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9911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探究实例: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其中,采用了 “控制变量法 ”的是( )。(A)和(B) 和(C) 和(D)和2 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

2、做功的平均功率(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的 -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时刻甲的位移最大(B)乙在 t1 时刻的加速度最大(C)开始计时后,甲、乙、丙三个物体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t 1 时刻,甲、乙、丙三个物体相遇4 如图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有 A、B 、C 三点,这三点所在处半径 RAR B=RC 则这三点( )。 (A) A B=C(B) TAT BT C(C) A=C B(D)a Ca Aa B5 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 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

3、电流 I 引起的。下列的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 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恒定不变,电灯 L 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口端滑动,则( )。 (A)电灯 L 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B)电灯 L 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增大(C)电灯 L 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D)电灯 L 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增大7 四条皆垂直于纸面的载流细长直导线,每条中的电流皆为 I。这四条导线被纸面截得的断面,如图所示,它们组成了边长为 2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顶,每条导线中的电流流向亦如图 7 所示。则在图中正方形中心点 O 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 8 已知

4、钠原子核 23Na 基态的核自旋为 I=32,因此钠原子基态 32S12 能级的超精细结构为( ) 。(A)2 个(B) 4 个(C) 3 个(D)5 个二、简答题9 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 为了使物理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其编写应该重点关注哪两个方面?三、案例分析题10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一题,用以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有一物体从距凸透镜 15 倍焦距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小到原来12 时,适当移动光屏,则在屏上( )。A得到比物体大的虚像 B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C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D不能得到像结果,近半数学生选择了 A。

5、问题:11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12 简述要减少学生产生此类错误可采取的方法。12 在讲解“大气的压强 ”一节时,某教师采用了如下方法导入新课:拿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先问学生:如果将玻璃杯倒置过来,并放开压在纸片上的手,水会洒出来吗?纸片会掉下来吗? 然后实际演示,这时水不会洒出来,纸片也不会掉下来。教师引入:大家可能感到很惊奇,为什么水不会洒出来,纸片不会掉下来?我们学习完本节内容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问题:13 该教师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式?14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导入方式?(回答不少于 5 个)15 请自选一种导入方式,为教材中的任意一节内容设计一

6、个导入过程。四、教学设计题15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声音的特性“的内容标准为: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16 简述声音的特性。17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设计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声音的特性”的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初中物理课本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归纳法

7、等,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很多。题干中采用的是归纳法,采用的是模型法,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竖直向上运动或有竖直向上分运动时,重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做负功,此时运动物体须做功消耗能量以支持重力势能增加,此过程即为克服重力做功,因此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而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等于减少的重力势能。由于两个过程经过的垂直距离相同,即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相同。因此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A 项正确,B 项不正确。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因此动能的减少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和克服重力做的功之和。而下降的过程中空气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相反

8、,可知动能的增加等于重力做功减去克服阻力做功,因此同等位置上升过程比下降过程速度要快,可知上升需要的时间比下降的时间短。因此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比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要大。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地球表面磁力线的方向大概是自南向北,根据安培定则可知 B项正确。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变阻片向 a 端滑动说明 R1 的电阻变小,则并联电路的整体电阻变小,从而整个电路的电阻变小,故经过安培表的读数变大。而灯泡两端的电压 U=E-Ir,因为电流的增大而减少,故可知道经过灯泡的电流变小了,因此灯泡变暗。7 【正确答案】 C【试

9、题解析】 四条导线产生磁场方向恰为由中心指向四个顶点的反向,而且大小相同,故可知相互抵消,故中心点 O 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0。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原子中,由核磁矩与电子磁矩之间的耦合引起的能级和谱线的微小分裂,称为原子的超精细结构。如果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为 I,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为 J,则可以耦合成下列状态:F=I+J,I+J-1,I-J,F 称为总角动量量子数。 在基态 的总角动量量子数 J= ,所以可以产生两个精细结构 F=1,2,故答案选 A。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具体要求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10、是否符合教材内容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2)教学内容:知识的讲授是否有科学性错误;教学内容是否注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是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课堂结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层次是否清楚,教学内容的连接顺序和张弛节奏是否恰当;是否突出了重、难点,抓住了关键;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4)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 10 【正确答案】 一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要求,帮助他们认识常见的物理现象,能合理地利用物理知识去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教材应该关注物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体体现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11、推进技术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上。 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题干中的试题的正确答案是 D。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大多数都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物距减小后,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但之后的判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学生很容易审题马虎,没有看到题干上问的是在屏上的成像情况,因为虚像是不能呈现在屏上的,或者想当然地认为题目问的是成什么样的像;受前概念的影响,认为 “像”都是呈现在屏上;还有少数学生对“虚像“和“实像” 的关系和区别理解不清楚。12 【正确答案】 学生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其具体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如果是马虎大意造成的,在教学中应加强读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真正弄清题

12、设条件,对文字多读几遍,找出关键的词语或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是受前概念或错误观念影响的,在教学中还要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非科学的或者片面的表象认识多加提炼,编制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来进行认识判断,或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来进行论证并加以分析,从而指出一些错误观点,避免学生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如果是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或相似概念辨析不清,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清楚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与相近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导学生及时理清自身在概念、规律理解上有疑问或觉得有矛盾的地方等。13 【正确答案】 该教师采用的是演示实验导入的方法。14 【正确答案】 直观导入、讲故事导入、激疑导入、学生实验

13、导入、游戏导入、复习导入等。15 【正确答案】 以讲故事方式为“机械运动” 一节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 2000 m 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利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学习了本节的内容,同学们就能回答这些问题了。四、教学设计题16 【正确答案】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三个方面。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声音的音色。17 【正

14、确答案】 【设计理念】 本部分数学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解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部分数学设计可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境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使学生掌握科学方

15、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想象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1播放音乐(千差万另别的声音)。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16、生)听音乐、描述感受。二、活动 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师)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生)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三、活动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师)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引导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问题设置、过程引导: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

17、同的声音?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生)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生)阅读课本 (信息快递),认知概念。四、活动 3:辨别声音(师)(生) 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生)阅读课本: (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 音色。(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3)生活、物理、社会。五、阶段小结(师)引导归纳。(生)自主回顾,感受成

18、功。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单位是赫兹。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5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六、想一想,议一议(师)问题设置。(生)练习、交流、矫正。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2“震耳欲聋 ”是指_ 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 很高。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有什么不同?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七、活动 4: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师)问题设置:1光的传播有多快?2声音的传播比光快还是慢?你有什么事实依据?3要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需要用哪个公式?要测出哪些物理量?4给你一把发令枪和一个秒表,怎样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生)思考、表述、讨论、阅读。(师)问题设置、引导想象。1假如你是一名铁道检修工人,如何判断火车离你的远近程度?2假如你驾驶着一架超音速飞机,且能听到外面的声音,这时你会感觉到什么异样?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 01 m 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生)想象、思考、讨论、表述。(自由想象,合理陈述,获得深层心理慰藉)八、课堂回顾(生)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师)播放结束曲。九、布置作业:课本 P36:1、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