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倒计时 4 天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民主政治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2、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初步基础。(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 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
3、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各民族平等的愿望。3.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 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3)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地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成为中国
4、法制建设的里程碑。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2 -(3)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4)1984 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 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5)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双方达成了“九二共
5、识” 。(6)1995 年初,江泽民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3)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1954 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
6、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5)1955 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1)1971 年 10 月,联合国第 26 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8 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正常化。(3)1
7、972 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2)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 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3)2001 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中讲道:“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
8、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 3 -程碑。 ”这次会议是( )A.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解析】选 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上不会有“制定宪法”的任务,故 A 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能“制定宪法”,故 B 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以制定宪法和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等,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召开之前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职权,故 C 正确;中共八大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D 错误。2.右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
9、的事件 (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C.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D.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的状态【解析】选 A。1997 年香港的回归表明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故 A 正确;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是指 1999 年澳门回归,故 B 错误;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的是九二共识,故 C 错误;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的状态是 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故 D 错误。3.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谈至两岸关系时曾说:“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 ”两岸关系“相合”是基于( )A.“一个中国”原则 B.“一
10、国两制”构想C.“和平统一”方针 D.“平等协商”精神 【解析】选 A。材料“相合则旺”,结合所学,两岸“一个中国”是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故 A 正确;“一国两制”是大陆单方面统一中国的政策,故 B 错误;材料“马英九谈至两岸关系”,马英九主张不独、不统、不武,故 C 错误;大陆与台湾,不是对等的政治实体,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D 错误。4.2016 年 11 月 l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C.“一国两制” D.两岸 “三通”- 4 -
11、【解析】选 B。 告台湾同胞书是大陆单方面宣布的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文件,故 A 错误;“九二共识”是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达成的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故 B 正确;“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故 C 错误;两岸“三通”,经贸往来,不涉及两岸关于“一中”的核心意涵,故 D 错误。5.右图是“习马会世纪握手” 。这历史性的一握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回顾历史,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 )A.1979 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C.1992 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D.2008 年,海峡两岸直接“通
12、商、通航、通邮”【解析】选 B。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大陆单方面的政治行为,两岸依旧是一种隔绝和对峙的状态,故 A 错误;“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这是海峡两岸一种实质上的沟通与交流,故 B 正确;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早已被打破,故 C 错误;同样,两岸直接的“三通”时,彼此的联系已经相当密切,故 D 错误。6.自 1956 年 11 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 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 6 国。这表明 ( )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
13、政策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解析】选 C。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并非社会主义阵营,故 A 错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始于 1972 年,这时依然继续对华实行孤立政策,故 B 错误;从 1956 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了给国家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周边国家,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 C 正确;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应该在改革开放后,故 D 错误。7.右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张中苏友好宣传海报,主题语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这一海报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特色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
14、再请客”- 5 -C.“-边倒”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 C。 “另起炉灶”指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故 A 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其在华一切特权,故 B 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故 C 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故 D 错误。8.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 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 ”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C
15、.日内瓦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 C。万隆会议又名亚非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故 A 错误;中国并非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 B 错误;材料“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该会议主要讨论朝鲜问题,结合所学,日内瓦会议主要目的就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 C 正确;率团参加第 26 届联大的是乔冠华,故 D 错误。9.1955 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 29 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 ( )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修正了“一边
16、倒”外交方针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选 A。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化,故 A 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修正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 B 错误;1955 年“求同存异”方针提出时正是北约与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和美苏冷战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时期,故 C 错误;“求同存异”方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无关,故 D 错误。10.1971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 490 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 1972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 3 230 万美元,对华出口为 6 020 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17、原则 B.中美两国顺利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 -【解析】选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故 A 错误;中美两国顺利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1979年,故 B 错误;1972 年,中美关系的改善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显著增加,故 C 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1971 年,中美关系还处于敌对状态,故 D 错误。11.1972 年初,尼克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 1971 年年度人物,这主要是因为他( )A.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B.打破中美之间的隔绝C.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D.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解析】选 B。1971 年第 2
18、6 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提出了“双重代表权案”,遭到否决,故 A 错误;1971 年尼克松同意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委派基辛格秘密访华,打破了中美之间的隔绝,故 B 正确;1972 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故 C 错误;中美关系的缓和,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但这并不是尼克松入选年度人物的主要原因,故 D 错误。12.2016 年 3 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九二共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两岸搭建了一座和平的“跨海大桥” 。不管未来谁上任都可以使用这座“大桥” 。和平的“跨海大桥”指的是 ( )A.“求同存异”的模式 B.“一个中国”的共识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睦邻友好”的方针【解析】选 B。“求同存异”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用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故 A 错误;1992 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故 B 正确;“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台湾目前并未接受,故 C 错误;“睦邻友好”适用于中国与邻国,而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故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