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2 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B)性格(C)自我(D)品德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4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
2、(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5 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6 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面哪一种需要之中?( )(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7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在变化中呈现教学对象,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8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9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
3、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控制(C)课堂管理(D)课堂气氛10 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能力(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11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2 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B)评价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13 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14 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
4、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测验(B)心理咨询(C)心理辅导(D)心理评估15 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 )(A)正确(B)错误17 案卷分析是一种非测验性评价技术。( )(A)正确(B)错误18 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测量。( )(A)正确(B)错误19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
5、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称之为违纪行为。 ( )(A)正确(B)错误20 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称之为指导教学。( )(A)正确(B)错误21 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A)正确(B)错误22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配置性评价。( )(A)正确(B)错误23 迁移中相似性的大小主要由两项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 )(A)正确(B)错误24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安德森。( )(A)正确(B)错误25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 )(A)正确(B)错
6、误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_。27 操作技能的特点有:对象具有客观性、执行具有_、结构具有展开性。28 _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9 柯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_和后习俗三个水平。30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_、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31 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动作技能目标可具体分为知觉、模仿、_、准确、连贯和习惯化。3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_、情境
7、教学和合作学习。33 _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34 _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其形式是两维表,一般纵栏表示学习结果,横栏表示课程的内容或范围。35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_和序列性。36 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品德是态度中涉及_的那部分,范围较小。37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_,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38 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与_阶段。39 _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40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
8、问题。41 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42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43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44 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45 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47 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A
9、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D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B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B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B25 【正确答案】 B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正确答案】 组块27 【正确答案】 外显性28 【正确答案】 创造性29 【正确答案】 习俗30 【正确答案】 分析31 【正确答案】 操作32 【正确答案】 发现教学33
10、【正确答案】 课堂纪律34 【正确答案】 细目表35 【正确答案】 认知性36 【正确答案】 道德规范37 【正确答案】 发展38 【正确答案】 自动化39 【正确答案】 定势40 【正确答案】 附属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2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
11、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3)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
12、习活动所能达到的结果的主观判断或估计。43 【正确答案】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44 【正确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45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思想被认
13、为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新的假设所推翻、所取代。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对知识的应用,认知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情境性。(2)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并不是一个经验的无产者,而是能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起新的意义,从而充实、丰富和改造了自己的知识经验,他们是自己
14、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在已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上去形成新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同时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学生观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探索性,确保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落实。(3)教师观:建构主义更愿意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
15、思,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创设良好的、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其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学习;组织学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实际工作者进行广泛的交流,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有力的社会性支持。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正确答案】 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
16、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
17、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47 【正确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
18、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于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而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取得的成绩,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及时反馈,学生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并且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荣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尢论足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