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9850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的怀古诗,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A)登金陵凤凰台(B) 乌衣巷(C) 蜀相(D)题乌江亭2 老师指导学生归纳实词“作” 的用法,下列关于“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动词,意思是“写”(B) “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词,意思是“ 充当”(C)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意思是“ 老鼠发出的声音”(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动词,意思是“ 奋起,指有所作为”3 老师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群臣吏民能

2、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这个句式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个句式,特意选取了一些例句。下列不能满足举例要求的是( )。(A)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4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所描写的美景,教师列举描写同一季节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中能够用来举例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 课文藤野先生下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注

3、释,这属于教科书的( )。(A)助读系统(B)知识系统(C)练习系统(D)选文系统6 初中语文复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然” 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泯然众人矣(的样子)(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虽然)(C)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样子)(D)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虽然如此)7 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学生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一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类似于修辞上的比喻(B) “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 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起准确说明的作用,但是“

4、大约”“左右”影响了说明的效果(C) “赵州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先说了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D)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式,两例可以对照补充,令人信服8 下列是某教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A)应定位于现实生活中实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活动方式差异性不大(C)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反复性、层次性和连贯性(D)“组织中的口语交际” 适合通过虚拟一种交际的语境,引导学生体验并运用新的技能9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时,老师读到“谁家玉笛暗飞

5、声?”一句时,有学生提到 “暗”字是错误的,笛声哪能是 “暗暗”的飞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下列教师的评价中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字的一项是( )。(A)“暗”是“暗暗”的意思吗?下去再好好想想。(B) “暗” 是错误的吗? 那如果是你,你将要改成什么呢?(C) “暗” 字修饰的是什么呢? 要先弄清楚了修饰对象,再看看它合适不合适。(D)怎么可能错呢,是不是你理解错了,你再好好看看,先听老师读完好不好。10 风筝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了解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 憔悴,宽恕,苦心孤诣”等词语;以风筝为线索,抓关键词句,领会作者复杂的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难懂词句,探讨疑

6、难问题。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A)目标设计缺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明确设定(B)作者鲁迅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C)自主合作探究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攻克难点(D)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11 执教陋室铭一课,教师实施了以下教学活动:导入:讲述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的一段传说;范读:老师范读全篇,学生边听边标出疑难字词,尝试翻译;小组讨论:对幻灯片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回答;拓展延伸: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恰当的是( )。(A)以传说导入课文,时间过长,不如直接揭题导入效果好(

7、B)缺少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感知的过程,以老师的读代替学生读(C)拓展延伸偏离了课文主旨,不利于“惟吾德馨 “主题的升华(D)整体教学活动体现了“听听一读读一画画一议议一写写”的模式12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月光曲所指定的教学目标:(1)(A)会写本课 8 个生字能借助课文情景理解“谱写、幽静、失明、纯熟、陌生、清幽、陶醉、苏醒、飞奔、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B)能正确表达贝多芬两次为盲姑娘弹琴的不同原因,想象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前后的心理活动了解贝多芬的情感起伏变化以及原因。(3)(C)通过对比品读。感悟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凸显文章主旨的匠心。(4)(D)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第 9 自然段,感悟联想

8、和想象的写法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描写自己欣赏的一段乐曲。对以上四个教学目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做出相应的指导,强调科学的识字方法(B)属于体验理解性目标,落实课文中心线索的理解和把握,为下一个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C)是学生感悟作品言语表达方式的关键性目标,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D)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13 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吆喝一课时,要求学生做了这样一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对此你的认识是( )。(A)没有必要,学生

9、学习的是课文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不等于课本,这项准备是毫无用处的(B)很有必要,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对“吆喝”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C)没有必要,教师自己准备几份音频、视频资料即可,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熟悉“吆喝”的目的,还能节省时间,更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D)很有必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 “吆喝”远比课文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也可免去教师的课堂讲解14 在讲完苏州园林后,老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作业一:围绕“ 苏州园林之美 ”和“苏州园林之美”这两个话题说话。作业二:从课文中选一组词语或句子,组合起来,为苏州园林的宣传片配一段解说词。(

10、学生准备,老师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配合学生展示)关于以上作业设计意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环节是对课文整体的再次把握,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B)围绕 “苏州园林之美”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内容之美,并完成对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把握(C)围绕 “苏州园林之美”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结构、语言等形式之美。积累写作的相关经验(D)这两个作业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学生需要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组合15 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划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导入:我们一直徜徉在亲情的河流中,在你心中,家是什么样子的? 用一件小事。(B)检查预习:

11、课文写哪些人在哪里散步? 一句话概括。(C)初读感知:(配乐读文 )字里行间透露出这家人关系怎样?从哪看出?(学生初谈印象)设想情境:无边的田野,隐约出现几个小黑点。镜头推近,原来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相携散步,母亲、我、妻、儿。小结初读感受:唱出生活之美:关系融洽、互相尊重、相互体谅亲情美(D)引导写作:(选材上)一件小事,写出亲情之美。“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单元课文导入,自然、亲切,激发学生既有的生活体验(B)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句话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C)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一次阅读都应是有目的

12、、有意义的,教师设置这次阅读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D)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但不应将写作安排在初读环节,这不利于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拓展二、案例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教学背景:这是一名教师公开教学的教学设计。教科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属于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精读课文。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游览某处风景名胜或文化遗迹之时,除了自己用心观赏之外,往往需要导游给我们作一番详细的讲解。那么,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投影打出: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

13、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堂课就是“ 导游培训课”,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教师板书:百草园导游培训课)(二)美点概览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观摩真正的百草园。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先“纸上谈兵“,和少年鲁迅一道共同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1提出初读要求:自读课文 18 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你看那” 概括百草园的妙处。2学生初读课文。3学生汇报初读情况。(指名回答)在鲁迅

14、的眼中,百草园是美丽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荚树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神秘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鸟游戏4概括百草园的美点。学生回答,引导比较。(教师板书: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三)美点欣赏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美的所在: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美在何处?让我们亲自去领略吧 11提出阅读提示。(1)课文第 2 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 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2)为什么作者叙述美女蛇的传说?(3)雪地捕鸟着实有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作者又是怎样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2学生细读课文。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指名

15、回答,组织讨论)方法一:打出投影片(两幅:一幅与第 2 自然段对应,一幅与雪地捕鸟对应),以持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方法二:组织学生用“ 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 仿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方法三: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动词的准确使用。(四)练写“导游词”1组织学生质疑问难,探究重难点内容。2梳理学生问题,突出以下问题:(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3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引领学生读课文。引导点拨一:介绍景物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二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调动游客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

16、感觉器官;三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胜任导游工作。引导点拔二:介绍景物能调动游客的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是一个出色导游的素质。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五)课堂“导游”1组内选出“ 优秀导游 ”,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2各小组“ 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六)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回家向父母或亲戚朋友导游百草园。问题:仔细阅读以上教学案例,请对这则教学设计的优劣进行评析。16 下面是一位初中三年级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做一个鼓掌者有人说,倘若你是一条小溪,流经千沟万壑,也要去构成一条条奔流的大河:如果你是一粒轻沙,越过千

17、山万水,也要去演绎一幅幅沙画。这类人心存高远,想成为英雄;而我却想成为一个为他们鼓掌的人,安安静静坐在路边。舞台上的表演者演绎出的一个个妙墁的舞姿引起了剧院中的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这些掌声由台下的观众共同发出,代表着他们对舞剧的喜爱,代表着他们对表演者的尊敬,将鼓掌声献给他们,便是一种心境,超越了自然,亦很洒脱。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的。在这个世上被鼓掌的人总是英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做英雄所承担的责任其实更大。力量越大,责任越大。因为英雄免不了竞争,二将功成万骨枯。没有枯烂的骨架,哪来成名的英雄。而历史却周而复始地呈现出这种现象。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一个鼓掌者。离枭烟和杀戮远一点,

18、离安静与洒脱近一点,当然鼓掌声的发出者并非无能之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平凡,却不平庸。大家一定记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的英勇无畏与攻城略地,也不会忘记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勇气以及渑池之会中过人的胆识,但是否没有留意过一个人缪贤?蔺相如是英雄,而缪贤是一个鼓掌者。缪贤曾有罪,想亡赵走燕。但被那时还身为门人的蔺相如阻止。缪贤负荆请罪,遂被免罪。而在赵王正愁无人可用之际,缪贤便向赵王推荐了自己的门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这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如果蔺相如任务失败,那么缪贤也会人头落地,但他还是推荐了蔺相如。这个鼓掌者催生了一个英雄。也许英雄是依靠鼓掌的人才成英雄,才拥有勇气。我喜欢做一个鼓掌者,因为有时

19、他们比英雄更伟大。有时候,英雄也是鼓掌者。奥运会上,无数运动员为荣誉而战,但每个项目的登顶者却只有一人。因此,当对手站在比你更高的领奖台时,你会羡慕。但是,没有运动员对自己的对手是冷言相加的,他们也为自己的对手送上了掌声,送上了自己衷心的祝福。这时,鼓掌者有一种心境,更达到了一种境界。作为一个鼓掌者,挺好的。中国不乏英雄,但更不乏鼓掌者。有鼓掌者,才有英雄。所以请向这些催生英雄的人致敬。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

20、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

21、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课文导语想象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读这首诗,要随着作者一同去感受,仔细体会诗人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单元导语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着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

22、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后练习一、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二、注意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三、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 50 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

23、放音频、视频文件等。问题:19 完成上述材料中课后练习第一题。20 请为本文设计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21 请为本文设计一个教学过程,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怀古诗是指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与咏史诗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诗则不必亲到历史遗迹,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题目中登金陵凤凰台乌衣巷蜀相都是脍炙人口的怀古诗,而 D 项中杜牧的题乌江亭则是典型的咏史诗。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24、 项中“作”的意思是“兴起”。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例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是定语后置句,选项中B 项是状语后置句,A、C、D 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所以选 B 项。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萧萧北风中雪花飞舞的壮美景色。A、B、C、D 依次描写的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故选 D。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助读系统是教科书中的说明、提示或注释等内容。题干中提到的“注释”属于助读系统,是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辅助材料。故选择 A 选项。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中,“然”是“

25、但是”的意思,非“虽然”。A、C 项中,“然”放在形容词词尾,作“的样子”,正确。D 项中“然则”共同组成“虽然如此,那么”的意思,“然”作“虽然如此”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大约”“左右”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反映了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并不影响说明效果,故选 B。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对“暗”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而这时如果再让学生去想,只会让学生陷入更大的迷茫,故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修正思维方向,因此 A、B 错误,D 项不仅没有给学生点明思考方向。更回避了这一问题,不利于维护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故正确

26、答案为 C。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纵观这三个目标,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层面设定目标,缺少了情感目标,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意义是很明显的,“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不应舍掉,故 A 项评价正确,当选。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刘禹锡在贬地因受排挤写作陋室铭的传说,恰能体现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旨意,且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开门见山直接揭题好,故 A 项错误;C 项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家起名进行拓展,恰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惟吾德馨,的主旨,错误;D 项并没有体现“读读”这一环节,缺少学生个人读与集体读的过程,错误;B 项指出了该教学活动缺少学生自读体验的失误,正确,当选。12 【正确答案

27、】 D【试题解析】 目标(4)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并会运用到日常写作中。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安排学生去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吆喝”,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更能够让学生在准备时发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最终落实“关注生活”这一目标,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要求,所以是很必要的,但是却不能代替课堂讲解。故正确答案为 B。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要完成以上教学作业,需要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组合起来,为苏州园林的宣传片配上解说词,是对本节课学些内容的总结和深

28、化。学生需要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主要内容,把学习中掌握的信息加工、整合成相对简洁又重点突出的介绍性文字。这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阅读与写作应紧密结合,且这种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越自然越容易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里教师在初读一设置情境结感受后引导写作的切入点巧妙实在。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优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能够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实践,教学具有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得以落实。整节课安排了学生自己读课文

29、,质疑问难,小组研讨,以及设计一系列的导游活动,教师始终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创造着空间和时间。组内评选“优秀导游 ”,及全班同学评价的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学生读文前明确要求和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抓住重点,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对重难点内容探究的引导点拨,注重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这些都表明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动性。(2)教师发挥了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上,教师用“导游培训课”的新形式设计教学,整堂课设计了“ 美点概览 ”“美点欣赏”“练写导游词” 和“课堂导

30、游”四个环节,巧妙地把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读训练整合在教学中。此次,教师对课后“研讨与练习” 作了独特的处理。“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 1 题和第 3 题,放在学生细读课文后汇报读书心得时处理,作为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词句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把课文的重难点化作学生的说写实践,学生讨论后,练习说、写、评“百草园导游词”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业设计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也具有创造性。缺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在以下几方面明显存在不

31、足:(1)教学设计内容不完整。作为课时教学设计,本设计缺少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学习准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界定、教学资源配置等要素。教学过程设计,虽注意了对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设计,但相互之间的组合不够明显,尤其是媒体的使用几乎没有设计。(2)第一单元以“ 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为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 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而在“整体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方面做得不够,令人遗憾。(3)语文基础重视不够。“ 语文教

32、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识字写字、熟读课文、朗读背诵、揣摩词句、体会情味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练习,一刻也不能忽视或淡化。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缺憾,反映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流弊。(4)应注意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的“导语” 和初读、细读的过渡性话语,起不到激发阅读期待的作用。比如,课始阶段,如果学校条件许可的话,教师播放百草园的观光片,可能效果就不一样。17 【正确答案】 段中的错别字为 “妙嫚”的“嫂”,应改为“曼” ;段中的错别字为“枭烟”中的“枭”,应改为“硝” 。段中的病句为:但是否

33、没有留意过一个人缪贤?改为:但是否有留意过一个人缪贤?18 【正确答案】 缺点:本文的主要问题是观点的前后不一。第 5 自然段提出的“英雄也是鼓掌者 ”是本文的最大败笔,正是它造成了观点的前后不一致。根据文题的原意,在路边的“ 鼓掌者 ”和在路上“奔跑的英雄”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彼此相对立的,而该学生在这里却把两者混为一谈,因此在立意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改进建议:本文如果能够在写“为什么需要鼓掌者” 的同时进行反向思维,思考“ 缺失了鼓掌者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这样进行正反论证不仅能令文章前后观点一致,而且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刻,进一步提升文章的内涵,使文章升格到更高的档次。

34、另外,小作者在写作时也应注意避免标点错误、错别字、病句等表达上的错误的出现。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 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维,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20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能准确地背诵;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情境,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5、过程与方法:课前熟读,收集资料,课堂上赏析、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学习仿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喻的感情,体会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朗读、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21 【正确答案】 一、导入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

36、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2朗读指导。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3分四组朗读。让学生点评。4指名读诗。师生共同点评。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三、研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归纳点拨:形象:“残损的手掌 ”“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 江

37、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感情:诗人以“ 残损的手掌 ”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归纳: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四、品读这首诗

38、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例: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句诗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作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3“那里是太阳,是春 ”这句诗用 “太阳”和“春天” 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句诗用 “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五、迁移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六、小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