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2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 )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A)课程学(B)社会科学(C)教育学(D)教育心理学3 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4 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的教育家是( )。(A)杜威(
2、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5 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是( ) 现象。(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D)功能固着6 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7 以下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A)复杂性(B)创造性(C)预期性(D)长期性8 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 ) 。(A)访谈法(B)开放式问卷法(C)封闭式问卷法(D)实验法9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3、。(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贝尔(D)布鲁纳11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12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提问1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 )。(A)传道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授业解惑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4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捷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茨
4、基15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这类学习称为( )。(A)人类的学习(B)广义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成人的学习16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 )。(A)年龄差异(B)性格差异(C)个体差异(D)心理差异17 当前,我们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 )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A)教学科研(B)教学质量(C)岗位职责(D)创新研究18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
5、生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创造性19 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型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B)数学(C)化学(D)物理20 “警示教育 ”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21 “自然教育 ”的提出者是 ( )。(A)卢梭(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22 新课程观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 )。(A)学生通过知识技能提高动手能力(B)学生通过知识技能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C)学生通过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D)学生通过知识技能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6、23 我国古代的“ 六艺” 和古希腊的 “七艺”都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24 如果一个学生智力发展正常,那么他的智力商数(IQ)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A)4060(B) 7080(C) 90100(D)12014025 下列关于教师效能感的理解,表述错误的是( )。(A)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B)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苦恼(C)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D)效能感低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二、简答题26 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27 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28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
7、基本特征。29 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30 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
8、的是道德,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把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它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
9、难看出其他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在以上三种现象中都包含着迁移的发生,因此可以认为迁移是各个因素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考生如果对这个知识点不了解,可根据单选题答题法则,选最佳选项即可。题干中学生按照同样的思维方式去解题就体现的是定势的作用。因此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一时不能提取,所以属于暂时遗忘,它在适宜的条件下是可以恢复的。【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7 【正确答案】 C
10、【试题解析】 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再创造性、劳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以及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劳动不具有预期性,因为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_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可以分为开放式问卷法和封闭式问卷法。开放式问卷的回答形式是不固定的,答题者可以自由发挥。封闭式问卷的回答形式是事先固定好的,比如“是”“不是”或“喜欢”“不喜欢”等。访谈法与问卷法类似,只是访谈法是
11、通过口语问答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条件,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02 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27 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712 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2 岁以上的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了共同要素说,贾德提出了经验类化说,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布鲁纳没有提出相关的迁移理论,而是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学史上关于
12、教育起源的学说有:(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而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因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一上课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一课外辅导一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其中心环节是上课。【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句话是说道理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也就是说,
13、一个教师之所以为人师,是因为自己拥有“道”,他要给学生传授“道”,因此这句话表明了教师传道者的角色。另外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也是教师的传统角色,这些角色体现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的特点。【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故而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著有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维果茨基提出了很多很有见地的教育心理学观点,尤其是最近发展
14、区。本题中,由“苏联”这个限定,我们可排除 B 项,且因“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信息,应该选择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本题目中的表述是指学生的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故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7 【正确答案】 C【试
15、题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过程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故选C。【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2)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教育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4)教师的劳动能力是复杂的。【知识模块】 教育基
16、础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可将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种形式。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较少依赖外表的监控与反馈偏爱较为宽松的教学结构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需要严密的教学结构,希望得到教师明确具体的讲解和指导。【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0 【正确答案】 C【试题
17、解析】 在解答本题时,会对考生形成干扰的选项是 A 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了三个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学习者因为表现出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得到的强化。如看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自己也好好学习。自我强化是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规则和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在题干中,“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故而是替代强化。A 项看起来好像也对,但是“外部强化”在心理学中不算是专业术语,在选择题中如果出现这种选项,一般都不能选为正确答案
18、。在这里,虽然警示也是来自外部的,但是相对来说,替代强化更准确。【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故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而是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
19、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而我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古希腊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都是按照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形成的,属于分科课程。我国的六艺是最早的分科课程的开端。【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智商的平均值是 1 00,处于 9 01 0 9 之间属于中等水平,处于 11 011 9 属于中上水平,处于 8089 属于中下水平,处于 1 201 3 9 属于优秀水平,处于 7 07 9 属于边缘水平,处于 1 4 0 以
20、上属于智力超常,处于 70 以下属于智力低下。对于智力分数的分段,也是需要考生掌握的。【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工作中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投入更大的精力来努力工作;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和恐惧,常常处于烦恼中,无心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由于不相信自己在工作中会取得成就,往往难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总结和提高。故选D。【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
21、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7 【正确答案】 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此外,在选择这些基本的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包括基本的、典型
22、的事实材料,配合这种教材来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有助于迁移的产生。(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种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习迁移的产生。(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
23、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8 【正确答案】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
24、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29 【正确答案】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
25、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2)主观条件,即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30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的,先前学习的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和前提,后继学习是在与先前学习的联系中进行的。因此迁移现象在学习中是时刻存在的。教学中,
26、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合理地运用迁移能够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如下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为迁移而教” ,具体可以做到:(1)改革和精选教材,教学要选用那些概括性高,解释性、包容性强的概念和原理组成,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更新。(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教材呈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模块】 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