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89898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 若 EF 为赤道,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B) 020S(C) 20N2326N(D)20S2326S2 若 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 34S)夏季昼长变长3 若 O 为北极点,H、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 E 点的时间可能为( )。(A)5 月 23 日 8 时(B) 6 月 22 日 18 时(C) 11 月 2

2、3 日 6 时(D)12 月 22 日 18 时3 下图是“49N 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4 上图所示区域中,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B) (C) (D)5 图中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暴风雪(B)飓风(C)沙尘暴(D)酸雨6 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比 地多地震,且地比地大陆架狭窄(B) 地因西风溯河而上受山地拾升,降水量较大(C) 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地渔业资源丰富(D)地和 地均是以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6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 12 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 小时后途经 a

3、 地(165W,67N)上空, 14 小时后抵达芝加哥 (875W,42N)。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7 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 H 路线长(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飞经 a 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D)飞经 a 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8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 6 月 22 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B) 13(C) 12(D)348 下图为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9 图中( ) 。(A)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B) D 点位于背风坡,降水量最少(C) B 点至 D 点,

4、降水逐渐减少(D)C 点与 A 点降水量大致相等10 导致该山地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热带低压强烈发展(B)冷暖空气交汇频繁(C)空气对流运动频繁(D)暖湿气流被迫抬升11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不包括( ) 。(A)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B)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C)水利工程量大(D)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12 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的房屋房顶坡度很大,反映当地( )。(A)风力大(B)光照强烈(C)气候多变(D)降水多13 四川盆地的肥沃土壤是( )。(A)黑土(B)黄土(C)紫色土(D)红壤14 下列关于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共性

5、的叙述,正确的是( )。海拔都低于 100m土壤都较肥沃降水都较为丰富雨热同期(A)(B) (C) (D)15 下列关于中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有( )。(A)中亚四季炎热,降水量很少(B)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C)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D)中亚南部和东部牧场辽阔,北部和西部耕地面积广阔16 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A)甲(B)乙(C)丙(D)丁16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问题。17 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

6、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影响比甲模式大18 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19 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化教育区19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 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

7、业体系。下图是该市 1990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20 1990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1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B) (C) (D)21 下图是 1990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22 能源消费与 GDP 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 GDP 能源消费 2002 年最低(B)能源消费

8、量 2007 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 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 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3 能源与 GDP 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 GDP 增长(B) GDP 增长速度取决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 GDP 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 GDP 高速增长的需要23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4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B) (C) (D)25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引起大气污

9、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B) (C) (D)二、简答题26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 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 (提示:从现实意义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思考 )27 绘制工业区位因素的示意图,并简述“工业区位因素” 的教学目标。三、材料分析题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 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材料二 2010 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和农户生产规模结构。 材料三 2013 年意大利主要出口货物构成()。材料四 2013 年意

10、大利主要第三产业出口服务收入(亿美元)。问题:28 概括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29 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30 据材料二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31 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填充图亦称空白图或暗射图。利用填充图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中学地理课中,从初一到高三都配有地理填充图册供学生练习。材料二一位地理教师上完

11、中国的地形一课后,让学生下课后把地理填充图册自己填一下。问题:32 指出这位地理教师在使用地理填充图册中的问题。33 谈谈如何发挥地理填充图册在教学中的作用。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两个教学设计案例:案例一江浙平原地区的农村住宅,选择宅基地的最佳条件是:房屋面向东南,前后视野开阔,房前或房后有河流流经。提出问题:江浙平原这样选择宅基地的原因是什么?相关知识:“ 气候资源与建筑 ”等。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讨论分析:(1)房屋为什么要面向东南,而不是坐北朝南?(2)房屋前后为什么要视野开阔?(3)房屋前后为什么要有河流流经?案例二程庄路交通状况分析:丰台区实验学校门前的程庄路,位于北京

12、西四环路以西,京石高速路以南,北连卢沟桥路,南连丰台西路。长期以来,这条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停滞可长达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给沿线学校、居民、工厂、机关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提出问题:程庄路交通的现状及未来相关知识:“ 城市交通运输 ”(必修本下册 P80)等。学习方式:网络式学习讨论分析:(1)程庄路交通堵塞的原因。(2)北京城市道路网与程庄路交通的关系。(3)改善北京城市交通环境与程庄路交通状况改变的关系。问题:请对以上两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点评。四、教学设计题34 阅读关于“ 地震” 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的内

13、容标准要求:“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 地震”的内容。 (一)地震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来的,所以称“里氏震级” 。一般而言,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截止到 20 世纪末,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 1960

14、年 5 月 22 日智利发生的 89 级地震。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烈度标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还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要求:35 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36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EF 为赤道,则 H、P 之间与 EF 垂直的线段为地轴,从图中可以看出晨昏线和地轴夹角为 20,P 为

15、 70N,即 70N 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太阳直射点在 20N 及其以北,也就是太阳直射范围 20N2326N。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黄道平面 EF 与地轴 PQ 的夹角 POF 为 70,则黄赤交角为 20。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缩小,即热带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即寒带缩小;故北温带范围变大。因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缩小,会引起晨昏圈的回归运动范围也变小,这会导致悉尼夏季的昼长变短。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若 O 为北极点,H、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可知晨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极北点也就是劣弧 HP 的中点 M(在图中画出 M)所在地的

16、地方时为O 时或者正午 12 时。从北极点俯视,地球呈逆时针转动,故 E 点的时间可能为 6时或者 18 时,排除 A。5 月 23 日和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劣弧 HP 表示黑夜,M 点为 O 时,确定出 E 为晨 6 时,排除 B。11 月 23日和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都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劣弧 HP 为昼弧,M点为 12 时,此刻 E 点应为 18 时,故选 D。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区域,铁矿资源丰富。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地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容易受暴风雪灾害的影响。6

17、【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且 地边界为消亡边界,大陆架狭窄;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地为商品谷物农业;两地位于五大湖区域,以乳畜业为主;地位于纽芬兰渔场附近,渔业资源丰富。故 C 项错误。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于飞机到达 a 地时恰巧为当地地方时 0 时,太阳处于一天中的最低位置,且 a 地位于北极圈以北,6 月 22 日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C 项正确。客机的飞行路线比 H 路线短,故 A 项错误。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故 B 项错误。飞经 a 点时,客机受到的地转偏向力向南,故 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D【试

18、题解析】 根据地方时计算,飞机于 6 月 22 日 12 时从北京起飞时,芝加哥的地方时是 6 月 21 日 22 时 26 分,飞机途经 14 小时到达芝加哥,因此到达芝加哥时,芝加哥的地方时为 6 月 22 日 12 时 26 分。日期的界定有两条经线:0 时经线和180经线。通过计算可知,此时 0 时经线为 860E,从 0 时经线(即 860E)向东到180经线为 6 月 23 日,其他范围为 6 月 22 日。因此属于 6 月 22 日的地区范围约占 34,故 D 项正确。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C 点比 D 点高程高,但降水量少于 D,A 选项错误;D 点降水比A、C 都

19、多,B 选项错误:B 点至 D 点,降水先减少后增多, C 选项错误;从降水量表中可以看出,C 点与 A 点降水量大致相等,D 选项正确。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小农经营、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低、劳动力投人多、水利工程量大、农作物单产高、商品率较低。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南方的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是因为南方多雨,坡度大利于排水。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四川盆地素有紫色盆地之称,土壤颜色呈紫色或者紫红色,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平原,气

20、候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为丰富,土壤较为肥沃。东北平原的海拔一般低于200m。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部分山区降水丰富,草原广布,耕地分布于河流沿岸和里海沿岸地区,多为灌溉农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是内流湖。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等高线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来有断崖,故而选 D。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速公路修建的时候,一般考虑避开城区,以减轻对城市环境的威胁。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城市交通的需要以及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乙城也逐渐被高速公

21、路穿越。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工业区较为集聚,但是更为集聚是中心商务区。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 1990 年开始,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主导,最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体现了该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本地劳动力和土地租金等成本升高,应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内地转移,本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图中不难看出,GDP 的增长呈加快的趋势,而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却是在减缓,因此单位 GDP 的能耗也是在下降的。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GDP 的增加肯定会加大对能源的消耗,而其他几个选项

22、明显错误。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沼气既能为生活提供能源,而沼气的渣又能充当农家肥,提高土壤的肥力。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秸秆有很多用途,单纯的焚烧是对这种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大气环境。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地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由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地理学习评价形式,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地理教师

23、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7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2)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

24、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地形分布: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意大利半岛主体以山脉和丘陵为主。气候类型分布: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其他地区为地中海气候。29 【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热量充足,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30 【正确答案】 问题

25、1: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问题 2: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31 【正确答案】 货物出口特征: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服务出口特征: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32 【正确答案】 这位地理教师没有分析地理填充图册中相关的知识点;没有帮助学生明确填绘的目的,而只是简单地布置成课后作业,可能会使部分学生盲目乱填或不假思索地机械抄图,发挥不出地理填充图册应有的作用。33 【正确答案】 地理教师在使用地理填充图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课前充分准备备课时,教师除认真完成填充图练习外,还应分析其中的知识点。有些教师在讲课中需要补充,有些在布置作业时最好讲一讲

26、。如果课堂时间不充裕,要提前准备小黑板或课后辅导,以做示范。教学生明确填绘的目的填充图练习要求学生在熟悉地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默填,故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看图例、明确地理事物的地图表示;再结合地理填充图册和课本插图复习有关课文,熟悉填绘对象的名称、位置、范围和分布特点;然后独立完成填图作业,防止盲目乱填,或不假思索地机械抄图,力求所填内容正确、位置准确,把填图练习真正作为学生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注重规范化形成训练规范化的填图练习是培养学生绘图技能的好办法,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方法:注记的写法要求字体端正、大小匀称、排列整齐,用大小不同的字体反映地理事物

27、的级别、主次,使全图注记层次分明、易读易记。地理要素符号的描绘要规范统一,以课本图例为依据。此外,安排填图时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简单的填空、填图到复杂的绘图、析图都是如此,且还要求能够利用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绘图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填图习惯,提高填绘地图的能力。认真批改、分析、讲评通过对作业的认真分析,还可以检查教与学的效果,使教师深入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优选教法,并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4 【正确答案】 以上两个案例源于实际。是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它们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

28、的学习兴趣。案例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隐含着一定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且,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用。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两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四、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知识组成: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构造地震示意。震级与烈度。造成的影响。世

29、界主要地震带。36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教学过程要点:教师总结: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陶造地震示意教师展示地震构造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基本概念:a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b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c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d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

30、离称为震中距。e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震级与烈度教师对地震震级和烈度进行讲解:a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一般而言,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b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教师总结: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

31、学生得出结论: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 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造成的影响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512” 汶川地震的情况与资料,使学生们了解地震造成的影响。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教师带领同学阅读图 114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出地震、火山的空间分布规律:地震、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因为二者都是地壳活动的产物,都是循着现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云集,呈带状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60512-12-1-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1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a Solderability wetting solder bath method (IEC 60512-12-1 .pdf DIN EN 60512-12-1-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1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a Solderability wetting solder bath method (IEC 60512-12-1 .pdf
  • DIN EN 60512-12-2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2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b Solderability wetting soldering iron metho.pdf DIN EN 60512-12-2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2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b Solderability wetting soldering iron metho.pdf
  • DIN EN 60512-12-2-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2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b Solderability wetting soldering iron method (IEC 60512-12.pdf DIN EN 60512-12-2-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2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b Solderability wetting soldering iron method (IEC 60512-12.pdf
  • DIN EN 60512-12-3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3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c Solderability de-wetting (IEC 60512-12-3 2.pdf DIN EN 60512-12-3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3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c Solderability de-wetting (IEC 60512-12-3 2.pdf
  • DIN EN 60512-12-3-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3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c Solderability de-wetting (IEC 60512-12-3 2006) German ver.pdf DIN EN 60512-12-3-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3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c Solderability de-wetting (IEC 60512-12-3 2006) German ver.pdf
  • DIN EN 60512-12-4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4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d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 bath m.pdf DIN EN 60512-12-4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4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d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 bath m.pdf
  • DIN EN 60512-12-4-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4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d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 bath method (IEC 6051.pdf DIN EN 60512-12-4-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4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d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 bath method (IEC 6051.pdf
  • DIN EN 60512-12-5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pdf DIN EN 60512-12-5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pdf
  • DIN EN 60512-12-5-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n method (IEC 6.pdf DIN EN 60512-12-5-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n method (IEC 6.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