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1374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文化的“文 ”,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 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 ( )(A)道德规范(B)品德修养(C)文治教化(D)礼治教化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 )(A)词盛行于宋代(B)行业禁忌(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3 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 ( )(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4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

2、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 被司马迁称为有“ 先王之遗风 ”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B)关中地区(C)山东地区(D)河套地区6 氏族制度形成于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夏代(D)商代7 在中国,首先实行“ 九品中正制 ”的皇帝是 ( )(A)汉武帝(B)魏文帝(C)晋武帝(D)唐太宗8 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抵制的“旧党” 领袖是 ( )(A)苏轼(B)欧阳修(C)范仲淹(D)司马光9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余年的_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 ( )(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

3、渡文化(D)屈家岭文化10 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1 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形式比较普遍的是 ( )(A)四合院(B)天井院(C)石室(D)坞壁院12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 伤寒杂病论(C) 素问(D)本草纲目13 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14 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 )(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5 用儒家经义改造法律的最好方式是通过立法把儒家精神、礼制原则以及礼的

4、规范直接融入法律之中。因此,东汉以后持续地开展了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至唐代得以完成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 )(A)春秋断狱的完成(B) 唐律的颁布(C) 唐律疏议的颁行(D)法经的颁布16 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 ( )(A)整体系统(B)综合系统(C)系统工程(D)阴阳体系17 荀子提出“ 天人之分” 观点的文章是 ( )(A)礼论(B) 正论(C) 天论(D)乐论18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 ( )(A)“二谛”法(B) “四谛” 法(C)轮回法(D)十二因缘19 “礼”在中国古代可以指整个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叫( )(A)礼制(B)礼让(C)礼仪(D)

5、礼貌20 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 ( )(A)汤显祖(B)关汉卿(C)王实甫(D)洪昇21 语言是什么的媒介? ( )(A)信息传播(B)文化传播(C)经验传播(D)文字传播22 现在北京的许多地名对原地名改进所用的方式是( )(A)谐音(B)删字(C)拆字(D)缺笔23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第一次从汉到唐这段时间是佛教的传人,它是由哪个国家传入的? ( )(A)印度(B)阿富汗(C)泰国(D)尼泊尔24 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中一批具有新观念的知识分子提出的口号是 ( )(A)孔孟之道不可变(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全盘西化(D)打倒孔家店25 最早提出“ 中体西用” 一词的人是 ( )

6、(A)张之洞(B)沈寿康(C)孙家鼐(D)冯桂芬二、多项选择题26 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有彼此类似的性质,同时又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两者分别称作文化事象的 ( )(A)类型性(B)差异性(C)变异性(D)传统性(E)特殊性27 永嘉之乱后,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内侵,内侵的民族主要有 ( )(A)匈奴(B)鲜卑(C)羯(D)氐(E)羌28 由血缘关系形成的传统美德包括_等。 ( )(A)祖宗观念(B)乡土观念(C)耕读观念(D)家庭观念(E)孝养观念29 古代国家礼仪制度中所谓“五礼” 包括 ( )(A)吉(B)凶(C)军(D)宾(E)嘉30 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 )

7、(A)北方话(B)南方话(C)客家话(D)吴语(E)湘语三、名词解释31 文化事象3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3 姻缘关系34 五礼35 语言崇拜四、简答题36 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37 简述“丝绸之路 ”的历史意义。38 市商贸易的方式有哪几种?39 简述婚姻仪礼的家族原则。40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点?五、论述题41 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42 为什么说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的本义“错画”,即花纹的意思

8、,因为花纹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选项 A 不属于文化事象,其余选项属于文化事象。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地方是位于中国的境内的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是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着的特点。在中国,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联合与融会。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司马迁曾说:关中地区,沃野千里,那里的人民好稼穑,殖五谷,有“先王”之遗风。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原始农业的

9、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都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安石变法时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以“扰民”、“生事”、“与民争利”为理由反对这种变法。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余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商业是农业社会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市商贸易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

10、的国家之一。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居民多建筑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的房屋,比较普遍的是四合院。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素问、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是古代经典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14 【

11、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中央政权机构看,自秦朝统一之后,皇帝随即就建立起一套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系统,以帮助处理日常政务。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名义上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太尉是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三公之下有九卿即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公理中央事务。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过立法把儒学精神、礼制原则以及礼的规范直接融入法律之中是用儒家经义改造法律的最好方式。因此,东汉以后持续地开展了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唐律疏议标志着这一过程在唐代的完成。16 【正确

12、答案】 A【试题解析】 我们把“上下与天地同流”跟“万物与我为一”联系起来看,可以知道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天人之分”的观点是战国时代的苟子在他的天论篇中提出来的。他的原话是:“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在这里,“分”是“职分”之意。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四谛”是指“苦、集、灭、道”四个基本道理。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礼让是指整个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窦娥冤是其代表作。21 【正确答案】

13、B【试题解析】 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现在北京的许多地名是用谐音的方式对原地名的改进,如甘雨胡同,原名干鱼胡同。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从汉到唐这段时间印度佛教的传人与中国化过程。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古今”论争不休,由此演成顽固派和洋务派两派。洋务派标榜“自强”,在与西方近代文化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一批具有新观念的知识分子,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据史料,“中体西用”一词最早则见于 1896 年 4

14、月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匡时策中:“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多项选择题2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有彼此类似的性质,这称作文化事象的类型性;同时文化事象又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这称作文化事象的变异性。27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永嘉之乱后,北方内侵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此外内迁的民族还有卢水胡、山胡、稽胡等。28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血缘社会形成的传统美德包括:祖宗观念、孝养观念、家庭观念和乡土观念。29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五礼大约定

15、制于周代,分别是吉、凶、宾、军、嘉五种。30 【正确答案】 A,C,D,E【试题解析】 现代汉语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三、名词解释31 【正确答案】 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32 【正确答案】 在西汉前期,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 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而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所以,在公元前 134 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

16、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3 【正确答案】 姻缘关系是由婚姻形成的横向亲属纽带,也是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的血缘关系的结合。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重心的家族体系,姻缘关系服从于血缘关系。34 【正确答案】 五礼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约定制于周代。五礼分为:吉礼、祭祀之礼;凶礼,死丧、凶荒之礼;宾礼,朝见之礼;军礼,出征、田猎等礼;嘉礼,冠婚、饮食、宾射等礼。35 【正确答案】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四、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

17、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2)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37 【正确答案】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及对西域用兵,发现并打通通向中亚乃至西方的“丝绸之路 ”它不仅起着中国与西域乃至欧洲物质交流作用,也起着文化交流作用。而文化交流则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38 【正确答案】 (1)农商兼营。从业者称摊贩。从事贸易的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的地面上,也有推车、挑担或临时设架放货的。(2)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也就是从产地进货,到需地销售。(3)坐商经营。小者如定点店铺,大者如商号,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

18、汇合的经营方式。39 【正确答案】 婚姻仪礼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社会婚配原则使男女结合成夫妻的礼俗程式。(1)婚姻关系能否订立,须取得家族祖先的同意。(2)以聘娶的形式实行家族间婚姻包办与人财交换。(3)拜见尊长,庙见祖先,家族对新成员的接纳。40 【正确答案】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这是因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语文平等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五、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我国传统农业社

19、会所形成的农政思想其核心是:“政绩” 观和“勤农”观。孔子把 “足食”放在统治者管理国家策略的首位,这是一种明确的农政言论。儒家一直把人口兴旺、农业发达当做管理国家的政治纲领。到唐代,经济昌盛、文化开放,我国再度呈现出东方农业大国的恢弘气象。这一时期农政思想更加兴盛。开元占经、四时纂要是此阶段较重要之文献。宋元明清时农政思想仍占有很大优势。42 【正确答案】 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 乐” 时必有 “舞”,“舞” 时必奏“乐”。在诗经或比诗经较早的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诗经的各篇原来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的划分也正是依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反映十五个地区风土人情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京都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颂是一种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是边歌边舞的。风、雅、颂的划分,反映了当时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了上古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诗、乐、舞三者特别是诗与乐密切结合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