型期望。班级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和在与教师的接触过程中,会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形成定型期望。他们希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这种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14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的累积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 12 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

13、 岁) 。15 【正确答案】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有:首先,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其次,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再次,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16 【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17 【正确答案】 (1)教育的文化继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

1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18 【正确答案】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其症状表现主要有: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主要用于控制当事人的刻板行为;建立支持性环境;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 忍受痛苦,顺其自然 ”的态度。19 【正确答案】 (1)抑郁症;(2)恐惧症;(3)焦虑症;(4)强迫症;(5)网络成瘾。20 【正确答案】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

15、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3)建设优良的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21 【正确答案】 我国教育者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自己有信心;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2 【正确答案】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_丁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1)场独立型

16、与场依存型。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23 【正确答案】 (1)按照课程内容的

17、属性,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4)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5)从性质上看,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4 【正确答案】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1)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2)性格的情绪特征。个体在情绪方面的心理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个体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时表现的心理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2

18、5 【正确答案】 (1)学科中心课程论。该课程论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2)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为基础,用儿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解决问题。(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

19、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26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7 【正确答案】 行动研究法的步骤是:(1)计划,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规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方案。(2)行动,它是行动者有目的、按计划的行动过程,通常遵循“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 的过程。(3)观察,对行动的

20、过程和结果、行动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特点进行全面考察。这是反思、修订计划以及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前提。(4)反思,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解释,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反思之后,还要对所研究资料做必要的整理,为下一个研究做积累。28 【正确答案】 (1)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制约着教育的质量;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4)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包括继承、传递、选择和创造和更新文化功能。29 【正确答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其观点为任何认为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有迁移。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这一理论代表了从认知的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非主流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