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2 下列结构或物质没有核糖参与构成的是( )。(A)线粒体(B)核糖体(C)质粒(D)酶3 关于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血液中含量极少(B)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人体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4 构成细胞器的膜具有的共同点是( )。(A)结构特点相同(B)都附着有
2、核糖体(C)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相同(D)都可以转化成细胞膜5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现有 AaBb 和 Aabb 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数和生殖能力均相同,自然状态下,下一代中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2(B) 13(C) 38(D)347 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 较过程 b 和 c 更为重要 组织液中的 CO2
3、 有害无益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过程 b 或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 (C) (D)8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 a、b、c 、 d 四组,将 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 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 Aa 、b 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 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 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 c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
4、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9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10 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的细胞会随着
5、分裂次数的增加而衰老(B)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受遗传机制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小11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B) (C) (D)12 一只雌兔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兔与野生型雄兔杂交,F 1 的雌兔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如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 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6、选择杂交的 F1 个体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 雌)(C)野生型(雌)野生型( 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13 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所需条件也各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培养病毒(B)用无氮培养基能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硝化细菌(C)乳酸杆菌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才能正常生长(D)谷氨酸棒状杆菌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14 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形体较小的种群(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C)形体较大的种群(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15 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
7、途径如下图所示,酶系 1、酶系 2 和酶系 3 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6 用玉米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单倍体幼苗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该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 。在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 DNA 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f 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B)与 c-d 过程相比,de 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 e 点后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时有 4 个,且各染色体组基因组成相同(D)秋水仙素作用于 c 点之前而
8、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17 细胞学说建立于 19 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B) (C) (D)18 将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
9、有相同抗原(D)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有相同抗原19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B) (C) (D)20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 NaOH 进入琼脂块的速率(C)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在“探究 -萘乙酸
10、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中,用高浓度的 一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21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22 讲“光合作用 ”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于应用水平的问题是(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的场所(C)光合作用的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23 教学语言的学科要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语言来教学,这种语言是(
11、 )。(A)日常术语(B)专用语言(C)教学术语(D)教师术语24 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是运用了哪种类型的强化技能( )。(A)标志强化(B)活动强化(C)动作强化(D)变换方式强化25 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二、简答题26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 DNA 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 、d 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_、_、_和_。 (2)需要 tRNA 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12、)。 (3)a 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_期。 (4)在真核细胞中,a 和 b 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 RNA 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_。 (6)RNA 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述): _ ; _。27 如图所示,I 和是利用高秆抗锈病(DDTT) 、矮秆易染锈病 (ddtt)两个水稻品种获得纯种矮秆抗锈病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1)要在短期丙获得纯种矮秆抗锈病水稻新种,应选用的方法是_(或)。则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 (2)图中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 (3)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
13、_ ;过程 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_。 (4)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纯合体占_。 (5)除图示育种方法外,还可通过_等方法获得纯种矮秆抗锈病的水稻品种。 (6)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观点,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_,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教师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教学设计中,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蛋白质的功能;(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请简要说明教学重难点的定义。(2)简要说明教学重难点确立的方法。2
14、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某教师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教学中的片段。首先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展示:(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 ,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2)荧光水母的图片。 问:这是什么生物? 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根据材料回答:(1)本材料中的这位教师采用了哪种导人方式? 并写出其他五种导入技能。(2)简述导入技能的目的和作用,并简述导人技能的原则与要点。四、教学设计题30 普通高中生
15、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 种群的特征” 的具体内容要求是:掌握种群的特征。某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探究活动展开讨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其次介绍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和迁出率,最后介绍了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依据上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分析一下本节的探究活动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并且给出一定的教学建议。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碳不是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如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不含碳元素,故 A 错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故B 错误;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中不含碳,故 C
16、 错误;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故 D 正确。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核糖是 RNA 的组成成分,分析选项中的物质或结构中是否含 RNA进行判断。A 项,线粒体中含有核糖核酸,因此线粒体中含有核糖; B 项,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组成的,因此含有核糖;C 项,质粒是小型环状的 DNA 分子,是脱氧核糖核酸,而不是核糖核酸,故不含核糖;D 项,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核糖核酸也可以具有催化功能,因此酶中有可能含有核糖。所以,没有核糖参与构成的是质粒,选 C。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激素的分泌。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
17、质,在血液中含量很少,但是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细胞器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镶嵌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其中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 A 正确。只有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它细胞器没有,故 B 错误。不同细胞器膜的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代谢旺盛的膜结构上蛋白质含量较高,如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故 C 错误。内质网膜和细胞膜是直接相连的,高尔基体膜可以转化成细胞膜,但是其它细胞器膜,如线粒体膜不能转化,故 D 错误。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
18、入胚囊以后,1 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 1 个与 2 个极核结合。形成含 3n 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 A 错;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 错;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 C 错;只有 D 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只发生自交。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416=1 4;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12。又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各占 12。因此,子一代中
19、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1214+1212=3 8,故选 C 项。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B 和 C 都是一样重要的,组织液中一定量的 CO2 也是有益的,都不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由于与毛细血管发生了物质交换以及毛细淋巴管对物质的吸收是有变化的,正确;过程 B或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正确。所以选 D。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图中 a 组尖端和 b 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组和 b组的区别是胚芽鞘的尖端下部放置的是 c 组正立的和 d 组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 a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
20、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向光侧运向背光侧,所以 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 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A 项,c 组和 d 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本实验没有用到 c 组和 d 组尖端,故 A错误;B 项, a组和 b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故 B 错误;C 项,实验过程未用到 c 组和 d 组尖端,故 C 错误;D 项,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导致 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 D 正确。9 【正确答案
21、】 C【试题解析】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所以本题应该选 C。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正常的细胞不能无限增殖,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会衰老,故A 正确;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以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 B 正确;细胞凋亡是受遗
22、传物质控制的,故 C 正确;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代谢速率减慢,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小,故 D 错误。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个种群,故错误;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故正确;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
23、形成的必要条件,故正确;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故错误。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且 F1 代中出现了突变型,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 变为 Aa,如果是伴 X 遗传则为:X aXa 变为 XAXa。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 1 的雌雄中均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 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 F1 个体最好是野生型 (雌 XaXa)突变型(雄 X
24、AY)。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特性。培养病毒必须要有活的细胞,常用的有活的鸡胚;用无氮培养基能够分离出固氮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在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水等条件下,有些微生物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额外补充一些有机物,如乳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在 pH 呈酸性时生成的是乙酰谷胺酰胺。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其生存机会最多;个体差异较少的
25、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也较小其生存机会较少。而形体的大、小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会被淘汰无关。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酶 1 作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形成丙酮酸和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酶 2 作用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形成二氧化碳和H,场所是线粒体;酶 3 作用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是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酶 1、酶 2、酶 3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ef 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A 错误;根据 DNA 的变化特征可推出 de
26、 为有丝分裂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此过程中 DNA 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B 错误。e 点后是秋水仙素作用加倍后的有丝分裂,都是纯合子,在后期有 4 个染色体组,C 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丝形成,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级也没有分到两个细胞中去,使得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的二倍体,所以秋水仙素是 c 点之后导致染色体加倍, D 错误。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细胞学说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
27、生新细胞。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 T 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 Na+通道开放,Na +内流,使膜内的正电荷增加,膜外的正电荷减少,逐渐变成外负内正。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NaOH 进入琼
28、脂块的速率是一定的,与紫红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没有关系;C 项,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D 项,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组的 一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砥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A 、B 选项的问题均属于识记水平,C 选项的问题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故选 D。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标志、
29、符号、文字、图形或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象征性的奖赏,从而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的行为方式。活动强化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可以相互影响。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活动达到强化,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如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或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的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如用非语言方式(体态语言) 肯定或否定学生课堂的表现。变换方式强化是教师运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一种强化。对同一教学内容、概念、规律和词汇等,教师采取不同的强化刺激(信息)反复多
30、次,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故本题选 B。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分类。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DNA 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 (2)c (3)间(S) (4)细胞核 (5)tRNA(转运 RNA);氨基酸 (6)如下图:27 【正确答案】 (1)I;基因重组(2)DT;ddTT(3)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4)13(5)诱变育种 (或基因工程)(6)基因频率【试题解析】 分析图示可以判断,过程表示杂交;过程 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 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 表示自交;过程表示筛选和连续自交。所以,方法 I 为单倍体
31、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过程。(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单倍体育种,即方法 I,方法是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2)DdTt 能产生四种配子,即 DT、Dt、dT、dt,图中甲为 DT,而乙是由发育成的单倍体再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的,所以的基因型为 ddTT。(3)过程是由配子培育成单倍体,采用的是花药离体培养法; 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4)过程是 DdTt 自交,其后代抗倒伏抗锈病的植株中,ddTT:ddTt=1:2,所以纯合子 ddTT 所占比例为 13。(5)常用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
32、育种等。所以,除图示育种方法外,还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纯种矮杆抗锈病的水稻品种。(6)现代进化论的观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1)教学重点、难点定义: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立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中就
33、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方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仅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方法:地位作用分析法。根据重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课题分析法。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点。例习题分析法。重点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习
34、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习题的安排和配制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理论分析法。这是指根据生物学习理论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根据生物学习理论。生物学习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生物知识意义,才能真正感悟和体会到生物的精髓和实质。也才能体会到生物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才能真正发挥生物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生物知识本身和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学情分析法。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教学难点。29 【正确答案】 (1)本材料
35、中教师采用的是直观导入法。导入的方式还有:直接导入法,经验导入法,旧知识导入法,实验导人法,设疑、悬念导入法,事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创设导入法,俗语成语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等。(任意写出五种即可)(2)导入的目的和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导入的原则与要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导入要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要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1)教学重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本节课中种群密度的调查是一个探究活动,此活动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的一种最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性质,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所以一定要让学生逐步亲自去完成此实验。对于种群密度的另外一种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此种方法的原理。当然,此模拟实验中也更多地侧重于让学生思考,穿插了较多的与学生“最近发展趋” 相关的问题,以提高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