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2 明确提出“ 天人合一” 这一专有名称的是 ( )(A)荀子(B)董仲舒(C)刘禹锡(D)张载3 下列关于“ 中庸之道”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庸”是由孟子提出来的(B) “中庸”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C) “中庸” 意为“ 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D)“中庸之道 ”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4 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 )(A)郭沫若(B)陈梦家(C)于省吾(D)徐中舒5 古代巫祝将其垄
2、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的行为是 ( )(A)鸟占(B)筮占(C)梦占(D)星占6 道教炼丹术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葛洪,其所著的名著为 ( )(A)正一经(B) 千金要方(C) 抱朴子(D)效验方7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 ( )(A)“二谛”法(B) “四谛” 法(C)轮回法(D)十二因缘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的是 ( )(A)天台宗(B)中观宗(C)瑜伽宗(D)密教9 西汉董仲舒所提出的“ 五常之道 ”是指 ( )(A)天、地、君、亲、师(B)仁、义、礼、智、信(C)恭、宽、信、敏、惠(D)温、良、恭、俭、让10 墨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是 ( )(A)
3、兼爱(B)非攻(C)诚信(D)仁义1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 ( )(A)仁爱孝悌(B)真诚有信(C)谦和礼让(D)重义轻利12 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 ( )(A)明德(B)亲民(C)止于至善(D)平天下1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B) 诗经(C) 诗品(D)楚辞14 唐代最著名的大型舞蹈是 ( )(A)胡腾(B) 柘枝(C) 兰陵王(D)霓裳羽衣舞15 “文以载道 ”这一艺术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孔子(B)韩愈(C)欧阳修(D)周敦颐16 在钟嵘看来,诗歌创作的最高审美原则是 ( )(
4、A)“中和之美 ”(B) “藻饰之美”(C) “自然之美”(D)“节奏之美 ”17 “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 )(A)书(B) 乐(C) 礼(D)易18 在现代中国的 56 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的文字的民族有 ( )(A)24 个(B) 25 个(C) 26 个(D)27 个19 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 ( )(A)假名(B)谚文(C)字喃(D)梵文20 避讳之风起源于 ( )(A)周代(B)秦代(C)汉代(D)唐代21 最早提出“ 名实” 问题的是 ( )(A)孔子(B)孟子(C)庄子(D)墨子22 在近代,肯定汉字作用并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是 ( )
5、(A)吴稚晖(B)胡适(C)鲁迅(D)章炳麟23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A)孔子(B)许慎(C)司马迁(D)董仲舒24 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有这样一段话:“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段话所运用的修辞格是 ( )(A)对偶(B)顶真(C)回文(D)析字25 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 ( )(A)阎立本(B)李思训(C)吴道子(D)王维26 将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七个阶段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张岱年(D)梁启超27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
6、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 ( )(A)金瓶梅(B) 红楼梦(C) 聊斋志异(D)牡丹亭28 “全盘西化论 ”的代表人物是 ( )(A)余英时(B)钱穆(C)张之洞(D)胡适29 主张对“泰西之学 ”应取 “欲求超越,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 ( )(A)黄宗羲(B)徐光启(C)李之藻(D)李贽30 江泽民的“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出于 ( )(A)1998 年(B) 1999 年(C) 2000 年(D)2001 年二、多项选择题31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西藏的松赞干布,这反映出 ( )(A)与汉代对匈奴实行“和亲” 的心态相同(B)开放的民族政策(C)对夷夏一视同仁(D)对边地民族采取宽松方式(
7、E)严夷夏之防32 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到高峰期是在 ( )(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33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包括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B)以 “三纲” 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34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 ( )(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真诚有信(D)谦和礼让(E)民主自由35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 ( )(A)表音文字(B)象形文字(C)指事文字(D)表意文字(E)形声字三、名词解释36 重农主义37 租庸调制38
8、制度文化39 “中和之美 ”40 “儒学文化圈 ”四、简答题41 简述理解广义文化的定义的三个要点。42 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岸中小城市的兴起。43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44 简述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45 简述汉字崇拜的主要表现。46 简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五、论述题47 试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48 试述文字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宋代的张载,他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
9、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庸”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其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是“中和”的意思。因此 A、C、D 三项均是错误的只有 B 项正确。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四谛”法为佛教的基本教义,“谛”的含义是真实深刻,“四谛”即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指“苦、集、灭、道”。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最集中的表现是通过摄取儒道的思想而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10、B、C 、D 三项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墨家所提倡的仁爱是一种不分远近先后的“兼爱”。“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儒家的义利观强调义的重要性,并把“利”作为“义”的对立面来进行评价,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儒家思想中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内涵反映出中华民族崇尚道义、不重私利的传统美德。题干中所引用的孟子的话正是展示了这种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儒家就教育方面,提出了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止于至善”是儒家对教育
11、所提出的最高目标,也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诗经现存 305 篇诗歌,创作年代历经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大约五百年,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代是舞蹈的鼎盛时期,当时最为流行的是健舞、软舞,健舞风格爽朗快捷,有胡腾胡旋柘枝三种;软舞风格舒缓细腻,主要有凉州绿腰兰陵王等。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最为著名的大型舞蹈。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宋代文学家周敦颐首先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指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并将其作为评价文章优劣的首要
12、标准。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艺术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在钟嵘的诗品中也得到了体现。他把自然之关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审美原则,要求诗歌要充满清新流畅的自然气息。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历代古书的失传非常严重,孔子研究六部古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在战国时代失传了,于是“六经”变成了“五经”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系统了解乐的内容,这说明文字记载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越南仿照汉字创造了字喃。字喃一部分是借用的汉字另一部分是使用汉字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新造的字。20 【
13、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章炳麟发表文章予以反驳,对汉字的优劣和能否废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他明确提出了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的主张,反对废除汉字,主张维护汉字以传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段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段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有一些顶真格是用重复前一句的
14、方法,使气势连贯而下,题干所述例子就是如此。25 【正确答案】 C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陈独秀在 1916 年发表的吾人最后之觉悟的著名论文中,曾将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七个阶段,从这七个阶段大致可以看出“西学东渐”的演变脉络,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现代的曲折历程。27 【正确答案】 B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其核心内容是“现代化=西方化”,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是处,与现代化水火不容;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有胡适、吴稚晖、陈序经等。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末的徐光启提出了“会通”的观
15、点,他认为对于“泰西之学”即西方文明应采取“欲求超越,必先会通”的姿态。30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唐王朝的强大以及所承袭的北方文化传统使得唐王朝对边地民族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唐太宗将女儿嫁与松赞干布,完全是出于对夷夏一视同仁的包容和开放的心态,而不同于汉代与匈奴“和亲”的权宜之计。这反映出唐朝开放、宽松的民族政策。3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重要业绩是发明了一系列农具。从草靶、水磨、石碾到水车无所不有。到宋元两代,传统农具发展到了高峰期。3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
16、立法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一大文化特色。其具体表现是:(1)以“三纲 ”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2)贯“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34 【正确答案】 A,B,C,D35 【正确答案】 A,D三、名词解释36 【正确答案】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 ,把工商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仅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而且是小农的兼并者和国家利益的侵蚀者。37 【正确答案】 租庸调制:是
17、唐前期实行的赋役制度。内于隋末农民大起义及长期的内战,唐王朝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地。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绵若干斤、尺(调),并无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租庸调制。38 【正确答案】 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39 【正确答案】 “ 中和之美 ”: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审美观念。其受儒家 “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 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
18、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40 【正确答案】 “ 儒学文化圈 ”:是历史上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深受中国本土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均属儒学文化圈。四、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广义的“文化” 即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个定义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42 【正确答案】 (
19、1)随着沟通南北东西的大运河体系的开通,沿河兴起了一系列大小城市,如宋代首都开封、扬州等。(2)元朝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通州、河西务、临清、济宁、淮安、高邮等均是以水运之便而出现的较为繁荣的城市。43 【正确答案】 (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 的最重要部分。(2)民力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国林立,加之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大增,为民间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 极其宝贵的部分。44 【正确答案
20、】 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障宗法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明的伦理色彩。其特点表现在:(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整齐的礼俗制度维持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秩序。(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注意等级关系之间的协调,以维持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定。(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这是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礼俗对社会生活的规范是通过礼义原则与礼俗规约的内外结合实现的。45 【正确答案】 (1)文字神赐说,其典型代表为“河图洛书说” 。(2)圣人造字说,其典型代表为“ 仓颉造字说”。(3)利用刻有文字的甲骨进行占卜。(4)中国民间 “敬惜字纸”的传统。(5)把一些带有 “吉祥”意义的文字作为“吉祥”的象征。46 【正确答案】
2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这种全新的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鲜明的时代性。(2)浓郁的民族性。(3)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吸纳百川的开放性。(5)深广的群众性。(6)勇于改革的创造性。五、论述题47 【正确答案】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汉水、淮河把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2)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
22、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早在远古时代,新疆与青藏地区就和内地有联系。广大中原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更为紧密。大致沿渭水、黄河、济水一线,在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三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其一,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曲阳,南至河南新乡,都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存在。其二,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其三,在今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带。(3)中国地理的这些特征都促使中国大陆形成内在的统一性。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交流范围及交流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对文化发展就越有利。48 【正确答案】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1)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2)文字对文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文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3)文字的记载使文化交流更为便利,使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更快地发展。(4)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上。文字记录语言,使预言有了书面语这种存在形式,这对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口语记载下来,词汇才能逐渐积累,日益丰富;文辞才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