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03638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孟禄认为“ 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A)生物起源论(B)交往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3 关于预防脊椎弯曲异常的措施,错误的是( )。(A)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卧及读书写字姿势(B)坚持体育锻炼(C)避免一些不良习惯(D)在儿童脊柱弯曲初期,通过矫正姿势也不能恢复正常4 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2、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 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6 “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7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同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8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

3、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D)综合课程9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10 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高速度原则(D)高难度原则11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B)创造性(C)示范性(D)差异性12 盖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

4、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 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4 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15 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 内容的是( )。(A)教案(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16 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A)美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17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个组

5、块。(A)9(B) 72(C) 12(D)418 对于一个过份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 。(A)松驰训练(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19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知识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导入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导入方式是( )。(A)直观导入(B)经验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20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科教学的时数(D)各学科

6、的教学方法二、简答题21 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2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23 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材料分析题24 小明因喜欢小动物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班主任发现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24 在某班,甲

7、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个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25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6 甲、乙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分别是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27 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四、教学设计题27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 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8、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5子曰:“由,诲女 (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ng) 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n)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28 简要概括上述十则材料的主题。29 以六年

9、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30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30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31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本课教学中体现的空间观念。32 若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课内容,试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33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环节。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3 【正确答案

10、】 D【试题解析】 预防脊椎弯曲异常的措施有: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卧及读书写字姿势;坚持体育锻炼;避免一些不良习惯,如常用某一只手提东西或用一侧肩背书包等。在儿童脊柱弯曲初期,一般为习惯性弯曲,这时只要及时矫正姿势就可恢复正常。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故选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11、的是对情绪的几种类型的区分。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故选 A。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疏导原则的定义。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略。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

12、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故选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效度是指测验的有效性和准确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矛盾心理。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13、和设计教法。故选A。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72 个组块。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故选 C。19 【正确答案】 B【

14、试题解析】 考查经验导入的含义。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2 【正确答案】 (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 “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

15、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23 【正确答案】 (1)增加学习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三、材料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 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 以教师为中心 ”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

16、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对小明的行为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惩罚,而是加以配合鼓励,使小明的行为得到强化,从而激发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17、,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其学习有了很大提高。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25 【正确答案】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26 【正确答案】 甲同学是因为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乙同学是因为尊重、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27 【正确答案】 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家长沟通,满足学生归属与爱

18、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恰当地表扬和批评,满足学生尊重和安全的需要。四、教学设计题28 【正确答案】 第一则和第二则:为人处事;第三则:学习方法;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学习态度;第八则、第九则、第十则:修身做人。2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30 【正确答案】 激起兴趣,导入学习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

19、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31 【正确答案】 观念: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32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求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解图形以及合作探讨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空间立体图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培养学生

20、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33 【正确答案】 长方体体积推导环节设计如下: 教师按四人一组的形式分组,给出课堂活动的用具,并用课件展示课堂活动要求。给每个 4 人小组放置 12 个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出活动要求:A、四人小组合作用 12 个小正方体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B 、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C、摆完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记

21、录。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教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 小组讨论探究长方体体积教师引导: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回答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 教师对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假设为:长 5 厘米。宽 5 厘米,高 4 厘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请同学回答并给以补充: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宽、高,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 1 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通过第二次活动教师引导同学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一计算公式,如果用 V 表示体积,a 表示长,b 表示宽,h 表示高,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为:Vab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