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显微镜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视野中有相连的 64 个分生组织细胞排成一行。若物镜转换为 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 个(B) 4 个(C) 8 个(D)16 个2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和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遗传物质3 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蛋白质无机盐淀粉脂肪维生素(A)(B) (C) (D)4 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泡壁和肺泡外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便于气体交换(B)气体进出肺泡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D)呼气时胸腔扩大,肺气压增大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送血离心的血管都是动脉(B)动脉血含养料多,静脉血含废物多(C)动脉血在肺泡周围转变成静脉血(D)静脉血只在静脉中流淌6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下丘脑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D)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7 人类与动物在神经调节方面最本质的区别是( )。(A)动物同时具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人只有条
3、件反射(B)人有高级的神经中枢,动物只有低级的神经中枢(C)人具有通过语言中枢建立的另一类条件反射,而动物没有(D)动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永久的,人形成的条件反射是暂时的8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 T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9 关于免疫的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就是注射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器官移植会产生排斥反应(C)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D)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突变的“自己
4、” 的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10 下列各结构中含有磷脂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核膜细胞膜高尔基体(A)(B) (C) (D)11 下列关于各种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用西瓜汁做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B)可用洋葱紫色鳞片叶内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C)细胞中的 DNA 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可以观察到其在有丝分裂各时期中的形态特点12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B)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高温、强酸或强碱都会导致酶失去活性(D)催化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13 组
5、成 DNA 的基本单位及完全水解后的产物分别是( )。(A)氨基酸、核苷酸、碱基(B)核苷酸、磷酸、核糖、碱基(C)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碱基(D)脱氧核苷酸、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14 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B)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15 将用 15N 标记的一个 DNA 分子放在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中,让其复三次,则含有15N 的 DNA 分子占全部 DNA 分子的比例,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全部 DNA 分子的比例以及含有 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
6、部 DNA 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A)12,78,14(B) 14,1,18(C) 14,78,18(D)18,1,1816 下列有关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代表核糖体, 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B)图中所示的全过程不都发生在细胞核中(C)遗传信息由 传递到需要 tRNA 作中介(D)图中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因此 不携带遗传信息17 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 )。(A)测交(B)杂交(C)自交(D)反交18 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同时存在两个性基因(A 和 B)时
7、,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B) AaBb 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1:1(C) AaBb 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鲥为 9:7(D)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 AaBb 和 aaBb19 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未来的儿子是色盲的几率是( )。(A)1(B) 12(C) 14(D)1820 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秫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8、(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垂直结构(D)群落演替2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A)应该事先为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好活动方案(B)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C)要更注重课外学习(D)探究性学习即是全部的教学活动22 教师在“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时,请家里做蘑菇养殖的学生给全班同学介绍蘑菇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教材资源(B)学生资源(C)社区资源(D)网络资源23 教师在“遗传和变异 ”教学时,先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呢?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呢
9、?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入方式是( )。(A)故事导入(B)设疑导入(C)矛盾导入(D)实验导入24 在测定酸雨 pH 实验中,将酸雨滴在 pH 试纸上并观察 pH 试纸的颜色,用颜色对照表确定酸雨的 pH。这种实验属于( )。(A)演示实验,(B)对照实验(C)定量实验(D)调查实验25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优化的研究” 属于( )。(A)应用性研究(B)基础性研究(C)差异性研究(D)开发性研究二、简答题26 请完善概念图。 _。 _。 _。 _ 。 _。27 下图为大气中的硫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a_,b_,c_ 。
10、 (2)除过程吸收 SO2 外,还有部分 SO2 转化成其他物质进入土壤或水体,并以_形式被a 吸收,再用于合成 _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利用。 (3)SO 2 对植物伤害的主要器官是_,SO 2 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_。 (4)图中表示_,表示_ 。28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三、材料分析题29 材料:教学板书 根据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属于哪种类型的板书? 并列举五种常用的板书类型。 (2)谈谈生物教师在设计课堂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0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针对此课设计一个说课稿。中学教师
11、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直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倍数。前者放大100 倍,后者放大 400 倍,也就是说后者在直径上是前者的 4 倍。又由于 64 个分生组织细胞排成一行,所以也仅是在直径方向上数量减少,所以为 64(14) 16个细胞。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茵是真核生物。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 DNA(或 RNA),所以本题选 D。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淀粉从进入口腔后,就开始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麦芽
12、糖;蛋白酶最早是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从胃中开始消化的;脂肪则是在小肠中进行消化的,它是在胆汁和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的;而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过程可直接被人体吸收。所以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当吸气肌收缩时,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暂时下降并低于大气压,空气就顺此压差而进入肺,造成吸气。反之,当吸气肌舒张和(或) 呼气肌收缩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压暂时升高并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便顺此压差流出肺,造成呼气。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动脉是由心室发出
13、的血管,而由心室发出的血管都是送血离心的,A 项正确;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在于含氧量,比如说含 “废物”多的血管是肾动脉以前的所有动脉,而营养最丰富的则是胃肠道的静脉,B 项错误;在肺循环中,静脉血在肺泡周围转变为动脉血,C 项错误;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在于含氧量,而与是否在动脉或静脉中流动无关,在肺动脉中流淌的就是静脉血,D 项错误。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两者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错误,动物和人都同时具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B 项错误,动物和人都具有高级的神经中枢,如脑;C 项正确
14、,人与动物神经系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语言中枢,而动物没有;D 项错误,条件反射都是暂时的,可消退的。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骨髓中产生,然后随血液流到胸腺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所以 A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说不是抗体,应该是抗原。但是在防疫部门或其他医疗机构,我们注射的如丙种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属于抗体。而注射抗体不能使机体针对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一般注射的抗体发挥作用后就没有免疫作用了。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细胞中,磷脂主要存在于膜结构中,
15、但题干强调的是含有磷脂的细胞器,故中含有磷脂,但不是细胞器, 没有膜结构,所以选 D。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西瓜汁有颜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A 项错误;紫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也是无色的,不利于质壁分离的观察,B 项错误;吡罗红可以将 RNA 染色,不能将 DNA 染色,C 项错误。所以本题选 D。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但也有少数属于 RNA,所以 A 项错误。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所以本题选C。14 【正确答案】
16、D【试题解析】 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某些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个 DNA 复制三次,得到 8 个 DNA 分子,由于 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应有两个 DNA 含有 15N,占全部 DNA 分子的 14;所有的 DNA 分子均含有 14N;另外,最初提供 15N 的 DNA 有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占全部单链的 18。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双链 DNA 中,我们将用来转录 mRNA 的 DNA 链称为模板链,不用于转录的链则称为非模板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出的 mRNA 链的碱基序列与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一致,
17、唯一不同的是,非模板链中的 T 在 mRNA链中全部置换成了 U。正是由于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实际上代表了 mRNA 的碱基序列(只不过在 mRNA 中 T 换成了 U),因此非模板链又被称为编码链和有义链。另外,mRNA 的转录并不总是以一条 DNA 链为模板的。常见的情形是,某些基因以 DNA 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链,而另一些基因则以双链中的另一条为模板链。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模板链,DNA 双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DNA 双链中任一条链的碱基序列都能反映 DNA 双链所包含的遗传信息。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高茎是显性性状,所以鉴定其是否纯合最好是用测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纯
18、合,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 A_bb 和 aaB_的两种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就可能出现 AaBb 的紫花甜豌豆,A 项错误;AaBb 测交,子代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为 1:3,B 项错误;AaBb 自交,产生 AB 一基因型的比例为 916,C 项正确;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5,亲本基因型还可能是 AaBb 和 Aabb,D 项错误。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若色盲基因用 b 表示,父母正常,女儿正常,儿子是色盲,说明母亲基因型为 XBXb,则其女儿基因型为 XBXb 的几率是 12,如果女儿基因型为XBXb,其丈夫正常,那么
19、她的儿子患色盲的几率是 12。总结而言,他们未来的儿子是色盲的几率为(12)(12)14。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题干表述的情况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2)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3)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5)探究性学习不
20、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故答案为 B。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以学生独特背景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是利用学生资源。故选 B。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设疑导入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疑问和悬念设计的恰当,学生就会急切地产生“愿知其详”的心理,从而促进学习。故选 B。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定量实验的目的是要测出某对象数值,或求出对象与数量之间的经验公式。题干中测定 pH 的实验即属于定量实验。故选 C。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开发性研究就是通过对教育(教学)需求的
21、循环跟踪而对教育技术制品进行不断更新整合,从而促使两者之间达到内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并借以提高教育(教学 )效果、效率和效益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对生物实验进行优化的研究即开发性研究。故选 D。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气孔 叶肉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导管【试题解析】 叶片结构包括表皮(包含上、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和叶脉,所以为叶肉;又由图在叶绿体中能进行 ,所以为光合作用;由图可知是蒸腾失水的 “门户”,则 应为气孔;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故得为有机物、是导管。27 【正确答案】 (1)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2) 硫酸盐 蛋白质 (3)叶
22、 SO 2 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4)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试题解析】 大气中的 S0: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 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利用。据此不难判断出图中的 a 是绿色植物,b 是分解者, c 是消费者。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 SO2 排放到空气中,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28 【正确答案】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以宽厚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
23、有和不断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1)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对中学生物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任务特点等的理解,这些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生物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生物科学、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二是人们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认识。生物老师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是生物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师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
24、,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明确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后,要有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当的学习活动,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常动手实践,并在学习中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要考查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过程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具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才能,以适应快
25、速发展的生物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1)上述内容属于提纲式板书。常用的板书类型有:线索式、词语式、表格式、关系图式、图解留白式等。(2)教学内容是板书设计的依据,生物课堂板书的设计应内容重于形式。板书的布局应合理,主、副板书位置恰当,书写内容主次分明、笔画清晰、大小适宜、图文相符。板书应规范美观,给学生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板书能加深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教材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行概括,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辣相承,
2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对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生态学观点,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
27、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四、教学方法1本节课贯穿资料分析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的基础上,联系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有利于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五、学习方法通过
28、资料分析、讨论去发现知识,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活思维通过展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每个“福娃” 所代表的动物,由此引出新课。2自主体验,合作探究(1)通过展示几组日常所见的动物行为以及植物的形态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与此同时,深入了解动物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利的。(2)让学生阅读资料,引导学生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角度思考,来认识某种动物数量的消长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分组讨论,每组可以有选择性的回答问题,创设
29、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充满灵性的,很容易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从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结合旧知识的铺垫,学生对难点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突出作用的理解与认同也就顺理成章。(3)复习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内容,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形成循环的图片展示物质循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深层次的理解。3引领知识,知情统一动物在生物圈中除了我们以上讲的作用外,你还知道哪些?小组以比赛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从而延伸出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4总结提升,画龙点睛本节课通过对动物界中动物作用的分析,不难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整体。对于生物圈的保护,人人有责。5练习6布置作业结合实际,办一份保护动物的手抄报。板书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二、维持生态平衡三、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