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考倒计时第 2 天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季花瓣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比外界溶液高B玉米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高C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比细胞内液中蛋白质含量更高D人体细胞内 O2与 CO2的比值,细胞质基质内比线粒体中更高解析:选 D 月季花瓣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比外界溶液低,A 错误;玉米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低,B 错误;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比细胞内液中蛋白质含量低,C 错误;O 2和 CO2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线粒体会从细胞质基质中获取
2、 O2,并向细胞质基质排放CO2,所以 O2与 CO2的比值细胞质基质比线粒体高,D 正确。2人的骨骼肌细胞中,ATP 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 3 s 以内的能量供应。运动员参加短跑比赛过程中,肌细胞中 ATP 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 段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肌肉收缩Bbc 段 ATP 含量上升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有氧呼吸C跑步时可能会感觉肌肉酸痛,主要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引起的Dbc 段只有 ATP 的合成,没有 ATP 的分解解析:选 D 根据题意可知,运动员参加短跑比赛,ab 段 ATP 水解的能量主要用于肌肉收缩,A 正确。人体剧烈运动需要消耗
3、大量能量,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多,bc 段 ATP含量上升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有氧呼吸,B 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引起肌肉酸痛,C 正确。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故 bc 段既有 ATP 的合成又有 ATP 的分解,D 错误。3(2018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关于科学史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成功的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B用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处理 R 型活细菌,只有少数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C仅用 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就可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
4、遗传物质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解析:选 C 植物学家萨克斯用经过黑暗处理过的一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再用碘蒸气检测两部分叶片,只发现曝光部分变蓝,所以他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A 正确;在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中,用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处理 R 型活细菌,由于转化率较低,所以只有少数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B 正确;仅用 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符合实验应遵循的对照原则,所以不能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2遗传物质,C 错误;温特的实验是在达尔文、詹森和拜尔等多位科学家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
5、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 正确。4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 RNA 单链。下列有关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 R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反向平行B该病毒的 RNA 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C该病毒增殖过程只需要逆转录酶即可完成D该病毒与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宿主细胞均不同解析:选 D 由题干信息可知,HIV 含有两条相同的 RNA 单链,无法互补形成双链,也不呈双螺旋结构,A 错误。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该病毒的 RNA 不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要先通过逆转录形成 DNA,再以 DNA 为
6、模板合成 mRNA,以 mRNA 作为翻译的模板,B 错误。HIV 增殖需要经过逆转录转录翻译等过程,该过程除逆转录酶外,还需要其他酶参与,C 错误。T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 DNA;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D 正确。5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够双向进行的是(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运输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性激素在血浆和组织液间的转移草原生态系统中狐与兔之间的信息传递A BC D解析:选 B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细胞
7、的水比进细胞的水多,符合题意。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只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不符合题意。当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会使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又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补充血糖,符合题意。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由感受器传向效应器,故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不符合题意。血浆中的许多成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大部分成分也可以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符合题意。草原中,兔会依据狐留下的信息(如气味)躲避狐的猎捕,狐也会依据兔留下的信息(如气味)去猎捕兔,符合题意。6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 K 值)后,其种群
8、数量的变化趋势有图中的、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3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 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三种可能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D当曲线趋近 0 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釆取就地保护解析:选 D 环境影响环境容纳量( K),当环境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a 点后种群数量上升,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点时种群数量下降,说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比较曲线、和,曲线的环境容纳量最大,说明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 0 时,对该动物应采取易地保护,而不是就地保护。7. (2019 届高三北京顺
9、义区模拟)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代 谢 类 题 目 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包括结核杆菌的所有病原细菌中。FtsZ 也是一种 GTP 酶,有一个 GTP(三磷酸鸟苷)的结合位点,在 GTP 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 Z 环,Z 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寻找靶向 FtsZ 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为建立靶向 FtsZ 的新型抗菌药筛选模型,科研人员对大肠杆菌表达的 FtsZ 蛋白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几率。FtsZ 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原
10、因是 FtsZ 蛋白_。(2)图 1 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 FtsZ 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当加入_时,FtsZ 蛋白迅速聚集,由此可见,FtsZ 在体外依然具备_功能。实验选取BSA 作为对照,原因是_。(3)下面两组实验研究温度对 FtsZ 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将 FtsZ 蛋白分别置于 25 、30 、37 、45 、50 、55 条件下,同时加入等量 GTP 混匀反应 30 min,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见图 2。实验二:将 FtsZ 蛋白分别置于 25 、30 、37 、45 、50 、55 条件下保温 2h,然后加入等量 GTP 混匀,置于 37 反应 30 min,测定酶的活性,
11、结果见图 3。437 不一定是 FtsZ 酶的最适温度,请你设计实验确定其最适温度,实验思路是_。实验一、实验二处理的区别是_。实验二的目的是_。当温度高于 45 时,酶的活性迅速丧失,原因是_。解析:(1)由题意可知, FtsZ 结构稳定,因此 FtsZ 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2)据图 1 可知,在 4 min 后加入了 GTP, FtsZ 蛋白迅速聚集,说明 FtsZ 在体外依然具备催化功能;与加入 GTP 前相比,BSA 聚集程度都是 50 左右,说明 BSA 不会在GTP 的诱导下发生聚合反应,因此选取 BSA 作为对照。(3)据图 2 可知,37 时,FtsZ酶活
12、性最高,但此温度不一定是 FtsZ 酶的最适温度,其最适温度在 37 左右,因此设计FtsZ 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是:在 3045 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重复实验一,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据实验一及实验二的内容可知,两者的区别是实验一先混匀再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实验二先保温再加 GTP。实验二的目的是测定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温度范围。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失去活性,因此当温度高于 45 时,酶的活性迅速丧失。答案:(1)结构稳定 (2)GTP 催化 BSA 不会在 GTP 的诱导下发生聚合反应 (3)在 3045 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重复实验一,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 实验一先混匀再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实验二先保温再加 GTP 测定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