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解密 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热度 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预测自 然 地 理 要 素在 地 理 环 境 形成 和 演 变 中 的作 用( 2018 年 海 南 卷 , 18) “山 水 林 田 湖 是 一 个 生 命 共 同 体 ”蕴 涵 的 地 理 原理 主 要 是 ( 2017 天 津 卷 , 11) 据 图 文 信 息 判 断 , 下 列 说 法 符 合 事 实 的 是(2016 新课标全国卷,37(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4 新课标全国卷,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
2、主要因为该群岛( 2018 年 江 苏 卷 , 910)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2018 年 天 津 卷 , 12)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 1 中景观的地点,是图 2 中的2在图 1 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2018 天津卷,13(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2017 新课标全国卷,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2017 新课标全国卷,36(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地理环 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2017 新课标全国卷,36(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并说明判断依据1.热点预测 选择题通常以区域图或数据资料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自然带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分异的规律。非选择题主要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趋势分析 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和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22017 新课标全国卷,36(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2017 新课标全国卷,36(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2016 新课标
4、全国卷,10)磷高累积区是(2016 新课标全国卷,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 米处(2016 新课标全国卷,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2016 浙江卷,36(2)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 5250米)和丙地(海拔 2000 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陆地自然带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分异的规律,这些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一个基础、两
5、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两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3状态的改变。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 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
6、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7、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冻土是指温度在 0或 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1D【解析】1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 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 时间提前,B 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 正确。故选 D。4考法一 结合地理关联图考查地理
8、环境的整体性(题型预测:选择题)大约在 4 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 4 500 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 12 题。1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 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答案】
9、1B 2C【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及各地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知,对应的内容分别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故选 B。2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故选 C。考法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运用(题型预测:综合题)(2018 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勃生是缅甸西南部最大的港口和历史悠久的大米贸易中心,是伊洛瓦底省省会,也是缅甸内涝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勃生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东岸,南距河口 120km,东距仰光约 150km,城乡人口众多。近年来,勃生河河岸及其附近大片的河谷湿地建成了港口辐射区和市民居住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
10、内涝也在不断加剧。下图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分布图。5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勃生城市规模扩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大气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建设导致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地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等。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
11、大;大气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建设导致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一个概念自然带(1)形成(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62两个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 1 000 m,气温下降约 6C,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
12、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自然带谱越简单。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73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掌握影响雪线的
13、主要因素雪 线 是 常 年 积 雪 的 下 线 , 即 年 降 雪 量 与 年 消 融 量 相 等 的 平 衡 线 。 影 响 雪 线 的 因 素 有 气 温 、 降 水 、 地 貌等 。(2)分析全球山地雪线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带山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3)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山体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融化,雪线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
14、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4)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
15、漠;看主导因素:水分。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8(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2017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
16、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 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9(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
17、,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 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 (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 )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 米左右) ,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 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解析】 (
18、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 20002300 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 2300 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 2300 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 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 2300 米左
19、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 于阳坡。(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
20、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这一关键信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阳坡曲线没有呈现单峰变化,而是一直降低,故说明其受到干扰。考法一 结合重大时政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10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回答 12 题。1导致沿途和、和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地形 洋流A、 B、 C、 D、2从体现的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1A 2A【解析】1沿途地区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导致两地的气候差异;地热带雨
21、林气候,同纬度的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位于东非高原上,海拔高,地形是影响和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 A。2从,纬度越来越高,由热带雨林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体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 A。考法二 结合山地自然带分布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 届河南省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黄岗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该山的南麓属于福建省,北麓属于江西省,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其最高峰海拔为 2160.8m。黄岗山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景观保存较为完整、较原始的地区,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 。下图为黄岗山植被垂直自
22、然带谱图,读图完成 12 题。111图中A影响竹林垂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B该地全年光照资源丰富,年温差大C该地水平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D甲坡为阴坡,乙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2黄岗山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 的垂直差异大 B无人类活动干扰 C位于自然保护区内 D地质构造复杂【答案】1C 2A【解析】1图中竹林垂直差异,随着海拔升高,表现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温性竹林,主导因素是热量,A 错;该地位于亚热带,年温差小,B 错;该地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对;甲坡为阴坡,乙坡同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为阳坡、夏季风的迎风坡,D 错。故选 C。2黄岗山被誉为
23、“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垂直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适宜多种生物生存,A 对;有人类活动干扰,B 错;植物种类多,与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无关,C、D 错。故选 A。考点三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1五大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水分等。如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热带雨林非地带性分布受地形、洋流影响(下图) 。122四类表现表现 实例分析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由于 56S65S 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地带性自然带分布的改变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部的东西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
24、风的背风处,形成荒漠带;西侧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自然带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这些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1非地带性因素分析在分析非地带性因素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
25、部自然带不同,就是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能继续向东延伸,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带。(2)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 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该地区大部分为海洋。(3)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如天山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发育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了与周围广13大温带荒漠地带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4)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
26、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虽距赤道远,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从成因来看,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技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该部分内容理论 性强,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考查形式。(1)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如下
27、。(2)运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如下。(2016上海卷)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14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 年)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日照时数(h)月份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28、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11 26.5 81.3 159.6 4.6 2.6 2.7 202.2 144.8 121.112 13.9 34.9 68.2 4.5 2.4 2.5 187.0 131.3 112.21 7.6 19.5 31.4 4.2 2.5 2.4 179.2 109.1 116.32 14.2 35.0 43.5 4.1 2.6 2.6 147.6 98.7 101.63 17.4 50.6 47.5 3.9 2.8 2.9 185.3 137.3 150.34 30.0 100.2 125.4 4.1 2.7 2.9 213.9 167.9 181.4(1)海南岛西
29、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答案】 (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 原 因 : 海 南 岛 旱 季 以 北 偏 东 风 为 主 , 由 于 水 汽 受 到 中 部 山 脉 阻 挡 与 拦 截 , 西 部 为 雨 影 区 , 降 水 明 显 减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
30、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解析】 (1)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图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因地处背风坡地带,水分条件较差,呈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是冬半年,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15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其他因素包括风速、蒸发量、岩石的透水性等;旱季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
31、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考法 结合区域地图,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下 图 为 世 界 某 区 域 自 然 带 分 布 示 意 图 , 读 图 完 成 12 题 。1图中所示甲、乙两大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沙漠带、热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2造成图示地区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海拔高于中东部地区 B西部太阳辐射高于中东部地区C西部土壤肥力高于中东部地区 D西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比中东部显著【答案】1C 2D【解析】1据图中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该区域为南亚局部地区,甲为热带雨林带,乙为
32、热带草原带。故选 C。2据图可知,甲地处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而乙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相对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故选 D。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洋县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全长约 53 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据此完成 12 题。161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纬度、河流 B地形、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河流 D地形、交通2下列有关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上段水量大,水流速度快
33、,有利于泥沙输送 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下段深窄弯曲,有利于泥沙沉积 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A B C D【答案】1B 2C2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原因是上段浅宽,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对、错;下段深窄,流速快,不利于泥沙沉积,错;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对;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对。故选 C。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地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
34、区时,所绘制的 19952015 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 年与 20082015 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 35 题。173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 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大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4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合理的是A植被覆盖指数下降 B水网密度指数下降C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D环境负荷指数下降5科考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了成片的阔叶林,它们可能是A桦树林 B胡杨林 C樟树林 D桑树林【答案】3A 4C 5A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植被覆盖指数上升,土壤中含水量增加,水网
35、密度指数上升,A、B 错;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减轻土地的退化,C 对;环境负荷指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题不能反映当地的人为因素对环境施加的影响,D 错。故选 C。 垫状点地梅(下图)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 4900 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该区域年平均气温0.4,年降水量 500mm 左右,夏季开花季节最适宜光合作用的叶片温度为 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据此完成 1618 题。1816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高
36、山针叶林 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17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是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内,补充水分 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大风时,枝叶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 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积雪覆盖,积雪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A B C D18调查发现,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区相比,山坡相对平坦的 45004750 米海拔处垫状点地梅分布很少,其原因可能是A大气温度较低 B大气降水较多 C地面光照较差 D地面风力较小【答案】16A 17D 18C17生物的特征要与区域整体的地理环境特征相一致。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植物贴伏于地面,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因此在该地
37、大风时,枝叶由于紧贴地面,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而且由于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因此具有抗风的作用;当该地降大雪时,积雪覆盖植被,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枝叶背面温度高;积雪融化时,融水渗入垫状物内,可以补充水分,具有抗旱的作用;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具有抗寒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正确。故选 D。 (4)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可以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科研价值等方面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的威胁日益严重,如转为农地、采药等,破坏生态环境;矮曲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长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因1
38、9此要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的保护。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1)说明 5 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2)从水热条件分析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化的规律。(3)判断野牛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析气候变暖对野牛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产力的影响。23 【答案】 (l)野牛沟流域纬度和
39、海拔较高;5 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2)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原因:在野牛沟流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 3180 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 3400 米的区域气温条件较差;3300 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物量达到峰值。(3)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 7 月份。依据:7 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4)在海拔较低区域,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加,使得该区域水分条件变差,进而使生产力下降;在海拔较高区域,水分条件较好,热量是主要限制性因素,全球变暖会使气温升高,使草甸生产力升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