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91508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气盛言宜 ”观点的提出者是 【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2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一语说明 【 】(A)直觉在艺术情感中的重要作用(B)情感在艺术直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C)艺术直觉排斥主观色彩(D)艺术直觉要把握的是事物的内在特质3 用“神灵凭附 ”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是 【 】(A)弗洛伊德(B)荣格(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是主体对于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称为 【 】(A)自然情感(B)艺术情感(C)道德情感(D)政

2、治情感5 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是 【 】(A)创造性想象(B)再造性想象(C)相似性想象(D)类比性想象6 一切文学创作活动都开始于 【 】(A)艺术构思(B)生活材料的储备(C)艺术想象(D)艺术直觉7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 【 】(A)消费(B)出版(C)流通(D)销售8 曾多次论述过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文学生产之间的共性,揭示出文学产品也会商品化的人是 【 】(A)费尔巴哈(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9 富于娱乐消遣功能,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被称为 【 】(A)纯文学(B)美文学(C)通俗文学(D)精英文学10 首先提出“ 预备情绪” 理论的是 【 】(A

3、)布洛(B)英加登(C)苏珊 .朗格(D)姚斯11 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是 【 】(A)应答性(B)召唤性(C)召回性(D)回应性12 具有较高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的批评家在阅读作品时随感随写的即兴议论所属的批评方法是 【 】(A)印象式批评(B)诠释式批评(C)评点式批评(D)抽象式批评13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一位批评家是 【 】(A)金圣叹(B)脂砚斋(C)毛宗岗(D)李卓吾14 开创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先河的是 【 】(A)休姆(B)理查兹(C)弗莱(D)普洛普15 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最早提出游戏说理论的是 【 】(A)康德(B)席勒(C)斯宾塞(D)弗雷泽16 艺术产生

4、的主要心理基础是 【 】(A)认知需求的满足(B)审美意识的萌芽(C)原始思维及其特征(D)认知需求的萌芽17 我国戏剧艺术真正诞生的时代是 【 】(A)魏晋(B)两汉(C)明清(D)唐代到宋金18 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的标志是 【 】(A)文学体裁的出现(B)文学观念的出现(C)文学形式的出现(D)文学内容的出现19 在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 】(A)诗歌(B)散文(C)小说(D)戏剧20 席勒把“浪漫诗 ”称作 【 】(A)感伤诗(B)素朴诗(C)湖畔诗(D)田园诗二、多项选择题21 英国著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 】(A

5、)物质设备(B)精神方面的文化(C)语言(D)社会组织(E)社会生活22 关于“童心 ”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李贽:“ 夫童心者,真心也”(B)渥兹渥斯:“儿童是成人的父亲”(C)马斯洛:“第二次天真”(D)马斯洛:“ 健康的儿童性”(E)柯罗:“ 健康的儿童性”23 文法通常包括 【 】(A)节奏(B)音律(C)词法(D)句法(E)篇法24 王昌龄的诗格中认为诗有三境,分别是 【 】(A)事境(B)物境(C)情境(D)灵境(E)意境25 下列属于具象型符号式意象的有 【 】(A)李贺笔下的“ 天马”(B)李商隐笔下的“锦瑟”(C)郭沫若笔下的“天狗”(D)闻一多的“ 死水” 、“

6、红烛”(E)余光中的“ 夸父”三、名词解释26 抒情语体27 独立说28 隐在叙述者四、简答题29 品质阅读与价值阅读有何区别?30 简述客观说。31 中西抒情传统的差异是什么?32 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有哪些特点?33 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境需要满足哪几个条件?五、论述题34 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5 抒情的途径有哪些? 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抒情作品中声与情、情与景的关系。36 文学的审美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韩愈曾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气”就是指人通过道德修养使自己的人

7、格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句的含义是: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心中全是大海。正是指情感在艺术直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然情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是主体对于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不是生活事实的再现,其中蕴含了作家的大胆创造。这种艺术想象就是以伏尔泰所说的“积极想象”为基础的创造性想象。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活材料的储备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

8、指导下对某方面的生活材料的自觉搜集。一切文学创作活动都必然从生活材料的储备开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消费,为了消费,并以消费为中心与终极目标。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俗文学是一种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富于娱乐消遣功能,又称大众文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波兰哲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加登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的理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拳的结构特征,文本结构就是召唤结构。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脂砚斋的批评富有真知灼见,却

9、又处处与作者感同身受,与作品中人物息息相通,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因此,他被公认为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一位批评家。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谷鲁斯。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内质和文学活动的理论反思,文学观念的出现标志着文学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马

10、林诺夫斯基详细说明了“文化的各方面”:物质设备;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E 项主要说明体验对现实世界的诗意超越,不属于。童心说”的范畴。23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A 项和 B 项属于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24 【正确答案】 B,C,E【试题解析】 王昌龄所做的诗格中,直接出现了。意境”这个概念。指出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25 【正确答案】 A,B,C,D,E三、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抒情语体:是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多用于诗歌创作,

11、也用于其他体裁中的抒情场合。27 【正确答案】 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 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大体而言,独立说是指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28 【正确答案】 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戏剧文学即剧本。在剧中,“隐在” 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还有一种处于显在叙述者与完全不露面的隐在叙述者之间的隐在叙述者。这种隐在叙述者存在于文本叙述之中,但并不直接显现,读者只能问接地感受

12、到叙述者声音的存在。四、简答题29 【正确答案】 “ 品质阅读 ”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价值阅读”则表示阅读者 “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简要地说, “价值阅读 ”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其基本途径就是要“价值阅读”。30 【正确答案】 客观说实际上是由 20 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其

13、后由于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在观念上的一致,成为现代西方文论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捷克结构主义理论家杨.穆卡洛夫斯基提出“ 每一个文学事实都是两种力量 结构的内部运动和外部干涉的合力”。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认为文学是一套存在于各种主观之间的理想观念的标准的体系。总之,客观说是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物。31 【正确答案】 (1)中国的文学传统是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早在古代,文学创作便以“抒情诗 ”的形式定型,并构成中国的抒情文学传统,甚至影响到了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的形态与内容。在中国人的印象中,“ 诗”只是。抒情诗”,好像根本

14、不存在其他种类的诗;无论关汉卿、王实甫创作了多少“韵文体” 的戏剧,也不能被冠以 “诗人”的美名。中国诗以“抒情”为主流,“叙事”、“议论” 和“讽刺”为支脉。中国诗的 “叙事”、“议论”和“ 讽刺”无论在数量还是在性质上,都与西方诗有着天壤之别。中国的戏剧不以戏剧性相标榜,反而以余味悠长的抒情意味为特长。中国戏剧常常是由情节推移和抒情高潮配合而成的,并非没有戏剧冲突,但像西方式的针锋相对的万钧张力却是绝无仅有。(2)西方的文学传统是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西方人的 “诗”与“诗人”概念相当独特。西方人对 “韵文”这种形式十分执著,但对其中的“抒情” 意味漠不关心,即使是公认的抒情诗

15、也充斥着过多的哲理性、思辨性议论,这无疑削弱了抒情诗的抒情性。在西方,戏剧如火如荼之日,就是文学登峰造极之时。西方戏剧常常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地布置冲突因素,最后让冲突因素不可避免地碰到一起而爆发出高潮,然后全剧结束。西方戏剧并不是没有抒情的场面,但像中国式的由一组抒情诗累积而成,则极少见到。西方最高的文学境界是“戏剧性” 的,中国人的则是“抒情性”的。(3)西方文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中国文学传统起源于先秦的抒情歌谣;西方的文学成就常以戏剧为标准,中国的文学成就常以诗歌为尺度;戏剧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根深蒂固,诗歌对中国文学的熏陶既深且烈。32 【正确答案】 (1)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

16、。(2)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33 【正确答案】 具体地说,文学接受心境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五、论述题34 【正确答案】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内指性。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而日常用语往往指外在客观世界,寻求客观生活事实的验证。这表明,文学语言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内在地自足的,它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而不一定寻求与外在

17、客观事实相符合。例如李白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 ”只是表现燕山地区天气寒冷,并非其地雪花有席子那么大。(2)音乐性。音乐性,是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追求表“ 意” ,而且要追求表 “音”,甚至有时还会为了表音而重组语言,或者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例如毛泽东把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台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 ”,以“色”易“ 天”,既是为了求得表意上的具体生动,更是要追求音乐美。(3)陌生化。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而言

18、的。自动化语言是那种久用成“习惯” 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这在日常语言中是司空见惯的。而“陌生化” 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新奇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例如郭沫若在凤凰涅槃中写道:“ 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 这些诗句似乎是逻辑不通、颠三倒四的,但正是这些新鲜而奇异的诗句,产生一种“陌生化”的力量。35 【正确答案】 抒情作品重在情感的抒发和传达,但运用何种策略、使用何种技巧、借助何种文体来抒发、表达强烈、丰富、复杂、多变、奇特的情感使内在情感外在化,使主观情感客观化,是抒情作品创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的核心之一是以何种方

19、式、方法表达情感。(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指声律,“情”指情感,二者在抒情作品(特别是抒情诗)中结下了不解之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乐、舞本为一家,古代许多诗词皆可人乐。诗经中的风、雅、颂,以及后来的词牌和曲牌的分类,都是基于音乐曲式的不同。在古希腊,抒情诗是由竖琴伴唱的短歌。这样的历史事实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诗歌具有了音乐的某些形式特征,在声音的层面上尤其如此,它们都拥有声音和谐的音调和节奏。(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情”指情感,“景”指景物,二者在抒情作品中的关系极为密切。宋代的范唏文对床夜话强调情景不可分:“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王国维认为,在抒情作品中,“一切景语皆

20、情语也” 。景物是具体有形的,而情感则是虚幻无形的,只有以“无形”求“有形”,以“ 实” 显“虚”,以客观物象显现主观情感,移情人景,情景交融,抒情作品的创作才是可能的。36 【正确答案】 所谓“ 审美效果 ”,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审美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无论接受者是否意识到,精神享受与愉悦获得都是他潜在的、首要的阅读动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品,人们阅读它,是为了精神上的放松、休息、调节与平衡,是为了获得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与功利目的的快感和愉悦。此外,文学阅读体验到的快感,是以语

21、言文字为中介、以文学形象为媒体的综合性快感。它不仅调动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功能,而且心理结构的各个层次也参与其内。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接受者体验到的愉悦感比日常生活更普遍更强烈。这也是人们不满足于日常快感经验而喜读文学作品的原因。(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文学接受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接受者会依据自己的情感需要与受文学作品的感染程度而产生种种的情感变化与反应,其主要方式就是宣泄与补偿。情感的宣泄与补偿必然导致情感的升华。也就是说接受者的自然情感、生活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合而为一,上升为一种艺术情感。它意味着对现实情感的解脱或超脱,同时又使现实情感得到净化、丰富与提高。文学对接受者

22、情感体验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证明它具有情感功能。(3)认识空间的拓展。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它包容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传递着人物个性、命运和内心世界丰富的内蕴。接受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认识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现实的能力。(4)人格境界的提高。接受者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体验与认识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上受熏陶、受教益的过程。面对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读者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相比附,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5)审美能力的提高。接受者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实现所获取的审美愉悦与娱乐性的快感不同。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有的是审美体验发展与高潮阶段的即时性效果,如精神享用和快感获得,情感的宣泄与补偿;有的则是审美需求、期待实现后的长久性的效果,如认识空间的拓展、人格境界的高尚、审美能力的提高,它们将影响今后的阅读,甚至改变接受者的人生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