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89834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2 小球 m 用长为 L 的悬线固定在 O 点,在 O 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 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增大(B)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减小(C)小球

2、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D)悬线的拉力突然减小3 在磁感强度为 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 r 的半球面 S,S 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 的夹角为 ,则通过半球面 S 的磁通量(取弯面向外为正)为( )。(A)r 2B(B) 2r2B(C)一 r2Bsin(D)一 r2Bcos4 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 t=0 到 t=t1 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 i 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 i 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 i 随时间 t 变化的

3、图线可能是( ) 。5 如图,带电粒子 P 所带的电荷量是带电粒子 Q 的 3 倍,它们以相等的速度 v0 从同一点出发,沿着跟电场强度垂直的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分别打在 M、N 点,若OM=MN,则 P 和 Q 的质量之比为 ( )。(A)3:4(B) 4:3(C) 3:2(D)2:36 如下图所示,一皮带传送装置,两轮均沿同一方向转动。设皮带不打滑,a、b 为两轮边缘上的点。某时刻,a、b、O 1、O 2 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设该时刻 a、b 所受摩擦力为 Fa、F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a、F b 都是动力,而且方向相同(B) Fa、F b 都是阻力,而且方向相反

4、(C) Fa 若是动力,则 Fb 一定是阻力,两力方向相反(D)F a 若是阻力,则 Fb 一定是动力,两力方向相同7 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A)伏特表 V 和安培表 A 的读数都减小(B)伏特表 V 和安培表 A 的读数都增大(C)伏特表 V 的读数增大,安培表 A 的读数减小(D)伏特表 V 的读数减小,安培表 A 的读数增大8 已知厚度为 d 的无限大带电导体平板,两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电荷面密度均为,如图所示,则板外两侧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二、简答题9 一位老师在讲“ 来自地球的力 ”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但评课老师认为该教师把作业评价

5、局限于做习题,而且多数的习题脱离生活和社会实际,枯燥乏味。例如,该教师只布置了课本上的几道计算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以“来自地球的力”内容为例,写出 1 个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课后作业。(2)结合这个教学问题,简述初中物理实施作业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 以温度、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简述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案例分析题11 某教师在物理习题课的讲授中,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例 1:下面是从小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 中摘录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6、运动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例 2:将分别标有“1 A,5” 和“2 A,1”的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为使电阻不被烧坏,总电压不得超过_V。若将它们并联起来,干路上的电流不能超过_A。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例 1 有同学错选 C,例 2 中第二空白处有同学错误填写 3 A。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2)以例 1 为例,提出一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思路。12 案例:下面是课题“ 平均速度的测量 ”的教学片断。播放刘翔 110 米跨栏的视频。教师:刘翔是匀速跑的吗?学生:不是。教师:那么,在整个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先慢

7、后快,再变慢。教师:那么,刘翔获胜的速度是 84 ms 指的是什么?学生:平均速度。教师:是的。刘翔夺冠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断进行评析。(2)针对上述老师存在的不足,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给出改进后的思路。四、教学设计题13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的内容要求是:“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时摸喉头。实验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

8、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任务:(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糕周围遇冷液化而成的。故选B。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绳在竖直方向上与钉子相碰瞬间,绳子的拉力和重力都不对小球做功,即小球的动能不变,所以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 A 错误。因为 在绳与钉子相碰瞬间,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v 不变,所以角速度 增大,

9、故B 错误。由向心加速度 可知,向心加速度增大,故 C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a 向 ,所以绳子拉力增大,故 D 错误。故选 C。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半球面 S 与 S 边线所在平面构成封闭高斯面,由磁场的高斯定理有,通过半球面 S 的磁通量为 =0Br2cos=一 Br2cos。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要求框中感应电流顺时针,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框内磁场要么向里减弱(载流直导线中电流正向减小),要么向外增强(载流直导线中电流负向增大)。线框受安培力向左时,载流直导线电流一定在减小,线框受安培力向右时,载流直导线中电流一定在增大。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10、析】 由平抛规律可知 P、Q 运动时间比为 1:2,加速度之比为 4:1,电量比为 3:1,所以质量比为 3:4。故选 A。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皮带传送装置中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被动轮受到的摩擦力为动力。假设右轮为主动轮,顺时针转动,则 a 点所受摩擦力向上,为阻力;在b 点皮带向上运动,轮对皮带的摩擦力向下,所以皮带对轮的摩擦力向上,为动力。故选 D。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R 0 增大,R 0 与 R2 的并联电阻增大,整个回路的电阻值增大,电流值减小,电源内阻分压减小,所以外电压增加,所以伏特表读数增大。R 0 与 R2 的并联电阻增大,其分压增大,R 2

11、支路电流增大,整体电流减小,所以 R0 支路电流减小,所以安培表读数减小。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导体平板两表面外侧取两对称平面,做侧面垂直平板的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考虑到两对称平面电场强度相等,且高斯面内电荷为 2S,可得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1)通过“来自地球的力”这节课,大家学习了重力的大小与方向等知识。同学们思考,假如在地面以下很深的井里,松开手中的物体,它是不是同样往下掉落?我们学习过的 “重力的方向总竖直向下”这一结论还成立吗?(2)作业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业评价应当让学生展示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作业看到自己的成果和不足。合理运用作业评价对

12、于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评价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传统的解答习题之外,还可以包括观察、小实验、小制作、调查、探索信息等。这些作业形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10 【正确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生温度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冰块遇热融化、水蒸发等现象,从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 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各种热现象的基础是 “温度”这个量变化引起的。学生对温度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13、,教师可让学生解释生活生产中其他与热有关的现象,比如食盐晶体的融化、液氧怎么储存、霜的形成等等。最终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形成技能、经验。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1)做功和热传导“ 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 是等效的。A 选项错误。该生错选 C 的原因是该生对于内能的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所致。例 2 中,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只是简单地将两个电阻各自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简单的相加,而忽略了题目的条件,即并联后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2)面对学生的错误,在处理时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抛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争论、辨析:什么是物体的内能 ?温度对分子无规则运动有何影响

14、?在学生完全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相信教师不再讲解,学生也知道错误出在何处。12 【正确答案】 (1)这位教师的引入方式确实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互动交流,从视频中挖掘出平均速度的字眼。但是这节课是实验教学,所以课题的落脚点应该是如何测量平均速度上而不是单纯地引入平均速度这个名词。学生没有真正的观察、思考、探究等有效的学习活动,没有体现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2)飞人刘翔在洛桑田径超级大赛上以 12 秒 88 的成绩获得 110 米跨栏比赛金牌,那么他至少得跑多快才能破此纪录,请大家算算。教师:要计算刘翔的速度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怎么求?学生:路程除以时间。教师:刘翔跑的路程

15、我们已经知道是 110 米。那么时间是怎么测量的?学生:用秒表。教师:哪位同学说一下怎么使用秒表呢?学生 1:先按圆盘旁边的按钮使秒表归零,然后再按中间的按钮开始计时,最后再按一下中间的按钮停止计时。教师:好,那么大家想不想测测刘翔 110 米跨栏跑的时间啊?学生:想。教师播放视频。教师:请大家计算一下刘翔跨栏的速度你们计算出的是什么速度?学生:一边计算,一边说平均速度四、教学设计题13 【正确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

16、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在水里能不能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和地球上一样交谈吗? 带着各种对声音的

17、疑问,今天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进声音的世界,首先要共同探讨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产生 利用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小鼓或吉他、薄纸片或树叶、音叉、橡皮筋、梳子、刻度尺、纸屑或泡沫颗粒、水盆等,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方案 1: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方案 2: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思

18、考问题:(1)能听到声音吗? 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方案 3: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 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纸屑、泡沫塑料颗粒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 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3交流探究 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解释物体的发声原理吗? (1)用手摸着喉头发出声音,这时手有怎样的感觉?人是怎样发声的? 。 (2)击打音叉,使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你有什么感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触及水面,仔细观察会

19、发现水面有什么变化? (3)弹拨吉他的一根琴弦后,立即把你的手轻放在琴弦上,手有怎样的感觉?乐器是怎样发声的? 总结:面颊有发麻的感觉,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激起水花,形成水波。弦乐器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 4声音的传播 思考:花样游泳运动员,当她们的耳朵在水中时还要靠音乐的节奏,才能使自己的动作和其他队员保持协调一致,声音是如何传到耳朵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近在咫尺为什么还要靠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呢? 提示:声音是怎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人的耳朵里的,是否需要什么媒介? 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 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 实

20、验1:气体传声实验(演示)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此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闹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闹铃声音又怎样变化? 闹铃和罩的底座之间为什么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现象一: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闹铃的声音明显变小; 现象二: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 现象三: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 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

21、真空中传播。 实验 2:液体传声实验 将能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 3:固体传声实验 (1)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字,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2)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次实验时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字,与上次实验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5声速 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田径比赛时,远处的人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发令枪的声音。这些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学生阅读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 (3)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PD IEC TS 62840-1-2016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swap system General and guidance《电动车辆的电池更换系统 总则和指南》.pdf BS PD IEC TS 62840-1-2016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swap system General and guidance《电动车辆的电池更换系统 总则和指南》.pdf
  • BS PD IEC TS 62861-2017 Guideline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reliability testing for LED light sources and LED luminaires《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和发光二极管(LED)灯具的主要组件可靠性试验指南》.pdf BS PD IEC TS 62861-2017 Guideline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reliability testing for LED light sources and LED luminaires《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和发光二极管(LED)灯具的主要组件可靠性试验指南》.pdf
  • BS PD IEC TS 62878-2-1-2015 Device embedded substrate Guidelines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echnology《装置内埋基板 指南 通用技术说明》.pdf BS PD IEC TS 62878-2-1-2015 Device embedded substrate Guidelines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echnology《装置内埋基板 指南 通用技术说明》.pdf
  • BS PD IEC TS 62878-2-3-2015 Device embedded substrate Guidelines Design guide《装置内埋基板 指南 设计指南》.pdf BS PD IEC TS 62878-2-3-2015 Device embedded substrate Guidelines Design guide《装置内埋基板 指南 设计指南》.pdf
  • BS PD IEC TS 62878-2-4-2015 Device embedded substrate Guidelines Test element groups (TEG)《装置内埋基板 指南 测试元件组 (TEG)》.pdf BS PD IEC TS 62878-2-4-2015 Device embedded substrate Guidelines Test element groups (TEG)《装置内埋基板 指南 测试元件组 (TEG)》.pdf
  • BS PD IEC TS 62885-1-2016 Surface cleaning appliances General requirements on test material and test equipment《表面清洁用具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备的通用要求》.pdf BS PD IEC TS 62885-1-2016 Surface cleaning appliances General requirements on test material and test equipment《表面清洁用具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备的通用要求》.pdf
  • BS PD IEC TS 62886-2016 Electroacoustics Hearing aids Method for measuring electroacoustic performance up to 16 kHz《电声学 助听器 16 kHz及以下电声性能的测量方法》.pdf BS PD IEC TS 62886-2016 Electroacoustics Hearing aids Method for measuring electroacoustic performance up to 16 kHz《电声学 助听器 16 kHz及以下电声性能的测量方法》.pdf
  • BS PD IEC TS 62910-2015 Utility-inter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 Test procedure for low voltage ride-through measurements《通用相互连接的光伏逆变器 低电压穿越测量的试验规程》.pdf BS PD IEC TS 62910-2015 Utility-inter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 Test procedure for low voltage ride-through measurements《通用相互连接的光伏逆变器 低电压穿越测量的试验规程》.pdf
  • BS PD IEC TS 62916-2017 Photovoltaic modules Bypass diod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usceptibility testing《光伏模组 旁路二极管静电放电敏感试验》.pdf BS PD IEC TS 62916-2017 Photovoltaic modules Bypass diod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usceptibility testing《光伏模组 旁路二极管静电放电敏感试验》.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