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89926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 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A)感受.鉴赏(B)思考 .领悟(C)发现 .创新(D)应用.拓展2 学习游褒禅山记时,教师把“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认为知人论世是理解游记散文内涵的有效方法(B)教师对游记散文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C)教

2、师认为理解游记散文的内涵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D)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给予了足够重视3 某教师选择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开设校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4 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对比阅读栗子珍的散文秋天是一支红唇膏。思考:同是描写秋景,表达对秋的热爱、赞美,故都的秋为何流露出悲凉 之情? 作者笔下选取的景物为何皆为冷色调?”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领悟以景显情的鉴赏手法(B)引导学生把握求同辨异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C)意在

3、通过思考和讨论,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体现新课标理念,关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5 某教师在讲授完有关辩论的知识与技巧后布置了以下几个任务:(1)搜集有关学生应否带手机的材料分组辩论;(2)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归纳总结。对这一做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B)考查学生对文本学习掌握的水平(C)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D)考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6 学习劝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一句中“日”的用法。下列语句中不包含此类用法的是( )。(A)秦兵旦暮渡易水(B)进兵北略地(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所以游目骋怀7 某教师将拿来主

4、义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B)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C)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D)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8 下列关于高中语文课程评价建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价应以全体学生为基准(B)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C)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D)要鼓励家长参与到评价中9 教授完烛之武退秦师后,教师准备推荐以战争为背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小说,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 。(A)茹志鹃百合花(B)张承志

5、黑骏马(C)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D)鲍.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0 某教师上作文课时,要求学生根据刚学过的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仿写一段,请问这种做法是哪种作文训练方式?( )(A)命题作文训练(B)单项作文训练(C)话题作文训练(D)材料作文训练11 阅读以下两位教师关于赤壁赋的课堂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实录(一)师:期中考试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词A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马上自行背诵词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师:同学们记得很牢,背得也很投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苏轼在这首词中豪迈奔放却又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6、。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 1080 年,因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昔州。昔州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山岸陡峭如一面墙壁,被人们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这里游览眺望,或者泛舟江中,“长江绕郭知美鱼,好竹连山觉笋香” ,优美的风景给政治央意的苏轼带来奠大的慰藉。1082 年,苏轼又驾舟游于赤壁之下,写下了一篇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赤壁赋。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课文的朗读录音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吧。实录(二)师:游褒禅山记的三、四两节会不会背了?生:不会。C师:全都不会啊? 下面我们齐背一下,到明天要全背出来好不好?生:好。师:下面我

7、们齐背一下。“ 于是,余有叹焉,一、二、三”(下面学生七零八落地背诵三、四两节课文)师:“非常之观 ”中的“非常”是什么意思?“无物以相之” 中的“相”,“ 何可胜道也哉”中的“胜”、“道”各是什么意思?生:“非常 ”是“不同寻常”,“相” 是“帮助”,“胜”是“尽”,“ 道”是“ 说”。D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的游褒禅山记,今天我们来讲赤壁赋。赤壁,大家都很熟悉了。赋,道出了这篇文章的文体。它的作者是苏轼,苏轼的诗歌我们以前也学习过,所以我们对他比较熟悉,就不介绍了。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学生在背诵苏轼诗词的情境中学习新的一课,激发了他们的

8、情感,创设了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B)教师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苏轼创作这两部作品时的背景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对该文的学习用处不大(C)该教师在学生不能背诵的情况下,仍执意按照计划要求齐背,没有注意语文教学的生成性(D)教师的语言过于平实,没有发挥语文教师语言应有的魅力和作用12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曹操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他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他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对人生的追寻和探索的诗歌,是一首充满英雄主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经典诗歌。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许多教辅材料和课文中的补充注释,都把它当作一首求贤诗,认为诗歌表达的是曹操因为有统一

9、天下的远大志向,因而产生了对人才的渴求。诗中“ 忧”的是人才的难得,“乌鹊”比喻的是人才,诗末更是表明曹操愿意像周公对待贤人一样来对待当时的人才。这样的理解沿用已久,在教学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依照教参教辅,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们得出“乌鹊” 比喻“人才”这类标准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的只是简单的课文下方的解释,或者语言和章法上的某些知识。一首充满超越时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被买椟还珠式地放弃了;有感情有意蕴的精美诗文,变成了精确定量的分值,变成了 ABCD 的冷漠选项。于是文学的感情世界渐行渐远,严谨的文化思辨和深刻的生命探询也如风云飘散。对于像短歌行这类意蕴

10、深厚的经典诗词,要怎样教学,才能以更完整、更丰富的方式感应和塑造学生的心灵,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呢?我的探索是,不应拘泥于教材,要把它置于超越时空的文化背景中。“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旁征博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学习、思考和表达。我们可以围绕曹操及其在诗中的追问,围绕诗中所体现的时空无限与人生有限的矛盾进行相关搜索、探究,这样,我们就能跨过铅字垒成的门槛,迈进古老、深邃的精神园林,寻找庄子、孟子,聆听陶渊明、李白,仰望曹操、毛泽东,从而激发对生命诗性的领悟。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B)指出了个别教师对这首诗歌的教学存在

11、的不足(C)提出了对于这首诗歌应该如何进行教学会更好(D)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环节13 阅读下面的写作教学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师:A先请同学们来谈谈这篇作文的优点。生:这篇作文选材较好,立意高。师:B能具体谈谈吗?(生回答 )师:从大家的发言来看,这的确是一篇写得较好的作文,但它有没有不够妥当的地方呢?(生回答 )师:C刚才大家各抒己见说了很多这篇作文中可以改进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说说具体从哪些方面来修改。(生回答 )师:D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以后大家写这种类型的作文时,在写法上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抑” 与“扬”,以更好地突出主人公;二是要注意

12、 “情”与“理”,人物活动既要合情又要合理:三是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历程交代清楚。下面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补充性提问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见解(B)多角度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辩证地评价这篇作文的优缺点(C)这一提问意见是对前面讨论的重复,属于多余的教学环节(D)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做小结,使教学重点更为明确14 作文课上,老师以问话的形式引入作文主题:“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一名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 ”的回答,立刻引起了课堂的热烈议论。以下教师的行为更符合评价要求的是( ) 。(A)呵斥回答的同学胡言乱语,干扰课堂秩序(B)要求其他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不要受到干扰(C)

13、批评那些持有同样想法的同学,并示意一位同学给出正确答案(D)肯定学生的回答很有诗意,并告诉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15 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我在教学氓时,课件中所使用的图片和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很容易让他们感同身受。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对文本内容个性化的理解和阅读,随时鼓励学生对文本予以创造性的感悟和发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了课堂,有效地进行了思维。教师采用问答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展开想象,产生意境,自己的理解感悟因之而超越文本情境,不但能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更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了更多的创造性的理解和感悟,这才

14、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运用图片和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B)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C)教师的反思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切入点(D)教师的反思提出了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具体方法二、案例分析题16 阅读短歌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以下问题。1比较鉴赏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 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幻灯片展示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并反复诵读,以体会把握。(将曹操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

15、的场景与课本中的诗歌原作进行对比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本课力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虽然是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对比,但是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附诗歌原句与电视剧歌曲唱词的不同之处(如下):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皎皎如月,何时可辍?何枝可依? 无枝可依。海不厌深。水不厌深。2合作探究在学生充分阅读了诗歌之后,师生共同就影视作品中的诗句和原诗做比较,讨论并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问题集中于: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曹操当时怎样的心境?教师引导问题预设: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

16、同的表达效果。最后明确两个文本中曹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加以引导。如:“掇” 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 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出哪些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附教师理解参考:可以说电视剧剪辑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显然,这是剧作者为剧情需要所塑造的;原诗表现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3深入探讨(1)朗读体悟。在学生自主阅读、探讨的基础上朗读

17、体悟诗人在诗歌当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2)整理归纳。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教师引导问题预设: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 ,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曹操有哪些“ 忧思”?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学生通过小组进一步地合作和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诗句作细致地分析,不得脱离文本)幻灯片展示忧 解忧人生苦短 只争朝夕贤才难得 招纳贤才功业未就 天下归心(3)深入开拓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

18、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的良苦用心,以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出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4总结提升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阅读参考:慷慨激昂。学生在理解感情基调时会联想到初中学过的龟虽寿和观沧海,可以辅助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师引导:我们在前面就曹操的“忧思” 作了充分地解读,是否可以因此认定此诗的感

19、情基调是低沉呢?提示:从忧的内容、诗的语言格调和营造的意境考查。以上是一位教师关于短歌行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并作出评析。16 以下是一位高中生的习作,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快乐人生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求索;快乐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快乐是“ 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回味。当文化和历史的甘泉浸润着余秋雨那颗渴望知识的心灵时,他是快乐的,为了这眼甘泉,他周游文明古国。从神秘的金字塔到美丽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从灿烂的爱琴文明到玄远的菩提梵经,他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为了心中的快乐,他不停地追寻着。每一滴流淌的汗水都是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都是智慧

20、与快乐的呈现。是他们把知识的泉水引入到这片最贫瘠的土地,在这里一待就是 19 年。在这漫长的年中,他们挽起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小手,点亮了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19年的清贫,19 年艰苦,19 年的坚持,只为将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李桂林、陆建芬这两位令人称颂的人民师,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额角的汗水折射出的孩子们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因为他们的付出所换来的是孩子们学业有成、前途有望,所他们是无悔的、快乐的。一弘清泉流过世间,不染一丝尘埃,不染一丝污浊,不染一丝俗气。而当它流过陶渊明心灵时,我们的诗人为了追寻这股清泉,高唱着归去来兮辞,毅然地离开了被他看作牢笼官

21、场,来到内心所向往的南山。在这里,他“采菊东篱下” ,悠然地扛着锄头过着农夫式的田生活,此时他真正地找寻到了人生的快乐,那是一种最本性、最贴心的快乐,从此他不再阿谀迎,不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在这里,他找回了最纯真的自我,所以他是快乐的,他情地挥舞着锄头和汗水,那额角的汗珠折射出的是山水的秀美,是诗人的快乐与释然。你如果做不了大海,就去做一滴露珠,因为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而快乐;你如果做不大树,就去做一株小草,因为可以装点大地而快乐;你如果做不了雄鹰,就去做一只海燕,因可以挑战风浪自由穿梭而快乐。快乐属于每一位热爱她的人,找寻你的快乐,体验快乐人生17 请从、 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

22、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对该习作进行点评。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以下问题。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班额 50 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19 根据上述材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23、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1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1)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2)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并找出相应的诗句。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应用.拓展”目标指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24、,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故 D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通过题干中对这一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师认同“知人论世”是理解散文的有效方法,故 A 项正确。B、C 项表述错误,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戏剧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封建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后导致两家和好的故事。戏剧在莎士比亚时代颇为流行。故选 B。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并互相讨论,意义为:

25、领悟以景显情的鉴赏手法,把握求同辨异的思维方法,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故 A、B 、D表述正确;但该思考讨论并没有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故 C 项错误。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教学活动的意图是为了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归纳信息、自信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故排除 D 项。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考查的是词类活用现象,“日”,名词做状语,意为“每日”,与其相同的有 A 项中的“旦暮”,名词做状语,意为“ 早晚”;B 项中,“北”,名词做状语,意为“向北”;C 项中,“上”、“下”,名词做状语,分别意为 “向上”、“向下”。而 D 项中“

26、游”、“骋”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 D。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B 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C 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拿来主义是一篇议论文,不是小说,所以 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因此 A 项表述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不是以战争为背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小说,故 B项符合题意。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单项作文训练即片段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各种局部的、片段的练习,其中包括让学生练习造句、写一段落。11

27、【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该教师设计的师生共同复习回顾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准确介绍两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和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性把握,因此 B 项不正确。故本题选 B。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整个教学反思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 D 项错误。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中“补充性提问”在教学实录中并未体现,故 A 项符合题意。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语文教学评价应注重鼓励和发展性,尤其在进行作文的评价时,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性、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故选 D。15 【正确答案】

28、 D【试题解析】 教师的反思中并没有提出问题以及改进的具体方法,因此 D 项不正确。结合题干要求,选 D。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本案例较好地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合理、恰当,可操作性强。(1)短歌行 大量使用典故,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教学片段注重运用比较、联系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从不同的层面来探究文本。影视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所赋之诗与课本中的诗歌原作进行对比是一大亮色,既体现文言教学中字词的积累,如“ 明明” 与 “皎皎”、“掇” 与“辍”的比较,又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2)本教学片段通过视频手段的导引,

29、通过反复阅读,通过对已学过的作者的其他作品之间的联系,形成“读一品一悟” 的完整脉络,学生对诗人求贤若渴的领悟更加贴近。(3)本教学片段很好地体现了“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一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多次安排诵读并要求背诵,确保了诵读和背诵的落实到位。17 【正确答案】 第段错别字: “募然”改为“蓦然” ;第段错别字:“ 一弘清泉”改为“一泓清泉 ”。第段病句: “在这里,他找回了最纯真的自我,所以他是快乐的,他尽情地挥舞着锄头和汗水,那额角的汗珠折射出的是山水的秀美,是诗人的快乐与释然。”改为“在这里,他找回了最纯真的自

30、我,所以他是快乐的,他尽情地挥舞着锄头,挥洒着汗水,那额角的汗珠折射出的是山水的秀美,是诗人的快乐与释然。”18 【正确答案】 本篇习作作者开篇设问,引发读者对于快乐内涵的思考,然后用古诗词的形式巧妙地予以回答,可以说是颇具匠心。本文的选材举例也十分典型而得当,无论是余秋雨、李桂林、陆建芬还是陶渊明,他们都很好地佐证了文中的观点,即“快乐属于每一位热爱她的人,找寻你的快乐,体验快乐人生。” 总体来说,本篇习作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

31、色;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依据:(1)学生通过学习本首诗歌,应该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2)这首诗中有桐、空山、江娥等多个意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把握这首诗歌的节奏,还要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3)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之一即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20 【正确答案】 教学方式:问答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

32、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只活了 27 岁,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一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像评价的那样。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李贺(790 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18 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 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

33、士的权利,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 27 岁,就病卒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 李长吉体” ,后来被人称为 “长吉体”。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李贺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 之称。(2)追溯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 ,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

34、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3)文体知识介绍“歌”、“行”、“ 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问题投放 初读诗歌,划出节奏,找出韵脚。结合课后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初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一句话概括。

35、学生活动 全体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看课后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试着翻译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后,将难点交给老师,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概括内容,小组商讨,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要口、脑、手并用,边读、边想、边解决问题。对于重点字词,要先标出,然后加强记忆。根据字词意思翻译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概括整首诗的内容。(2)理清结构概括中心问题投放 继续朗诵诗歌,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 给你以什么样的感受?诗人运用哪些词语来渲染音乐效果? 你觉得音乐的情调怎样?学生活动 诵读全文一依照句意分出层次一分组讨论一交流结果一找一人做代表展示合作成果。学生速读,划出意象和

36、词语,认真体会,组内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先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层。把找出的意象和词语分别罗列在一起,看看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整合答案 第一层,前四句。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第三层,最后六句。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描绘的意象有: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十二门、紫皇、补天石、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质、桂树、寒兔。给人的感觉:意象众多、驳杂、有虚有实、奇幻、瑰丽、炫目多彩。运用的词语有:啼、愁、碎、泣、

37、笑、冷、破、惊、湿、寒。具有消极情绪,充满寒意,其情调是悲伤清冷的。【咀嚼鉴赏,领悟方法】问题投放 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仔细吟咏诵读诗歌,根据韵脚的变化,说说本诗应该怎样诵读,才能体会在纷繁的意象中蕴含的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学生活动 吟诵诗歌,用心体会,组内交流探讨,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注意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以及由词表现的情绪变化。整合答案 音乐的乐段就是情绪发展的脉络,这种情绪发展的阶段非常鲜明地体现在诗歌韵脚的变换上。也就是说,诗歌的四次换韵,明显地表现了情绪的发展阶段,即诗歌的前四句为第一个意群,五六句为第二个意群,七八句为第三个意群,最后六句为第四个意群。第一个

38、意群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第一句语势要平起平收,中速,神清气爽。第二句是这个意群中的情绪高潮,要读出突然之间被优美的乐音所震慑的感觉,“空山凝云” 语势稍快,音量高亢, “颓不流”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第三句情绪幽怨,语调低沉。第四句语速渐慢,稍作停顿,表示“第一乐章”的结束。第二个意群五六句表现音乐表情由悲怆到欢快,第五句情绪高昂,是情绪高潮:“ 昆山玉碎 ”要读出气势,声调高昂悲怆,要有劈空而来的爆发力;“凤凰叫”要如泣如诉;“芙蓉泣露”要紧随上句读出,忧郁婉转,之后稍作停顿;“香兰笑”要适当体现欢快的感觉。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表现清冷凄寒

39、之气直上霄汉,要一气呵成,语速渐快。第四个意群表现乐曲在凄寒的情绪中结束,并在余韵中展开联想。“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是整首诗的情绪高潮,前句要紧承“ 二十三丝 ”句,语势扶摇直上, “石破天惊”要重读。最后四句表现想象的境界要读出梦幻和痴迷的感觉,“梦入” 句要读得舒缓,语音延长;“老鱼”要比前句稍高,中速;“ 吴质”句语势稍快;“露脚 ”句语速稍慢,最后三个字语音延长,“兔 ”字重读。【挖掘内涵,提升人格】问题投放 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两句诗的意象,说说给自己带来哪些美感。学生活动 吟咏诵读,鉴赏形象,组内交流,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要运用

40、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整合答案 这是通过写形象来写音乐。四个意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 ”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也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这一乐章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在温婉中绵延了忧伤的情绪。“芙蓉泣露香兰笑 ”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 “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滴落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缓和。“香兰笑”写音乐表情的变化,运用通感将视觉付诸听觉的属性,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它还能给人以“笑靥如

41、花” 的视觉感受,描绘出乐音的流畅鲜明。这两句想象丰富,意象鲜明,前一句以比喻写声,后一句以视觉写声,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有形,是种立体的美感。【探讨写法,写作指津】问题投放 背诵这首诗,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 (1)学生运用试背、默背、互相提示、齐背等不同的方式加强背诵。(2)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找出手法,分析技巧,讨论质疑,展示成果。教师点拨 (1)背诵提示:此诗为乐府歌行体,音韵流转自然,应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还要把握这首诗的四次换韵,注意韵脚和节奏,背诵效果会更好。(2)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所用手法,要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

42、。整合答案 要点提示:(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像这些诗句:“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诗句。(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如联想到“ 江娥素女昆山凤凰紫皇女娲炼石梦入神山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课内小结,强化重点】学习本诗,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领会意象的意义。要重点学

43、习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侧面烘托、夸张、摹音、神话等手法的运用。还要认真体味意象所形成的境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熟练背诵全诗,在背诵的基础上慢慢加深理解。21 【正确答案】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出现的“引” ,请同学讲述自己对“引”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其次,教师补充“ 引” 的相关知识,点出 “引”同“歌”、“ 行”等,一般属于古乐府诗歌体裁。再次,介绍古乐府体裁的来历及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还有哪些相同体裁的诗歌,如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古乐府体裁的诗歌。(2)教师 PPT 出示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两首

44、诗在描写音乐效果方面的异同。学生通读两首诗,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归纳,总结: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进行表达的。李贺在李凭箜篌引诗中虽然有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的诗句,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 ,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

45、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联想。分析李诗,提问学生,李凭箜篌引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引导学生总结乐声、想象。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乐声诗句:“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想象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ISO IEC 29103-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 equipment Colour photo test pages for measurement of ink cartridge yield for colour photo printing《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用于测量印制彩色照片的墨盒的彩色照片试.pdf BS ISO IEC 29103-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 equipment Colour photo test pages for measurement of ink cartridge yield for colour photo printing《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用于测量印制彩色照片的墨盒的彩色照片试.pdf
  • BS ISO IEC 29109-1-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Generalized conformance testing met.pdf BS ISO IEC 29109-1-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Generalized conformance testing met.pdf
  • BS ISO IEC 29109-10-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Hand geometry silhouette data《信息技术 I.pdf BS ISO IEC 29109-10-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Hand geometry silhouette data《信息技术 I.pdf
  • BS ISO IEC 29109-2-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inger minutia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pdf BS ISO IEC 29109-2-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inger minutia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pdf
  • BS ISO IEC 29109-4-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inger imag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979.pdf BS ISO IEC 29109-4-201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inger imag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979.pdf
  • BS ISO IEC 29109-5-201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ace imag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9794中所定.pdf BS ISO IEC 29109-5-201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ace imag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9794中所定.pdf
  • BS ISO IEC 29109-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Iris imag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9794规定的.pdf BS ISO IEC 29109-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Iris image data《信息技术 ISO IEC 19794规定的.pdf
  • BS ISO IEC 29109-7-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Signature sign time series data《信息技术 .pdf BS ISO IEC 29109-7-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Signature sign time series data《信息技术 .pdf
  • BS ISO IEC 29109-8-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inger pattern skeletal data《信息技术 在IS.pdf BS ISO IEC 29109-8-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defined in ISO IEC 19794 Finger pattern skeletal data《信息技术 在IS.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