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单项选择题1 某家的父亲很有生活情趣,经常会将一些自己的感受写在及时贴上,分散于家中各处,与妻子儿女分享,这属于( )。(A)单向沟通(B)口头沟通(C)下行沟通(D)Y 型沟通2 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又称之为( )。(A)信息源(B)通道(C)关系网(D)反馈者3 讲话风格是属于( ) 。(A)言语沟通(B)非言语沟通(C)身体语言(D)表情4 人在触摸和( ) 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A)身体接触(B)身体运动(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5 社交距离指( ) 。(A)1225 英尺(B
2、) 412 英尺(C) 154 英尺(D)018 英寸6 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A)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待人更热情(B)和阿拉伯人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C)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D)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7 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弗洛伊德(C)舒茨(D)奥尔波特8 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 ) 。(A)包容需要(B)合群需要(C)支配需要(D)情感需要9 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
3、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 )。(A)包容需要(B)合群需要(C)支配需要(D)情感需要10 主动情感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11 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这是自我暴露的一个( )。(A)过度暴露现象(B)例子(C)特例(D)通常情况12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A)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B)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
4、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C)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定向阶段(D)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13 学生在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和邻座的同学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而多半能够互相吸引,成为好朋友。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 )。(A)相似性(B)互补性(C)接近性(D)个人品质14 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包括喜欢、 亲和、 爱情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按照吸引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B) (C) (D)15 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显得安宁,这体现了下
5、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A)报酬(B)相似(C)熟悉(D)互补16 “酒逢知己千杯少 ”,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 ( )条件。(A)互补性(B)接近性(C)熟悉性(D)相似性17 ( )是指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A)合作(B)竞争(C)让步(D)妥协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A)自我价值保护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相互性原则19 “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这类成语反映了( )现象。(A)社会惰化(B)从众(C)服从(D)去个性化20 阿希的“三垂线 ”实验,说明了 ( )。(A)从众现象(B)社会助长现象(C)社会
6、阻抑现象(D)去个性化现象21 有关从众的研究发现: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所呈现的刺激模糊不清时,个体顺从社会压力的倾向就会( )。(A)越高(B)越低(C)不变(D)难以确定22 有些不法商人雇佣“ 托儿 ”来进行不正当促销所以能奏效,正是利用了人们的哪种心理?( )(A)顺从(B)服从(C)从众(D)依从23 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 )影响最大。(A)1 人3 人(B) 3 人4 人(C) 4 人6 人(D)10 人以上24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从众的原因?( )(A)合法权利(B)行为参照(C)群体的凝聚力(D)对偏离的恐惧25 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 )。(A)女
7、性更容易从众(B)女性不容易从众(C)男性更容易从众(D)没有明显的确定性的关系26 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愿意主场作战,而不愿意客场作战。这是因为( )。(A)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B)从众现象的存在(C)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D)合作现象的存在27 ( )是指对于已经学习和掌握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A)社会促进反应(B)社会惰化反应(C)优势反应(D)弱势反应28 优势反应强化理论认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会提高,因此( )反应易于表现。(A)优势(B)弱势(C)复杂(D)简单29 小明一个人半小时就可把教室打扫干净。今天下课后,由于半小时后班内要搞活动,班主任吩
8、咐让小明、小华、小刚三人一起打扫教室,然后就办事去了,半小时后,班主任来到教室惊奇地发现教室还没打扫好。这反映了该班主任至少不知道( )现象的客观存在。(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从众(D)去个性化30 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这种现象是( )。(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社会促进31 以下对模仿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模仿是对外显行为的模仿(B)人们可以模仿他人的内隐心理,例如模仿他人的气质、性格等(C)在模仿过程中,模仿者是主动的(D)被模仿者的行为不全都是被动的、无意的32 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人是( )。(A)中国学者孙本文(B)俄
9、国学者别赫捷列夫(C)德国学者施密根(D)法国学者塔尔德33 “望梅止渴 ”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C)自我暗示(D)反暗示34 ( )是指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A)反暗示(B)反模仿(C)逆反(D)真暗示35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个现象被称为( )。(A)优势反应(B)模仿(C)社会感染(D)暗示二、多项选择题36 沟通的结构包括( ) 等因素。(A)信息(B)通道(C)反馈(D)背景37 属于正式沟通网络的是( )。(A)Y 式(B)全通道式(C)流言式(D)轮式38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10、分析,下列属于人际沟通的是( )。(A)眉目传情(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鸿雁传书(D)道路以目39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是人际沟通的两种方式,根据莱维特(KLevitt) 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单项沟通的速度比双向沟通快(B)双向沟通比单项沟通准确(C)单项沟通比起双向沟通更能增强接受者的自信心(D)双向沟通中,由于接收者可以向信息源提出不同意见而使信息源常感到有心理压力40 网络成瘾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 )等。(A)网络交友成瘾(B)网络游戏成瘾(C)聊天成瘾(D)网络色情成瘾41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有( )。(A)趋利性原则(B)相互性原则(C)交换性原则(
11、D)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2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 )。(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成就需要(D)情感需要43 群体整合性原则是指,在群体分解时,经过( )几个阶段。(A)感情不和(B)失控(C)难于包容(D)心理冲突44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的水平包括( )。(A)情趣爱好(B)态度(C)自我概念(D)隐私45 以下( ) 互补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A)感情的互补(B)需要的互补(C)社会角色的互补(D)人格特征的互补46 喜欢作为一种常见的人际吸引形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 )。(A)相似性(B)个人能力(C)互补性(D)邻近性47 “远亲不如近邻 ”说的是人们
12、更倾向于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 ) 。(A)人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特征是导致喜欢与吸引的重要因素(B)由于人们的积极性偏见,倾向于对邻近的人产生喜欢(C)由于邻近的人们因频繁接触而熟悉,而熟悉是喜欢的重要条件,所以倾向于互相喜欢(D)当两个人的特征可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喜欢。48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是指( )。(A)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B)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13、C)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D)当不同个体的目标手段存在消极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自己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49 人际互动主要的形式有( )。(A)感情相容(B)利益冲突(C)合作(D)竞争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是一种信息源只发出信息,接受者只接受信息而不发出反馈信息的沟通,即单向沟通。2
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信息源主要指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沟通的过程通常由他们发动,沟通的对象和沟通的目的通常也由他们决定。一般来讲,信息源的权威性和经验、可值得信赖的特征、信息源的吸引力等都会影响整个沟通过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非言语沟通主要包含:表情、目光、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服饰、讲话风格、人际空问。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了四种人际距离的概念。其中公众距离(1225 英尺);社交距离(4
15、12 英尺);个人距离(154英尺);亲密距离(0 18 英寸)。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研究发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交往中的空间距离有不同的偏好。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的交往距离较近。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其主要理论分为两个方面: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根据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以及个体在表现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选项 D 描述的是主动情感式人际关系取向。选项 A 描述的主动包容式人际关系
16、取向。选项 B 描述的是被动支配式人际关系取向。选项 C 描述的是被动情感式人际关系取向。人际关系取向还包括:主动支配式、被动包容式。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题干中的情况是自我暴露的一个特例。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亲和是程度较低的人际吸引形式,喜欢是中等强度,爱情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两个人的特征可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于互相喜欢。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对喜欢起到更重
17、要的作用。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他人与自己的观念、态度的相似或一致,不仅是对自己观点的支持,而且也是对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证实,所以,人们会更喜欢那些与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进行交往。“酒逢知己千杯少”,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良好人际关系原则包括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因此,C 项不是人际关系的原则。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阿希的“三垂线”实验是从众现象的经典研究。21 【正确答案】 A【试题
18、解析】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个体在下列的情境中比较容易发生从众现象: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所呈现的刺激模糊不清时,个体顺从社会压力的倾向就越高;群体极具吸引力并有高度的凝聚力时,个体较容易表现从众行为;个体感受到群体成员个个能干,自己却无法胜任时,较容易表现从众行为;个人的反应将会被群体大众所知道时,个体较容易表现从众行为;群体至少具有三个成员,并且他们的反应是一致的时候,成员较容易从众;在鼓励遵从社会准则的文化背景下,个体较容易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
19、人相一致的行为。“托儿”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因此,答案为 C。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众的原因包括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以及群体凝聚力。因此,答案为 A。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性别、智力等因素对从众有影响,但尚未发现这些因素与从众之间有明显的确定性的关系。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助长现象指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人的工作绩效比单独一人时提高的现象,球队主场作战往往对球员的发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属于社会助长现象。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优势反应强化理论认为,优势反应是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
20、思索即可做出。如果个体的活动是相当熟练或是简单机械性工作,他人在场会提高动机水平,使效率提高,活动绩效出色。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题目中的案例正是体现了这一现象。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干扰是指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或由于其他人在场对个人活动效果的消极影响。当别人在场时,总认为别人可能正在审察自己的工作,也许在注意表情、行为、作业,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进行评价,因此由于紧张而对发挥水平产生阻碍作用。因此,答案为 B。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模仿是对外显行为的模仿,而
21、不能模仿内隐心理。模仿他人的气质、性格,也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一系列行为,体现出模仿对象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3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国学者施密根最早研究暗示现象。他于 1892 年发表暗示心理学一书。3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直接暗示就是把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的人,使之迅速地、不假思索地接受。特点是直截了当,不仅可使受暗示者迅速接受,而且还可保证受暗示者不会对所提供的信息产生误解。望梅止渴是直接告诉受暗示者前面有一片成熟的梅林,使受暗示者分泌大量的唾液,从而缓解了受暗示者的口渴的直接暗示。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按暗示效果可分为暗示及反暗示。前者达到了暗
22、示者的预期效果,后者则达到反效果,即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35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3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沟通的结构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等七个因素。37 【正确答案】 A,B,D3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眉目传情是使用眼睛传递爱意,鸿雁传书指用鸿雁来传递信件;道路以目也是以眼睛来相互传信息,根据人际沟通的定义都属于人际沟通。3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与单项沟通相比,双向沟
23、通更能增强接受者的自信心,因此 C 是错的。4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网络成瘾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网络交友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计算机成瘾和其他网络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发表文章、网络拍卖)等等。41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4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称自己的理论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其中的三维指的是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
24、要、情感需要。4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群体形成过程的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群体解体的过程顺序相反,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去控制,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4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 4 个水平。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45 【正确答案】 B,C ,D4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概括出影响喜欢的重要因素有: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互补、邻近、熟悉等。47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远亲不如近邻”体现出邻近与喜欢的关系。首先,邻近是有用的。邻近的人在生活上彼此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互相帮助和照顾。其次,邻近作用还在于人们的积极性偏见。邻近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相互邻近的人们因频繁的接触而导致的熟悉。48 【正确答案】 A,B,D49 【正确答案】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