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0364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订方案2 学校上体育课时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 )。(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D)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3 孔子的教学主张不包括(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有教无类(D)教学相

2、长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知识素养的是( )。(A)政治理论修养(B)教育科研能力(C)教育学、心理学知识(D)管理科学知识5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6 ( )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人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质和独立地位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家。(A)王国维(B)蔡元培(C)朱光潜(D)陶行知7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8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

3、研究学生(B)组织培养班集体(C)协调各种教育力量(D)开展各种活动9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0 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11 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自然学法12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 )。(A)复式教学(B)开放教学(C)现场教学(D)小

4、组教学13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它符合的教育原则是 (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理论联系实际(D)启发性1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这句话反映出古代教育的典型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目标明确(C)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D)鲜明的阶级性15 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 ”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 )

5、。(A)焦虑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16 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科技、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17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 ,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盛开的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 ( )的观点。(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

6、)教师中心论18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这种课堂总结方式属于( )。(A)系统归纳(B)比较异同(C)集中小结(D)领悟主题19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寓教于趣中。这种导入方式属于( ) 。(A)直观导入(B)故事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20 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B)气质(C)态度(D)性格二、简答题21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2 简述动机及其功能。23 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三、材料分析题24 著名哲学

7、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25 于漪老师在教“ 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 ”这句话时,一学生问 “万万等于多少”,结果引来哄笑。有学生说:“万万就等于亿。” 于老师随即追问: “既然如此,为什么用万万 而不用 亿?”沉默了片刻,有学生认为,用“ 万万”听起来更响亮,而且“万万”好像比“亿”多。他的回答又引来

8、一片哄笑。但于老师当即予以肯定: “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复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 这时,大家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那两位学生。请就此教学片断谈谈你的认识。四、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坐井观天,回答问题。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 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

9、也笑了,说:“ 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26 本文的寓意是什么?27 以小学低年段学生为教学对象,拟定教学目标。28 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揭示寓意的教学环节。28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9 试给出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30 如指导高学段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试确定教学目标。31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的新授课环节。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切教育教学研究都是从选择课题开始的。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

10、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故选 B。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相长的主张出自学记。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如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科学知识等。教育科研能力属于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题干体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略。7 【正确答案

11、】 A【试题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培养班集体。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效果律指某一行为在某一情景下出现时,如果受奖励,那么它下次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受到惩罚,下次出现的几率就减少。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论。其中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此阶段,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应在道德判断上的

12、主要表现是单纯以数量判断错误的大小。故选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老师发起,并有双边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可判断为谈话法。故选B。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指施教者杂乱无章施教而不按顺序进行,打乱了章法,就不可收拾了,它符合的教育原则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故选A。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体现的古代教育典型特点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

13、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兴趣小组作为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强调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发展,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略。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故事导入的含义。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格由能力、气质和性格组成。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成分。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2 【正确答案

14、】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二是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三是强化功能。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23 【正确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方法有: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

15、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三、材料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写给学生看,写出“这个人” 的核心特质,赋予“ 这个人” 新起点等三个层次,力求写出“这个人”来。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25 【正确答案】 (1)于老师及时

16、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合理、恰当地利用问题或“错误 ”,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2)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位学生,于老师巧妙地寻求答案的“合理性” ,及时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于老师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所以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教学设计题26 【正确答案】 本文的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因为眼界小、见识少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而要站得高看得全面。27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

17、“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 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养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的思想。28 【正确答案】 教学环节设计如下:1图文结合,细读全文学生齐声朗读第一句话,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然后用课件展示青蛙和小鸟位置的图片。A:让学生读剩下的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不同看法的句子。B:让同学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体

18、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并理解“大话 ”和“无边无际”的意思。C: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青蛙的话要用自信傲慢的语气,而小鸟的话要用劝告诚恳的语气。D: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语气的不同。2齐声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A: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B:动手实验:学生用纸筒看天花板,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做实验有感而发,言之有理即可。总结实验:其实我们用纸筒看天花板。和青蛙在井里看天是一样的。要想看到大的天花板,应该怎样做?就得摆脱纸筒的限制。把我们的视野放大,看得更远,见得更多。C: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的朋友,你会跟小青蛙说些什么呢?用以下四

19、个问题引导学生:(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2)它们俩谁说得对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青蛙为什么会错 ?(4)你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了什么样的道理? 通过这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29 【正确答案】 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棵数段数1;棵数= 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数1);总路程株距(棵数1)沿周长植树:棵数 =总路程株距;株距=总路程棵数;总路程=株距棵数30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设计

20、如下: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31 【正确答案】 新授环节设计如下: 1初步探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出示实例。 在展示实例以后教师给出以下三个要求: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回答发现的信息。 学生发现信息以后,得出结果:长 20 米、每隔 5 米、两端都栽。教师对同

21、学的回答给予补充,并引导同学们猜想应该要种几棵树苗。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种一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鼓励同学上黑板演示自己的想法,并给以评价鼓励。教师给予补充:我们来看一下,每隔 5 米一棵,把这奈小路分成了几段?(4 段) ,也就是说有 4 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205 4415(棵)205 表示什么?(间隔数)为什么还要加 17(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 1) 2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小组探究,给予充分的时间。师:当间隔长是 2 米、1 米、4 米、10 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并完成题纸中的表格。汇报结果,并说出规律。老师用贴纸的方式把规律贴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很自豪地把自己总结的规律读一遍。 规律一:棵数间隔数1全长间隔长1 规律二: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长( 棵数1) 规律三:间隔长总长间隔数总长(棵数1) 3巩固应用教师给予实例: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一道题,把明明难住了,我们来帮帮他。 出示题目:绿化队要在全长 1000 米的马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讲出自己的思路,教师给予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