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诸侯互相争战是东周时期历史的一大特点。下列战争中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B)围魏救赵(C)长平之战(D)函谷关之战2 商鞅先后在公元前 359 年和公元前 350 年在秦国主持两次变法。根据历史分期,商鞅变法在时间上属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两汉时期3 汉代的“文景之治 ”开创我国历史上的一代盛世。汉文帝为恢复、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减轻民众负担而采取许多措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些措施的是( )。(A)“众建诸侯而少其力”(B)减免土地租税(C)颁布诏
2、令,鼓励农业生产(D)废除肉刑4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6 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 724 人,其中文臣 659 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3、(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D)缓解“冗兵 ”问题7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的作用时指出:“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以下官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 )。(A)枢密使、按察使(B)御史大夫、刺史(C)参知政事、通判(D)刺史、通判8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维新派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在维新变法过程中未能注意讲求斗争策略维新派试图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手段进行改革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A)(B) (C) (D)9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的工作包括(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大量厂矿企
4、业搬迁至内地(C)主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D)呼吁“国联 ”调停10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11 1918 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
5、)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12 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 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 “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此事汝母知否? ”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 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B)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D)民国政府维护男尊女卑的传统13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起外交
6、关系,促进国家间的理解与发展。下列对我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交的意义表述有误的是( )。(A)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现(B)打破外交孤立局面(C)回击超级大国的压制与封锁(D)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14 1958 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指出:“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给自由民带来平等的是( )。(A)十二铜表法(B) 万民法(C) 查
7、士丁尼法典(D)民法大全16 据记载:“ 纽伯里的约翰 温奇库姆的一处工场有 200 名织工织布,并有 200 名学徒在帮工,100 名妇女梳理羊毛呢绒一经织好,立即交到 50 名剪毛工人和80 名整饰工入手里,这个工厂还有一个雇佣 20 名工人的漂洗坊和 40 名工人的染坊。”由材料内容可知这种生产形式是( ) 。(A)包买(B)手工工场(C)家庭作坊(D)同业行会17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 ) 。(A)17 世纪早期(B) 18 世纪末期(C) 19 世纪早期(
8、D)19 世纪末期18 有学者提出:“ 那些为 17 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 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治国家(B) 17 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 17 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 17 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19 历史学者曾指出:“ 罗斯福政府的活动,是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 凯恩斯的思想运用到罗斯福新政中最明显的表现是( )。(A)整顿银行和金融(B)
9、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C)国家干预经济(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案20 一个生活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家境较殷实的英国人可能( )。坐飞机去德国欣赏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乘轮船去法国观看印象派画展去电影院观看卓别林主演的默片电影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A)(B) (C) (D)21 2000 年 12 月 17 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戈津告诫日本不要参与美国 TMD 计划,并强调指出,日本同美国一起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的想法,有时令人想起 20 世纪 60 年代发生过的事,日本参与美国在东北亚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实施可能对莫斯科与东京的和平条约谈判产生不良影响。罗
10、戈津说的“20 世纪 60 年代发生过的事 ”具体是指( )。(A)“柏林墙 ”的修筑(B)古巴导弹危机(C)侵越战争(D)柏林危机22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23 中国史学中有“ 三通” 之说。下列有关 “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B)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C) 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D)史通文苑英华玉海24 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优点的是( )。(A)生动性(B)广泛性(C)民主性(D)主观性25 “没有任何一
11、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 的人。”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历史研究应该有一定的理论依据(B)历史研究必须有充分的史实证据(C)历史研究必须有统一的理论指导(D)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史书依据二、简答题26 简述我国自唐代以后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反映的问题。27 简述中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28 简述开发乡土历史资源的意义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 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
12、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
13、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问题:29 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 1519 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4 分)30 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 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31 如何看待“ 外部海上国家 施加影响” 给中国带来的 “益处”?32 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33 材料:李老师在讲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伟大的抗日战争” 时,出现以下的教学情境:(李老师展示杨靖宇烈士的照片和英雄事迹的文字介绍)师:杨靖宇烈士生前为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的总指挥,长期活跃在白山黑水
14、间,率领广大的抗日勇士同日寇进行坚决的战斗,曾经取得 1934 年“反讨伐” 战斗胜利等辉煌战果,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在战斗最为残酷的日子里,杨靖宇烈士发扬共产党员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密林中与敌周旋、战斗,直至牺牲。日本军医检查烈士遗体时发现,杨靖宇的胃里只有棉絮、草根,没有一粒粮食,在场的日军官兵被深深震撼。杨靖宇烈士是我们确山县的优秀儿女,同学们对他的英雄事迹有什么体会,我们现在又能做些什么?学生们纷纷表达向烈士学习,在和平时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师:大家的发言鼓舞人心,就让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文化知识,充实头脑,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准备着。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李老师的做法实现了“
15、三维目标” 中的哪一目标?33 材料:某位教师在讲授“ 辛亥革命 ”时,以孙中山为主线展开,首先出示了 “时尚的中山装”,接着出示 “中山装”的设计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 ;前襟的五粒纽扣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问题:34 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得当。35 根据材料,谈谈如何使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四、教学设计题36
16、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材料二:课文摘录:15 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 寻金”。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
17、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和函谷关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目前通行的历史分期标准,从公元前 475 年到公元前 221 年为战国时期。商鞅进行两次变法的时间都在战国时期。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8、汉文帝为恢复、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减轻民众负担而采取的措施有以诏令形式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多次减免田租税额,减轻刑罚,废除收孥相坐律和肉刑。A 项是汉文帝根据贾谊的建议而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潮主张发展官营工商业,抑制民间工商业,是典型的国家管控经济政策,是法家思想的体现。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诱惑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社会重学风气
19、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C 、D 两项与题干中这种现象无直接关系,故 C、D 两项错误。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目数据反映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重视文官,自此形成重文轻武风气,其目的是防止出现五代时的武将专权,威胁皇权,而枢密使是为中央掌握兵权的官职。A 项是手段,不是目的,故 A 项错误;枢密使是中央官职而非地方官职,故 C 项错误;题目与解决“ 冗兵”问题无关,故 D 项错误。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官职品级不高但地位重要,可对官员权力形成制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判断顾炎武谈论的是中国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参知政事不属于监
20、察官员,枢密使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但其地位是副丞相,与“官小”不符合,故 A、B、C 三项错误。刺史、通判虽然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高官,因此“官小而权之重”“小大相制”。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派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在维新变法过程中未能注意讲求斗争策略;维新派试图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手段进行改革;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除组织军队节节抵抗外,还组织沿海沿江地区的大量厂矿、学校等重要部门搬迁至后方,为抗战胜利保存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生在全面抗
21、战前,呼吁“国联”调停中日冲突发生在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A、D 两项在时间上不符。C 项与史实不符,予以排除。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现象。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就是由于广州对外通商衰落,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民族工业兴起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B 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 C 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后兴起的,故 D 项错误。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
22、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 两项错误。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 项不正确。B 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 “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故 D 项错误。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其意义分为两点:对我国而言,打破外交孤立局面,获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成为国际政治
23、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有力地回击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制;对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我国的援助和相关支持,维护其民族独立,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实现源于自身的制度调整,而非与第三世界国家建交。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说法错误,人民公社化时期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C 项说法错误,“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长期徘徊不前。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在农村中开展,D 项错误。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析题干中的引文可知,这部法律给古代罗马自由民带来平等,并且这种平等成为罗马法发展的基础,回顾有关古代罗马法发展历
24、程的相关史实可知,答案应为十二铜表法。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这处工场雇佣人数很多,是大型的生产组织,将不同工种和不同的生产工序集合在一处场所,便于劳动分工和管理。由此可知这种生产形式应是近代早期的手工工场。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894 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也在这一时期赶上英国。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依据材料可分析出自由平等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已产生一定的影响。A 项表述不准确;B 项与题干要求不符;D 项表述错误,17 世纪欧洲大部分国家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19 【正确答案】 C
25、【试题解析】 通过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整顿银行和金融、兴修公共基础设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案都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C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不可能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电视机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出现的。奥运会的实况转播应在卫星通信技术成熟后才会出现,时间应在“二战”之后。是错误的,排除含有 的选项。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目中罗戈津的讲话内容可知俄罗斯针对美日两国在涉及俄国家利益范围的地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表示严重关切。结合史实,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的美苏古巴导弹危机可以和今日美俄关于导弹防御系统
26、的分歧相对应。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旨在帮助西欧社会经济的恢复,不涉及美苏间的冷战,排除 A 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国将苏联视为急需遏制的国家,冷战正式开始。北约的建立是杜鲁门主义得以贯彻的表现,华约的建立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措施的回应,C 、D 两项予以排除。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三通”指的是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口述史学因来自于普通民众,内容广泛,编纂者与亲历者可以直接面对面地接触,具有生动性、广泛性和民主性的优点。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7、 本题的重点落在“理论、思想”上。B、D 两项与题意强调的“理论、思想”无关:C 项与“学术自由”不符。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我国自唐代以后的赋税制度演变是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再到清代的地丁银。(1)演变过程:唐代实行两税法前,规定农民向官府交租、纳绢以及纳绢、布代役,都按人丁数以实物计征;推行两税法后,主要按土地、财产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实物税。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起来主要按田亩数征收,但改用银两收税。清代雍正朝起实行地丁银,完全按田亩征收银两,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2)特点:逐渐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变为按田亩征收;逐渐由征收实物税变为征收货币税
28、。(3)反映问题: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渐松弛;反映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27 【正确答案】 (1)基于阅读的理解。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教科书。以单元为单位阅读教科书。仔细阅读每课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2)基于教学重点的拓展学习。通过阅读和理解教科书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并且对教科书学习顺序的调整,尤其是学习内容的拓展。扩大阅读范围,寻求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3)基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依靠学科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首先是以教科书为蓝本。因此,教科书能否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刺激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科书。28 【正确答案】
29、(1)可以与课堂资源互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3)有利于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4)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5)有利于发挥历史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要加强海洋控制)。论证:1516 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帝国;17 世纪的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1819 世纪的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等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30 【正确答案】
30、 建议: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理由:长江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31 【正确答案】 西方势力的深入,会引起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但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32 【正确答案】 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33 【正确答案】 题干材料中,李老师运用本地的抗日英烈杨靖宇同志的事迹,引导学生谈对英烈精神的感触,在踊跃的发言中,落实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李老师以英烈的光荣事迹为切入点,通过细致地介绍,激发学生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爱国
31、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化英烈精神为学习动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才智。在教学情境中,李老师有效落实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升华教学主题。34 【正确答案】 这位教师以“中山装” 为切入点来讲解辛亥革命,既突破了以往授课过程中关于历史人物过于死板的讲解方式,又把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思想形象地表述出来,非常有新意,值得肯定与借鉴。35 【正确答案】 增加趣味性。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与时事联系。在讲解历史过程中,在事件与时间方面多与时事联系,贯通吉今。比较式学习。
32、在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多与学生熟知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便于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四、教学设计题36 【正确答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你们知道人们进行远洋航行都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同学们列举的内容都不错。如果我说 500 多年前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简易帆船,到一个传说的地方寻找黄金,不知大家信不信?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开辟新航路” ,来验证这个传说。(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 )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油画西欧商
33、人清点钱币。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油画中的内容,帮老师分析一下这幅画画家要表达的意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予以阐述。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整幅画突出男女主人公,而二者又将目光聚集在桌面上的金币。画家想通过这幅画反映当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给人们造成一种普遍的心态对金钱的崇拜。 教师:在这种心态下,西欧商人渴望通过与东方进行贸易获得财富。然而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路贸易,于是西欧商人将目光转向辽阔的海洋。所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影响东西方陆路商道的通畅。 教师:既然具备开辟新航路的意愿,当时的西欧又具备
34、哪些条件呢?下面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老师准备的 PPT课件,请两组同学分别在组内研究一下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都有哪些。 两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代表发表组内的讨论意见,教师予以点评并形成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 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l4 世纪后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地理知识的拓展使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
35、读教材中的内容,5 分钟后老师会随意请出四位同学来补充 PPT 表格中缺乏的内容。 5 分钟后,教师找出学习程度不同的四位同学填充表格内容。(完整的表格如下)(三)走向联合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 1517 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 发现” 新大陆的统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范围市场的形
36、成意味着国际交换具有了普遍性。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普遍的世界交往,这样作为流通过程要素的狭义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联结为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这就是广义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 15 世纪末到 18 世纪 60 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3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推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进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升 教师:欧洲各国忙于探索新大陆的同时,我国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在进行伟大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试着
37、比较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异同点。 (具体教学过程略,异同点见下面表格)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系统学习,我们知道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四位航海家的航行历程及航路开辟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当时欧洲国家对向外发展的渴望和积极探索,感受到 四位杰出航海家的勇气与坚持,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提供了重要动力。由此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都应保持对外开放的心态,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就发展自己。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理解与记忆。五、布置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与其他材料,谈谈自己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写成不少于 300 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