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6.22祖国统一大业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61年 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 “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 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 “一国两制 ”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国两制 ”为邓小平提出,故 A项错误; “和平统一 ”并非建国以来既定方针,故 C项错误; “一国
2、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是对毛泽东的话的错误理解,也不符合史实,故 D项错误。题中毛泽东的话是说统一对大陆有好处,为了完成统一,大陆方面可以让步,故应选 B项 考点: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点评: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个历史过程,要注意对其形成过程的考查。 “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战祸何时终? ”这首诗最可能出自( ) A抗战老兵 B台湾老兵 C老红军 D老知青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 ”可知诗句作者与亲人从此分离,难以相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渴望和亲人团聚的心情。 A.C与 “海
3、角天涯梦 ”不符; D项与 “结发夫妻尤似梦 ”“人间战祸何时终? ”不符。故选项 考点:两岸分离的影响 点评:注意对材料中关键词的解读,只有找到关键词才能准确作答。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了 “一国两制 “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国两制 ”的提出、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都不能表明香港的回归,香港回归的标志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4、成立 ”,故选项 考点:香港回归的标志 点评:要注意香港回归的历程、标志与意义。 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 一个中国 的政治涵义 。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九二共识 ” C连战 “和平之旅 ” 演讲 D “一国两制 ”构想提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某一协会组织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等,协会指海协会,事件是 “九二共识 ”。 1992年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
5、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 “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故选项 考点: “九二共识 ”内容 点评:关注 “九二共识 ”的内容和意义,这是命题的重点,尤其要与 “一国两制 ”区分开 2010午 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 “(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的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到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拒绝两岸统一,坚持 “台独 ”立场 C积极对话,加快国家统一 D让两岸关系停滞,任其自由发展 答案:
6、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马英九的话中,既看不出坚持台独,也看不出加快统一这些信息,、两项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释,从马英九的话中 “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到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可以看出 “让两岸关系停滞,任其自由发展 ”也是不正确的,故选项。 考点: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点评:注意联系时政关注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作者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
7、停止沸腾。 ”反映的是台湾民众而不是党派的一种渴望统一的愿望,故项错误,也未反映一国两制和一个中国等信息,因此排除 B、 D两项,故选 A项。 考点: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 点评:要形成以下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期盼。 下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两岸同意于 2010年 9月 12日实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 “一国两制 ” B “九二共识 ”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 C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D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是两岸经贸交流经过 30多年互惠互补、
8、相互依存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 2008年 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中断近十年的两会协商得以恢复,两岸全面直接双向 “三通 ”基本实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两岸共同认识到,互为重要经贸伙伴的大陆与台湾,不应置身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之外,两岸同胞期盼建立制度化经济合作 的愿望日益增强。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旨在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本题 BCD三项说法正确,该协议并不表明台湾当局承认 “一国两制 ”。故选项 考点:两岸关
9、系的发展 点评:注意联系时政热点关注海峡两岸关系系的发展成就。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明确表示不会去搞 “两国论 ”或 “法理台独 ”,而是坚持“九二共识 ”。这表明他 A拥护 “一国两制 ”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 势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问题。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 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 “一个中国 ”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故选项。 考点: “九二共识 ”内容 点评:要牢记 “九二共识 ”内容与意义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
10、代化建设新时期 图一 图二 A运用 “一国两制 ”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B顺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调整对台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取得巨大成就 D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转变,改革开放前是敌对政策要武力解放;改革开放后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对台政策也变为主张和平统一,以维护稳定的局面。故选 B项 考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点评:注意不同时期大陆对台政策的发展演变。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
11、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出了诗人对团圆统一的渴望,对分离的痛苦之情。 A.B.C三个选项在材料中未能充分体现。 A项在题干中看不出 “共同心声 ”这个层次,代表的面太大了。 B项在题干中未能体现出“越来越多 ”这个程度。 C项与题干无关。故选项。 考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点评:要树立以下观点: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符合两
12、岸人民的利益,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期盼。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后重大的政治区划。 A项中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只是经济特区的特点,实行 “不同的社会制度 ”只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B项 “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仅是民族自治区的特点; D项 “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仅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只有 C项才是他们的共同点。故选项 考点:民族
13、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点评:关注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和相同点与不同点 2011年 1月 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2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答案: D 试题 分析:告台湾同胞书为中国政府对台湾发表的公开信,以 1979年 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最为著名,其内容主要为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两岸的交流。而主
14、张国共两党实行对等谈判,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阐明了对台的基本政策是1981年 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的内容。故选 D项 考点: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 点评:要熟悉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和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 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 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 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 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
15、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 “九二共识 ” 答案: D 试题分析: “九二共识 ”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 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 “一个中国 ”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1992年达成的 “九二共识 ”是在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而非在 “一国两制 “上达成共识。故应选 D项 考点: “九二共识 ” 的内容 点评:要关注 “九二共识 ”的内容,及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1958年 8月 23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9月 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
16、 “停火 ”,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 10 月 1 日蒋介石明确表 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 A表明两党的分歧基本消失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C意欲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通过排除法,两党分歧是一直存在的,故 A项错误;台湾并未打算断绝与美国的关系,两党也未实现合作,所以 C、 D两项都不符合当时史实,予以排除。故应选 B项 考点:海峡两岸关系 点评:要关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国民党的政策 2005年 12月 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 “汪辜会谈 签了
17、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九二会谈 ”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 “九二会谈 ”达成了 “一国两制 ”的共识 C “汪辜会谈 ”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 “汪辜会谈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答案: D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20世纪( ) A 60年代末 B 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 D 80年代初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三通两制促和平 ”两岸
18、 “三通 ”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其初步实现是在 80年代初; “两制 ”是指 “一国两制 ”方针,结合史实可知: 1982年 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 “一国两制 ”思想的正式形成,故应选 D项 考点:台湾问题 点评:要关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期澎湖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代在澎湖和台湾地区设置 “巡检司 ”,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清光绪十一年( 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之前,一直都是作为一个府受福建管辖,因此历史上就有
19、了 “九闽 ”之称。台湾建省之后,按照清政府的建省原则,仍与福建保留着若干行政上的关系,清廷行文中依旧称作 “福建台湾省 ”,重要文件通过福建转报。福建省在经济上每年都要协济台湾,据记载,从 1886年开始, 5年内协济饷银共 220万两。 摘编自厦门日报 材料二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美、日、法、英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 边疆领土危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多次上奏折,建议在台湾设立行省,以加强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 1883年 12月中法战争后,闽浙总督杨昌浚、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再次上书,要求在
20、福建台湾两地 “巡抚分驻 ”、 “建省分治 ”。 1885年 10月 12日,慈禧太后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 摘编自中国台湾网 材料三 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定位,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 据我 国有关研究机构分析,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经或正在形成九大经济区域,闽台地区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从地缘和文化背景,还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可能看,福建都有条件在海峡西岸这一区域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福建乡音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述福建与台湾之间的关系。( 4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台湾设省的原
21、因。( 6分) ( 3)结合材料三指出福建省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 6分) 答案: 试题分析:第()问,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南宋时期澎湖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 ”, “元代在澎湖和台湾地区设置 “巡检司 ”,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 ”“ 台湾建省之后,按照清政府的建省原则,仍与福建保留着若干行政上的关系 ”可知,从南宋到清朝,台海一直都归福建省管辖;台湾单独设省后,仍与福建保留着一定的行政和经济关系。第()问, “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领土危机 ”“ 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 ”“ 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 ”以及封疆大吏的争取,可知,设台湾
22、府目的为:列强侵略,加剧中国边疆危机;台湾战略位置重要;加强管理和海防的需要;福建省行政长官的极力促成。第( )由材料中 “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可知其措施,联系实际这一举措必然会加强台海之间的联系, “ 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 ”。 考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要找准找全信息,并且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转化为学科语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
23、基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 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
24、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 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 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 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 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 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 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 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 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 “一国两制 ”下的香港澳门( 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 ”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 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
25、“一国两制 ”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 “一国两制 ”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 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 2011年)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4分) (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 “一国两制 ”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4分) (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
26、 “一国两制 ”的认识。( 2分) 答案: ( 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 平统一。( 2分) ( 2)相同:坚持 “一个中国 ”的原则;和平统一。( 2分) 发展:明确提出 “一国两制 ”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 ”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2分) ( 3)说明: “一国两制 ”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分) 关系: “一国两制 ”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 “一国两制 ”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 3分) ( 4)认识: “一国两制 ”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 “一国两制 ”方针的内涵在
27、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2分 ) 试题分析:本题依托所给材料,考查了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在完成问题时要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的有效信息,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第( 1)问重在有效信息的提炼和概括,把对台问题的态度转变前后进行说明。“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可以看出已经由武力统一变为和平统一。第( 2)问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考查了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材料一中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以及材料二中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可知,前后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材料二
28、中的发展为明确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方针。第( 3)问需对材料三、四中,港澳取得的具体的成绩 “GDP增长 ”“ 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 ”“ 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 ”“ 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增加 ”等成绩进行概括说明。 “一国两制 ”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需要考生灵活把握,弄清楚前后之间的关系,和港澳问题解决的意义来作答即可。第( 4)问是对前三个问题的总结和对材料的高度概括,要从 “一国两制 ”方针在实践中的巨大 作用,和这一理论经过实践之后内涵进一步丰富来回答,可以结合哲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作答本题。 考点: “一国两制 ”的理论、实践与意义 点评:对于一国两制方针要从其形成的历程,含义内容、成功实践和伟大意义几个方面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