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17656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0小石潭记A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竹( ) 清冽( ) 坻( ) 嵁( ) 佁然( )俶尔( ) 翕忽( ) 犬牙差互( ) 悄怆( )( ) 幽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心乐之 ( ) (2)水尤清冽 ( ) (3)为屿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佁然不动 ( ) (6)影布石上 ( )(7)往来翕忽 ( ) (8)以其境过清( ) (9)乃记之而去( )( )3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D以其境过清(

2、因为) 卷石底以出(来)4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似与游者相乐 ( ) 心乐之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 同游者 ( )(3)隶而从者 (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4)全石以为底 (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5)下见小潭 ( ) 明灭可见 ( )(6)水尤清冽 ( ) 以其境过清 ( )(7)潭中鱼可百许头( ) 明灭可见 ( )(8)参差披拂 (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5先找出再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下见小潭 ( )(3)皆若空游无所依 ( ) (4)日光下澈 ( )(5)斗折蛇行 ( ) (6)其岸势

3、犬牙差互( )(7)四面竹树环合 ( ) (8)近岸 ( )(9)凄神寒骨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B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C乃记之而去 学而时习之 D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B组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_39综合性学习。实验中学决定在全校开展以“纪念柳宗元”为主题的活动。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你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_(2)按下面的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活动

4、主题:_活动目的:_活动方式:_(3)学校文学社团风帆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作为风帆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为了圆满举办这次研讨会,你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你对她说:“_。 ”文学社准备借此机会举办首届读书报告会,重点向全校师生介绍文化名人。小玲想知道该介绍哪位名人,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小玲说:“我建议介绍柳宗元,因为_。 ”A组(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5、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身许国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是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善如流 D皆若空游无所依 门庭若市1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日光下澈 B愿为市鞍马C山门圮于河 D尔安敢轻吾射12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_13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作简要说明。_1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_B组(二)【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6、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5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子城 西北隅,雉堞 圮 毁,蓁 莽 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 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幽阒 辽夐 ,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

7、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 然;宜投壶 ,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 之暇,被 鹤氅衣,戴华阳巾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 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注释】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雉堞(zh di):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毁坏。蓁: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平挹(y)江濑(l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阒(q):静。夐(xing):远。状:描述。丁丁(zhng zhng):棋子敲击声。投壶:古代宴饮时

8、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 公退:办公归来。 被:同“披” 。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 第:只。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A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C潭西南而望 烟云竹树而已 D被鹤氅衣 军士吏被甲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_18文段理解。(1)【甲】文第二段共有两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_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_” 。(2

9、)【甲】 【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甲】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乃记之而去。【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 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 之形;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 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释】黄茅岭:

11、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边界,尽头。睥睨(p n):即“埤堄” ,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屋的正梁。堡坞(bo 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箭:小竹子。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伎:同“技” ,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A组1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以其境过清 ( )(3)益奇而坚 ( ) (4)或

12、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_B组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 以其境过清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乃记之而去D及是,愈以为诚有 是二者,余未信之23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的现实,抒发了自己_的不平之气。9参考答案10小石潭记1hung li ch kn y ch x c qio

13、chung su 2.(1)以为乐 (2)格外 (3)小岛 (4)大约(5)静止不动的样子 (6)分布,这里指映照 (7)轻快迅疾的样子 (8)因为 (9)于是、就 离开 3.D 4.(1)玩乐 以为乐 (2)游动 游玩 (3)跟从,跟随 介词,由(4)用 而 因为 (5)露出 看见 (6)清澈 凄清 (7)大约 可以 (8)长短不一 交错 5.(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5)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6)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8)近

14、: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9)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6.D 7.D 8.作者游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9.(1)与柳宗元牵手,让名家走进心灵 (2)活动主题:阅读柳宗元的作品,陶冶情操 活动目的:通过阅读柳宗元的作品,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活动方式:请作家到班上做专题讲座;举行“我爱柳宗元”的主题班会;举办“纪念柳宗元”的手抄报比赛。(3)示例:温老师,为了积极配合学校“纪念柳宗元”的活动,我们准备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恳请您给予支持与指导 示例: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

15、、政治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 10.D 11.C 12.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 ;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13.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14.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 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5.(1)清凉(2)详细(或:全部、一一) 16.D 17.江流山峦之外(或:

16、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江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 18.(1)一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谪(或:谪居)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 “排解谪居之忧”【乙文参考译文】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沙滩,10清流似乎伸手可汲,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

17、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 ,焚香静坐(在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江流山峦之外,只看到江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19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0.(1)像狗牙那样 (2)凄清 (3)更加 (4)有人 21.(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22.D 23.凄苦孤寂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18、【乙文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延伸,(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延伸),(走了)不过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是天然生成的矮墙和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又凸出一块小城堡,有(一个)像门(的洞)。往洞里一看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的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盘绕着石山登到山顶,(站在上面)(可以)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而(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有卧有立,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是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