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出自 ( )(A)说苑.指武(B) 礼记.中庸(C) 论语.雍也(D)苟子.不苟2 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 ( )(A)民族政策(B)宗教政策(C)文化政策(D)文艺政策3 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4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帕米尔高原(D)蒙
2、古高原5 “书楚语,作楚声 ”一语说的是 ( )(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6 史记中曾记载,尧舜时代的一件事“乃命羲和敬顺昊天” ,目的在于 ( )(A)“天人合一 ”(B) “无为而治”(C) “敬授民时”(D)“内圣外王 ”7 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迭立并混战的局面,旧史通称这些政权为 ( )(A)五代十国(B)春秋五霸(C)五胡十六国(D)三国鼎立8 作为世界文化交流,基督教在中国的流传,开始于 ( )(A)两汉之交(B)隋唐时期(C)宋代(D)元代9 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手工业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 ( )(A)工商贸易(B)农
3、商贸易(C)市商贸易(D)对外贸易10 在广州专设“ 十三行” ,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1 按照传统分类,我国分为_大菜系。 ( )(A)六(B)七(C)八(D)九12 中医上的腑脏学说的思想来源是 ( )(A)生理解剖学说(B)经脉学说(C)针灸学说(D)阴阳五行学说13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 ( )(A)井田制(B)均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14 中国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是 ( )(A)国家机关的集权化(B)家族制度的政治化(C)法律条文的规范化(D)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化15 礼起源于 ( )(A)习俗(B)祭祀(C
4、)宗教(D)法律16 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的时期是 (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17 提出“天人之分 ”观点的人是 ( )(A)战国荀子(B)唐代刘禹锡(C)唐代柳宗元(D)宋代张载18 流传于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经典系属于 ( )(A)大乘佛教(B)小乘佛教(C)原始佛教(D)密教19 董仲舒说:“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 ( )(A)止于至善(B)学思结合(C)教学相长(D)德育和智育并重20 中国戏曲虽然剧种纷繁,但在总体上却有
5、着共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其 ( )(A)唱念做打舞相结合(B)表演方式的程式化(C)人物扮相的脸谱化(D)人物语言的生活化21 汉语中的“ 胡同” 来源于 ( )(A)维吾尔语(B)藏语(C)布努语(D)蒙古语22 颜真卿元结墓碑把“张维瑾” 写作“张瑾”,是为了避父讳 “维贞”。这种避讳属于 ( )(A)缺笔避讳(B)拆字避讳(C)删字避讳(D)改字避讳23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 )(A)佛教的传入(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D)犹太教的传入24 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 ( )(A)陈寅恪(B
6、)钱穆(C)陈独秀(D)胡适25 “中体西用 ”论的雏形最早出现于 ( )(A)冯桂芬校邠庐抗议(B)沈寿康匡时策(C)张之洞劝学篇(D)孙家鼐奏折二、多项选择题26 下面的概念,哪些分别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相适应? (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思潮(D)文化政策(E)文化现象27 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有 ( )(A)农业(B)制陶(C)火的使用(D)石器的磨制与钻孔(E)甲骨文28 我国传统的农政思想的核心是 ( )(A)“政绩”观(B) “富民” 观(C) “勤农” 观(D)“足食”观(E)“勤政” 观29 科举制的特点有 ( )(A)士人自由报名应试(B)由官员举荐(C
7、)考试定期举行(D)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E)不必由官员举荐30 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有 ( )(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学思结合(D)自由讨论(E)学相长三、名词解释31 通漕四渠32 “政绩”观33 郡县制34 仁爱孝悌35 全盘西化论四、简答题36 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有哪些?37 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38 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39 董仲舒的“ 三纲五常” ,指的是什么 ?40 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怎样发展的?五、论述题41 试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42 谈谈元代杂剧的艺术成就。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
8、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就叫文化政策。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经常与唐朝发生战争,但和平的交流更多。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西北方向的帕米尔高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世界的分割点。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书楚语,作
9、楚声”一语说的是的屈原文学,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史记中记载了尧舜时代所说的一件事:“乃命羲和敬顺昊天”。即派人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 366 日,并“以闰月正四时”,目的是“敬授民时”。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西晋灭亡后,北方以“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纷纷侵入中原,建立政权并且互相征伐、先后替代,局面混乱,旧史统称这些政权为“五胡十六国”。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元朝时,基督教世界为对付穆斯林,与蒙古统治者结盟,并派人从海路进入中国,在中国进行传教。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手工
10、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商贸易,是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晚清时期,清政府在广州专设“十三行”,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广大地区和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技艺,全国按传统分为八大菜系。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脏腑学说”的思想来源是阴阳五行学说。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历史上的礼起源于俗
11、。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是宋代,它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在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主要有三种:(1)“天人合一”,由宋代张载提出。(2)“天人交胜 ”,由唐代刘禹锡提出。(3)“ 天人之分”,由战国荀子提出。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今天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佛教是南传佛教(属小乘)。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董仲舒也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是反对偏执一方,主张德育和
12、智育并重的。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国戏曲剧种纷繁、流派众多,在总体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其表演方式的程式化。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语词汇中的“胡同”来源于蒙古语;“喇嘛”来源于藏语;“孜然”来源于维吾尔语。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删字避讳是指姓或名如果是由两个字组成,就将犯讳的那个字删掉。如颜真卿元结墓碑把“张维瑾”写作“张瑾”,是为了避父讳“维贞”。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印度佛教的传人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钱穆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
13、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一面是求民族自存,这是应当肯定的;一面却在文化上,作不遗余力的自我否定。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体西用”论的雏形最早是由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的。二、多项选择题26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人们所用的“文化”并不是平常所说的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而是一些与文化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包括: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等。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是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上层文化中,形成了一套农
14、政思想,这套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29 【正确答案】 A,C,D,E【试题解析】 科举制具有以下三个显明的特点:(1)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2)考试定期举行。(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0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三、名词解释31 【正确答案】 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 、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32 【正确答案】 “ 政绩” 观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做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33 【
15、正确答案】 郡、县早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的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朝汲取西周分封制导致王权削弱的教训,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在地方上建立起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至清代基本沿袭未改,只是“ 郡” 的名称历代稍异。34 【正确答案】 仁者,爱人也;悌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35 【正确答案】 全盘西化论是一些自由主义者的文化主张,其核心内容是“现代化=西方化 ”,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一无是处,与现代化水火不容,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主张不预设任何人为的限制,照搬西方欧
16、美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意识作为民族自救的根本出路。全盘西化论既反对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也反对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表现出对待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与极端化倾向。其代表人物有陈序经、吴稚晖、胡适等人。四、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主要有:(1)农忙季节,不征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丰收。(2)在大池塘捕鱼,不用过密的渔网,以保护鱼类繁殖。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也是为了保护兽类的繁殖。(3)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时期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自砍伐山林,并把山岭资源归王朝所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不受滥砍滥伐的伤害。(4)皇家大量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和灵寝,也对
17、保护环境起了相当的作用。(5)由政府提倡和领导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积绿化。(6)在西北地区广建牧马的场地,使唐朝中期以前的黄土高原地区保持良好的植被状态。37 【正确答案】 明清两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自己的统治。因为他们知道将民间宗族组织与政权相结合,可以在社会治安、收取赋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结果是把专制精神贯彻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朱元璋曾发布过“明长幼厚风俗 ”的沼书,大儒方孝孺更明确地说,百姓“好义则易使,从化则畏法”。清朝则大力提倡 “移孝作忠”,利用宗族道德对普遍的民众进行控制。同时,族长权力也因政权的支持而变得牢固,其结果是朝廷的专制与宗族的专制联成
18、一气。这些都是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38 【正确答案】 (1)在科举制度之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体制,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2)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实行的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蓝本。39 【正确答案】 董仲舒的“三纲” 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40 【正确答案】 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不断的交流、传播过程中,产生不同质的文化的刺激、碰撞、影响、吸收、整合与变迁从而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五、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1)正面影
19、响: 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负面影响: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42 【正确答案】 杂剧发展到元代,进入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期。元杂剧虽然名为杂剧,但与宋初那种以诙谐取笑为主的短篇杂剧已很不相同,故事情节渐趋复杂,演出时间也明显加长,这样就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从而更有效、更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广泛反映了元代的社
20、会现实,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的残酷、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司法吏治的黑暗,颂扬了被压迫人民不屈的反抗意识和顽强的复仇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对崔莺莺和张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执著追求爱情幸福的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这样深刻的社会题材,在以前的杂剧中是无法表现的。元杂剧一般有大致固定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演完一个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为演出的安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观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正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一大特点。元杂剧的角色分工更趋细腻,除了主要角色正末、正旦之外,还根据剧情的需要设置冲末、副末、贴旦、外旦、色旦、搽旦、净、副净、丑等配角。元杂剧已经有了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曲词一般是按照宋金词、诸宫调的格式填写的,具有一定的字数及声律长短的要求。但为了使普通百姓容易听懂,也为了更为自由地表情达意,曲词中常常夹进一些方言或俗语,称为衬字。元杂剧的这些特征,都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