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解密 2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考考点考查内容 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频率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通过列表比较反射类型、反射的种类,理解反射弧的组成与反射完成的关系;2以反射弧的组成为模板,掌握神经调节的全过程2018 全国卷32018 江苏卷112018 天津卷12018 浙江卷202018 海南卷272017 北京卷292016 全国卷312016 全国卷4考点 1 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适宜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兴奋(神经冲
2、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胞体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2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规律性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损伤)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 V 区和 W 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
3、觉中枢,言语区的 V 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 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易混易错】(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3)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与。调研 1 如图是反射弧
4、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 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 为骨骼肌,C 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3A刺激 a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刺激 b 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若刺激 a 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D刺激 b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但 E 不会发生反应【答案】C 调 研 2 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答案
5、】A【解析】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 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 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 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 错误。考点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2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如下图)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
6、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2)a 点:静息电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K 通道开放使 K 外流。(3)b 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通道开放使 Na 内流。(4)bc 段: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 通道继续开放。(5)cd 段:静息电位恢复,K 通道开放使 K 外流。( 6) de 段 : 静 息 电 位 恢 复 后 , Na K 泵 活 动 加 强 , 排 Na 吸 K , 使 膜 内 外 离 子 分 布
7、 恢 复 到 初 静 息 水 平。4电位测量与电流计偏转原理(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5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指针偏转原理图下面图中 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易混易错】(1)细胞内外 K 、Na 浓度对神经电位的影响不同。细胞外液中 K 浓度会影响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 Na 浓度对神经元静息电位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 Na 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大小,而细胞外液中 K 浓度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2)兴奋产生和
8、传导中 K 、Na 的运输方式不同。静息电位产生时,K 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动作电位产生时,Na 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 K 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 Na K 泵排 Na 吸 K 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调研 1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6A丁区域发生 K 外流和 Na 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调 研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
9、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 A、B、C 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传导,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填“单”或“双” )向的。(2)图乙中 a 段表示_电位。图甲中,运动神经元 1 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 Na 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填“A”或“B”或“C” )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_(填“阴”或“阳” )离子内流,此时膜外为_(填“正”或“负” )电荷、膜内外两侧电位差_(填“增大”或“减小” ) ;出现图乙中
10、C 处的现象可能引起细胞_(填“内”或“外” )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 “肉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 Ca2 通道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肉毒素美容”后的症状是_。7【答案】 (1)局部电流 单(2)静息 A 阴 正 增大 外(3)面部肌肉松弛【名师点睛】 “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考点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一、兴奋的传递1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2突触的类型(甲图)(1)甲图中
11、 A 突触为轴突胞体型,简画为 。8(2)甲图中 B 突触为轴突树突型,简画为 。3突触的形成与结构(乙图)(1)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乙图中 g) ,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2)结构:由 d、e、f 组成(填字母) ,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4兴奋传递过程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1)单向传递: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
12、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 0.5 ms) ,这段时间就叫突触延搁。因此,一个反射需要的神经元越多,突触就越多,消耗的时间就越长。(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这可以应用于医学麻醉。6神经递质(1)种类Error!(2)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3)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5)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97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
13、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 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异常情况 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易混易错】(1)突触小体突触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
14、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形式 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过程静息电位 刺 激 动作电位 局 部 电 流未兴奋部位兴奋突触小体 递 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速度 快 慢(有突触延搁)方向 可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调研 1 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0A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图乙所示结
15、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答案】C调 研 2 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和为电压计。用适宜刺激皮肤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且肌肉收缩。(1)图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_。(2)若该反射弧为某同学的缩手反射弧。该同学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其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_。(3)若该反射弧为某脊蛙(破坏蛙脑,保留脊髓
16、)的搔扒反射弧。实验过程中,将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_;11_。(4)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你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答案】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4)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
17、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验证此传递特点时需要选择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部分,然后给予适宜刺激,观察效应器及刺激部位另一侧的传出神经以及跨过神经中枢的传入神经的电位变化。因此实验设计思路是刺激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现象为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1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跃B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变化为外正内负C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D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
18、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答案】A【解析】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粘膜上,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12跃,A 正确;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B 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错误;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但是不是反射,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 错误。2在坐骨神经(一种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被释放出来之后会造成骨骼肌收缩,但是乙酰胆碱在血管中的作用却是使血管平滑肌放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与坐骨神经一起构成效应器B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
19、受体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C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相同D乙酰胆碱造成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答案】C3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B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D 【解析】排尿中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A 正确。言语区的 S 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它受损时,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
20、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B 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高级功能,C 正确。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错误。4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构成B中的物质释放到中需消耗能量,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13C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中的物质释放并使兴奋时,兴奋处的外表面为正电位【答案】C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
21、以针刺 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C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D若刺激处,渐冻人的 M 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S 是感受器,渐冻人的致病机理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若以针刺 S,则产生的兴奋能传到大脑皮层,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 错误;处位于传出神经上,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在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 错误;处位于传入神经上,若刺激处,在所示的突触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 正确;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处产生的兴奋能传到 M 所示的效应器,因此渐冻人的 M 会发生轻微收缩,
22、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 错误。6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 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14Aa 点膜外电位由负变正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A7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 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a 为感受器,e
23、 为效应器【答案】B【解析】根据神经节及突触的结构可知,e 是感受器,d 是传入神经,c 是神经中枢,b 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 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机体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是突触后膜,刺激 1 处,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A 错误。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钠离子大量内流,此时,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 错误。8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 两点分別为电表和电表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5A刺激 c 点,若检测到 b、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B刺激 c 点
24、,电表偏转一次,电表偏转两次C兴奋由 c 传导到 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刺激 a 点,电表不会发生偏转【答案】B 9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 PQ 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 处无 K 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 S 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答案】C【解析】A 选项,图乙为神经纤维上某点的动作电位,不是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B 选项,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 处为静息电位,靠 K 外流维持。C
25、选项,电表记录到的是 R 点的电位变化,16其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 选项,兴奋只能从 S 传递到 R,不能从 R 传递到 S,故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10甲图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 AB 段 BC 段;乙图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 B 处, A、 C 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 A 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属于反射C兴奋从 D 到 E 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 A 处,肌肉和 E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增强【答案】D 11图示为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此药物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 Na 通道B阻断了部
26、分 K 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作用【答案】A【解析】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 K 的通透性大,K 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17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大,Na 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 Na 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 Na 通道,故选 A 项。12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 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所示。若将记录仪的 A、B 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27、答案】C 13(13 分)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闰绍细胞是脊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8(1)脊髓在反射弧中属于_。图中的效应器是_。(2)刺激 a 点,产生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对_的通透性增加而内流,产生_电位。闰绍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使_(填“Na +”“K+”或“Cl -”)内流,从而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3)刺激 b,在图中_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_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其原因是_。(4)闰绍细胞发挥的作用是_。【答案】(1)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2)Na + 动作
28、Cl - (3)c、d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此 c 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而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 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而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4)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142022 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在冬奥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下图是运动员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9(1)图甲中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末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叫做_。图甲中虚线圈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 和 B 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_、_。(2)图乙中,在兴奋状态下,Na 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_。已知细胞外钙离子
29、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_。(3)图丙为_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 4 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 16,单向传递,原因是_。(5)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_。【答案】 (1)突触小体 0 1(2)协助扩散 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 “膜屏障作用” ,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最终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3)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4)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到间隙
30、,作用于后膜,引起后膜兴奋或者抑制(5)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碳酸氢钠)进行调节,使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由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甲图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乙图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表现为外负内正;丙图是突触的结构放大图,其中 1 是轴突,2 是线粒体,3 是突触小泡,4 是突触前膜,5 是突触间隙,6 是突触后膜。 (1)图甲中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末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叫做突触小体;若在甲图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
31、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A 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表 B 能发生一次偏转。 (2)兴奋产生的机理是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20属于协助扩散;根据题意分析,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 ,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最终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 (3)图丙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其中 4 是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4)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到间隙,作用于后膜,引起后膜兴奋或者抑制,因此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 16,单向传递。 (5)根据题意分析,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由于内
32、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碳酸氢钠)进行调节,使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15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神经元 b 释放存储在_中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 Na+通道打开,促进Na+_(内或外)流,引发突触后膜_变化,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2)甲图中,神经元 a 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
33、制作用,其生理意义是_。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_作用。(3)研究发现,在神经元 a 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 ,如果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 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_多巴胺合成、释放。(4)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等。【答案】 (1)突触小泡 内 电位(2)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 控
34、制(调控)(3)抑制(4)增加 促进神经元 a 合成、分泌多巴胺 抑制神经元 b 合成、分泌乙酰胆碱21导致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对比分析甲、乙图可知:帕金森病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神经元 b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而神经元 a 释放的多巴胺增加,由此可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 a 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 b 合成、分泌乙酰胆碱。16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 B 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2)缩手反射
35、属于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的控制。(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中 b 点,图中除 b 点外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该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有_、_。【答案】 (1)感受器 d 胞体膜 树突膜 轴突膜(2)非条件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3)神经中枢 a、c、d、e22(4)高尔基体 线粒体17某同学利用青蛙作为实验材料,从其体内剥离出生理完整性的反射弧进行相
36、关实验,图中神经元M、N 上的 1、2、3、4 为四个实验位点。据图回答:(1)神经元 M 上的位点 1 没有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_,当位点 1 受刺激时,膜的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形成_电位,进而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传导过程中细胞内 ADP 的含量将会_。(2)现欲探究神经元 M 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1 和实验位点 3 的神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 N 上实验位点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元 M 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元 M 为传入神经。(3)
37、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兴奋在神经元间具有_传递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答案】 (1)外正内负 动作 增加(2)4 2 1(3)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解析】 (1)神经元 M 上的位点 1 没有受到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位点 1 受刺激时,膜的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进而引起兴奋23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传导过程中需要 ATP 供能,ATP 水解为 ADP 与 Pi,因此细胞内 ADP 的含量将会增加。 (2)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
38、搭在实验位点 1 和实验位点 3 的神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 N 上实验位点4,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2 次,说明电流能传到位 3 和 1,则神经元 M 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1 次,说明电流只能传到 3,不能传到位点 1,则神经元 M 为传入神经。 (3)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兴奋在神经元间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18如图为伸腿和屈腿运动示意图,甲、乙记录电极分别插入支配股直肌和半膜肌的神经元胞体内,以记录神经元的电位变化。(1)甲、乙记录的是_(填“传入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 )的电位变化。(2)检测结果显
39、示甲、乙两个电位变化不同,可以推测相应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是不同的物质。(3)乙电极显示的电位比该神经元在静息时的电位更低,分析表明该变化与 Cl 的_(填“内流”或“外流” )有关,另外还有可能与细胞膜上的 Na 通道的_(填“开放”或“关闭” )或 K 通道的_(填“开放”或“关闭” )有关。(4)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伸腿和屈腿运动,这说明_。(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它的分泌_(填“受”或“不受” )神经直接支配。若脚部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免疫。(6)内分泌腺_(填“有”或“无” )导管,分泌的激素_,因此,临床
40、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答案】 (1)传出神经元(2)神经递质24(3)内流 关闭 开放(4)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5)受 非特异性(6)无 直接进入血液(或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5)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抵御病菌侵害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5)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19 (2018 全国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和 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41、C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Na +相反D细胞外 K+浓度低于细胞内,Na +相反【答案】D【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 正确。20 (2018 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5AK +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
42、bc 段 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 段 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 +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21 (2018 天津卷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 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
43、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 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 错误。22 (2018 浙江卷20)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26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答案】B23 (2016 全国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C突
44、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答案】B【解析】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 ATP,A 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 ATP,B 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C 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 K 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 ATP,D 正确。24 (2018 海南卷27)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蛀(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
45、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 ,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填“能”或“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答案】 (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7(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不能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25 (2017 北京卷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 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 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 1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