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90072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布鲁纳(D)维纳2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4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2、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5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焦虑(B)紧张(C)情绪低落(D)注意障碍7 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气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8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9 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称之为( )(A)个别化教学(B)指导性教学(C)合作教学(D)情境教学10 在思想、

3、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11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2 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3 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C)教学目标(D)学习方法14 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鉴别能力称为(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5 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

4、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这种思维训练法称( )(A)形态扩散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即为学习定势。( )(A)正确(B)错误17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A)正确(B)错误18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A)正确(B

5、)错误19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 0-2 岁要解决的矛盾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A)正确(B)错误20 自我同一性只会在青春期才出现。( )(A)正确(B)错误21 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A)正确(B)错误22 西方第一本以“ 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专著诞生于 1924 年。( )(A)正确(B)错误23 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自我。( )(A)正确(B)错误24 被迫的服从也叫顺从。( )(A)正确(B)错误25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智慧技能。( )(A)正确(B)错误三、填

6、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1903 年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27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_成分和意志成分。28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_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腺则。29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及奥苏伯尔的_说。30 已经学习了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的关系,现在来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是_学习。31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_的活动方式。32 我国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三个阶段分别是_、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7、。33 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对于篇幅较长较难或者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_识记。34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_性。35 _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36 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之为_。37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由不成熟的不适当的_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38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_、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39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_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40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教师的_、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以及对教师的期望。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简述完

8、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42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43 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44 简述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45 简述学习迁移的含义。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论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47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9、D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A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B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B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A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正确答案】 桑代克27 【正确答案】 情感28 【正确答案】 结构29 【正确答案】 有意义接受学习30 【正确答案】 并列结合31 【正确答案】 合乎法则32 【正确答案

10、】 原型定向33 【正确答案】 分段34 【正确答案】 独创35 【正确答案】 态度36 【正确答案】 焦虑症37 【正确答案】 压力应对38 【正确答案】 认知39 【正确答案】 情境40 【正确答案】 领导风格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诞生于 1912 年,苛勒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由此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如下:(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而不是尝试错误式的。顿悟往往跟随在个阶段的尝试与错误之后发生,但这种行为不像桑代克所描述的那样,而更

11、相似于一种“行为假设”的程序,动物在试验了这些假设以后,便会抛弃它们,它往往是顿悟的前奏。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完形 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

12、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42 【正确答案】 (1)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3)

13、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43 【正确答案】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和探索,并进行讨论,提出对问题解答

14、的假设。(3)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假设,并修正自己的假设。(4)根据在实践实验中获得的结果以及先前的知识,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学习结论。44 【正确答案】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稳定、一致的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它是根据学生对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参照标准之间的关系来估计的。45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

15、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正确答案】 第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

16、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3)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第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

17、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而后律、循序渐进的原则。47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

18、是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仟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此,学习

19、不可能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 S-R 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积累、信息加工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 (3)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而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