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91509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 )(A)消费(B)出版(C)流通(D)销售2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A)学习者(B)消费者(C)购买者(D)生产者3 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文学结构(B)文学产品(C)文学语言(D)文学传播4 电子传播主要是一种( )(A)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B)非直接的单向信息传播(C)面对面的直接传播(D)文字符号的非直观性传播5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表现为( )(A)文学消费等于文学接受(B)文学消费不等于文学接受(C)文学消费大于文学接受(D)文学消费包含在文学接受中6 文学接受的

2、对象是( )(A)文学作(B)文学生产(C)文学流通(D)文学消费7 审美的“距离说 ”的提出者是 ( )(A)叔本华(B)尼采(C)布洛(D)黑格尔8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这段著名言论出自 ( )(A)诗品(B) 文赋(C) 典论.论文(D)文心雕龙.知音9 “期待视野 ”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伊瑟尔(B)姚斯(C)英加登(D)哈贝马斯10 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人是( )(A)卢卡契(B)克罗齐(C)英加登(D)伊瑟尔11 艺术惯例理论的完善者是( )(A)伊瑟尔(B)乔治 .迪基(C)苏姗 .朗格(D)莫加登12 在审美心理

3、结构的动态过程中,同化与顺应是双向运动的( )(A)建构关系(B)结构关系(C)解构关系(D)形成关系13 “召唤结构 ”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伊瑟尔(B)姚斯(C)英加登(D)哈贝马斯14 提出“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的西方批评流派是( )(A)接受美学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女性主义批评(D)英美新批评派批评15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模仿说(B)游戏说(C)巫术说(D)劳动说16 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泰勒(B)亚理士多德(C)普列汉诺夫(D)斯宾塞17 巫术说的提倡者是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和( )(A)弗雷泽(B)斯宾塞(C)

4、罗素(D)肖伯纳18 “艺术起源于劳动 ”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19 我国古代也认为艺术的起源与劳动有密切关系。如“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 )(A)论语(B) 老子(C) 庄子(D)淮南子20 对原始艺术的发生起到了关键的中介环节作用的是原始人的( )(A)劳动(B)游戏(C)巫术(D)“自意识 ”21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22 当代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是( )(A)巫术说(B)模仿说(C)劳动说(

5、D)游戏说23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 )(A)之前(B)之后(C)同时(D)同时或之后24 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D)并不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25 人们通常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种,即( )(A)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B)诗歌、小说、散文、剧本(C)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D)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26 在文学体裁问题上,提出“怎么都行” 的著名口号的文学流派是 ( )(A)现代主义(B)后现代主义(C)存在主义(D)荒诞派

6、27 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进行无体裁写作的实验的文学流派是( )(A)先锋小说(B)新写实小说(C)寻根派小说(D)意识流小说28 古典主义最早兴起在( )(A)法国(B)英国(C)美国(D)俄国29 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30 存在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二、多项选择题31 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 )(A)是同一个概念(B)是不同的概念(C)前者是未被阅读的“作品”(D)后者是已被阅读的“文本(E

7、)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32 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在继承庄子“言意” 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学文本构成的三层面说是( )(A)声(B)形(C)言(D)象(E)意33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提出的诗的四种意义是( )(A)字面意义(B)譬喻意义(C)道德意义(D)奥秘意义(E)教育意义34 波兰现代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的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是( )(A)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B)意义单元(C)多重图式化面貌(D)再现的客体(E)蕴含的意义35 文学文本组成的三个层面是( )(A)文学语言组织(B)作品结构形态(C)文学形象系统(D)再现客体世界(E)文学意蕴世界36 文学语言

8、组织的整体性是( )(A)静态的整体性(B)自足的整体性(C)封闭的整体性(D)动态的整体性(E)开放的整体性37 作为文学语言语音层面之一的节奏,一般有三种类型,即( )(A)长短型(B)快慢型(C)高低型(D)抑扬型(E)轻重型38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的两种意义是( )(A)艺术世界的有机性(B)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C)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D)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E)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39 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形式主要有( )(A)直接地给人以美的享受(B)间接地给人以审美享受(C)通过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D)通过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

9、向善之心的回归(E)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苦和对美的渴望40 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为文学形成的三种审美类型是( )(A)写实性形象(B)一般形象(C)高级形象(D)抒情性形象(E)表意性形象41 中国古代文论把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形象称为艺术“至境”,三种艺术至境是( )(A)文学意境(B)文学典型(C)写实性形象(D)象征意象(E)表意性形象三、名词解释42 叙事43 叙述功能44 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45 显在叙述者46 隐在叙述者47 艺术情感48 意象49 抒情母题50 抒情诗四、简答题51 什么是创作个性? 它和风

10、格的关系是什么 ?52 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有何区别?53 为什么说自由语体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54 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的关系是什么?55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56 创作动机对创造过程有哪些重要影响?57 创作过程有哪几个基本环节?五、论述题58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59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60 试述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61 试述五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特点。62 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63 文学的审美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

11、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文学消费。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电子传播的含义。电子传播的特点:首先,电影、电视是一种视听复合符号的信

12、息传播;其次,影视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最后,与语言文字、印刷术的发明不同,电影、电视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文学消费已经包含了文学接受的内容,但是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而文学接受则专指审美文化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物质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

13、识点是文学接受的对象。文学接受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的“距离说的提出者。在 20 世纪初,布洛提出了“距离说”,他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这里的“距离”有两层意思,即既要与现实生活、现实功利态度拉开较大的距离,又要与审美对象即作品保持尽可能小的距离,也就是要暂时远离现实而不断逼近作品。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

14、者。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姚斯。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理论家。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人是英加登,其余的都不符合题意。所谓“预备情绪”,是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过程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基本特质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是一种“前审美”的心理状态。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15、是“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召唤结构的概念是由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作品的召唤结构是指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14 【正确答案】 A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模仿说在文论史上的地位。模仿说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它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模仿,艺术即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艺术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对此都有论述,但较为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是亚理士多德。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巫

16、术说的代表人物。巫术说主张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由于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巫术说是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上。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普列汉诺夫是“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他认为,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和生产斗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最初的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因而是有明显的功利目的的。

17、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D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生产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马克思。物质生产制约着精神生产、艺术生产和文学生产,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并非总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与物质生产的一般发展相一致,两者之间并不总是按比例增长的,物质生产相对落后与艺术生产相对发达的情况在文学史上时有发生。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D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

18、的作用关系。也就是说,由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一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往往比自己受到对方的影响要大些。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体裁的种类。人们通常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种,即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充满情感与想象、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之美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和特殊境遇、语言具有审美性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具有虚构性的文学体裁。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主要手段、事件与场景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戏剧冲突的文学体裁。26 【正确答案】 B【试题

1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主张。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之中最突出体现了新观念的特征是文本的拼贴、并置,在文学体裁问题上,提出“怎么都行”的著名口号。27 【正确答案】 A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古典主义最早兴起的国家。古典主义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它适应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相结合的历史现实,以唯理论为其思想依据。唯理论崇尚理性,认为它是知识的真正来源而排斥经验的作用。古典主义最早兴起在法国。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古典主义在西方文史上的地位。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

20、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指偏重主观想象、着力于表现理想世界的文艺思潮和倾向。现实主义是指文艺史上作为潮流倾向的现实主义,即重视客观实际,着力于描绘现实图景的文艺思潮和倾向。现代主义是存在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中期的一个文学思潮,是现代西方文学中许多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等。二次大战之后,现代主义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后现代主义”。30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B,C,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区别。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是不同的概念,故排除 A 项

21、,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32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王弼所提出的文学文本构成的三层面说。王弼在“言”与“意”两层面之间加入“象这一层面,就构成文本的由表及里的言、意、象三个层面。于是,文本的两层面变成了三层面。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但丁提出的诗的四种意义。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提出的诗的四种意义体现在 A、 B、C、D 四个方面。其中字面意义是词语本身字面上显示出的意义。譬喻意义是以寓言方式隐藏着的意义。道德意义是需要

22、从文本中细心探求才能获得的道德上的教益。奥秘意义则是需要从精神上加以阐明的神圣意义。3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英加登提出的文学文本的四层面。20 世纪,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对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做出了真正富有突破性意义的划分。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1931)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不包括 E 项。35 【正确答案】 A,C,E36 【正确答案】 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语言组织的整体性。文学语言组织的整体性不宜被理解为封闭的整体性,而是动态的,开放的或相互作用的整体性。37 【正确答案】 A,C,E38 【正确答案】 A

23、,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形象的系统性的两种意义。文学形象的系统性的两种意义表现在 A、E 两项,而 B、C、D 三项是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中的其中三点。39 【正确答案】 A,C,D,E40 【正确答案】 A,D,E【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审美的类型。根据艺术形象体现审美理想的程度,可以把艺术形象分为高级形象和一般形象两个级位,因此应排除B、C 两项。为文学形成的三种审美类型则表现在 A、D、E 三项。4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文论中艺术形象的三种艺术至境。中国古代文论把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形象

24、称为艺术“至境”,三种艺术至境是:文学意境、文学典型和象征意象。C 、E 两项则是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为文学形成的三种审美类型中的其中两种。三、名词解释42 【正确答案】 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43 【正确答案】 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叙述功能的研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列举出三十一种功能,分布在七个行动范围内。后来法国学者格雷马斯提出了由六个行动素组成的三对范畴:主体对客体,送信者对受信者,助手对敌手。他们对叙述功能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44 【正确答案】 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真实

25、的作者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当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 ,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45 【正确答案】 显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声音的情形。在比较传统的带有讲故事色彩的叙事风格中,叙述者的声音往往或多或少地可以被接受者听到。显在叙述者的极端表现是通过干扰甚至打乱故事叙述而使叙述者自己显现出来。46 【正确答案】 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戏剧文学即剧本。在剧中,“隐在” 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人物

26、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还有一种处于显在叙述者与完全不露面的隐在叙述者之间的隐在叙述者。这种隐在叙述者存在于文本叙述之中,但并不直接显现,读者只能间接地感受到叙述者声音的存在。47 【正确答案】 艺术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日常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48 【正确答案】 意象:是抒情文学盼第一构成因素,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粗略地将其理解为“心理画面” 。这种 “心理画面丰富曲折、复杂多变、含混朦胧,但都直接影响着诗人对诗的意象的选择,大多数诗作都或隐或显地包含着“喻词”,使

27、诗作曲尽其妙,也有少数作品是借助意象对事物进行直接摹写的。49 【正确答案】 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后者的载体,一定的原型意象表达、暗示一定的抒情母题。50 【正确答案】 抒情诗:是抒情作品最主要的样式和典型形态。它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体,它产生的初期是与乐、舞合为一体的。现在,抒情诗一般用来指称任何旨在表达情感的短诗。抒情诗包括颂诗、情诗、哀诗等。四、简答题51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

28、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正是这些精神特点自动地控制着作家的创作活动,使他以独特的身份和视点去观察、感受、认识和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用个性化的语言构筑起一个他人所无、己所独有的艺术世界。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施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它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们又可以凭借作品所呈现的风貌来判断作家的创

29、作个性。综上所述,关于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52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区别大体表现于以下几方面:(1)一般说来,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实存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总是为实用功利的目的所困扰;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2)日常个性一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一部分缘自后天生存环境中的习得;创作个性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

30、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3)日常个性是自在的;创作个性是有为有待的,为了实现而有待于形式化。总之,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53 【正确答案】 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我们称之为自由语体。我们认为,规范语体只是体现了一定体裁的体格,而只有自由语体才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如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格有品格之格、体格之格。体格,一定之章程;品格,自然之高迈。

31、这里所说的有一定章程的“体格之格”,相当于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的规范语体,而有自然之高迈的“ 品格之格”,也即表达创作个性的自由语体。作家在遵守体格的一定章程的同时,凭着自己的灵性和审美情趣,以独特的言语挥写,这就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常用乐府体做诗,但又不拘泥于古体,而是杂以长短句法,极尽变化之能事,最为恰切地表达了李白之豪情和自由的个性,形成了李白独有的风格。大凡才气横溢的诗人,总是不甘于循规蹈矩,恪守旧章,必然要打破规范的语体,创造自由的语体以直抒胸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自由语体为作家的创作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而创作个性又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所以我们说自

32、由语体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54 【正确答案】 从言语的角度看文学风格,首先是风格与作家对语言的编码和超码密切相关。把“ 语言” 与 “言语”加以区分,是索绪尔的一个创造。他认为 “言语”是指我们每个人所说的话语和所写的话语作品,它鲜明地体现了个人的特点;而“语言”则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社会的,体现的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现代风格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是一种中性代码,而经过作家的作品是活的言语,已经是编码或超码的结果,换言之,中性的语言素材经过编码和超码后,不但传递了信息,而且带有感情色调,从而体现了风格特征。其次,风格与词语的分布频率也有关。喜爱使用某

33、些词语以及频率的疏密,如喜爱使用陌生化的词语、喜爱使用带或不带强烈感情的词语、喜爱使用长句或短句等不同句式以及它们的分布频率,会显示出文学风格的特征。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可进而判定某些作家偏爱何种风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55 【正确答案】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前人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文学创作的客体只能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只有反映了人们熟悉的,至少是能够理解的情感与生活现象的文学作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2)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也以社会生活为研究客体,但它们所研究的

34、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规律。而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则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完整的生活场景,是生活的方方面面。(3)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的客体是社会生活,这并不意味着随便什么生活现象都可以进入文学殿堂。只有那些富于特征性的生活现象才能成为文学的对象。56 【正确答案】 创作动机作为作家创作活动的最终意图,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57 【正确答案】 所谓创作过程,就是作家从特定的创作动机出发,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所进行

35、的建构艺术世界的全部活动。它具体包括下列环节:(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2)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它一般有这样几个基本阶段:一是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二是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三是情节的演变发展。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有艺术概括与艺术变形等。(3)艺术传达。所谓艺术传达是指作家、艺术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某种人们普遍认可的艺术形式显现出来。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最后阶段。经过作家的精心构思,艺术形象与整个艺术世界已是初具规模,只不过它还是作为作家的“内在世界”而存在,它要成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文本,还需要显现为语言组织。(4)修改与润色。一般说来,修改与润色有两种情形:一是提高性

36、的修改润色;二是纠谬性的修改润色。五、论述题58 【正确答案】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客体双向建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对于抒情性作品的创作来说,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的相互融会乃是最基本的特征,对此中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有过极为精辟的见解。例如刘勰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就是讲自然景物对人的情感的触发以及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交融。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论述更为精辟,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就将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双向建构的关系十分准确地揭示了

37、出来。由此可知,抒情性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与那些能够显示这种情感的外在景物相契合的过程,或者说是主体情感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过程。对于叙述作品而言,创作主体的情感同样要投注于创作客体之中,作家所写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他的情感浸润过的,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有些作家尽量追求客观性效果,看上去他仿佛置身于作品世界之外,实际上其中依然包含着他的情感态度。(2)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叙事性作品的创作也同样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并非超然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都是在与特定对象的意向性关系中产生的。换言之,

38、作家的主体性是受到客体的影响与制约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客体给予的。在自然科学中,主体是人,具有认知能力,客体是物,对于人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客观存在,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基本上是主体向客体的无限趋近。这里没有明显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客体是作为人所构成的社会。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社会的整体性、渗透性,所以作为创作主体的人与作为创作客体的人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里意识与自我意识并没有截然的分界,创作主体对对象的描写常常也就是对自身的描写,所以创作过程就更能显出双向建构的特征。客体又并不等于客观存在。所谓“ 客体”是指成为“主体”

39、 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 ”则指一切人以外的事物。实际上,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已经不同于那些没有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了:它是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是被主体所把握的社会生活现象,因而带上了明显的主体的印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文学创作既不是作家的任意而为,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59 【正确答案】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有艺术概括与艺术变形。(1)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艺术综合就是对各种材料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

40、程。鲁迅说他的小说人物的原型往往“ 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这就是艺术综合。艺术综合还表现在作家常常将生活中在许多人身上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使之更具代表性。例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之智,写关、张之勇,都是集中了许多人的性格特征。艺术简化是指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例如水浒传写武松只是写了那些与表现其性格特征直接相关的事件,而对于他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就完全省略了。(2)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就是一

41、个经过艺术变形的人物,他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来表示两根灯草这一细节是经过艺术变形的,生活中无论怎样吝啬的人,也决不会达到这样的程度。60 【正确答案】 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特征是:(1)哲理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文学象征作为“表意之象” ,所表之“意”,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哲理性观念、意念,或者说是一种哲理性思考。自古以来,意象诗人,总以哲理入诗。例如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借泛舟的形象来表达哲理的诗。这是否是劝诫读书人潜心治学,待机勿躁?或是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一通百通,左右逢源呢?还是另有所指? 让人思索玩

42、味不尽。(2)象征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我们取狭义的“象征” ,如黑格尔所说,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才是这意义的表现。” 但象征的“意义的表现 ”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 “形象”实际上已经变成某种意义的载体了。例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大甲虫,余光中夸父中的夸父。(3)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荒诞是由象征意象的形象“奇辟荒诞”引起的。象征意象的荒诞性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其一是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例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刑天,头被砍掉后,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其二是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西方现代派文学更是刻意表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荒诞。例如贝克特

43、的等待戈多通过描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里无望地等待一个不明身份的人戈多,以表现人类对无望的未来充满期望的等待的荒谬悲剧,以示人生的荒诞性。(4)求解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由于象征意象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哲理或观念,所以对象征意象艺术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过程。这种审美求解过程有点近似猜谜。当象征意象以不合常理、不合常情的形象呈现于人们眼前时,常使人一接触它头脑里便顿生疑窦。加上文学意象的多义性,更能调动读者审美求解的冲动。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求解性,正是将读者带入艺术鉴赏的高峰体验艺术迷醉状态的推动力量。61 【正确答案】 故事中的人物是故事中事件、情节发生和发展

44、的动因。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塑造生动的形象这两方面的意义构成了人物的二重性。人物可分为五个类型:扁平人物、圆形人物、表意型人物、典型人物和性格人物。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都是英国现代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来的。扁平人物是指性格特征比较单一或简单,给人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人物。例如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夫人喜欢说“我永远不会抛弃米考伯先生” ,通过这一句话就把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出来了,这个人物就是扁平人物。表意型人物是一种不具有人物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按照福斯特的分法,这类人物也可以划入“ 扁平人物一类。这类人物自身往往很少有鲜明的特征,因而留给人的通常只是所

45、涵盖的抽象概念。古代寓言、童话和民间故事中,如“狼和小羊” 、“守株待兔”、“白雪公主”之类的故事,其中的人物主要是代表着善与恶、美与丑、智与愚等抽象观念,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物。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当作品中的人物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比直接显露的性格特征更复杂、更深层的性格特点时,这个人物就具有人物性格的厚度,变成了“圆形” 人物。如水浒传中西门庆是个无赖、霸道的淫棍,是个标准的“扁平” 人物;而到了金瓶梅中,他除了原有的性格特征外,又有了新的性格内涵:在士大夫面前,他显得彬彬有礼,一副君子风度;时而又显得豪爽义气,慷慨周济朋友;在家中妻妾争风吃醋时,他又像个昏聩的主子,性格复杂得

46、多了,成了“圆形” 人物。典型人物通常称为典型。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典型人物是与典型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也就是说,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在历史、社会和自然的大环境以及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中产生的。与上面所讲的“ 圆形” 人物相比,典型更关注人物特征的历史文化根据和社会背景的真实性。“性格 ”人物特指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中所说的性格,它由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提出。金圣叹在水浒传序三中指出的水浒传人物“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性情”、“气质” 、“形状” 、“声口”就是所说的“性格”,这种性格侧重指人物自身的心理和人格特征。62 【正确答案】 抒情作品的创作应注意以下三

47、个原则:(1)诚挚性原则。抒情最基本的原则是诚挚与可靠,它要求艺术家在抒发情感时必须真诚可靠,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挚感受,无论这种感受是美是丑,是善是恶。任何形式的虚情假意和虚伪矫饰,都是艺术创作和情感抒发的天敌。用王夫之的话说,就是“ 性情贞,情挚而不滞 。例如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2)独特性原则。情感不是一般性的概念,而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感受。真正高明的诗人其高明之处在于,他传达了某种情感,却没有提起那种情感的名称,没有使用一般性的情感概念。而政治口号之类的陈词滥调,表达的只是虽然极其强烈却毫无独特之处的公式化情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3)感染性原

48、则。区分真假抒情艺术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艺术感染性。真正的抒情艺术一定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使读者感到那艺术品仿佛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它将他内心很久以来想要表现的情感彻底、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成为公众良心的代言人,秘密就在这里。例如臧克家的三代用简练的文字概括了三代农民的命运:“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63 【正确答案】 所谓“ 审美效果 ”,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审美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无论接受者是否意识到,精神享受与愉悦获得都是他

49、潜在的、首要的阅读动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品,人们阅读它,是为了精神上的放松、休息、调节与平衡,是为了获得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与功利目的的快感和愉悦。此外,文学阅读体验到的快感,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以文学形象为媒体的综合性快感。它不仅调动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功能,而且心理结构的各个层次也参与其内。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接受者体验到的愉悦感比日常生活更普遍更强烈。这也是人们不满足于日常快感经验而喜读文学作品的原因。(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文学接受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接受者会依据自己的情感需要与受文学作品的感染程度而产生种种的情感变化与反应,其主要方式就是宣泄与补偿。情感的宣泄与补偿必然导致情感的升华。也就是说接受者的自然情感、生活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合而为一,上升为一种艺术情感。它意味着对现实情感的解脱或超脱,同时又使现实情感得到净化、丰富与提高。文学对接受者情感体验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证明它具有情感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