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 12 月份调研卷化 学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仅在答题卷上作答。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肼(C 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 N2O4,已知已知 1.5g 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烧生成 N2、CO 2和液态 H2O 放出热量 50kJ 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B. 液态 N2O4气化时共价键没被破坏C. 依题可知 C2H8N2的燃烧热为 50kJ/molD. 偏二甲基肼在 N2O4中燃烧时的
2、化学方程式为:C 2H8N2+2N2O4 2CO2+3N2+4H2O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A、B、M、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B 和 A 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之比为 2:1,B 和 M 的电子数之差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 NMBAB. A、M、N 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N 的气态氢化物C. 由 A 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沸点都很高,硬度都很大D. M、N 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3.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提纯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A. 用 CCl4萃取碘水中的 I2,应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B. 提纯混有少
3、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C.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D.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 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4.下列实验装置(夹持和尾气处理装置已省略)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 -A. 利用甲装置,验证 SO2具有还原性B. 利用乙装置,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C. 利用丙装置,进行 SO2的干燥、收集、尾气处理D. 利用丁装置,验证浓 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 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5.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
4、的是A. 图甲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 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B. 图乙表示 CH3COOH 溶液中通入 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C. 图丙表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b 表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D. 图丁表示一定浓度 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 CO2与滴加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新制饱和氯水中:A1 3+、Cu 2+、SO 42-、Br -B. 甲基橙变红的溶液:Mg 2+、Fe 2+、NO 3-、SCN -C. 的溶液中:Na +、K +、Cl -、AlO 2-130/wKmolLcO
5、HD. 水电离的 c(H+)=110-13mol/L 的溶液中:Ca 2+、Ba 2+、Cl -、HCO 3-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Ar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C. NaClO 的电子式:D. HCO3 电离方程式:HCO 3 +H2O CO32 +H3O+- 3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A将 FeSO4高温灼烧,产生的气体通入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气体中含有SO2(g)B向(NH 4)2Fe(SO4)2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后再滴入 KSCN 溶液,溶液变红原(NH 4)2Fe(SO
6、4)2部分或完全被氧化C向两支均盛有 2mL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淀粉溶液和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色,后者有黄色沉淀原 KI3溶液中存在 I3-I-+I2平衡D向 3mL 苯中加入 1mL 液溴,然后加入少量 FeBr3充分反应后,产物倒入水中,烧杯底部有褐色油状液体溴苯呈褐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9.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上述转化中包含了氨气、硝酸、硝铵、小苏打、纯碱的工业生产方法C. 反应和中的部分产物可在上述流程中循环利用D. 反应 V 是先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 CO2至饱和再通 NH31
7、0.已知:N 2(g)O 2(g)=2NO(g) H 1180 kJmol 1- 4 -N 2(g)3H 2(g) 2NH3(g) H 292.4 kJmol 12H 2(g)O 2(g)=2H2O(g) H 3483.6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H 2E 1E 3BH 2的燃烧热为 241.8 kJmol1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 4NH3(g)5O 2(g)=4NO(g)6H 2O(g) H906 kJmol 1D由反应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N2和 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Q1 kJ,若通入 2 mol N
8、2和 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Q2 kJ,则184.8Q22Q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烷的燃烧热为 H890.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 2(g)=CO2(g)2H 2O(g) H890.3 kJ/molB. 已知 H2O(l)=H2O(g) H44 kJ/mol,则 2 g H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多释放 22 kJ 的能量C. 常温下,反应 C(s)CO 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0D. 1 mol NaOH 分别和含有 1 mol CH3COOH、1 mol HNO 3的稀溶液反应,后者
9、比前者 H 小1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CO 的燃烧热是 283.0 kJ/mol,则 2CO2(g) 2CO(g)+O2(g) H=+283.0 kJ/molB.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 H=-57.3 kJ/mol,则 H2SO4和 Ba(OH)2的反应热 H=2(-57.3) kJ/molC.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少D. 已知:HH 键的键能为 a kJ/mol,ClCl 键的键能为 b kJ/mol,HCl 键的键能为c kJ/mol,则生成 1 mol HCl 放出的能量为( a+b-2c)/2 kJ13.一定条件下,反应
10、 4NH3(g)5O 2(g) 4NO(g)6H 2O(g) Ha kJmol1 在 5 L 密闭容器中进行,10 s 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60 mo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 -A. 10 s 内,NH 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8 molL1 s1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6v 正 (O2)5v 逆 (H2O)C. 10 s 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0.1a kJD. 10 s 时,H 2O 的反应速率为 0.012 molL1 s114.T ,将 2 mol X 和 1 mol Y 充入一体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已知:2X(g)Y(g)2Z(s) HM kJmol1 。
11、10 min 后达到平衡,生成 0.2 mol Z,共放出热量 N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10 min 时,X 的反应速率为 0.02 molL1 min1B. 在 010 min 内,Y 的反应速率为 molL1 min1C. 增加 Z 的物质的量加快逆反应速率D. 反应达平衡后,保持 T ,通入稀有气体增加压强,则化学反应速率变快15.已知反应:CO(g)+CuO(s)CO 2(g)+Cu(s)和反应:H 2(g)+CuO(s)Cu(s)+H 2O(g)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和 K2 , 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 2(g)+H 2(g)的平衡常
12、数为 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 K1= B.反应的平衡常数 K= C.对于反应,恒容时,若温度升高,H 2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D.对于反应,恒温恒容时,若加入 CuO,平衡向正向移动,H 2的浓度减小16.向一体积为 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PCl3和 2molCl2,发生反应:PCl 3(g)+Cl2(g)PCl5(g)。达到平衡时,PCl 5的物质的量为 1mol,若此时移走 1mol PCl5,则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 5的物质的量约为A. 0.38mol B. 0.50mol C. 0.63mol D. 0.71mol17.定温度下,将
13、 2 mol SO2和 1mol O2充入 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 +O2(g) 2SO3(g) H =-196 kJ mol-1。5 min 时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热 166. 6 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05 min 内,用 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O2)=0.017 molL-1min-1B. 的值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若增大 O2的浓度,SO 2的转化率增大- 6 -D. 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充入 4 mol SO2和 2 mol O2,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 333.2 kJ18.向 27.2 g Cu 和 Cu2O 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
14、硝酸 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 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 1.0 molL1 的 NaOH 溶液 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 39.2 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u 与 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6 molL1C产生的 N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48 LDCu、Cu 2O 与硝酸反应后剩余 HNO3为 0.2 mol19.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铬的化合物有以下循环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物质中
15、只有 Na2CrO4可作氧化剂B. 发生反应,一定要加入氧化剂C. 发生反应时,消耗 Na2Cr2O7的个数与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16D. 从反应来看,CrCl 3不能用 Cr(OH)3与盐酸反应来制取20.次磷酸(H 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一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用惰性电极电解 NaH2PO2溶液,其阳极反应式为:2H 2O-4e- =O2+4H +B. H3PO2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3PO2+3OH-=PO23-+3H2OC. 将 H3PO2溶液加入到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H 3PO2的还原产物可能为 H3PO4D. H3
16、PO2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H3PO2 H+ H2PO2-21.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7 -A. 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C. 片刻后甲池中 c(SO )增大 D.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 b 点变红色22.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可用于除去 Cl2中含有的少量 HCl 气体B. 按装置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 H2、NH 3等C. 装置可证明非金属性 ClCSiD. 装置向左推动针筒活塞可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23.质量分数为 a 的某物质的溶液 m g 与质量分数为 b 的该物质的溶液 n g
17、混合后,蒸发掉p g 水得到的溶液的密度为 q g/mL,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则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B. C. D. 2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8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氧化性:Al 3+Fe 2+Cu 2+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 2Br 2I 2C 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 热稳定性:Na 2CO3NaHCO 3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A. A B. B C. C D.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4 小题,共 52 分
18、。25.(12 分)有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d、e、f、 g、h,其中 x、y、d、f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 1 所示。z、e、g、h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 0.01 mol/L)的 pH 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 2 所示。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判断,并回答下列问题:(1)g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比较 d、e、f 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_(用离子符号表示) ;y、h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_(用化学式表示) 。(3)下列可作为比较 e 和 f 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_。A测等浓度相应氯化物水溶液的 pHB
19、测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沸点- 9 -C比较单质做还原剂时失去的电子数目的多少D比较两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E比较单质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4)据报道,最近意大利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研究价值的 z4,其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P 4)的正四面体结构相似。已知断裂 1 mol zz 键吸收 167 kJ 热量,生成 1 mol ZZ 键放出 942 kJ 热量,请写出 z4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z2气体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5)由上述元素中的 y、z、e 组成的某剧毒化合物 eyz 不慎泄露时,消防人员通常采用喷洒过氧化氢溶液的方式处理,以减少污染。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和一种气体,二者溶于
20、水均呈碱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已知 eyz 含有 z2分子中类似的化学键,写出化合物 eyz 的电子式_。26. (14 分)已知:反应Fe(s)+CO 2(g)FeO(s)+CO(g);H=Q 1 , 平衡常数为 K1 , 反应Fe(s)+H 2O(g)FeO(s)+H 2(g);H=Q 2 , 平衡常数为 K2 , 在不同温度下,K 1、K 2的值如下:T(K) K1 K2700 1.47 2.38900 2.15 1.67(1)从上表可推断,反应 Q1 0(填“”或“”)(2)现有反应H 2(g)+CO 2(g)CO(g)+H 2O(g);H=Q 3平衡常数为 K3 根据反应与推导
21、出 K1、K 2、K 3的关系式 K3= , Q 1、Q 2、Q 3的关系式 Q3= , 可推断反应是 (填“放”或“吸”)热反应(3)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 A.缩小容器体积 B.扩大容器的体积C.降低温度 E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4)如图甲、乙表示反应在 t1时刻达到平衡,在 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图甲中 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图乙中 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 10 -能是 27. (14 分)高铁酸钾(K 2FeO4)是种极强的氧化剂,常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其工业制备方法如图所示:(1)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价。(2)反
22、应 I 的目的是_。(3)反应 II 的离子方程式为_。(4)洗涤粗品时选用乙醇而不用水的理由是_。(5)己知生成高铁酸钾的反应为 Na2FeO4+2KOH K2FeO4+2NaOH,请你解释加入饱和 KOH溶液能生成高铁酸钾的理由是_。(6)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使用高铁酸钾(K 2FeO4)进行消毒、净化以及改善水质,其消毒原理是_。(7)可用亚铬酸盐滴定法测定高铁酸钾含量,滴定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O 42-+CrO2-+2H2O= CrO42-+Fe(OH)3+OH -2CrO 42-+2H+=CrO72-+H2OCrO 72-+6Fe2+14H+= 2Cr3
23、+6Fe3+7H2O现称取 2.084g 高铁酸钾样品溶于适量 NaOH 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NaCrO2,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在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每次取 25.00mL 加入稀硫酸酸化,用 0.1000molL-1的 FeSO4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20.00mL。则上述样品中 K2FeO4 的质量分数为_。28. (12 分)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很重视(1)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 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为- 11 -无毒气体4CO(g)+2NO 2(g)4CO 2(g)+N 2(g)H=1200 kJmol
24、 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 2T 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填代号) (2)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 NO,发生反应 C(s)+2NO(g)N 2(g)+CO 2(g)H 在 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浓度/molL 1 /时间/min0 10 20 30 40 50NO 1.00.580.400.400.480.48N2 0 0.210.300.300.360.36CO2 0 0.210.300.300.360.36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 T1时,该反应在 020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 2)=
25、 ;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30min 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 NO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若 30min 后升高温度至 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NO、N 2、CO 2的浓度之比为 5:3:3,则达到新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填“升高”或“降低”),H 0(填“”或“”)(3)以 CO2与 NH3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化学式为 CO(NH 2) 2已知:2NH 3(g)+CO 2(g)=NH 2CO2NH4(s)H=159.5kJ/molNH 2CO2NH4(s)=CO(NH 2) 2(s)
26、+H 2O(g)H=+116.5kJ/molH 2O(l)=H 2O(g)H=+44. 0kJ/mol 写出 CO2与 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一种氨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 2mol/L1 的 KOH 溶液电池反应为:4NH 3+3O2=2N2+6H2O;- 12 -请写出通入 a 气体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每消耗 3.4g NH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13 -参考答案1.C 2.B 3.B 4.D 5.C 6.C 7.D 8.C 9.D 10.D 11.D 12.C 13.D 14.B 15.B16.A 17.D 18.B 19.C 20.D 21.A 22
27、.D 23.C 24.C25. 第三周期第A 族 Al3+ Na+ O2- HClO4 AE N4(g)2N 2(g)H882kJ/mol NaCN+H2O2+H2O=NaHCO3+NH3 26.(1)(2) ;Q 1Q 2 ;吸(3)DE(4)加催化剂或加压;降低温度27. +6 生成氧化剂 NaClO 2Fe3+3ClO-+l0OH-=2FeO42-+3Cl-+5H2O 减少高铁酸钾的损失 K2FeO4的溶解度小于 Na2FeO4的溶解度,增大 K+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K2FeO4晶体析出 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在水中被还原生成 Fe(OH) 3胶体、有吸附性起净水作用 63.3%(63.064.0%)28.(1)乙(2)0.015 mol/L 1 /min1 ,0.56,bc,(3)2NH 3(g)+CO 2(g)=CO(NH 2) 2(s)+H 2O(l)H=87.0 kJ?mol 1(4)2NH 3+6OH 6e =N2+6H2O,0.6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