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89834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Q 的小球 P,带电量分别为一 q 和+2q 的小球 M 和 N,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 与 M 相距L。P、 M 和 N 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和 N 的距离大于 L(B) P、M 和 N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在 P 产生的电场中, M、N 处的电势处处相同(D)M、N 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2 置于容器内的气体,如果气体内各处压强相等,或气体内各处温度相同,则这两种情况下气体的状态( ) 。(A)一定都是平

2、衡态(B)不一定都是平衡态(C)前者一定是平衡态,后者一定不是平衡态(D)后者一定是平衡态,前者一定不是平衡态3 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 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4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 20cm 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镜,焦距为 20 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15 cm(C)是凹透镜,焦距为 20 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 15 cm5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 R 的载流圆柱体,

3、电流 I 均匀流过截面。设柱体内(rR)的磁感应强度为 B1,柱体外(rR)的磁感应强度为 B2,则( )。(A)B 1、B 2 都与 r 成正比(B) B1、B 2 都与 r 成反比(C) B1 与 r 成反比,B 2 与 r 成正比(D)B 1 与 r 成正比,B 2 与 r 成反比6 如右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 一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 5s 做的是匀速运动(B) 515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1ms 2(C) 15-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32 ms 2(D)质点 15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 末回到出发点7 用一束紫外

4、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 X 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8 根据物理实验提出假设,并用假设解释一些客观现象,进而建立新理论。玻尔关于氢原子结构的理论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成功典范,请问玻尔理论是从下列哪些现象推出的?( )(A)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B)慢中子轰击铀核产生的裂变现象(C)天然放射现象中的 衰变现象(D)氢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现象二、简答题9 简述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10 物理教学演示技能的功能有哪些?三、案例分析题11 案例: 下面是老师为了解学生对浮力知识

5、的掌握程度,设计了如下检测题,结果各选项都有学生选择。 题目: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而铁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 木浮F 铁浮 BF 木浮 F 铁浮 CF 木浮 =F 铁浮 D无法判断 问题: (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断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2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电流的磁效应时的教学片断。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磁场的概念,那么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吗?同学们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在磁体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在通电导线周围

6、,小磁针也发生偏转,改变电流的方向,小磁针反向偏转。教师:小磁针偏转就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且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学生:恩,原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教师:是啊。这个现象最早是奥斯特发现的,也就是电流的磁效应。学生:恩。教师:很好,下面我们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看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好。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断进行评述。(2)针对上述教学片断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学习。四、教学设计题13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小明做 “研究液体的压强

7、”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方面的知识。任务:(1)请设计一个引出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的教学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M 、N 处于静止状态,则 M、N 合力为零,则 ,可以得到 ,所以 MN 之间的距离为 所以 A 项错误、D 项正确;MN 处于平衡状态,则 P 对 M 和 N 的力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所以 B 选项错误;

8、在 P 产生的电场中,M 点电势较高,故 C 项错误。所以答案为 D。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平衡态一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宏观性质处处均匀,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题目中没有给出“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这一前提。也没有说明状态的“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一特点,所以不一定是平衡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玻璃球内的光路图。A 、C 为折射点,B 为反射点,作 OD 平行于入射光线,故AOD= COD=60,所以OAB=30,玻璃的折射率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2)蜡烛放在距离透镜

9、 20 cm 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 2f20cmf,所以20 cmf 10cm。故选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无限长均匀载流圆柱体,其内部磁场与截面半径成正比,而外部磁场等效于电流集中于其轴线上的直线电流磁场,所以外部磁场与半径成反比。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像可知质点在 0-5 s 做匀速直线运动, 515 s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520 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5 一 15 s 时加速度为 08 ms 2,1520s 时加速度为一 32 ms 2,20 s 时速度减为 0。故选

10、 A。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可知,应选用频率高于原紫外线的光。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玻尔根据氢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引入了量子理论,相当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正确选项 D。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主要有:(1)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性教学;(2)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3)综合课为主,单一课为辅;(4)借助具体形象为支柱,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10 【正确答案】 (1)为理性认识提供直观感知教师通过实验、教具、各种教学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观察或动手操作,使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打下坚实的

11、基础,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有目的地在演示中突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示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等的示范,可使学生了解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法以及分析数据做出实验曲线的方法等。学生可从中学到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4)激发学习兴趣演示教学中,巧妙的问题设置,新颖生动的表现形式,新奇的实际操作,为学

12、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经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5)强化教学环节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1)正确选项是 A 选项。选出其它选项可能同学们错误的认为木球浮在水面上而铁球全部都在水中,所以就认为铁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木球排开水的体积,得出铁球的浮力大。还有人没有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不知如何比较大小而认为质量相等浮力就相等。错误原因是学生还不会灵活运用浮力和重力进行比较去判断浮力的大小。还没有真正掌握浮力的判断方法。(2)师:你们先认真读一下题,考虑一下,如果用浮力的计算公式求浮力要知道

13、什么条件?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师:很好,这道题中两物体所在的液体密度是相同的,再思考一下,相同质量的木块和铁球哪个体积大?生:木块大。师:那么木块和铁球排开水的体积我们能比较出大小吗?生:不能,因为它们两个的体积不相同,所以排开水的体积无法比较。师:对,那我们就不能比较了吗?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生:有,可以根据物体的悬浮、漂浮、下沉条件去判断。师:很好,因为两物体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那么木块和铁球在水中的状态一样吗?生:不一样,木块漂浮,铁球下沉。师:所以大家来想一下物体漂浮、下沉时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生: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师:大家明白了吧,所以我们在

14、判断浮力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判断,才能简单而正确。12 【正确答案】 (1)该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学生发现学习的过程,但是该教师过于重视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师仍然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者和指令者,没有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不活跃。(2)教师:用黑布把接到电源上的直导线盖住,在它的下方放置小磁针,给导线短时间通电,大家看一下小磁针有什么放应?学生: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教师:那么大家猜一下黑布下面的是什么东西呢?学生:一块磁铁,小磁针指向磁铁的北极。教师:我掀开布,大家再看看是什么?学生:竟然是通电的指导线!教师:

15、对,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会发生偏转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说明通电导线相当于磁铁,产生了磁场。教师:很好,同学们猜的很对,通电导线就是产生了磁场,这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奥斯特首先发现的。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下奥斯特实验。并思考磁针受到什么力而转动,磁场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恩。磁针在磁场中受到力而转动,而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教师:那么我们改变电流的方向,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磁针反向偏转。教师:所以说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吗?学生:有关。教师:很好,这就是奥斯特实验所发现的,也就是说通电直导线周围可以产生磁场。四、教学设计题13 【正确答案】 (1)首先请学生观察桌子上的水杯并思考:放在杯中

16、的水对杯底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水对杯壁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 然后学生利用桌子上的饮料瓶设计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教师演示实验:将水倒人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请学生观察倒入水前橡皮膜的形状和倒入水的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由固体压强猜想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学生易于接受,通过师生实验,不仅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而且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

17、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通过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熟悉使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二、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经过小

18、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2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回答: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可能与方向有关;液体压强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还需要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合理的实验进行检验。这个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是压强计,大家结合压强计的实物和课本上的图片,说出它的构造。生回答:压强计主要由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橡皮管、U 形玻璃管(内装着色液体)刻度板等组成。3压强计是怎样工作的呢?演示让学生观察: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 形管两边

19、的液面还相平吗?按橡皮膜的手再用力些,U 形管两边的液面又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并回答: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有高度差。用力越大, U 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总结:压强计能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压强计中 U 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大,反映液体压强大;橡皮膜的朝向可以改变,便于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能反映出液体压强的方向,若橡皮膜朝下,表明它受到的液体压强方向向上。4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认为液体内部有压强吗?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怎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液体内部是不是处

20、处有压强?学生实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位置处,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是否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液体内部是不是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学生实验:改变橡皮膜方向,记录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学生实验: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记录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学生实验: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记录压强计在盐水中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都相等; 同一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