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绪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国别文化2 上层文化3 底层文化4 中国传统文化5 文化传统6 “春秋决狱 ”7 两税法二、简答题8 简述广义文化定义应把握的三个要点。9 简述中华文化能形成统一文化的三个原因。10 简述中唐以后,南北朝以来的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消失的原因。11 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12 简述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13 简述明末清初的“ 三先生 ”及其成就。14 简述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三、论述题15 分析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16 论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17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四、填空题18 “文化”一
2、词中“文”的本义是“( )” ,也就是( ),“化” 的本义是( )。19 狭义文化的定义适用于( )、( ) 、( )。20 中国文化又称( ) 、( ) 、( ),它属于( )。21 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分为( ) 、即( )和( ) 、即(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 ) 、( )。23 ( )是中国文化的源泉。24 ( )、( )和( ) ,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25 ( )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手工业。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 ) 。26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 )的历史。27 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考
3、古发掘出来的:( )。28 从夏代开始,形成的族群相处的新的关系模式是( )。29 ( )和( )的发掘出土,堪称 20 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30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和( ),他们提倡积极入世的观点。31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老子的( ) ( )和庄子的( ),他们讲究超然物外,提倡追求个体精神解放的观点。32 法家早期代表人物有( )、( ) 、( )、( ),后期法家集大成者是 (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绪论)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的文化。【知识
4、模块】 绪论2 【正确答案】 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知识模块】 绪论3 【正确答案】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知识模块】 绪论4 【正确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知识模块】 绪论5 【正确答案】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知识模块】 绪论6 【正确答案】 “ 春秋决狱 ”:从董仲舒开始不断有人以 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知识模块】 绪论7 【正
5、确答案】 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知识模块】 绪论二、简答题8 【正确答案】 (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知识模块】 绪论9 【正确答案】 (1)
6、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知识模块】 绪论10 【正确答案】 中唐以后,南北朝以来的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消失的原因是:(1)两税法以财产等级征收赋税的规定,极不利于大家族的存在,势必造成大家族的分门析户的趋势。这可以从史书记载中得到印证。(2)两税法造成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动,也不利于大家族
7、经济。失业的农民可以转而做小商人或租赁地主土地,不会去依附到大家族那里。(3)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打击和五代时北方民族的入侵,都给这个垂死的阶层以致命的一击。【知识模块】 绪论11 【正确答案】 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在元朝,原来辽、金统治下的臣民通通被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这表现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8、知识模块】 绪论12 【正确答案】 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主要是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在作祟,它是罪魁祸首。具体表现是国家商税繁重。政治腐败的最大腐败是经济上的以权谋私。在一个重农国家里,商人及其他自由经济的业主要想发展,不打通官吏的关节是不行的。明清两代官员为大贪污犯的如过江之鲫,民间的富庶甚至引起皇帝的垂涎。由于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加之政府自身的腐败,使中国失去了一个与西方竞强的时机,这都是造成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知识模块】 绪论13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的“三先生” 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的成就表现在:都参加了抗清斗争,著书立说,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反思,有可贵的民主色彩。【知识
9、模块】 绪论14 【正确答案】 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1)作为各民族人民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文字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文字本身又是重要的民俗事象,各个民族都会利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形成一定的民俗事象。【知识模块】 绪论三、论述题15 【正确答案】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文化,用辩证的方法来分辨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增强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3)使学习者对中阁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
10、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的意识,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知识模块】 绪论16 【正确答案】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主要有三点:(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周人并没有把被其征服的族群全部变成奴隶踩在脚下。分封制的实施,实际完成的是这样一项重大的变革:在一个广大地域上,众多的林立的人群,敉平各自的族姓界限,走向融合。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孵化” 出一个统一的文化人群,中华民族的基干由此生成,后世一切统一家国社会的建立,都仰仗这一基础。(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
11、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周朝的分封,各诸侯国是有自己的土地、军队、人民的,是实体性的政权存在。王朝要使诸侯有效地捍卫周室,就必须向他们让渡权力,而诸侯要想保证自己的存在,必须拱卫王朝的权益。(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在周初异姓族群林立的情况下,每一个分封出去的国家,必须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开辟生存空间。这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去寻求自己发展的道路。分封制超出制度本身的意义,是多姿多彩的上古文化局面的开辟。【知识模块】 绪论17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主要有两点:(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这又引发了各国在君主主持下的变
12、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争论,这是构成“百家争鸣 ”最重要的部分。(2)民力的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国林立,加之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大增,为民间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 极其宝贵的部分。【知识模块】 绪论四、填空题18 【正确答案】 错画;花纹;改易【知识模块】 绪论19 【正确答案】 人类文化学;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知识模块】 绪论20 【正确答案】 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国别文化【知识模块】 绪论21 【正确答案】 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
13、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知识模块】 绪论22 【正确答案】 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浓缩的民族性【知识模块】 绪论23 【正确答案】 先秦文化【知识模块】 绪论24 【正确答案】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和钻孔【知识模块】 绪论25 【正确答案】 陶器的制造;青铜器制造【知识模块】 绪论26 【正确答案】 “ 家天下 ”【知识模块】 绪论27 【正确答案】 “ 二里头文化 ”遗址【知识模块】 绪论28 【正确答案】 战争征服【知识模块】 绪论29 【正确答案】 甲骨文;青铜器【知识模块】 绪论30 【正确答案】 孔子的“仁” ;孟子的“仁政”【知识模块】 绪论31 【正确答案】 “ 无为” ; “道法自然”;“齐物”【知识模块】 绪论32 【正确答案】 管仲;李俚;吴起;商鞅;韩非子【知识模块】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