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92310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月考高一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实际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 )A. 科学假说 B. 等效替代 C. 理想模型 D. 控制变量2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3两滑杆上分别套 A、B 两圆环,两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物体 C、D,如图所示,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 的悬线始终与杆垂直,B 的悬线始终竖直向下。则( )AA 环做的是匀速运动BB 环做的是匀速运动CA 环与杆之间一定有摩擦力DB 环与杆之间一定无摩擦力4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 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 a 和 b。 a 球质量为 m,静置于地面; b 球质量为

3、 3m,用手托往,高度为 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 b 后, 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A.h B.1.5h C.2h D.2.5h 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 两图象在 t=t1时相交于 P 点, 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 Q, OPQ 的面积为 S。 在 t=0 时刻, 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 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 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 t,则下面四组 t和 d 的组合可能是( )A. t t1 ,d=S B. t= 1,24SC. t D. t=,23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每小题有不

4、少于两个选项符合题意。2全部选对得 4 分,漏选得 2 分,错选和不答的得 0 分)6甲从高 H 处以速度 v1水平抛出小球 A,乙同时从地面以初速度 v2竖直上抛小球 B,在 B 尚未到达最高点之前,两球在空中相遇,则( )A两球相遇时间 B抛出前两球的水平距离1t 21HsC相遇时 A 球速率 D若 ,则两球相遇在 处2vggv27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宽为 H,河水流速为 u,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均为 v,出发时两船相距 ,甲、乙船头均与岸边成 600角,且乙船恰好能直达H3对岸的 A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相同B两船可能在未到达对

5、岸前相遇 C甲船在 A 点右侧靠岸D甲船也在 A 点靠岸 8如图所示,倾角为 30 的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轻质弹簧,两弹簧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 M、N 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 M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6m/s2,若不拔去销钉 M,而拔去销钉 N 瞬间,小球加速度可能是(g=10m/s 2) ( )A11m/s 2,沿杆向上 B11m/s 2,沿杆向下C1m/s 2,沿杆向上 D1m/s 2,沿杆向下 9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 T,关于此时刻

6、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左运动, N 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 T 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 N 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 T 不可能为零三、简答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21 分,每空 3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 a 与物体所受合力 F 及质量 m 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 (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乙乙乙A603ABC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 a

7、与质量 m 及对应的1/m,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小车加速度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1/kgm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出 ma1图线,并从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 a 与质量倒数1之间的关系式是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 a 随合力 F 的变化图线如图(c)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

8、因是 。11右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 5cm。如果取 g=10 m/s2,那么闪光频率是 Hz,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小球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8 分,每题 12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2 A、 B 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 h=15m 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 v0=10m/s。 A 球竖直向下抛出, B 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 g=10m/s2。求:(1)

9、A 经多长时间落地?(2)A 球落地时, A、 B 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13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 3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 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h=0.45m.现有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4由 A 端被传送到 B 端,且传送到 B 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 B 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 l0ms 2 (1)若行李包从 B 端水平抛出的初速 v3ms,求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和飞出的水平距离;(2)若行李包以 v01ms 的初速从 A 端向右滑行,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2,要使它从 B 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

10、的水平距离,求传送带的长度 L 应满足的条件.14质量为 M=2.5kg 的一只长方体形铁箱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匀加速运动,铁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50。这时铁箱内一个质量为 m=0.5kg 的小木块恰好能静止在后壁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铁箱内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0.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g=10m/s2。求:(1)小木块对铁箱的压力; (2)水平拉力 F 的大小。(3)减小拉力 F,经过一段时间,小木块沿铁箱内壁滑落至铁箱的底面后不反弹,此时箱的速度为 v=6m/s 并撤去拉力,再经 1s 时间小木块从左侧壁到达右侧壁,则铁箱长度是多少?(

11、小木块可视为质点)15如图所示,质量 M = 1kg 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 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0.4,取 g=10m/s2,试求:(1)若木板长 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若在木板(足够长)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 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中画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f 随拉力 F 大小变化的图像f/N10234564 F/N2 6 8 10 12 14F5高一物理月考试卷答案 2018.12

12、1 2 3 4 5 6 7 8 9C C B B D BD AD BC AB10 (1)a=3.2m/s 2(2)如图所示, )/(12sma(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1110,1.5,2.512 (1)A 球球落地的时间由运动学公式求得t=1s201gtvh(2)A 球落地时,B 球的空间位置是m0txm512gyAB 两球间的距离 m1.42022yhxL13解: (1)设行李包在空中运动时间为 t,飞出的水平距离为 s,则h=1/2gt 2 s vt 代入数据得:t0.3s s0.9m (2)设行李包的质量为 m,与传送带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a,则滑动摩擦力 代入数据得

13、:a2.0m/s 2 Fg要使行李包从 B 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水平距离,行李包从 B 端飞出的水平抛出的初速度 v=3.0m/s,设行李被加速到时通过的距离为 s0,则 ,代入数据得200vs02.0m 故传送带的长度 L 应满足的条件为:L2.0m 14解:(1)对木块:在竖直方向:由相对静止得 mg=F f= 2FN F N=mg/ 2=5/0.25=20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木块对铁箱的压力 FN/=F N=20N 方向水平向左。(2)对木块:在水平方向:F N=ma a=20/0.5=40m/s 2对铁箱和木块整体:F 1(M+m)g =(M+m)a故水平拉力 F=(M+m

14、)(a+ 1g)=135N FFf 地FN 地(M+m)g6(3)撤去拉力 F 时,箱和木块的速度均为 v=6m/s,因 1 2, 以后木块相对箱滑动,木块加速度 a2= 2g=2.5m/s2又铁箱加速度: 21 /5.smMgma铁箱减速时间为 t0=v/a1=1.1s1s,故木块到达箱右端时,箱未能停止。则经 t=1s 木块比铁箱向右多移动距离 L 即铁箱长。即有:L=(vta 2t2/2)(vta 1t2/2) =(a1a 2)t2/2 解得:L=1.5m15 (1)研究木块 mF 2mg=ma1 研究木板 M 2mg 1( mg Mg)= Ma2 L= a1t2 a2t2 解得: t=1s (2)当 F 1( mg+Mg)时, f=0N 当 1( mg+Mg) F10N 时, M、 m 相对静止则有: F 1( mg+Mg)=( m+M) a f=ma即: f= 1(N) 2当 10N F 时, m 相对 M 滑动,此时摩擦力 f= 2mg=4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N 301 929-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pdf ETSI EN 301 929-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pdf
  • ETSI EN 301 929-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_1.pdf ETSI EN 301 929-2-200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_1.pdf
  • ETSI EN 301 929-2017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pdf ETSI EN 301 929-2017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pdf
  • ETSI EN 301 929-2017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_1.pdf ETSI EN 301 929-2017 VH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as Coast Stations for GMDS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 essential req_1.pdf
  • ETSI EN 301 931-1-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1 Common Aspe.pdf ETSI EN 301 931-1-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1 Common Aspe.pdf
  • ETSI EN 301 931-1-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1 Common Aspe_1.pdf ETSI EN 301 931-1-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1 Common Aspe_1.pdf
  • ETSI EN 301 931-2-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2 SCF-SSF Int.pdf ETSI EN 301 931-2-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2 SCF-SSF Int.pdf
  • ETSI EN 301 931-3-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3 SCF-SRF Int.pdf ETSI EN 301 931-3-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3 SCF-SRF Int.pdf
  • ETSI EN 301 931-3-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3 SCF-SRF Int_1.pdf ETSI EN 301 931-3-2001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3 (CS3)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 (IN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rt 3 SCF-SRF Int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