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89866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_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2 童年期指( )(A)3 岁-6 、7 岁(B) 14、15 岁-25 岁(C) 11、12 岁-14、15 岁(D)6、7 岁-11、12 岁3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 1905 年编制。( )(A)比纳西孟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4 在西方,对学习类型

2、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5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刺激反应理论(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 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6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之为(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7 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8 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B)外界环境(C)任务难度(D)努力9 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3、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0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11 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2 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3 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14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

4、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5 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B)成就动机(C)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在缺乏某种_的情况下,靠_来学习,属于典型的机械学习。17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_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又称_。18 观察法是通过与_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对_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假设,然后有计划地通过_予以证实或加以否定。19 _是非常具体的,适合于某一特定的具体任务、具体领域的

5、策略。20 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置于_之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_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_的教学方式。21 根据粉笔的颜色、形状和体积三种属性,让学生试着列出 15 种颜色,10 种形状,5 种体积,然后加以组合造出许多不同的粉笔,这种方法叫_。22 当儿童根据行为的有形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时,说明他处于_。23 “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的处境属于_。24 当孩子希望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若父母横加阻挡,就会使孩子体验到_。25 心理学是一门以_、_和_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_人的行为,揭示人的_的科学。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简

6、述创造性及其特征。27 简答心理健康的标准。28 简答如何形成群体规范。29 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30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论述毕生发展观及各发展阶段的特征。32 论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要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9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C

7、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先前经验 死记硬背17 【正确答案】 独特新信息 求异思维18 【正确答案】 被考察事物 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 进一步的观察19 【正确答案】 微观策略20 【正确答案】 问题情境 已知 解决问题21 【正确答案】 局部改变法22 【正确答案】 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23 【正确答案】 双避式冲突24 【正确答案】 独立挫折25 【正确答案】 解释 预测 调控 研究分析 心理活动规律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

8、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其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27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

9、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8 【正确答案】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美国专家谢里夫的研究表明,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29 【正确答案】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

10、的期望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 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30 【正确答案】 所谓心理发展,是

11、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其三,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

12、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其四,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正确答案】 (1)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第一,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第二,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第三,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即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2)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把个体

13、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他关心个体发展中的人格结构,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项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危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的。同时,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埃

14、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婴儿期(01.5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第三阶段:学前期(36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12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 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 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 岁

15、),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 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32 【正确答案】 (1)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2)形式训练说认为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3)共同要素说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4)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较共同要素说有所进步;(5)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