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90058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常用的德育方法。2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4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何意义?5 简述个案法的研究步骤。6 简述如何掌握科学概念。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8 创造性是什么?你认为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9 简述现代教师观。10 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1 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包括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指导?12 简要回答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3 简述 20 世纪以后的世

2、界教育的特征。14 简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15 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16 简要叙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17 简要叙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8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9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20 简述情感的种类。21 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22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23 简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要求?24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25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26 简述先行组织者技术。27 简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8 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29 简述认知策略的种类。30 德育的途径有哪些?31 简述德育过程与儿童

3、品德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1) 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3)锻炼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

4、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法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的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包括下述儿个等级: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几个等级。2 【正确答案】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环境和赋予信息以特殊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学生观上他们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小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大到对世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即使有的知识他们没有接触过,他们也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试图理解和解释这一问题,而且这种理解和解释不是胡乱猜测,而是他们从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中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不能另起炉灶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

6、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灌输知识为启发教学,通过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另外,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回答会不相同,对问题的理解也因人而异,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发

7、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理解,在合作式学习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指示教育不仅有“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而且还包括现实教育实际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正因为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活动才有所依循,避免其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上的失误。(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教育曰的本身包含对学生成长的

8、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激励。(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因为一种能够实现的教育目的,总是含有多层次的系列目标,这使得它对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宏观的衡量标准,而且还具有微观的衡量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能够对教育活动的方向和质量等做出判断,评价教育活动的得与失。要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就应该注意依据教育目的不断分析评价教育过程的发展状况和结果,适时做出恰当判断。4 【正确答案】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如下意义:(1)改善教育实践,即通过教育科研寻找有效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2)推进理

9、论建设,即为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提供事实依据,探讨教育一般原理;(3)提高教师素质,即通过吸引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5 【正确答案】 (1)搜集资料,即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根据搜集来的资料,才能够分析和诊断造成研究对象特殊行为的主要原因,以便设法补救。(2)诊断特殊行为的原因,即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精密地整理和分析,以研究特殊行为的原因。(3)矫正特殊行为,即根据诊断特殊行为的结果,进行教育和矫正。矫正特殊行为的方法,视特殊行为的性质而定。教师要矫正学生的特殊行为,可以根据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针对特殊行为的形成原因,施以治疗的方法。(4)继续

10、个案研究,由于特殊行为的矫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作,所以诊断是不易准确的。如果诊断不准确,矫正就不能收到效果。所以在施行矫正教育以后,还要继续研究,以检查矫正特殊行为是否有效。如果矫正有效,特殊行为已经改正,个案研究工作就可告一段落,如果问题没有解决,特殊行为仍然存在,那就要重新诊断和蓖新矫正教育,继续研究下去。6 【正确答案】 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人借助词语,在头脑中把人类现有的概念转化为个体的概念的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感性材料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性材料越丰富、全面,概念的掌握就越准确

11、。教学中可利用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提供感性材料或经验,如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实验研究等,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学生头脑里常常已存在一些日常概念。因此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使科学概念与之建立联系,发生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两点:一要通过比较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差异,确定概念的内涵,牢固形成科学概念;二要利用直观手段,生动显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重组和调整。(3)充分利用“变式”。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是交融在一起的,这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时,容易混淆事物的本质特征。为了避免这种误解,在概念教学中可采

12、用“变式 ”。采用“变式 ”进行教学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各种方式改变其非本质特征。另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改变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概念的内涵发生的变化。变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定义,让学生将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可将词语与感性材料结合起来运用,取二者之长,使学牛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内涵,掌握概念本质。(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概念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体系而存在的。掌握概念不仅要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要从事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把概念纳入一定的概念体系中。把

13、学到的概念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它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概念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举例说明概念,阐述概念的内涵;二是处理实际问题,如解题、试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7 【正确答案】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

14、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8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为创造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9 【正确答案】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

15、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0 【正确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

16、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思考、练习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5)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祝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6)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7)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8)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

17、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以上这些方法均为日常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型、实际情况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来辅助教学。11 【正确答案】 学习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生活指导: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教育;指导学生的日常交往;指导学生搞好生理卫生;指导学生遵纪守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12 【正确答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授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是二者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的有机结合;二者在教学中处于不同的

18、地位,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一认识复合活动。教学活动的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主要表现在:(1) 认识的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认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认识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13 【正确答案】 (1)教育的终身化。

19、对于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14 【正确答案】 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日的学习,及时给予

20、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小步呈现;积极呈现;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该思想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为其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思路。15 【正确答案】 (1)职能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3)作用的全面性;(4)内容的系统性;(5)手段的有效性;(6)形式的稳定性。16 【正确答案】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论述。学习动机既然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方面:(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目标是明确的

21、、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又以前者的学习动机更加稳定和持久,因此激发学生树立掌握目标有利于动机的形成。(2)成熟与年龄特点。年龄越小,其动机的社会性越弱,关注的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只有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将动机转向注意自己的班级的地位,或是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等。(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

22、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5)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动机的形成产生有不良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此外,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

23、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此外,教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17 【正确答案】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

24、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1)备教材。即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18 【正确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5)协调好各

25、方面的教育力量。(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19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 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0 【正确答案】 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以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 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

26、感体验。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符合一定社会道德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受到道德上的满足,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否则,感到惭愧和内疚。(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例如,人对新异事物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对不认识的事物会有新奇感和疑虑感,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就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坚信等,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等,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3)美感:当人们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文艺作品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美感。例如,对美好事物和心灵的赞美、歌颂、感叹,对丑陋和粗野行为

27、的蔑视和鞭挞等都属于美感。21 【正确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的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时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记忆的效果。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机械记忆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

28、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人们既可对学习材料做表面加工,也可以做精细加工,即理解材料的意义。研究表明,理解越深,保持就越好。为了理解记忆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确切地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人长时记忆。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

29、处理的质量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贮存。如在长时记忆过程中,可采取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质量加深个体对识记材料的理解,使识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不易遗忘。(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长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包括: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复习相结合等等。22 【正确答案】 (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之间不可孤立或割裂来看,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的

30、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可见个体品德的发展绝不是其中的某一个要素的发展,而是知、情、意、行的同时发展,缺乏任何一个要素的发展,品德发展都是不健全的。(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一个人品德的发展是与其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就是一种活动,个体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品德。而且,品德的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结果。(3)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发展过程。学生现有的品德状况是学生接受外在道德要求的起点,个体能够接受外在的道德要求都与他现有的品德状况相关。而这

31、种矛盾就是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道德水平的矛盾。通过品德结构内部心理矛盾的运动促使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自觉,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3 【正确答案】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

32、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24 【正确答案】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1) 遗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但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

33、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5 【正确答案】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材料的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由于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一般说来,材料越多,越容易

34、遗忘。另外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 150,记忆效果最好。(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一般说来,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6)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26 【正确答案】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

35、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先行组织者 ”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也就是说,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例如:在学习“钢” 的概念之前呈现 “金属”和“ 合金”的概念。27 【正确答案】 (1)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 祖国”和爱 “国家”区分开来祖国是地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中的“ 国” 只能是指祖国。对祖国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道德义务,但对国家的爱是有条

36、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这个国家能够真正反映和代表每个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仅代表某个阶级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2)爱国主义要把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祖国伟大、光辉和灿烂的一面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产生民族自豪感;而且也要让学生看到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去正视这些问题,改善这些问题,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3)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今天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避免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就必须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信任、交流与理解。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要盲目仇外。(4)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所谓

37、层次性,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层次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即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该有所不同。28 【正确答案】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述和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29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

38、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它主要涉及以下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过度复习;(7)画线。其中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1)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

39、、视觉想象、语义联想等。(2)做笔记,它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3)提问策略,即在活动中自己问自己问题,或同学间、师生间进行知识的提问。(1)生成性学习,它是训练学生对其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信息之问建立联系,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中的第三大类,它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利用图形又可细分为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表格则有一览表和

40、双向表等。这些策略都是陈述性知识学习中常用的认知策略。30 【正确答案】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

41、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结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31 【正确答案】 从联系来看,德育只有遵循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儿童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对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并依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儿童的品德,不断地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